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光元

作者:一锤定音2025 | 分类:女生 | 字数:70.7万字

无中生有(其十一)

书名:光元 作者:一锤定音2025 字数:6.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7:53

“要说的有时总不能该说的时候想到,原本以为自己能跟你连贯地说清楚这宇宙的来龙去脉,实际表述才发现,里面要展开说的太多了,当初没深入进去归纳总结,现在发现原本觉得简单以历史时间为背景就行,现在做个概述怎么说都不由自主地感觉有其他方面的笼统。还是先当一次闲聊吧明非,我们今天先说点比较起源的地方吧。”

“好的,让皮皮明非虾听听元某人的碎碎念。”

“那皮皮虾,我们走,这第一个问题,古书里存在一个洪荒宇宙,他后来并没有出现仙,但是诞生了无数的定义,你通过游道者联盟的书籍已经知道了不少,那么我们现在出现能修仙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拥有灵气么?”

“这呀,是因为你处于这个阶段,灵气出现被你与古书结合才觉得那种灵气复苏的错觉,别忘了你现在遇到我了。”

“对哦,如果没遇到你,我大概也不会知道灵气不是宇宙自然演化,而是你们用了十几亿年创造出来的。”

“没有十几亿年,真正觉得灵气可以出现是因为晶的出现,这也只有光那时意识到了。其实如果没有晶的出现,不仅这蛋不会出现,实际准备要走的就是机械路线。当初一开始定的恶魔,不死和天使,本身为的是保证思想的方向。而那暗那次出去的三族我会跟你说是兽族、恐龙族和机械族,兽族是暗跟我说过他这次带出去后不会再称恶魔而是野兽,而对于土求和光的了解,才说其他两族,失败为恐龙,成功为机械,这两族是过去存在过的我们这群人意识里明确认知的事物。”

“所以本质是光发现了修仙的可能性,才有了实验的想法。”

“里面涉及的太多,其中一些已经是我从他给书看到的,实际的连续过程已经成为他的私有记忆了。不过修仙出现的基点的确与零点有关,准确的是关于希格斯场的一种猜想,不过那会说得宏观了,我试试从另一个角度去延伸。”

“有点理解,但不是很明白呢。”

“嗯,我试试能不能说清吧。其实对于这整个宇宙实际存在多久并没有结论,而我们其实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猜想:如果宇宙一直处于螺旋上升的过程来看,虽然物质世界大趋势一直在熵增,但熵增的本质是为了抵抗宇宙自发不断产生的意外熵减,那么一开始存在的事物,其的性质就是第一性,而性质的意义是什么呢,明非?”

“嗯,共念。”

“没错,是对存在的事物的一次定义,类似共念的存在,我现在称其概念,那么可以这么看,概念其实代表不了任何事物,因为他解释的是一种存在,而事物是一种存在的一面,概念其实是在说这样的一件事:所有事物里有这么一件事情,但我说的概念本身又是这么一件事情的一面。这么说你觉得如何:存在与事物是两个集合,而当他们处于集合的定义时,他们属于了数学的概念。那存在和事物又处在了什么概念里?自称皮皮虾的小明同学?”

“思想。他们本身作为集合的定义里称为的元素概念里的一个个元素定义。而在思想的概念里,他们分别定义为一个叫存在的集合,一个叫事物的集合,其内的元素属于思想概念里的一个个思想。而两个集合前者是为了区分抽象和具体定了存在为界限,后者是为了对具体存在作分类,于是有了事物的定义,而这时抽象的存在也因此有了抽象的事物,这就像道:原本思想就像流水,一团混沌没有区别,一开始某一具体存在溪流出现,而这时的主要矛盾在于是否具体,因此存在只是一个概念,于是就在无极或者说虚无的思想概念里由存在划分了具体和抽象,溪流是具体概念,流水是抽象概念。但随着具体和抽象的概念被定义,他们也成为思想概念里的两个元素。此后的主要矛盾就在于是否存在,这时的存在才与共念相同,而具体存在被定义为事物,事物也成为思想概念里的一个元素,事物此时与念相同,那不应该是从共念到念?哦哦,一开始是对于具体存在的分析,由此延伸出存在这类共念和对具体存在新定义为这个类似量的事物,从此具体存在类似念而事物类似量。而存在这概念也是具体存在到存在,也就是念到共念,不是共念到念。”路

