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216章 天命!

新书 第216章 天命!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涉虽是新室皇亲的一员,爵为上公,位列四将,可他也不是瞎子聋子,这几年新朝每况愈下,外战频繁失利,内战也一败涂地,王朝的根基在剧烈动荡,身处树梢上的他尤为能感受到。

茫然之余,王涉便将希望寄托在天文谶记上,想从中找到一个答案。

他豢养多年的方士西门君惠,十几年前还一门心思伪造符命想效仿哀章,混个公侯来做做;后来只是想跟在权贵身边混口饭吃,替王涉编排一些祥瑞之言,恭维大新能延续三万六千岁等,间接讨王莽欢心,他甚至帮本家的西门延寿等人给第五伦使绊子……

可随着更始将军覆师杀将,四方盗贼蜂起,西门君惠也发觉事情不妙,于是当王涉惶恐地问他,这大新还有几年时,他一捋胡须,开始一改先前说辞,大摇其头。

“臣不敢隐瞒卫将军,从今上始建国起,上天就频繁降下灾异示警,告诉世人,王氏不该取代汉家啊!”

西门君惠将王莽上位以来的种种预兆一一道来。

“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决于魏郡,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其势猛于汉武帝时,连河道也改了,此春秋以来六百年不遇之灾也!”

“至天凤二年仲春,日中现星,又有传言,说黄龙堕死黄山宫中。天凤三年,长平馆西岸崩,堵塞泾水,使其改道,哀章阿谀说这是以土灭水,新军扫灭匈奴之兆,可结果都看到了,这两者,都是新室土德堕地崩塌之预也。”

“地皇元年七月,西北方有大风毁王路堂,预示着与四夷之战已危及社稷;地皇二年夏,蝗从东方来,遮天蔽日,至常安,入寿成室,一直飞到王路堂,缘柱而上,这预示着赤眉、绿林大作,关东非新室所有。”

种种异相,都被王莽搪塞掩盖,可人的眼睛不会说谎,一桩桩都被有心人记在心中。

王涉恍然大悟,只道:“难怪皇帝居摄即真时,堂伯父、故太师王舜等皆内惧,等新朝肇造后,他位列四辅,竟忧虑而死。”

王舜乃是王莽代汉最得力的助手,主要功绩是替王莽从王政君这老太太手里把传国玉玺要了来,他死去时王涉就在身边,只记得王舜拉着他的手垂泪不已,对未来满是惶恐。

既然按照西门君惠的说法,新朝一开始就不该代汉,那是不是意味着……

“汉家当复兴,这谶纬果然是真的?”

王涉原本还在犹豫,直到绿林夺取前队,围困宛城,有刘氏称帝的消息传来,遂再无迟疑。

“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哪怕大司空王邑将百万兵而出,也无济于事了。”

而就在他询问西门君惠“为之奈何”的时候,方士适时向主公出示了一份他不知从何处搞到的符命,还兴致勃勃地解释起其出处来。

“春秋之际,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怪兽,非龙非马非鹿,持此兽询问孔子。孔子见后,俛兽而泣曰:麟也!”

故事讲到这,还是所有儒生都耳熟能详的孔子遇麟,可后面就变成了谶纬之学的胡编乱造。

西门君惠道:“孔子问麟,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麟兽便张开了嘴,须臾吐出三卷图!皆乃之后数百年之预兆也!”

“一卷图为周灭,父子将终;二卷图为《孝经》,为汉制造,预言刘季兴为帝;而第三卷,叫做《赤伏》!”

与神龟献河图如出一辙啊,然后他就讲了一大通赤伏符的传承,从孔子的弟子子夏开始,一直传到河上公、安期生,乃至西门君惠的老师。

和西门一起学书的,还有一个南阳穰人蔡少公——就是那个喝多了酒在刘文叔面前说什么“刘秀为天子”的老家伙。

西门君惠见时机已到,遂给王涉出示了这不知是不是他们老师,一个与刘歆相识的老家伙十几年前编造的赤伏符,却见上面是四句话。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卯金修德为天子,四七之际火为主!”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王涉激动地感慨:“刘秀,国师公姓名是也,竟提前五百年,见于图谶,此乃天命也!”

刘歆虽然是王莽的至交好友,可已经被皇帝处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朝中也早已被边缘化,久未上朝,虽然装作唯唯诺诺,但他确实有反新的理由。

靠着西门君惠的牵线搭桥,经过几次相互试探,王涉才与国师公刘秀(歆)勾搭到了一块,虽然不敢公开碰面,但通过亲信的往来,亦渐渐敲定了他们要共谋的“大事”!

违背天意逆行十四年的新朝,必须被终结!

倘若终结在四夷、赤眉或者绿林手中,那待其杀入常安时,王涉与庞大的王氏宗亲,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可倘若由他们自己来结束,也算是大义灭亲,届时拥戴德高望重的国师公主事,不管是拥戴前汉的最后一个太子刘孺子婴闭关自保,还是响应南阳天子,都是一条退路。

计划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由深受王莽信赖的王涉出面,力劝皇帝召第五伦进京。

此事能不能成,尚在两可之间,王涉仍有最后一个疑虑:“话虽如此,但我观那第五伦所作所为,摧李焉,阻赤眉,真乃新室砥柱,又深受天子厚待,忠不可言啊。国师公虽欲召豪杰入京相助,可第五伦,靠得住么?”

