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 第294章 升职与飞控试飞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第294章 升职与飞控试飞

作者:行道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8:44 来源:泡书吧

一个老专家拿过纸笔写下一大串公式,递给李元。

“小伙子,你看看能不能计算这个?”

李元低头一看,是一个微分方程,轻松道:“没有问题”。

他已经预料到有今天的情况,所以让郝伟早已经编写好,微分、积分模块等常见数学模块。

现在只需要引用即可。

打开文件,边编写程序,边查找模块,然后直接引用。

十几分钟后,一个不算复杂的微分方程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编译后,直接回车运行。

其通解的表达式出现在屏幕上。

老专家情绪非常激动,“能不能计算偏微分?”

“老先生,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编写一些基础数学模型”。

“太好了!”,老先生激动地和身边的人不断低声交流。

李元只听到:热传导、热扩散、热应力等等词汇。

最后,李元调出弹球游戏,大家顿时被吸引。

大家第一次看到,计算机可以出现动态图形。

看到这个,大部分人都有了各种应用方向的灵感。

有的人越想越激动。

几天后,上级多次组织会议,最后确定继续由保密等级较高的700厂生产“开天”计算机。

主板pcb暂时由维修厂提供,原因是主板为4层pcb,当前其他工厂还没有这种工艺。

芯片由绵阳基地生产。

显示器由津门无线电二厂提供。

电源模块、键盘、鼠标等配件由700厂生产,整机组装同样放到了700厂。

700厂继续保留了“开天6501”这个名称。

从此开始,700厂开启一段神奇的历程。

为了保密,一直控制产量,只为特殊机构和军方提供新式计算机。

开天6501计算机正好赶上今年的国庆,是所有国庆献礼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10月15日,许领导再次来到实验室。

“小李,今天有2个好消息宣布,你召集一下人手”。

几分钟后,所有实验室人员聚在了大厅里,显得有点拥挤。

“同志们,我代表组织向诸位宣布两件喜事。

第一件就是实验室主要人员职级变动。

李元同志,行政级别:正处,13级,工资标准155.5元;技术级别:副总工,3级,工资标准240.5元。工资按照240.5元发放。

龚黎明同志,行政级别:副处,15级,工资标准124元;技术级别:工程师,6级,工资标准154元。工资按照154元发放。

黄燕同志,行政级别:副处,15级,工资标准124元;技术级别:工程师,6级,工资标准154元。工资按照154元发放。

肖志武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7级,工资标准133.5元。

艾星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7级,工资标准133.5元。

毕延东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7级,工资标准133.5元。

刘杨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郭俊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王凯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郝伟同志,技术级别:工程师,9级,工资标准102元。

其他成员都有一定的提升。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新来的郝伟。因为他完成了至关重要的操作系统开发,属于破格提拔。

许领导宣读升级名单时,一阵阵掌声不断地升起。

“哇,主任也许是年纪最小的副总工了!”,技术员A感慨道。

“其实按照主任的成绩,评定一个学部委员也不逞多让”,技术员b有点抱不平。

“我同意你的观点”,技术员c赞同道。

许领导双手向下按,“第二件喜事连我都有点羡慕,是一副题词”。

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恭敬地展开一个横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看着那熟悉的草书,李元脑子里顿时一阵轰鸣。

其他人看清题名后,安静少许,然后就是高亢的欢呼声。

大家拼命向前挤,想看的更仔细一些。

李元颤抖着手,把横幅接过。

他真想把此横幅占为己有,但是他怕挨打。

“刘杨,准备一块大玻璃,我要做一个大相框,把这副珍贵的墨宝保护起来。

就挂在这面墙的中央,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

中午前,这幅160*38mm的横幅便出现在靠北的玻璃墙围上。

每一个人都在横幅前面驻足看了很久。

这种行为,李元没有制止,因为他也是其中一员。

计算机成功研制,李元给大家放了三天假,连上周日,足有4天。

这4天,除了到街道王主任家里坐坐,剩下的时间,便是带着老婆孩子,在京都四处转转。

算是弥补这个阶段奔波、加班不顾家的歉疚。

随后的日子,李元没有再像过去那么忙碌,基本上朝九晚五。

飞控系统的样机已经开始实物测试,这次是由黄燕带队,郝伟是主力,他将根据试飞员的要求和测试参数修改控制代码。

龚师兄正带领着团队研究喷墨打印机。

李元制定了新的技术规划,所有人继续在自己的技术方向上进行深研。

适当的放松可以,但是不能丢掉心气和目标。

他要打造一个最为牛13的实验室,保证技术永远遥遥领先。

1965年11月初。

飞控系统地面调试完成,今天是正式试飞的日子。

好在天空作美,京都是个艳阳天。

一架全新的歼-6出现在基地的跑道上。

李元站在云梯上,探头看着飞机驾驶舱里的仪表。

此时的驾驶舱少了很多机械仪表,多了不少数码管。

指示灯全都换成了LEd灯,无论是体积,还是寿命,都远远高于以往的灯泡或电子管。

为了让试飞员适应这套全新的驾驶舱,实验室联合飞机厂共同开发了一套模拟驾驶舱。

试飞员在地面已经模拟三个多月,对所有操作和指示信息全都烂熟于胸。

此时,试飞员不断测试尾翼控制,发动机怠速状态等等内容。

半个小时后,试飞员道:“李工,一切正常,您就放心吧!”

“注意安全!”,李元嘱咐后,爬下云梯。

所有人撤离跑道,地勤人员不断给出一切正常的手势。

飞机慢慢滑入跑道,随着一阵爆裂的轰鸣声。

飞机急速向前,十几秒后,跳入空中,并快速爬升。

“地面,6501机一切正常”,一阵沙沙声后,传来了试飞员清晰的报告声。

“地面收到,请按照试飞流程展开”。

“6501机收到”。

然后,飞机便在空中展开各种试飞动作。

常规项目很快完成,下面是最为危险的特种项目: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空中停车再次启动、失速边界等等。

地面的所有人都紧张地握紧拳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