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540章 伦秀(上)

新书 第540章 伦秀(上)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眼看泗水亭将近,更始皇帝刘玄不由又哆嗦起来——这是在南方落下的病,三伏天都会打摆子。

“圣公勿惧。”

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却是吴汉的“前将军”邓禹站在他身边。

去岁一整年,他与冯异带着几千兵卒,从豫章入江夏,击鄂地,打败了在当地胡作非为的绿林残部,招募了一大批江南兵士,又与楚黎王的部下交战于荆南,最终解除了长沙之围,顺便将被困城中的刘玄“救”了出来,由邓禹护送北返。

邓禹与刘玄没有君臣之份,当初刘玄还在南阳时,听说这位新野神童之名,派人征辟,但邓禹却宁可带着行囊去追赶前途渺茫的刘秀。

而现在,双方的处境却完全反了过来。

“届时按照说好的做,准保圣公后半生无忧无虑,安然享乐。”

邓禹如此叮嘱刘玄,刘玄早没了在南阳时的趾高气扬,点头哈腰,若非身上披着的皇袍,哪还有点天子的架势。

但让刘玄万万没想到的是,船只在泗水亭码头停靠时,邓禹带他从虎视眈眈的汉军行伍中走过,抵达高庙前时,却先遇上了另一位“皇帝”。

建世皇帝刘永也颇为落魄,但他的待遇却比刘玄还差,刘玄不承认梁汉,已令人剥去刘永冠冕,让他跪在庙门前“迎接”刘玄,口称罪臣。

这哪是相迎,分明是威慑啊!

刘玄腿都软了,走入高庙后,却见身材高大的刘秀拜在高皇帝灵位前,听闻后方响动,回过头来,露出了笑。

“更始陛下。”

这称呼让刘玄胆都快吓破了,竟扑通一声拜在刘秀面前,泣不成声:“圣公,文叔,像少时你我兄弟相亲那般,称呼我圣公即可。”

刘秀也没有半分过去为鱼肉时的谦逊谨慎,他啊,懒得在祖先面前惺惺作态,只继续笑问道:

“圣公何故跪?”

刘玄再拜:“高皇帝面前,不敢不行大礼!”

他咬咬牙,按照邓禹教自己的话道:“不肖子孙刘玄,今日谒高庙,乃是为了认罪!”

“圣公何罪之有?”刘秀看着刘玄,他对这个庸主的愤怒,不止来自于为胞兄不平。

刘玄道:“数年前,舂陵刘氏起兵反莽,人心思汉,欲复汉家。但绿林诸帅却争权夺利,彼辈偏偏不立有大功者伯升兄弟,而立玄为汉帝,只因我软弱可欺。玄无才无德无功,勉强就位,却听信渠帅谗言,遣伯升入关战死,又排挤文叔,令亲者痛,仇者快。”

“后玄治国无方,以至于赤眉贼寇入宛。玄既不能死社稷,又不敢守国都,竟仓皇南遁,过江南渡避难,期间狼狈之情,甚于楚顷襄王去郢……幸有吴王文叔,受命于危难之际,摄国政,起东南,讨平两淮,击灭赤眉,又遣兵救玄于生死之间。”

“回想昔日种种,玄有辱先祖,配不上汉帝之名,愿禅位予吴王!”

按照邓禹与他约定的,只要刘秀接受,那这事就算完了。

岂料刘秀却不按套路出牌,竟叹息道:“圣公真是折杀秀了,秀不敢当啊。”

刘玄一愣,他虽然平庸,但也不算太蠢,遂开始解自己的冠冕袍服:“不论如何,玄难承大位,今日在泗水亭高庙中,当着高皇帝的面,就此退位!”

言罢,取下冠冕,以及绿汉政权的印绶,放在高皇灵柩面前,然后就膝行后退,去到高庙门口,和刘永一起跪着了。

刘永偏头看看他,刘玄也对视回去,不能说惺惺相惜,只能说同病相怜。

而这时候,高庙外的邓禹也恰到好处地嚷嚷起来。

“前岁,北汉刘子舆败亡,去年,西汉刘孺子婴覆灭,而刘永僭越,卢芳伪刘,如今再加上更始退位,大汉无主了!”

