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18章 天下利害

新书 第218章 天下利害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天下受王莽之害久矣!”

冯衍见自己这句话脱口而出后,第五伦没有拍案而起勃然大怒,觉得这“大新忠臣”恐怕也不想装了,胆气更壮。遂开始了自己军师生涯以来最好的一次发挥,痛斥王莽暴政。

“自王莽专权以来,始自东郡之师,继以西海之役,巴、蜀没于南夷,缘边破于北狄,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患未解,此为兵师之害。”

“而王莽朝令夕改,刑法弥深,赋敛愈重,奸邪之党,横行于朝,百僚之臣,贪残于内,元元无辜,饥寒并臻,此乃乱政之害也。”

“以至于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大兴,灾异蜂起。匹夫僮妇,咸怀怨怒,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赤眉、绿林相继举兵,四垂之人,肝脑涂地!”

“当此之时,唯独第五公独守魏地,西靠太行,东御赤眉,人庶多资,年谷独熟,此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魏地、寿良,百万生民之命,系于明公之手,奈何得王莽一份调令,便弃之而去?”

“再者,成昌之役、宛城之困,纵有王邑将兵数十万,也难挽时局,新室已亡无日矣,何必再效仿廉丹,去为王莽殉葬?”

一席话讲完,“大害”倒是说清楚了,第五伦遂问他:“但朝中制诏急促,先生可有计策教我,免赴此难?”

“倒也不难。”冯衍笑道:“无非四个字。”

第五伦知道的的点子:“莫非是……借寇恐上?”

“然也!”

冯衍拊掌道:“明公可以派人宣扬,就说赤眉虽败,但残党入于董宪、樊崇军中,欲纠集大军十余万,来攻河北,焚元城,诛大姓,为迟昭平报仇。”

“如此郡中必然一日三警,豪右更加依赖明公,官吏亦不愿明公离去。”

第五伦摇头:“董宪身在巨野,据说欲南下梁郡,而樊崇则打到徐州东海郡去了,怎会忽然横跨千里,跑到我河北来?”

这理由骗骗本郡人还行,可朝中是能接到各郡消息的,借口就有点生硬了。倒也不是不能用,第五伦故意揭破,却是为了引出冯衍藏得更深的思量。

果然,冯衍沉吟道:“倘若这还不够,还可利用邯郸赵刘!”

他请命道:“我愿替明公再走一趟,过去是要安抚彼辈,可如今,倒不如撺掇刘林,举兵响应宛城汉帝!一旦邯郸、常山举兵,魏地、上党可与之假意相互攻伐,如此一来,明公便难以抽身,王莽诏令自解,因要仰仗明公守卫三河门户,更不敢为难第五氏家眷。”

“假意相互攻伐?”第五伦笑道:“既然此为假,那何为真?”

冯衍理所当然地说道:“真……当然是魏地、上党、赵刘三方联手互保于乱世。”

好家伙,这冯衍,果然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啊,到那时若是玩脱了,真打假打,你冯敬通说了算?

第五伦故作踌躇:“我名义上还是新臣,邯郸一旦公然响应汉帝,双方如何能联手共事?”

冯衍笑道:“明公暗地里弃亡新而就复汉,不就行了?这便是我要说的社稷之利了!”

“魏地有谶纬,‘汉家当复兴’,虽然不足信,但传颂者颇多,人心厌新而思汉,已是常态。”

冯衍侃侃而谈:“汉家承平两百载,黎民深受其泽,而新室混乱十余年,百姓饱尝其苦,故而人怀汉德,甚于周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从之!我看往后天下大势,必是炎汉中兴!”

第五伦不动声色道:“你指的是汉家中兴,是那身在南阳的‘更始皇帝’?”

