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 第7章 扫雪话家常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第7章 扫雪话家常

作者:行道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8:44 来源:泡书吧

晚上下班时,老宋头给李元一个眼色,李元心领神会,墨迹到最后走。

“给,承诺你晚上喝,肉中午就被造了,这是我的承诺”。

李元接过一个酒瓶,看分量应该有2两多。

“您老局气!回见,您呐!”。

回到家中,李元切了一个土豆,两片白菜叶子,拿出鸡腿,切下五分之一,然后切碎放入锅中。

怕弄出香味,没敢用油炒,直接水煮,放盐,一勺猪油,盖上锅盖,在火炉上慢慢炖着。

拿出一斤面粉,三下五除二和好,放到炉子边醒面。

用手在锅盖上扇扇,有浓郁的猪油香味飘出。

吓得李元跑到门口,插门,再用毛巾和烂布条把门缝塞严实。

后退几步,看看没有问题,才提心吊胆地回到炉子旁。看看面团,也不等是否醒好,直接擀面。

不久一锅热气腾腾的猪油、鸡肉、面片汤出锅。

李元也不怕烫,吸溜着快速吃完。

看看天色,已全黑。家里无可读之书,煤油灯的昏暗光线,久读不利于眼睛,干脆更衣上床。

第二天早上,李元被屋外的声音惊醒。

艰难起床,注意到签到按钮灰暗,知晓不到7点。

哆嗦着,点燃火炉,红色的光焰映照全屋,平添一分暖色。

昨日猪排、鸡腿、烩菜、馒头,腹中环境已得到改善。

早餐选择了烤红薯。

两个加起来有一斤的红薯放入炉膛下,边烤火,边翻动。

当听到门外早起倒夜香的动静时,红薯已然熟透。

取出置于餐桌上,趁热用手拍打表面,去除灰尘。后用毛巾擦拭,表面一层薄薄脆皮掉落,露出里面烤成金黄的肉质。

一条条微褐色糖稀纵横网布,食欲大增。

回忆过往,原主每次烤红薯都会烤糊,其余部分水分尽失,口感巨差。

入口,那种清香让人感动,口感比后世要好很多。

几口就把两个红薯消灭,过往腹中的反酸没有出现,也许时间不足,李元也懒得理会。

听到门外铲雪的声音,李元,穿戴整齐,拿着铁锹走出温暖的小窝。

一出门,冰寒的空气,让李元鼻子发酸,眼泪有流下的趋势。

他紧紧手套,把棉帽向下拉拉,双手隔着手套扶了扶口罩。

今天已然放晴,昨天的阴沉好似从未出现。

“小李,早”。

“三大爷、解成哥、解放早。吆,解旷今天也出来了”。

“陈哥早”。

李元的出门又带起了一阵问候声。

大家都是从自家门口开始铲雪,然后把积雪全部集中在院中花坛里,像解旷这样半大小子已经开始在里面堆雪人。

闲聊几句,中院和后院的人在一大爷、二大爷的带领下走了出来。

各家自觉各出一个大人,走出院门,来到巷子口,开始清理巷子里的积雪。

此时巷子里已经有人开始打扫各自院前的积雪,尤其是靠近巷口的大院。

每个大院也就一小片巷子,各自用筐子担着积雪,丢到了厕所化粪池里,不一会,就堆得老高。

过去每个春冬都会发生纠纷,大家都把积雪堆到巷子两边,留出中间过道,最后,各院里前院、后院的住户不干。

一个冬季的积雪全部堆在墙根,冷次之,长时间对墙根也是一种破坏。

最后街道统一要求,雪不出院,巷子里的雪集中倒化粪池,才恢复大院之间的和谐。

“小元,我家街道要求的废铁指标还没有完成,你能帮搞一点吗?”

后院的齐爱国对着李元笑道。

后院齐家,一家5口人,父母、他、两个弟弟,住在后罩房东侧,紧挨着二大爷。

“我们废品站所有的废铁总公司都有安排,我一个小兵可没有调配权”。

李元露出为难之色。

从年初开始,街道响应号召,开始收集废铁,送往最近的轧钢厂。每家都有指标,开始是一户5斤,第二轮是10斤。

所谓靠山吃山,靠轧钢厂吃厂,一些胆大的人每天带个螺钉,金属小角,体积太小,门卫不易发觉。

即使发现也可以谎称工作时疏忽,下班前没有掏兜。

正常情况下,这些小玩意,保安也不会过问,所谓睁一眼闭一眼。

齐父、齐爱国都在轧钢厂上班,居然没有筹齐份额,有些奇怪。

“那算了,不行只能把吃饭的锅上交了”,齐爱国扛起铁锹,落寞地走回大院。

“哎,齐小子得罪了惹不起的人,被针对了”,傻柱靠过来偷偷叨咕。

“不过,你小子最近总是和单位的人混,好长时间没有请哥哥喝酒了”,傻柱倒拖着铁锹,揽着李元的肩膀道。

“下次吧,等周末雨水放假,我整点好菜,到时一起坐坐”。

“也行,到时,我也弄点好菜”。

何雨水是傻柱(何雨柱)的妹妹,现在刚上初中,居然选择住校。

也许是李元为人和气,雨水学业上有问题,都愿意去找李元请教。

院里坚持读书的人不少,但是好好学习的几乎没有。其中李元是另类,在学校不敢说是第一,但是在大院里绝对是第一。

其实也不能怪怨孩子,现在各家都生活困难,小孩子从小就有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教育,放学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

再加上学校里的各种劳动课,正是爱玩的年龄,大部分孩子学习劲头不足。

家长每天劳累不说,大多不识字,想辅导也不懂,所以孩子就容易放羊。

一来二去,雨水和李元反而比较亲近。

“柱子哥,几点了?”,李元问道。

傻柱撩起衣袖,把表盘伸到李元面前显摆道,“7:35”。

傻柱的手表是何大清留下的,家里还有一个闹钟,算是比较齐备的。

当时何大清直接买下了中院正屋,两间正房和东边的耳房,加起来有50平。

雨水上初中后,受不了傻柱的呼噜,就搬到了耳房住。

根据记忆,何大清可是正宗谭家菜传人,解放前在庆和堂当过厨子,后不知什么原因在娄氏钢铁公司(红星轧钢厂)当大厨。

多年的经营,颇有积蓄。

6年前,据说为了一个寡妇,丢下傻柱兄妹跑到了保定。

一大妈经常痛批何大清不负责,傻柱兄妹不是院里人照顾,早就饿死。

作为后来人,李元觉得此事蹊跷,虎毒不食子,再加上又给他们兄妹留下这多家当,说明何大清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匆忙逃离京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