从新朝末年最初的人心思汉,到如今诸汉相继灭亡,这无疑是复汉事业的低潮。

来歙却疾呼道:“还有吴王在,谁说汉已亡?”

群臣应和:“然也,王莽篡位,吴王发愤兴兵,破王邑三十万大军于昆阳,诛李宪于淮南,破赤眉于彭城,平定徐扬,海内蒙恩。天下诸刘,谁人能比?”

然而刘秀却摇头固辞。

刘玄又说话了,嘶哑着嗓子大呼道:“更始局面,多为吴王兄弟所取,而如今炎汉仅存山河,亦是吴王所得,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愿吴王顺应天意,即位为汉家天子!”

刘秀再辞,早就准备多时的前太学生、刘秀的同学强华适时高举谶纬上前,也不知用了什么法术,竟隐隐闪着赤光。

“赤伏符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又曰:四七之际火为主,正是今日,五月二十七也!”

强华高呼:“皇天大命,不可稽留啊!”

一时间万众沸腾,泗水亭的汉军咸呼道:“望吴王早即大位!”

直到这时候,刘秀才从高庙中走出,朝众人作揖:“既然天意如此,众心如此,秀,敢不敬承?“

仪式是早就准备妥当的,而天子袍服衣冠也制作完备,就在泗水亭高庙举行了仪式,刘秀再度入庙,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

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然群下百辟,不谋同辞。今王莽虽灭,然第五、公孙僭位,湮灭诸刘,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秀身为太祖高皇子孙,岂敢不临危受命?救我汉家社稷?”

于是定年号为建武,大赦天下,宣布所俘赤眉等皆免死,封刘玄为淮阳王,刘永为梁侯。

“兄长。”

高庙中的仪式即将结束时,刘秀摸着握在手中,缩在袖子里的拍髀,默默仰天暗叹:“秀儿做到了。”

他的梦想不止是让汉家社稷继续。

而是,要复兴属于他和兄长的大汉!

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的指令前进!

“名为复兴,实为再造!”

……

出了高庙,登上泗水亭坛场时,看着重新飘扬在沛县的炎汉赤旗,背后是英雄祖先的凝视,面前是上万臣吏士卒的仰望,纵然是心思深厚如刘秀,也不由激动。

“难怪高皇帝曾说,大丈夫当如是!”

这一刻,刘秀还真有点“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感觉了。

但刘秀没有飘飘然,很快就冷静下来,目光扫视众人,开始了他酝酿已久的讲话。

“秀能继承汉统,多赖诸君之力也。”

“再加上吾兄伯升、陈俊、杜茂,一批批能人志士前赴后继,方有今日局面。”

说完开场白后,刘秀却话音一转:

“但,自从新莽末年,天下变乱,复汉之言,已说了十年有余。”

“朕乃高皇帝第九世孙,复汉当仁不让,虽九死而不悔也!”

刘秀指向群吏士卒:“但于诸位而言,对小吏士卒,乃至于芸芸众生而言,为何要复汉?”

不是刘家人,为何要复汉?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先是群臣面面相觑,对邓禹等人而言,当然是因为追随刘秀,一起走上这条路,或为其人格所折服,或为谋个王侯将相。若是阴差阳错,如贾复等辈,半路投了其他主公,那当然就不会再以复汉为己任了。

而对大多数普通士卒来说,他们不过是从众而行,平日里,还真没几个人关心头顶打到底旗号究竟是吴,还是汉,区别不大,只要粮食管够,日子还行,管他呢!

随着喊话传音的人将这个问题散播到军中,众人都议论纷纷,面露疑惑。

这就是刘秀重提此事的原因,既然他注定要以弱敌强,那就不能只靠军事,还得靠人心。

必须有区别于其他诸侯的东西!只有他才能承诺的未来!

