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楚天侠义传奇

作者:水中的雨 | 分类:武侠 | 字数:6.6千字

第405章 丹师

书名:楚天侠义传奇 作者:水中的雨 字数:0 更新时间:07-28 04:40

却说宋远桥兄弟从那个神秘的山谷中,得到了一批灵丹妙药和上古时期留下的炼药秘诀,对其它的珍宝玉石,全不在意。

师兄弟四人决定先返回武当山,再研究这些宝物。

他们雇了两辆敞篷马车,将软轿中的双英二人抬入马车放好,向武当山而去。

途中,他们遇到一位中毒的老人,生命垂危。

宋远桥毫不犹豫地拿出一颗丹药,喂给老人。

片刻后,老人转醒,对他们感激涕零,并告知自己是一名炼丹师。

听到这话,宋远桥眼睛一亮,便邀请老人一同回武当派。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炼丹师可是一个相当稀缺的职业。

在江湖上,门派帮会众多,不论武功高低,资质优劣,总是免不了要借助灵丹妙药,改善体质、提高武道上限。

就宋远桥所知,除了他们武当派有师父这位丹道大师,像峨眉、青城、华山、崆峒、丐帮、恒山诸派,都是没有自己的丹药储备与炼丹师的。

各派手里不多的丹药,要么是通过地下拍卖会,以不扉的金钱拍来,要么就是师门长辈以极大的代价,或者是用极大的人情换来的。

但不论是如何得来的,派中'的丹药,除了师傅内定的掌门大弟子,或者是天资极高的弟子,才能有资格得到一个服用丹药的机会。

普通弟子,是没有资格的。

那便主要是因为,炼丹师和丹药资源稀缺的缘故。

而做为传承上百年的玄溟圣宫,虽然说是有自己的炼丹师和丹方传承,但是,他们的炼丹体系,却并不完善,以致于阖宫上下,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还是只能炼出一些“半丹”。至于极品灵丹,那是想也白想。

至于龙虎山天师教、茅山道宗、罗浮山神剑宫、崂山上清宫、蜀山剑宫,他们的炼丹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也都有自己的炼丹师和炼丹传承。

至于领袖群伦的天下第一大派,少林派,也有自己的传承和丹师,比方说名扬天下的,少林大还丹,易筋洗髓丹等,都是天下罕见的极品名丹。

武当派的灵丹妙药也不少。只是张三丰和武当派弟子都比较低调,一心致力于治病救人,扶危济困,对这些虚声,看的极淡。像前文提过的,【九转莲花续命丸】,及【白虎夺命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张三丰所作的《金丹诗36首》,与《无根树》道情诗,从这中间,就可以看出张三丰的丹道造诣,不说前无古人,也当得起后无来者之誉了。

武当弟子中,宋远桥和王道宗,他们二人虽然医术精湛,但对于炼丹之术,虽然有师父这位不世出的丹道高手耳提面命的指点,限于天资,却及不上晚于他们入门的小师弟,榔梅真人。

至于双英姐妹,就年岁而言,已经比张三丰这位百余岁高龄的高人,妖孽太多了!

张三丰天资虽高,但他出生于今辽宁彰武西南,是张仲景的第五子。幼年坎坷,五岁患眼疾,得高人相助,眼睛好后,读书习文,过目不忘,在十二三岁左右,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后来得廉政廉希宪赏识,后入朝当官,得授中山博陵令。

在他六十七岁时,也就是元泰定甲子年春,看破官场黑暗,遂弃文从武,入陕西宝鸡访道,在金台观遇到火龙真人,才得传金丹大道。

然后凭借一身仁济天下的医术,与一身无上的神功绝学,行踪遍天下,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种种神奇的传说。

当时,他已经进入花甲之年了。

但双英姐妹,有这么一身惊世骇俗的炼丹之术,却还是在不足双十年华之时。

单以这份炼丹上的成就而论,其天资之高,与张三丰相比,也是不遑多让了。

至于天师教的张宇初,不可否认,他的炼丹之术,也算是登堂入室,只是可惜,此人心术不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终究还是身败名裂,从人人景仰羡慕的庙堂重臣,沦为了遭人唾弃的无耻之徒。

因为他从去年冬天,奉当今皇上之命,步行上武当山玉虚宫向殷梨亭赔礼道歉,却迄今不见踪影,也不知道,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张大天师,如今身在何处?是死是活?

至于孤悬南海孤岛中的玄溟圣宫,因为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宫主柳北溟,他与张宇初沆瀣一气,残忍的杀害了六侠殷梨亭,惹了众怒,一直隐居不问世事的幻梦湖湖主,派出了门下强的东方阁主,在另外一波神秘人的帮助下,将玄溟连根拔起。

可以说,柳北溟因为自己一时的贪念,成功葬送了玄溟圣宫,好不容易攒下来的数百年基业。

而他自己,也被殷梨亭所杀。

这且不说。

却说在路上,老人偶然发现,宋远桥手中的炼药秘诀,顿时如获至宝,表示愿意拜宋远桥为师。

宋远桥却以自己并不善于炼丹,坚持不受他这拜师之礼。但是他答应回山之后,向师父提议,看看能不能将他收于门下。

于是,一行人加快脚步,向武当山赶去。

这一天,已经到了汉水之畔,他们先前雇的那艘船,而信守承诺的停泊在原地,静候他们回来。

众人与船家打过招呼,上船后,一路顺流而下。

不久便顺着汉水进入了丹江,到了武当山脚下。

远远望去,山间云雾缭绕中,红墙碧瓦的亭台宫殿,在层峦叠嶂的山峰间,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

宋远桥在前带路,一行人弃船登岸,沿着剑河,到了螃蟹沟,找到了几个山民,让他们扎了两副担架,抬着双英二人,沿着石阶向上攀登。

走到位于半山腰的太子坡时,只听一声鹤鸣,一只白鹤从山顶飞来,盘旋几圈后,落于宋远桥肩头。

宋远桥抚摸着白鹤油亮光滑的羽毛,微笑道:“师父已知我们归来,特派灵鹤前来迎接。”说完,他带着众人继续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玉虚宫大门前。

宫内走出一位龟形鹤背,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白发苍苍的道人,正是张三丰。

他见到宋远桥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看向那位老人,说道:“你可是欲拜我为师之人?”

他早就接到了宋远桥的飞鸽传书,知道了这位炼丹师的事情。

为了表示自己对他这位人才的尊重,他便亲自迎了出来。

老人连忙上前行礼,表达了自己对张三丰的敬仰之情,并表示希望能够拜入他的门下学习炼丹之道。

张三丰微微颔首,说道:“既然如此,远桥,你且将他安排住进这玉虚宫,得为师先看看你六弟和双英丫头,我便随过来。”说完,他转身走进宫内。

张松溪兄弟抬着殷、昝二人随后而入。

宋远桥请老人一同进去。

那老人跟在后面,心中满是欢喜。

宋远桥见到师父同意了自己的建议,暗自松了口气。他相信,在张三丰的教导下,老人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炼丹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