西门君惠却笑道:“别人以为第五伦忠于新室,可我从本家堂兄处得知,他自入魏地以来,召旧部,分田土,灭异己,皆是处于私心,而非公义。为了夺取权势,阻拦赤眉进攻元城,亦是为了自保。”

只是恰逢天下郡国纷纷丧师失地,第五伦这唯一往前站了一小步的家伙,才格外显眼,被皇帝格外珍惜。

“这世道,谁还会对皇帝忠心?”西门君惠认为不会有那样的蠢人。

“更何况,扬子云被五威司命逼迫而卒,相当于间接死于皇帝诏令,第五伦心中岂能无恨?国师公与扬雄为友,又曾在第五伦微末之时搭救,自然有办法说服他。”

……

“国师公,嚣就此告辞了。”

作为老部下,隗嚣是刘歆为数不多信任,并愿意开府接见的人。

来自天水的隗季孟浓髯比几年前更长了,下拜在地,面前的国师公刘歆已经瘦骨嶙峋,正如他上书说自己重病,将不久人世完全相符。

刘歆是真的步入暮年了,他比王莽年长五岁,去年刚刚迈过了七十二的大坎,很多人都意想不到,他居然能熬过冬天的那场大病,撑到现在。

而刘歆自己则认为,司命没有将自己带走,自然是有原因的,他虽疾病卧榻不能起,可自从前年他女儿卷入太子案被王莽处死后,失去一切指望的刘歆就一直在暗暗筹划着一切,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而且,他的鸡蛋,并没有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季孟此去何处啊?”刘歆看似糊涂地问隗嚣。

隗嚣禀道:“是去陇右,大司空征召兵卒不太顺利,多有逃匿反抗者,陛下遂遣吾等七公干士七十二人前往各地,宣讲朝廷宽宥之诏,协助郡县征兵。”

他之所以能位列其中,还是多靠了依然被王莽重用的五官中郎将刘叠运作,隗嚣知道,这其实是国师公的意思,他深表感激,眼看形势一天比一天差,隗嚣也想逃回老家了,他家乃是天水第一豪强,叔父隗崔郡中名侠,志向高远,足以自保。

可刘歆对隗嚣的期望,还不止于此。

他抬起头,握着隗嚣的手道:“陇右诸郡,素以六郡良家骑闻名天下,季孟回了故里,可得好好替陛下募兵才是!”

这手里的微微用力,让也参与了计划的隗嚣顿知刘歆之意,虽然他对此事颇有疑虑,但先答应跑路回家要紧。

“嚣定不负国师公!”

等隗嚣告辞而去后,刘歆再度看着沙盘上,他割了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的圆,思索大事。

和为求保全宗族的王涉不同,刘歆做这件事,单纯是为了赎罪。

“新室代汉,不独王莽一人之力,我刘秀,也出力甚多啊。”

刘歆和扬雄的截然相反的性格,忍受不了默默无闻做学问,而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来改变世道,对汉家统治的失望,使刘歆投向王莽。

他替王莽修建了明堂和辟雍,掌管儒林史卜之官,考证编订律历,编纂《三统历谱》,确定了传国易姓改命乃是三皇以来常事,又按五德相生说循环演进,太昊首得木德,木生火,火生土……如此循环往复,发现尧与汉均得火德。刘歆又替王莽证明,他确实乃舜之后裔,理应受汉禅而得土德。

三统历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新禅代的法理,比哀章等人胡编乱造的图谶符命要过硬得多,故刘歆以符命为四辅。

但他之所以助莽,并非基于利禄,而是身为鸿儒的理想驱使,希望借王莽这再世周公之手,完成地上儒家人间天国的宏伟蓝图!

这理想,超越了族姓,一朝一代的兴亡。

但实现起来,可比割圆难多了。王莽、新朝、改制,统统让刘歆失望了,理想之舟已沉,加上二子一女的死,连最后的指望,太子王临亦被诛杀、

刘歆对王莽的看法,已经不啻是“内惧”,而是又加入极大的怨恨!

和责怪!

刘歆已经没法与王莽同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在他覆灭前,背道而驰!

“刘秀发兵捕不道,我助王巨君篡汉,而这新室乱汉的逆流,也注定要由我来结束!”

只有最终将政权复归于大汉,归于刘氏后裔,孺子婴也好,南阳的刘天子也罢,他才能在死后,面对父亲刘向、祖父刘德,乃至楚元王这一众大汉宗室佼佼者的斥责时,能够默然谢罪。

我犯了错,但我,也最终挽回了错!

于是,刘歆经过筹划,通过西门君惠拉王涉入局为内应,而隗嚣赶赴陇右为外援,但中间最关键的角色,他左思右想,还是得由第五伦来发动。

刘歆看中第五伦,不止是他乃故友之徒,有交情,知其脾性,自己有相当大把握说服;也不止于第五伦能征善战,在关中颇有声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新室之殇,是从黄河决口于魏郡而始!”

