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镇国王侯

作者:王明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96.2万字

第357章 追封

书名:镇国王侯 作者:王明逸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面对荆平安一连串的询问,御史们也只能照实回答,不敢有丝毫的乱说。

“各位,你们弹劾康王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地想过吗?”

“西夷大军一路东进,攻占西海府一半城池以上,是康王率领大军死死防守,才能保住一半西海府。

“康王阻挡了西夷大军进攻的脚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时间,否则西海府早就被西夷大军占领。”

“不管康王是否指挥失误,但康王面对西夷大军的时候,没有一丝的畏战,率领西海府大军,面对几倍的敌人,没有退一步。”

“即使陷入李明浩的陷阱,面对西夷大军包围,康王没有舍弃众将士逃跑,独自一人逃跑。”

“而是为大军断后死战,为大军突围赢得宝贵的机会。”

“不可否认康王指挥失误,导致五万大军战死,但是他的死战不退的精神是值得肯定。”

“我们只能说康王所犯下的错误源于个人能力,军事指挥的失败,但是他对北华王朝的忠心不容有一丝的亵渎。”

“康王的战死,用生命证明了他对北华王朝的忠诚,所以臣以为不应该对康王进行追责,应该进行追封。”荆平安一脸郑重的说道。

“镇国公,你这是在混淆视听。”一个御史气急败坏地说道。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不能只看到过,而忽视功。”

“总的地说,康王的功大于过,因为康王,西海府才能走一半的城池保存下来。”

“你们应该明白,一旦西夷大军全部占领西海府,到时候他们以西海府为跳板,随时可以威胁到北华王朝,就像悬在洛京头上的一把刀,让我们日夜难寐。”

“康王抵御住西夷大军,为我们争取到了反击的机会。”

“即使他后来贪功冒进,陷入敌人阴谋,导致五万大军战死,也不足以抹杀他的功劳。”

荆平安一番铿锵有力的反击,让在场很多大臣陷入沉思,默不作声。

“好了,镇国公说得对,康王的功大于过,所以康王的事情到此为止。”

“秦燕北,你是王叔的嫡长子,康王的爵位就由你世袭,朝廷会下达诏书。”

“至于封地还是在西海府,希望你可以继承康王叔的遗愿,好好守护西海府。”秦燕君看向秦燕北郑重的说道。

“谢陛下恩典,臣必将誓死守护西海府,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秦燕北立即跪下叩头谢恩。

“起来吧,希望你不要让皇叔失望。”秦燕君伸手虚扶,点点头道。

“至于皇叔战死,朕甚心疼难过,皇叔战死乃是北华王朝的巨大损失。”

“朕会下旨追封皇叔为西海王,让皇叔英灵永远守护西海西海府。”秦燕君想了一下说道。

“谢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秦燕北一脸激动地跪下叩头。

能够保住康王的位置,已经是万幸,其父亲被追封西海王,已经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朕期待你的表现,不要让皇叔和朕失望。”秦燕君点头道。

秦燕君虽然心里对康王还是有些芥蒂,但是人死如灯灭,以前的一切都不愉快也都过去吧,再加上泰康帝一向仁慈,这种结果也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康王的事情,在秦燕君决定中落下帷幕。

秦燕君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看向众位大臣道:“各位臣工,还有事情要启奏吗?”

“臣等没有事情要奏。”朝中大臣躬身行礼道。

“既然你们没事情了,朕这里还有一件事情。”

“事关这次和西夷大战的,我们虽然击退西夷,但我们也折损近十万人马。”

“十万大军,除了几个带兵将军,其余的人,我们有谁知道?”

“那些将士们浴血奋战,战死沙场,最后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战死以后,尸骨都被草草掩埋,不会再被人提及,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因此,朕决定修建英烈祠,供奉为保护北华王朝,抵御外敌,征战而亡的将士。”

“今后凡为北华王朝征战阵亡的将士,皆可入祠享受北华王朝众人的祭拜。”

众臣一时间愣住了,接着议论纷纷,大家都没有想到秦燕君竟然提出修建英烈祠。

一时间朝堂陷入了寂静之中。

“陛下圣明……”荆平安立即躬身行礼,朗声说道。

“陛下圣明……”

紧接着,几乎所有的武将都立即躬身行礼,那意思是极力赞同,毕竟修建英烈祠偏向于武将。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

赞同声此起彼伏。

大家心里都明白,有太多的士兵战死沙场,他们的名字无人知道,甚至亲人在悲伤一段时间以后,又投入为温饱而劳作生活之中。

这样这些战死的士兵就会被所有人遗忘,也许多年以后,被人偶尔提起。

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为国战死之人,能够被记下也不过寥寥几个人。

大多数人,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连一滴水珠都算不上。

但是英烈祠一旦建成,那就不一样了,每一位为国征战将士,一旦战死沙场,他们的名字都会被刻在英烈祠里。

被后人知道,接受后人祭拜,也算是一种流传千古。

能够进入英烈祠,对于将士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秦燕君这一提议,几乎得到所有武将的赞同。

但是很多大臣却沉默了,修建英烈祠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好处。

特别是那些文臣,他们大都手无缚鸡之力。

要让他们上战场杀敌,几乎是不可能,百年之后,谁还会记着他们。

所以修建英烈祠对于文官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好处。

对于武将们来说可是巨大的好消息,让武将在朝中地位提高不少,让文官们隐隐感觉到了威胁。

看到议政殿中的情况,身为文臣的几位尚书大人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

反对修建英烈祠,这种和皇帝对着干,而且还拉仇恨的事情,他们又不蠢,自然不会硬刚。

真的当那些武将好欺负,真的把对方逼急了,打你一顿也只能受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