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长生:别人修仙我练武

作者:吃鱼的老驴 | 分类:女生 | 字数:76.6万字

第153章 太子当官的日子

书名:长生:别人修仙我练武 作者:吃鱼的老驴 字数:1.8千字 更新时间:07-10 00:40

接下来几天,太子一直魂不守舍。

他在琢磨,琢磨要是父皇来判的话该怎么做。

各打五十大板?

不,那样肯定不合适。

琢磨了几天,他内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但要不要这么做,还得看看李四医治结果。

倘若李四真成残废,以后右脚动弹不得的话肯定也不一样。

如果治得好,只是腿脚不便,那又是另一回事。

这天,他将负责给李四治疗的大夫叫了过来。

大夫道:“回大人,李四那右脚碎得严重,经过我等开刀治疗后,这脚算是勉强保住了,可要是跟以前一样肯定是不行。

百八十天后,运气好的话就是走路一瘸一拐,运气不好就是瘸了一条腿,走路得打拐。”

太子道:“也就是说怎么着他这都算个半残?”

大夫点头:“是这样没错。”

等大夫走后,太子又在中堂思索了片刻,随后就叫人去把张三和李四还有欠债人都叫过来。

古代就是这样,判案其实还是多依赖于当官的公不公平。

升堂,而且不禁止百姓围观。

半个时辰后正式升堂,堂外站满了围观群众。

太子一拍桌案道:“鉴于此次事件乃是特例,自当特事特办!

此案因一笔借款纠纷而起,而上一次的借款纠纷案也始终没有结果。

这次,两案并审!”

此番言论,不管是下面躺着的李四还是站着的张三都顿感不妙。

太子道:“李四,欠债不还,你认还是不认?”

李四抬头道:“大人,我认,可是我属实是拿不出来钱,上一任县令大人已经派人查过了,我家中并不富裕,确实是还不起这笔钱,只能协商有了就还一点。”

债主顿时不乐意,道:“大人!那案子判了一年,他至今一毛钱没给过,再困难也不至于这样,他分明就是一毛都不想还!”

太子目光看向李四,后者不敢在逼逼赖赖。

确实一毛都没给,否则他此时就能理直气壮了。

“砰!”太子拍案道:“李四,既然你不想还,一直推脱没有钱,那本官就来替你还上。”

他看向张三,道:“张三,你事情虽然做得利落,但到底还是不够干净,你那些小把戏已经被王捕头看穿。

故意引导他,然后下重手这件事儿你认不认?

你明明打得过他,偏偏留手让他露出破绽再下狠手。

这可不是收不住手呀,想来你是清楚我朝律法的。

此事,你认还是不认!”

王捕头出列,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张三。

后者害怕,一时不敢再狡辩。

王捕头立马把自己的调查以及推断全部讲了出来。

围观群众听见他的分析以及判断,渐渐的纷纷点头认同这个结果,再加上当事人张三也无力反驳。

给你辩驳的机会,是你自己都辩不出来。

那这事也算是认下了。

太子拍案道:“两案并审,李四被张三打成这样,一个半残肯定是逃不掉了,张三你要是不想坐牢,那就得跟他协商一笔赔偿费。

至于李四欠款的案子,就从赔偿费里面出。

还想欠债不还肯定是不行,这次你也逃不掉!”

金额问题就得后续再商议了,张三不想蹲大牢是肯定的,因为就算坐大牢他也得赔款。

自持武力设计想钻法律空子,怎么好钻岂不是人人效仿之。

这么办案肯定不是最妥帖,可这毕竟是古代,还要根据这里情况来定,太子这么做没什么大毛病。

不是最优,却也不坏。

这些律法肯定也还不够完善,但这玩意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太子此次案例也能做为律法完善的例子做为参考。

办完此案,他写一个奏折呈上去。

当奏折来到白羽这里后,他打开仔细看了看。

“啧,法外狂徒张三呀,有点名堂。

这事儿还得警惕,近几年来这种事儿发生了不少,律法方面还得尽快完善……”

呢喃一阵,他觉得太子的处理方式还可以。

李四也是自讨苦吃,他若没有前面那档子事儿又怎么能有现在这档子事儿。

二人都讨不了好,想为所欲为是要付出代价的。

往后的日子里,太子时常写信回来,有时也会询问白羽有些事儿该怎么做。

对此,白羽还是没有教他怎么做,只是侧面给出一些意见,然后嘱咐他堂堂县令还是得自己的政见。

太子已经很有主意了,只不过写信的时候不免有些依赖诉苦的想法不经意间写进文字里。

活儿不是那么好干的,哪怕是一个县令要处理的事儿也不容易,张三李四案只是一个缩影。

许多事情若是提至一府,提至一州,提至一国。

想得容易,说得容易,一旦做起来就会有各种阻碍,有些一心为民的官员碰上这些事儿也会跟霜打茄子似的提不起劲。

太子在任上干得不错,第一年年底评分不说多厉害,至上也没比上一任低。

武朝年底有官员评分,干不干的好吏部那边都是有数的。

太子成长的很快,第二年开始处理事情就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敢弄一些大胆决策利民。

第二年年底,评分上涨,太子比别人多了一分已经能将几千个县令踩在脚下。

别的县令还会有私心,他身为太子又怎么会有私心呢,毕竟将来天下都要在他手中。

第三年,太子年底评分已经排在前几位。

虽然还不是第一,但这份履历也该升一升了,他被调去做府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