“是的,具体存在成为了事物的其中一面的两方,其中存在是其广方,而具体是其狭方,但都不代表事物本身,即具体存在本身。而共念是不会到念,只会作为来源重新推导到一个新念,然后以原念作来源,以新念为前提,基于原念与新念之间的尺度间的客观性质为基点而发展下去,这里衍生出了两个要求,首先是来源要求——思想存在不被断绝,其次是前提要求——不存在绝对的时间逆流。而这两个要求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实践拥有观测的基点,另一个说法则是让新念得到能脱离原念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条件。如果举例来说,就是原始社会的共产本质不是思想持续发展后如今要求的共产本质,共产最本质的意义在于让思想拥有统一性,进而一生二后的过程能可控,最终所有思想者都可以知道自己最差的处境。那十二阶法的设想其实来自这么一个思考:古书一开始只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种,而在种之前,一开始的生物诞生被称为族群,然后里面出现一群与其内生物有优势或劣势的存在,慢慢分了三族,其它两族虽然看到其与族群不同,但自己来源于此,因此有优势或劣势的存在基于已知因素,不敢近亲吞噬,于是原族像量子在制造新念或新量,最终优为量,劣为念,但三方确定不同后,劣势方不得不成为原族或优族,此时劣势方为念,原族如优劣方的共念,而优势方如量,此时优势方占据三族内的绝大空间,进而产生更优方,得到量子,而这时的量子也脱离了念的阶级,但还没达到种族隔离的程度,于是相当于多了个宗阶,形成由劣势方向原族和优族发展,进而优族出现宗族的念、共念、量、量子的关系,并以此形成底层逻辑。随着变化的越发复杂,种族隔离出现,以此出现一个个种群,而内部依旧是底层逻辑起变化,而种群之间又由于意识的差距,慢慢又形成种由原种族被劣势种族替代类似念,原种族成为共念,优势方成为量,形成个体为量子而整体如念。属成为原种族和优种族的阶级,劣种族如念,原种族如共念而优势种族如量,也形成个体为量子但整体为量。随着优势种族由此占据更多空间,最终出现个体与整体都如同量子般的科阶,同时也成为未来共念的来源。而由于种族的内部竞争和科阶的外部压迫,由此形成科属种宗族五行并存,并在外界环境为主导下优胜劣汰,然而后续的发展不断率先出现强意识的存在群体,成为了门纲目这类似种宗族的内部变化,但又对其下阶级实现了绝对压制,直到类域界的出现,界阶完成了对自然界的统一,域阶完成了思想者意识的统一,而类阶完成思想者自身的统一,最终得到一个由人类的概念里出现的人的定义,于是才有人类域界门纲目科属种宗族的十二阶法的一体化,为的其实是思想的融合发展,得到人的定义并以此形成由人来引领宇宙发展,获取信任的目的。”元

“嗯,大概知道光的想法,想通过那社会发展已经出现的阶级作为空间位置的名称,以十二阶之间的关系来对职位分工合作创造出秩序。不过重复轮回这种时间逆流也不是绝对的时间逆流,更像是一种新生。而且核心只是大致不变,实际上今日比昨日本身就多了新的感念,那怕你不在意,它本身在你不在意的地方依旧对其他产生影响,也有这个考虑才认识并尊重社会已有发展,以其为来源,以追求的共念作前提,找到共念需要的基点,去以时间变化过程中探索方法来实现对目的的归纳总结,得到经验教训,最终从各种局面中找到其中的联系,去达到最终结果,形成共念到共念的一次闭环,从虚无到有零的质变,以此完成重复轮回这种相对而言的时间逆流,完成对非真的一次总结,直到无数的非真所得的有零来找到为自身目的而需要的有零基点,这有零基点就如量,能对过去有直观认识过程,直到完成隔离以后,明确由念到量的质变前提,进而出现一,统一量以下而被称量子。而且宇宙本身不管思想在不在都会造成影响,只是有思想会让未来一切有迹可循,通过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来逼近真象,所以才说是来源要求。至于那前提要求更多是一种补充,也是来源要求的一种特殊情况,简单说就是在认知范围内,不可能出现永恒的逆转能力,但允许出现局部的逆转能力。比如你上一秒哭下一秒笑的交替,如果思想认知不够,就会产生你在哭与笑的逆转错觉。另一种直白说法就是周期律,如果思想认知不够,就会觉得只要懂规律,一切都可以逆转,忽视了准备逆转时,你已经发生了质变,你比较原来的你多了全知全能的特性,而产生这个特性的过程成为了你与原来的你的天堑,你逆转时的你已经不在应该属于那逆转本该的一位,如果要求那绝对的时间逆流的话。但之所以说它是前提要求,又在于只要能积累的足够多,来源足够充分,他并非绝对不会出现。”路