“‘汉室当复兴’的谶纬,也来自魏地造作,这之后才有宛城李氏、舂陵刘氏合谋。”

“那么,曾作为魏成大尹的第五伦,一旦入京,又将如何?”

刘歆迷信天意,信奉谶纬,他不相信,这一切都是巧合!

“天命和谶纬符录已经预示一切,新始于魏,亦将亡于魏!”

“我,只是在窥见天意后,代苍天布置棋子而已!”

万事俱备,现在只剩两个问题。

其一,王莽会不会答应召第五伦入京,交予兵权。

其二,出于保密,刘歆等人不敢千里迢迢遣人去邺城和第五伦提前勾搭,当事人第五伯鱼,现在还对老家伙们的阴谋,一无所知呢!

……

刘歆的第一个疑虑,没过几天就得到了解决。

当来自南阳的檄文被传回常安时,王莽更急了!

“莽名为汉臣,实为汉贼,鸩杀孝平帝,摄天子位,绝汉室,今朕奉高皇帝之灵,共行天罚诛莽!”

虽然刘玄已经公然称朕,与新朝分庭抗礼了,毕竟绿林拥立的“汉朝”依然是以贼寇为基础,则文化人聚集在刘伯升身边,导致写出来的檄文,很是一般。

但亦足以让王莽暴跳如雷,面对贼人污蔑他当年弑君,王莽的应对方式,是搬出提前十几年准备好的“证据“。

二月十五日,王莽召集公卿以下,会于王路堂,堂上摆着一个金滕,正是他当年在汉平帝重病时,去高庙为孝平请命,希望上天让自己代替皇帝女婿而死的金滕之策,已经封印了快二十年,如今赫然开启,让群臣,乃至于女儿黄皇室主王嬿都来看看瞧一瞧。

这是王莽最擅长的:效仿周代故事,照葫芦画瓢。

可这一次,却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了,这种事在儒家故事里还有人称赞,真真一板一眼照抄,就有些尴尬与做作,反而有点不打自招的意味:你若不是凶手,提前二十年准备这些作甚?

没有谁会当面对此质疑,群臣皆称万岁,只是话语里,相较于当年拥立王莽的狂热,已经有些言不由衷。

而孝平皇帝的未亡人王嬿,则抿着嘴不言不语,她知道父亲不曾弑杀平帝,但事到如今,你连汉都篡了,说这些事,还有谁相信么?还有什么意义吗?

而针对关中盛传“汉家当复兴”,王莽则命令手下众臣解说其德及符命事:“《易》言‘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莽’,皇帝之名,‘升’谓刘伯升。‘高陵’谓高陵侯子翟义也。刘升、翟义为伏戎之兵于新皇帝世,犹殄灭不兴也,此乃天命!”

群臣再度皆称万岁,您说得都对!可实际上都只当做是笑话,时移世易,人们现在已经选择性相信对王莽不利的谶纬了。

王莽在这做些无用功试图挽回舆论之际,他的征兵四十万计划却受了阻,过去十年,关中已频繁征召,或南伐句町,或北征匈奴,加上被更始将军带去东边的,已经交代了十几万子弟,又没犒赏分地,谁还想去送死?

一时间百姓纷纷抗拒,甚至有遁逃山林的,三辅盗贼麻起,王莽不得已,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于常安附近,建鸣鼓攻贼幡,抓到一群后,直接当做壮丁,给大司空王邑的鸿门大营送去,一时间赶赴军中者皆被缚双臂,而父母妻儿哭泣送别,没人觉得这一仗能赢——哪怕赢了,子弟们又还有多少能归?

在这种情形下,王莽那点信心也越发动摇,虽然口头上依然念叨:“只要大司空一进攻,一切就会好转起来。”

可他心中,却忍不住想起王涉的提议,念起另一根至今尚未让他失望过的“国之柱石”来,尽管这只是个连王莽都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东贼赤眉可以让其再跳梁一段时日,但南贼绿林,却是必须剿灭,否则,予难有一夜安寝!”

于是王莽遂在常安北阙甲第,选定上好府邸一套,作为第五伦的新宅。派人将他的祖父第五霸及近亲,都从近在常安咫尺,由五威司命一直派人“保护”的临渠乡,妥善“请”到城中居住。赐鸠杖、金帛等物,准备时机恰当时亲自接见老人家。皇帝甚至大发慈悲,同意暂时不征募诸第子弟入伍,都留着给第五伦。

同时速速派遣下大夫王隆,也就是第五伦的师兄作为朝廷使者,立刻星夜赶赴魏成郡传诏!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底,在兖州牧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乎的第五伦,正在行县路上,前往武安铁工坊巡视他的新生产线,却在半道上,迎来了久未谋面的王隆。

随着王隆抑扬顿挫地宣读制书,一个由王莽这取名狂魔亲自敲定的新爵号,也咣当一声,砸到了第五伦头上。

“维……维新公?”

……

PS:明天更新在1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