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541章 伦秀(下)第三卷完

新书 第541章 伦秀(下)第三卷完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今日是五月二十八,按照约定,文渊已向东发兵,进攻沛县了罢?”

远在长安的第五伦,正站在地图前面,晓有兴致地看着他给刘秀准备的“大惊喜”。

刘秀准备于本月二十八即皇帝位,应“四七之际火为主”的消息,其实并非秘密,为了造势,秀儿很早就让人散播谶纬。

早在上月,第五伦已从前方间谍的火速回报中得知,虽然操持豫州、兖州军务的马援手里机动兵力有限,粮食也吃紧,但第五伦还是连发三道诏令,让马援务必在近几日出兵。

因为扩张太快,消灭赤眉后一口气吃下十几个郡,第五伦的兵力捉襟见肘,但刘秀肯定比他更难。

“刘秀如今也是四头顾,一部放在淮南冥厄提防岑彭,一部由冯异统帅,坐镇鄂地长沙,还得在江东留镇守之兵,最后带在徐州沛县的军队,至多不过二三万。”

所以第五伦让马援调出三四万人,向东进行一次战术试探,目标是夺取沛县:哪怕暂时占领也足矣。

丰沛属于黄淮大平原,既没有彭城那样的坚城,又没有淮南的水网交织,刘秀想守下来可不容易。

第五伦是这般打算的:“若是刘秀避战,轻易放其泗水亭,就算他成功称帝,就放弃刘氏龙兴之地,威望必定大大受损。”

“而若是刘秀不退……”

那魏军就抓住他弱点了,第五伦的密令里,让马援不断做战术讹诈,对沛县欲攻又不攻,把刘秀主力拖在丰沛,再自中原发一军,足以横扫几乎无人守备的淮北,运气好的话,甚至能截断刘秀与淮南江东的交通。

但第五伦也知道对手是什么成色,依他看,刘秀多半是会退的,只不知会如何退,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前线的消息尚不可知,倒是傍晚时分,刚被第五伦任命为“光禄大夫”,负责王莽谥号的桓谭来禀,说已经定好了。

“这么快?”

此事若交给六经老博士们,能吵吵到明年,就算让桓谭全权负责,第五伦本以为会纠结上十天半月,岂料他竟如此干脆。

第五伦奇道:“短短一天,君山莫不是随意择之?”

桓谭却道:“王翁毕竟曾是臣的旧主,早在天下误传王翁已死时,我便在思虑他的谥号,如今,不过是动手写出来罢了。”

虽然以君臣相称怪怪的,但桓谭必须习惯,如今天下,第五伦是最有希望结束纷争的人。

言罢,将挑选好的谥号郑重其事,给第五伦奉上。

“易?”

“好更改旧曰易。”

第五伦笑道:“确实颇合王翁做派,不过这‘改旧’二字,究竟是变故改常,还是复古?”

“皆可。”桓谭道:“王翁名为复古,实际上却不知古时究竟为何,许多事,皆是凭空臆想,似旧实新。”

第五伦颔首,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够:“予虽代天意民心诛杀王翁,但他这一生太过复杂,只用一个谥号,恐怕难以涵盖。”

桓谭早有准备,又献上一张纸,却见上头是个“夸”字。

“华言无实曰夸……”第五伦感慨道:“是王翁没错了。”

如此一来,王莽就成了“新夸易帝”,这两个谥号虽非恶谥,但也不好,算是第五伦和桓谭嘴下留情了。

此事暂且定下后,第五伦又提及一事:“君山可看过,此番文官考试,策论第一的文章?”

桓谭是个对新事物颇为好奇并常能接受的人,甫一入长安,对这几年间出现的纸张、雕版印刷等技艺颇感兴趣,第五伦草创的文官考试也不例外,桓谭赞其为:“以考试取士,不但能网络人才,且权在君上,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大善。”

不过这次第五伦定的策论第一,却让朝中略有微辞,因为考取者的策论算不上文采飞扬,引经据典也差了点,随便看时,只觉得是极普通的文章。

甚至有人猜测,这位策论第一之人梁鸿,其父在新朝作为长安北门看守,给过第五伦家卖煤球方便,所以才得青睐,后来梁鸿家遭逢乱世,其父病死,他卷席而葬,后来投奔了第五伦,被收容在第五氏宗族义学……

但第五伦连皇族伍氏子弟都不徇私,甚至故意压一头,怎回因梁鸿故人之子而特地拔高呢?

第五伦当着桓谭的面赞道:“虽然梁鸿文笔稍显稚嫩,但文章,质胜于形!”

他道明了缘由:“众无数士子抨击王莽之政,但唯独梁鸿提到了,王莽之弊,根源在于执着于复古,然而三代恍若池中之影,难见其实,如此施政,岂能不乱?”

桓谭了然,第五伦的每一个举措,都非无的放矢:“陛下是想抨击复古之论?”

“也不必抨击。”第五伦叹道:“王翁失败后,已宣告复古论破灭。但士人反思时,却往往集中于王莽本人德行、贤愚之上,对复古之事,则轻描淡写略过,如此过新,焉能寻根究底?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他看向桓谭:“君山不为俗儒所容,但当年也曾支持王翁,汝当知晓,为何群儒对复古如此偏执?”