“所以,思想积累得足够多,未必不能出现修仙的可能性。只是修仙并不能直接带来幸福,如果一开始能完成修仙的势力没有共念的意愿,就如古书说的当时科技一开始掌握在思想积累不深厚的集体,在强大时只顾自己而没有共念的意愿,最终拉着其他人要么屈服其霸道,要么同归于尽来恐吓,最终就像一个拿到了灭世武器的叛逆小孩在极端思想中让思想发展断裂,使其又要从零开始,但思想存在的必然性让一切只是螺旋上升,在对历史的归纳总结中得到能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能量(物质)的先后顺序作用下,一切又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只是这次,我们比较幸运。”元

“的确,几亿年的时间发展,现在灵气已经开始能够产生。只是如果我没遇到你的话,我也只会想象那灵气就如古书的空气一般,是自然演化一般可以出现的存在,全然不会注意到那逆天改命的一步又一步的艰辛,最多也就有点感慨。”路

“那我们接下来再深入一点,具体存在出现后,并不意味着其存在稳定,也不代表其具体不变,这就有另一个基础要求——任何事物都可以相互转化,而这意味着相对的时间逆流是可以无处不在的,只是需要变化的时间长短不一。而这里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也如那存在与事件相同,但又有不同。存在如共念,而共念更像时间;事物如量,而量如变化。但存在与变化更抽象,时间与事物更具体,当然这也是因为共念与量是被给予了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那共念与量是基于念这种具体存在而延伸出来的概念与定义统一。四象的变化代替万物之间的细节种种,由此以简化繁,最终这种四象变化被定义为太极,上括大道至简,下包变化之细,狭指上处于了星球与粒子的统一,广指则是宇宙与思能场的统一,由此才成为道的一种具体存在,成为一个事物,成为思想里的一个元素,而元素的越发具体,最终由量子作为概念而统筹,而其集合内的元素也就都是具体与抽象统一的量子,进而量子有了成为包含对立统一特性的一种定义,出现了具体的一面,与含有抽象一面的定义有了联系的可能。而这时由念之间的同类相融的第一性到量之间的同类相斥的第二性到了念量相吸的第三性,而念量本身也是抽象里只有唯一性质且对立的存在的概念,所以也将第三性的概念衍生出异性相吸的第三性,以此让念量多一个具体的定义——量子,而这个被定义事物有了第三性里抛去异性,有了第一性里抛去同类,而只有相吸性的统一体,而这用另一个词来定义,即是纠缠,从而存在了量子如念,纠缠如共念,相吸为量而第三性为量子,最终整体如新念完成量子到量子的闭环,直到与新念相斥的量再次出现,第二性自然而出,第四性因此而生,最终随着第五性出生而使其第四性死亡,完成统一,完成新念的一次次的相吸性积累,完成纠缠里代表的密不可分的特性,拥有密度的概念,进而逼近共念的同时完成量子的演化。当然最开始的量子广义上是概念,在没有拥有思想者能观测到的时候,你哪怕能影响,你也确定不了是否真的造成影响。就如雪崩之前你并不能直观知道其内的变化,直到它转化为事物变化,以时间的过程才会让人直观感受到其真实。但是你不知道其中变化,这并不代表你在其变化的对你来说是抽象过程而其自身的客观过程中没有造成影响,以及其中影响的权重多少也没有办法在发生后得到真实反馈,更多是一种结果回溯谈论原因。此外已有之事后必在,以行之事后必再行确实在宏观中普遍,但如果在微观中有所节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涓涓细流汇成的河流也会基于其溪流作来源,以环境影响为前提,又基于其溪流之间与环境的三者的客观变化为基点,在自然变化中形成客观变化,而因为思想的存在,在没有全知全能的能力之前形成主观变化。而在真的以一定认知和限制里,有目的作来源要求时,事物本身当前拥有的客观事实成前提要求,那形成的就是事物变化,得到拥有具体存在的特性,属于主客观统一的量子态。分析时如果不能意识到客观的局限性与主观的多向性的话,所谓的分析不过是基于第三者的思想性做出的抽象理解,这也是抽象事物可以诞生的本质,也是一种三生万物的抽象体现。”

“念,共念,量,量子。这四个定义也是你对所有事物得出念的抽象概念,进而得到念的具体定义,通过得到具体与抽象统一的并属于念的事物,找到确定属于念的存在。而那个事物就是零点?”