“从今以后,借汉之名僭号者不知凡几,犹未可知也。”

冯衍道:“倘若绿林之汉胜了王邑大军,则天下各郡必归更始皇帝如流水,不可与之抗衡。届时明公联手诸赵、上党,安缉河北,则功勋不亚于长沙吴芮,他日不失为一方诸侯。”

割据一隅的诸侯么?老刘家的异姓王,下场都不太好啊,不是被剁成肉泥,就是被按着头吃人肉泥。

冯衍继续分析:“而若是绿林不胜,新军击灭更始帝,明公已与王莽决裂,大可在赵刘、真定刘中拥立一人为主,续举汉帜。必为栋梁,以汉相之名,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

他早就替第五伦计划好了一切:“届时三军既整,甲兵已具,北倚邯郸、常山之助,西可拥上党之卒,取河东、抚太原,以窥关中;南可兵发青兖,进取中原,假以时日,必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届时明公于汉,犹如周之召伯虎,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

说得真让人激动啊,但,那不也还是一个打工人么?

不论如何,今日第五伦总算是套出了冯衍真正的计划,知道他的斤两和心思了。

冯衍比第五伦预想中,还算多了几两肉,分析也算入理,虽然把所有黑锅全推给王莽一人略显草率,但天下走到今天这一步,王莽也绝不冤枉。

只不过,冯衍这喜欢自作主张的小心思,以及坚信汉家必然再兴的三观,却与“明公”的心意不太吻合。

第五伦遂露出了笑:“听君一席话后,天下大势尽在胸壑之间,敬通真乃吾之子房也!”

……

等冯衍自以为第五伦已经信服他的计策,美滋滋地摇着便扇离开后,接下来进入厅堂的,是耿纯。

“明公。”自从耿纯欠了第五伦一个大人情后,就不再喊他的字,而是以此相称了。

耿纯与第五伦谈起两郡的防务,十分乐观:“大河之冰一月份就化了,入夏后水流更大,浩浩汤汤两岸不辨牛马,赤眉军除非会飞,否则绝对无法进犯河北。”

“至于邻郡清河等地的流寇铜马等部,也因为明公大败赤眉,打疼了五楼贼,都不敢贸然侵犯寿良与魏成,宁可向北劫掠幽州,向西进犯巨鹿、广平。”

耿纯的老家,如今隶属于和成郡的宋子县都遭遇了流寇侵扰,耿纯都想将宗族全迁到魏成来了。

流寇的出现,也导致河北幽冀势力纷纷抱团,而中心可不止最南方的第五伦一家。

各地豪强,尤其是曾经的诸刘县侯,开始团聚在邯郸刘林,真定刘杨,还有北方的广阳王子刘接这三大前朝余孽手下,坐寇们开始与流寇对抗,暂时顾不得陪绿林一起造反。

这种情形下,第五伦这一个半郡的地盘虽有隐患,却已无明显的外忧。耿纯以为,有他和马援在,足以替第五伦守成。

在谈起时局之际,耿纯的前半段分析和冯衍差不多,都觉得新室已经完了,只是更加朴厚,不似说客游士那般夸夸其谈。

但接下来,乘着新室完蛋之际,他们要干什么?耿纯的目光不像冯衍那边只盯着远方,而是紧紧看着足下的一砖一瓦。

“值此纷乱之际,还是要先求得保全宗族,才能思虑其他。”

耿纯的官服外还披着麻,他依然在为丧生于定陶的父亲耿艾戴孝,得戴三年。

或许是因为错失救回家父的机会,与冯衍坚决反对第五伦奉诏归京不同,耿纯倒是挺支持他回去。

“明公不如虚与委蛇,回关中取得兵权后,却不必替新室南征宛城,而是直接率众兵变!”

连借口,耿纯都替第五伦想好了:“朝中与明公有过节者不乏其人,诸如五威司命陈崇等。就说是有小人奸佞进谗言,使得昏聩的皇帝要杀明公,是新室先不仁,不能怪君不忠。”

“临时控制的兵卒丁壮不能与精锐相比,不一定敌得过北军八校。但却能设法救出祖父,再携带宗族,以数万之众,东击河东,再从与我郡友善的上党回归魏地!”

“届时我愿前往接应,而吾从侄伯昭,更愿随君西行,作为兵锋前驱!”

伯昭便是耿弇,这让第五伦一愣,才听耿纯道明,原来耿弇前几日,又又想辞官离去了!