于是刘秀复道:“高皇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北击强胡,南收劲越……但今日,朕皆略过不谈。”

“只从文景之际说起。”

“汉初扫除暴秦烦苛,与民休息,至孝文,颇为恭俭,又去除肉刑,即位期间总共只判处三百人有罪。其后孝景遵业,五六十年之间,海内殷富。富裕到何种程度?京师藏钱累计巨万,在仓库中绳子朽坏,钱掉满一地,而太仓的粮食,则堆积如山,甚至溢到了外面,各郡国的粟米,便宜到一石十钱,纵观天下,人人皆有饭吃,有衣穿。”

刘秀之言或有夸大,但依然让普通兵士心生向往。

但文景毕竟距离现在太远了,一百多年,几代人下来,哪怕村里老爷爷讲故事,都不常谈及那么久远的年份。

幸好,还有另一个值得让刘秀夸耀的时代。

却听刘秀道:“而昭宣中兴时,亦不亚于文景,经术大兴,以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加上匈奴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北边太平数十年,一时间,百姓无内外之徭,能够息肩于田亩。”

这一次,士卒们的反应更加热烈些,东南虽然较中原等被战争荼毒之处更安定,至少没有人食人,但日子确实大不如前了。他们依然记得,小时候在村闾中听长者说古时,往往会憧憬地谈起年少时经历的昭宣中兴来,记忆甚至会加以美化,让那个时代充满了理想的幸福。

当然,关于昭宣中兴为何戛然而止,刘秀当然还是甩锅于外戚王氏,一言带过。

刘秀恨刘玄,不止是他篡夺了自家兄弟的胜利果实,间接害死了大哥,更在于,刘玄等人实在无能,浪费了新莽末年,人心思汉的大好机会!

汉自高、惠之后,贤圣之君辈出,深仁厚泽,让人记忆犹新,哪怕后来元成哀平极其黑暗,但因为王莽及时篡位,且莽政更加昏乱,人们对汉家的感情反而从愤恨变为怀念,绵绵不绝。

然而刘玄等辈,却无能无策,将大好局面拱手送给第五伦。天下陷入了更惨痛的混战中,满心热切的人们迎来“汉军”,却发现是一群盗匪,世事每况愈下,惹得中原人竟开始思念王莽时的“粗安”。

后来在赤眉肆虐下,中原更乱,这一对比,第五伦、公孙述那边简直就是德政,以至于诸州纷纷降服,再不提复汉之言。

冯异对刘秀总结过其中缘由:“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

幸而,在东南徐扬地区,第五伦来不及夺取,刘秀扮演了大乱中解救者的角色,军纪相较于绿林赤眉更好不少,两州不论豪强还是平民,对他观感都不错,对“汉”也不至于如关中那般,嗤之以鼻。

这就是刘秀唯一拥有的东西了,他虽然有心再造,但嘴上,却必须死咬复兴,请祖先亲戚们的遗泽来帮自己稳住人心,给他们以希望。

“王莽要复的,是虚无缥缈之三代。”

刘秀掷地有声道:“要秀来说,大汉,才是真正的三代!周云成、康,汉有文景、昭宣,美矣!可见汉家制度,能与周公之制相媲美!”

冥顽不灵的老儒可能不同意,但对普通人而言,谈三代茫然无知,说昭宣却能有反应,自然齐声赞同。

“天下扬言复汉者不乏其人,但朕与其余诸刘却有不同之处!”

刘秀朝众人再拱手:“之所以敢请诸君助朕,复兴汉家。”

“是因为,朕终有一日,会让汉家制度,复安天下!修文景之绝业,重现昭宣之升平!”

此言说尽,刘玄、刘永皆呆若木鸡,他们当皇帝期间,一个沉迷于享乐,另一个则醉心争权夺利,视一切为理所应当,何曾有所这么深的想法啊?二人也终于明白,自己比起刘秀来,差在何处了。

一时间群臣颂扬,士卒奋臂而呼,刘秀这场即位典礼,真是搞得有声有色,若泗水亭高庙里的刘邦在天有灵,见到一群不肖子孙里终于出了个能打的,定会大为欣慰吧。

但某个不讲武德的人,却偏不让刘秀舒舒服服过完这大喜日子。

等刘秀志得意满,从坛场上下来时,来歙却匆匆过来禀报:

“陛下,有魏军前锋近万人,突破丰县防线,现今正向沛地逼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