“嗯,零点或许就是那希格斯场里变化而形成的量子,就如那百亿宇宙在念变性得到了量这种类事物发展中造就出与外物隔离的类似量子能抵抗外界变化而保持自身稳定的一种性质,后续思想者才根据这事物给出统一的概念并衍生出多向定义,但在思想者能意识到定义前,量与量子一样都在有意识的抵抗被同化,而这种变化就是熵减的本质。只是大多数时候的熵减抵抗不了其压力,只能化作极小类球体,缩回到自身的虚数区,而最终是自身虚单元的几倍的虚数,也许要看其在熵减时完成了几阶段的虚增,而这的理论来自那些星球和电子等的最终状态,是宇宙能通过对其熵减出现的虚体挤压的结果,而原理是能量的流动由高入低。那虚体出现时有能变成无能的‘思’,使其处于低能,由此而自然被挤压成形。越小越趋近圆体,越大则趋向扁平。最终虽然会回归熵增,一方面是一种多项客观变化形成的一种客观趋势,另一方面是已经存在的并不会消失,能量或许不能运用思想,但应该承载有思想的痕迹,这也是我们认为思想有其必然性才会出现,只是难度极大,嗯,咦,那么说熵增也不是单纯地回归原始,而是成就一种新的客观大趋势直到再统一,然后又随新量而起舞。嗯,那种宏观到时再一言以蔽之,我们看看细微之处。随着虚球体的不断增加,而这时又有了两种可能:虚球体内思外能或者内能外思,而‘能’处于同类相吸的第一性,内思外能的状态的能与能同类相融,所以这种虚球体失去了边界,而‘思’处于同类相斥的第二性,所以内思外能的存在呈类球状并互相有其隔离,更多表现粒子性。而那内能外思的状态由于第二性,或许有的化作了扁平状,更多表现成以思为界的弦状,而这也是针量与线量可以出现的理论猜想。而随着异类相吸的第三性的出现,不论内能外思还是内思外能的存在由此有了互相之间的联系,自身也依旧处于拥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的本质。从事物结合的角度来看,内能外思会和内思外能结合,内思外能会与内思外能结合。当外能足够大时,虽然都拥有融合一体的可能,但前者更可能成为内能外思外能内思的状态,外思可能会如膜将外能包裹,内能释放,形成外思内思以能为界的状态,通过内思对外能的吸引控制了外思的尺度;而后者内思外能外能内思的状态,随着第一性的外能融合流动,加上第三性让思与能的吸引,化作了膜状,形成以能为隔膜的内思与内思的广平铺细褶皱,或许也是细胞会存在双层膜结构的来源吧,随着内思的进一步由量到量子的变化,以此出现了磷脂双分子层的闭环。而对于后续,正如三生万物一般,由于前三性造就的尺度成为来源,又以其他如此发展的事物的尺度本身作为前提,最终在这尺度之间固有的特性作为基点,形成了不以目的为转移的客观变化,而这或许才是熵增的本质。所以,熵增或许并不可怕,只是在客观变化到来之前,我们还没发展出能由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抵抗其存在的外力这件事,进而导致了悲观和害怕。如此想来,热能本身更贴近思的状态,而地火也是模拟地热的状态,完成生命的转化么,光那时已经就想到这个了么?哈哈,跟你说着说着,想到其他的事情了。”

“嗯,还好,思想本来也就这么一回事,说着说着就开始从自己已有的总结里去整合,再次归纳。”

“没错,触类旁通,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开始想的时候只是逻辑的规律变化,而有时就会注意到原本记忆深刻的情况,联系起来后的样子,不就像外思与内思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第一性——同类相吸,而思与思的统一如果看做是第五性,完成了一次螺旋上升来看,也就是完成一次对立统一。一阶,二阶和三阶对应的或许就是这三性的存在,尚且属于自然,到了第四性就如原核到真核的转变,核心开始统一为一个系统进行深化和优化,以此完成由一到二的过程,而第五性就是那二生三过程中的完成二生一的前提的那个节点的前提所表达的性质。”

“嗯嗯,今天先到这吧,皮皮虾小明我感觉要涨脑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