桓谭苦笑道:“臣也是读圣贤书成人,当初亦如此,究其缘由,还在于儒家自最初时起,便以克己复礼为任,效法古时圣明君王德行﹑制度,言必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正如孟子所言: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贼其民者也。此所谓‘法先王’也。”

这是儒经的核心,想象古时候的尧舜时期,君主贤明、百姓淳朴、社会安定,乃是太平世,而后到了夏商周,乃是升平世,而后春秋战国及秦,则是治乱世,而三世循环往复。

这也难怪,还在汉朝昭宣之时,天下太平,但汉儒们居然依旧不满,觉得当下不够“王道”,一直希望可以纯用德政,从升平世再入太平。随着汉朝衰朽,这种思潮越发激进,直接导致了王莽、刘歆的上台改制,可以说是万恶之源。

王莽虽灭,但这三世说仍被奉如圭臬,经术的教条依然被反复吟诵,尧舜三代依然是历史的道标。许多儒士骨子里依然不认为复古有错,错的只是王莽罢了。

但第五伦倒是期望,特立独行的桓谭能有不一样的看法,毕竟他可是公然否认谶纬,甚至说出“人死如烛灭”的人啊,尽管出了第五伦这异数,但他还是觉得,桓谭是最可能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第五伦遂问道:“那君山如今如何看待复古?”

桓谭叹息道:“汉宣帝时,太子读儒经后,曾当面抨击宣帝不该贬斥儒生,该用周政,孝宣遂斥责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如今回想,复古三代实乃不达时宜,是古非今。”

桓谭给第五伦提了几条他认为的建言,无非是王霸并重,尊贤爱民;明正法度,澄清吏治;赏罚必信,威令必行;尊君卑臣,权统由一。

好像说了许多,又好像没说,因为这些多是汉朝文景中宗施政之法。

第五伦欣然纳谏后,又摇头:“此皆汉时旧制,君山,汝说复古不妥,但在予看来,汝不过是从以尧舜之道为祖而述之,到了‘以文武之制为宪而章之’,如此而已!”

“若予没猜错,南方的刘秀,想必也会以恢复文景宣帝之制,作为称帝施政之道。”

桓谭对第五伦之言感到诧异。

不然呢?

先王难法,便法后王,他已经从从孔孟之学,过渡到了异端学说的荀子之学,再偏就成法家刑名之流,必须止步了。

话虽如此,但桓谭心目中的“后王”,不就是汉家诸帝么?虽然相较于王莽更加现实,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复古?

桓谭已经是世上最特立独行的儒者,依然有他的局限性啊。

第五伦只摇头笑着,示意桓谭可以告退了。

桓谭往殿外走了一半,却猛地回头,盯着第五伦,这个他当年以为是“乡里之士”的家伙。

“难道除了法先王、法后王外,陛下,还有新的路么?”

第五伦微微颔首。

“是什么?”桓谭颇为激动,第五伦真是那个异数么?他朝第五伦作揖:“敢情陛下指教!”

第五伦却三缄其口了,反而笑道:“我与那位‘新夸易帝’相反,他华言无实,我却先实而后华,此事言之过早,待予准备施行时,君山自知!”

……

桓谭去后,硕大的殿内又只剩下第五伦。

“唉。”

那种空寂之感又袭上心头,并非因为身为皇帝,高处不胜寒,而是思想上的寂寞。

当今之世,第五伦能和王莽这个假穿越者产生一点点共鸣,因为王莽虽然找错了方向,但起码拥有理想。

第五伦本以为与桓谭能够谈得来,但他还是小看时代的烙印了。

桓谭以后会不会潜移默化发生转变,第五伦尚不知晓,但若知道第五伦打算做的事,恐怕依然会视为惊世骇俗之举,甚至觉得他比王莽还要疯狂!

“我要改造三世说,彻底将今不如古的臆想,毁掉!”

但这不能只靠辩经,不能靠只一道行政命令,若着迷于此,那他与王莽何异?

得靠实实际际的改变,就像水力器械一座座立于河流周边,省时省力,最终让人习以为常,甚至开始寻求更便捷的生产方式;亦如纸张、雕版在长安慢慢取代简牍,让知识不再局限于五经,不再被少数士家学阀垄断。

还得靠利用划时代的传播工具,培养一批如梁鸿那样的新儒,与旧儒慢慢竞争,最终完全取代他们。

这是要花几十年,甚至一生才能完成的事。

那样,第五伦的所思所想,才能散播于世,也才能真切地让世人相信一点:

“三代不在过去。”

“三代,在未来!”

若找不对方向,如王莽般再努力,也是一场空。

但在此之前,第五伦得先解决他的敌人们。

重新回到地图前,硕大的天下,第五伦已占据近半,魏国的版图西起凉州河西四郡,东到幽州辽东半岛,整个北方都染上他的颜色。

但整个南方,依然被大大小小的帝王割据,西南有公孙成家,东南有刘秀……第五伦已经将刘秀称帝后的政权,命名为“东汉”。

第五伦依然视刘秀,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和障碍。

第五伦很尊重这位对手,不吝给他极高的赞誉:“刘秀或许真能让天下回到文景、昭宣,让世人重享几十年安宁日子。”

但依然逃不过历史的周期律,往后的很长日子,甚至还不如汉……

当然,这铁律,第五伦自己的王朝也逃不脱。

“但我,至少能带着天下,跳过几个循环,加速往前,多走几步!”

所以,这不仅是王朝族姓之争,这亦是天下,未来走向何方之争!

“公孙述也好,刘秀也罢,再英明睿智,仍不过是车轮上的条幅,随轮而动而不自知。”

“但我……”

第五伦发下了誓愿,他和王莽的出发点一致,但方向却截然相反,第五伦的目光,不会去看什么三代尧舜、汉文孝宣,永远只盯着他来的方向!

目光炯炯。

“我要指引这历史车轮,找准正确的方位,向前!”

……

PS:第三卷完。

第四卷是正文最后一卷,不会太少,坑都会填完,也不会太多,讲到故事完整结束为止。

时间线太长的后续内容,就放在第五卷的番外合集,番外应该还是免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