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 第208章 制造911机(一)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第208章 制造911机(一)

作者:行道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8:44 来源:泡书吧

连续运行3天,911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对于电子管计算机简直是不可想象,过去能够运行1个小时不出问题,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

这些故障大部分是因为电子管。

这与当前的落后制造工艺有关,和使用方式更是关系重大。

电子管的个体寿命大概是1500~3000小时。

这是个统计数据,意思是每1500~3000小时,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故障。

出现故障的时间可能是在第一秒,也有可能是在最后一刻。

统计的方法是3000个电子管,运行1小时,出现一个异常的概率。

所以,如果使用的电子管足够多,每个小时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大。

电子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温。

如果温度得不到释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雪崩效应,电子管瞬间便会失效。

所以,只是一个简单温度划区改造,就大大提升了911计算机的平均使用寿命。

过去一个通风道,远端设立一个功率足够大的鼓风机抽风。

由于线缆的布设,很多电子管部位会形成一个个涡流,热空气只在一个小范围旋转。

只有小部分热量被带走。

所以电子管是得不到良好的散热。

后世采用专用风道的设计,就是为了涡流效应。

李元本次的改造方案,是设立独立的风道,强制空气从前面进入,然后流经电子管表面,从后面排出。

改动不大,但是效果明显。

这个时候,李元再提及涡流理论,实验室的师生才真正信服。

“好啊,这么久稳定运行,足可以说明911的强大。

而且计算速度居然提升如此巨大,你们非常了不起!”

蒋校长和董副校长一起出现在实验室里,他们为这个好消息真的震惊到了。

“我下午,不,一会儿,就去向上级汇报这个好消息。

你们都是好样的,尤其是李元,他的这个改动虽然不起眼,但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不要被老外的过往经验所束缚。

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蒋校长的发言,引起了师生的轰然掌声。

三天后,大量的专家来到实验室,开始技术鉴定工作。

经过一天的演示、讲解和答辩,911机顺利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工作。

长时间稳定工作和计算速度,成为本次鉴定的最大亮点。

接下来就是安排生产,上级决定,由京都无线电厂负责批量制造。

无线电厂从1958年就从事电子管计算机的生产工作,在计算机制造方面积累有大量的经验。

虽然有着大量的图纸和设计文档,但是计算机系还是派出了技术团队。

团队由金主任带队,15名师生参与样机的制造。

李元赫然在列。

在讨论人选的时候,发生过巨大的分歧。

尤其是没有进入名单的老师,他们对于李元的入选,意见非常之大。

主要原因就是,李元只是一个旁听生,如何能够代表计算机系出征。

大家没有看错,就是“出征”。

这可是国内最快的计算机,也许过不了几天就会在国报上发表。

去无线电厂制造样机,一定会记录下大量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这些都是荣誉,总共才去16人,每一个都是各个模块的带头人,他李元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旁听生。

如何能够入选,有什么资格入选。

这就是人性,你干活的时候,是理所当然。分利益的时候,就有了远近亲疏。

最后董副校长亲自出面,才拍定名单。

出征前,李元在实验室里明显感觉不带劲。

大家表面虽然还很客气,但是真的是客气,不复以往的亲近。

李元知道为什么,也不以为意,换做他也不会舒服。

但是如果让他主动放弃,那也是不能的。

影响力就是靠一次次的成果所铸就。

只有走向前台,大家才会看到你的能力。

才会记得你,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

如果这次他放弃,那他的名声仅仅局限在实验室。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就会被人遗忘。

三天后出发,李元和金主任打过招呼,来到动机系办公楼顶层412房间。

这里正在装修,墙面全部刷上水泥,然后又粘上一层白纸。

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空气过滤系统和抽风系统。

过滤系统相对简单,两层薄海绵,中间填存大颗粒木炭。

抽风口正对工作台,出风口只有一层纤维过滤网。

虽然简陋,但是确实有效。

窗户缝隙全部用胶涂抹严实,避免漏风。

这样的环境,夏天估计一般人受不了。

现在没有空调,又不敢使用风扇,这样密闭的环境,普通人坚持不了一个小时,就得跑出去透气。

这些对于李元,都不算事。

两年多功法修炼,他早已做到寒暑不侵。

李元进入房间,装修已经进入尾声,现在是8月份,正是最热时间段。

大门和窗户大开着,师傅们正精赤上身,挥汗赶工。

见是李元到来,带头之人笑着走过来。

“李老师,再有2天就完工,您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虽然知道李元是学生,但是李主任多次强调这里是面前年轻人的实验室,他怎敢看轻。

称呼老师最为保险。

“高师傅,大家受累了”,他从“挎包”里拿出冰棍,一一分给大家。

在高师傅的示意下,工人连连感谢,接过冰棍。

李元乘机在屋里转转,用念力扫描一圈,没有发现瑕疵,告辞离开。

实验室里一个工人低声道:“高老大,这位小老师看着笑眯眯地,怎么我总是有种心神不宁的感觉”。

“是呀,尤其是他巡视装修情况下,感觉像是被老虎瞄了一眼”。

“嗯!这位老师不得了”。

一周后,无线电厂的一个车间内。

华清大学一众人正在分批和工厂的技术员进行交接。

李元负责系统联调和走线、布线。

“唐技术员,图纸你们看看哪里还有不清楚的地方?”

“李老师,大部分图纸,我们这几天也都消化吸收了,就是有2个疑问。

第一,为什么要给线缆套上铁管?

第二,为什么把之前的焊接点改为接头?”

“唐技术员,这些线缆大部分是靠近地面走线,为了防止老鼠啃咬,所以我建议套上铁管。

把接线焊点改为插头,目的就是便于生产制造和后期维修”。

“第一点,我能够理解。

但是,我认为,虽然生产制造时会费工时,但是焊接要比接头可靠性更高”。

“您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可,谁说焊接比接头可靠?”

“老大哥就是这么说的,他们认为接头容易松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