耿纯解释道:“此番却是因为得了其父朔调连率的信,要伯昭回一趟关中,将身在茂陵的宗族接走……”

老鼠在察觉船要沉没时都会溜走,更何况是敏感的封疆大吏们?看来朔调连率耿况,也已经做好跳船的准备了,但要带着举族跑路到边远的幽州上谷,确实有些困难。

到魏地就近多了啊!

耿纯支持第五伦回去一趟,竟是想请他,顺便将茂陵耿氏也一并接了来。

原来是藏着这么一手!明面上,耿纯还是满心替第五伦着想:“如此,伯昭与其父亦要欠明公一个大人情,他还好辞别么?”

你们耿家人,都喜欢先欠人情,然后以身偿还?

耿纯摸着自己身上的麻衣,有些沉痛地说道:“作为朋友,我素知伯鱼爱护宗族,只愿你不必如我一般,每时每刻都在后悔!”

“而于公,此去关中,来回不过三月,明公却能光明正大与新室割裂,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做大事了!”

耿纯的提议倒是不错,但第五伦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戏肉,遂追问道:“伯山,你指的,是何大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明公既然离弃新室,就不再是兖州牧、维新公了,总得有一个新的名分。”

耿纯道:“当今之世,既然非新,那自然是复汉了。”

这句话让第五伦心里顿时一凉。

耿伯山笑道:“我观察天下形势,复汉是大势所趋,亦是鼓动士人百姓响应最便捷的法子。倘若赤眉早点举旗拥立青、徐刘氏为帝,又岂会一分为三,各自离散?倒是南方绿林,抢先一步,团聚了各路豪杰,赢得天下瞩目!”

“等明公顺利回到邺城时,新军与绿林,也将在南方决出胜负,不管谁赢,以我之见,明公都应该打出赤帜,起兵应汉!如此可避免与北方诸刘为敌。天下复安,则足以显声誉、保宗族,倘若乱世依旧,则可借此名义图谋进取兖州,威风远畅!”

……

耿纯与第五伦把酒言欢后离开,第五伦看着空空如也的杯盏,久久没有言语,只思量道:“冯衍如此也就罢了,不曾想,伯山亦是如此认为。”

二人虽然一个力劝第五伦不要入关,另一个则支持他回去,但亦有很多共同点。

皆以为新室将亡,这难道不是世人皆知么?

都认为第五伦应当以冀州魏地为根基,这也很对。

虽然第五伦几年前打算依靠宗族,在关中烧一把火,但那是没得选时的不得已而为之。现在他在魏成之势已大成,不管这一趟关中去是不去,最终都要回归到魏地来。

可唯独最后一项,在谈到更长远的计划时,二人又会陷入一个怪圈中。

他们都觉得,人心思汉是大势所趋,如果不选择做大新忠良,就要去扶前汉已经倒掉的招牌。

第五伦只暗暗感慨:王莽啊王莽,你能让人心从十多年前普遍厌恶汉朝,希望刘家人早点滚下台的局面,变成今日情形,真不愧是“安汉公”啊!

他抬起头,看向屏风之后:“丈人行,人都走了,出来吃酒罢。”

原来,最早到的还是马援,第五伦却让他在幕后听着,勿要出声。

马援早就憋不住了,出来后跪坐在第五伦对面,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第五伦问他:“如何?”

马援抬起眼睛看他:“若是关于是否奉诏入关领兵,伯鱼心中恐怕早有计较,无非是想知道众人作何想,何必故意问我?”

“我问的是……”

第五伦盯着马援,这是他可以最大限度信任的人了,有长久的交情,也有姻亲的羁绊,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妻子妊娠已久,两个家族血脉的结晶就将降生。

马援甚至是第五伦第一次表明“大志”的人,虽然当初在贺兰山前,第五伦的志向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敢讲得太清楚。

可如今,决定他们这个小势力未来分岔的路就在眼前,而马援,乃是第五伦心目中的麾下第一大将,有些事,二人必须今夜分说明白!

“文渊,你也以为,新室覆灭之后,汉家复辟,乃是未来唯一的一条路,是天下之利么?”

……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