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218 赋能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渔雪 8049 2025-08-30 08:42

  

  微视的烟消云散是预计之中的事情。

  外有竞争,内有掣肘,从微视团队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被战略性放弃,但从企鹅整体的情况来看,随着微聊朋友圈的短视频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资源聚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没有对错,只有角度,明明春节还在鼓吹日活,但营销活动一过,没有扎实的内容支撑,日活每况愈下的微视再加上收窄的资源,最终连上半年都没能撑过去。

  俞兴不清楚原本的微视是撑到什么时候,只觉得或早或晚的就是一个必然。

  他略有唏嘘,希望为憋屈的微视骨干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但也没有对这件事给予什么评价,企鹅肯定同样觉得先前宣传很大的团队被合并没那么光彩,压根没对外透露这项变动。

  不过,俞兴很快便瞧见钟志凌在朋友圈里假惺惺的评价。

  “可惜了啊,企鹅的应变很快,我本来还认为阿里的微信有机会凭借更贴合用户的短视频撕开一道同质化竞争的口子,没想到企鹅的决策这么果断,可惜,可惜。”

  俞兴在见面之后询问师弟:“你闲着没事装什么,Mus最迟明年就要暴露,人家到时候还得说我虚伪。”

  Mus一暴露,碳硅数据进军国内市场,从去年在节目上开始对企鹅做短视频的评价必然会完成闭环。

  钟志凌只笑:“兴哥,是我在朋友圈随便说说,也没提你啊。”

  俞兴摇了摇头:“你说和我说有什么区别,都得算在我头上。”

  钟志凌想了想,还真是。

  他转眼便理直气壮:“算在你头上就算在你头上,刘总有种就让他来碳硅哭你!”

  俞兴叹息:“我发现你们的脸皮真是都变厚了,余凯余博士也是渐有功底。”

  钟志凌这次不答,就是看着师兄直笑。

  俞兴反应慢一拍才明白师弟意思,人以群分……

  钟志凌无声的辩驳过后问起碳硅数据公司最近的热闹事:“兴哥,那帮科学家的事怎么样了?”

  碳硅数据公司好歹是筹备的股东之一,虽说这是凭师兄的意思,但他作为CEO也想稍微知道进程。

  “还不错,触底反弹了。”俞兴说道,“高瓴和五源都愿意投一笔,嗯,他们两家对电车的未来也很看好,想积极的参与临港这边的下一轮,他们能给基金会掏出来1500万美元,我们这边有1000万美元,市里看看能不能凑500万美元,这就3000万美元了,红隼最近在外面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掏一笔。”

  钟志凌估摸着最后的情况,好奇道:“兴哥,要是只筹集到目标的一半,基金会还会筹办下去吗?”

  他知道余凯的目标是1亿美元,以目前的情况给出一个5000万美元的筹措,已经很不错了。

  俞兴沉吟道:“大概也能行,哪有那么完美的事,大家都是凑合着来。”

  他其实觉得这样的阵仗也就5000万上下,就算红隼能掏1000万,这帮科学家大概是凑不出1000万美元的,还得别的机构补一补。

  如果今年能运转起来,临港这边的资金就能一年一个样,必然是越来越好的。

  四月下旬,临港两个圈子的热闹都接近结束,投资人们乐意了解世界前沿的知识,也愿意过来见见俞总,但掏钱就还得继续观望,而“机器学习暨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在最后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意见分歧,让余凯把金主俞兴给找了过来。

  LDF基金会在今后的运作是开源还是闭源,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俞兴是没怎么来见这帮科学家的,因为确实听不懂他们的探讨,而留在最后的问题……这确实可以聊一聊。

  “我是支持开源的。”

  “余博士当初找到我谈这件事,说是要共襄盛举,我听着这话就不以为然,什么盛举不盛举,不就是他不想在百度干了,想出来拉人单干嘛。”

  “结果,你们的到来让我很吃惊,我没想到能有微软、脸书、麻省理工这样一群人愿意回国来推动机器学习的发展,后来又听余博士谈他在规模做NEC实验室的过往,我就感觉……这种从始至终的推动科技发展的精神是大家能聚在一起的根源。”

  “机器学习绝对有前景,微软在做,谷歌在做,脸书在做,这就是做正确的事!”

  “但是,只有‘正确的事’还不行,怎么把事做正确,这也很关键。”

  “开源这种方式在智能手机上有一个最佳的案例,安卓就是愿意开源才把蛋糕做大,DLF基金会同样如此,想要吸引更多的力量就不能敝帚自珍,也远没到敝帚自珍的时候。”

  “我们要用开源来吸引全球的机器学习的力量,也要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力量。”

  “临港会坚定的支持DLF,今年掏了钱,明年还会继续掏钱!”

  俞兴开头表明立场,最后给出承诺。

  作为“朝闻道”委员会的委员,也作为金主,他的表态还是有一定份量的,最终也就让DLF确定会以开源的方式来运转。

  当然了,DLF的定性是非营利性组织,而为了维持运转还会有个商业实体,涉及到后者的技术成果必然是没法开源的。

  俞兴不需要知道全球最顶尖的机器学习涉及到什么变革,他只知道像DMLC社区这种研究机器学习工具的方向必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

  随着DLF确定最后一件事,这次的会议也就落下帷幕,参会者都要陆续返回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

  4月25日,包括俞兴在内,首次参加申城机器学习暨通用人工智能大会的人一起合影留念,都希望国内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和孕育。

  不过,委员会的委员们暂且留下,又以余凯和陈天奇为代表,接受申城媒体的采访,吹捧了一番这次会议的意义,顺势拿到申城国投的3000万华夏币投资支持。

  这笔资金相较于余凯的筹资目标是不多的,但对于市里的支持已经不算少。

  余凯送走学术同仁,关于这一趟的临港交流有喜有忧。

  喜的是,地平线也拿到了三家机构1000万美元的天使轮,他可以开启自己个人的事业。

  忧的是,DLF筹措的资金不足一半,接下来可能真得看俞总的眼光如何了。

  “俞总,谢谢你,国内机器学习要是能有大发展,你是首功。”余凯吃着碳硅集团的食堂,对俞兴连连感谢,“地平线也得谢谢你,没有你对高瓴他们的强调,他们也没法这么快下决心。”

  虽说有赠品之说,但真要确定投钱也是有考量的。

  高瓴、五源、毅达这三家投了地平线公司的机构在与余凯交流完创业规划之后还找到了俞兴,向他请教这样一个号称要聚焦智能驾驶出行方案的硬件侧项目。

  俞兴没有重复余凯自己介绍过的东西,他只是从碳硅集团的需求出发,谈了谈地平线的将来。

  “我们现在用的芯片是以色列Mobileye公司的,如果地平线能成,我们以后一定会切换到地平线公司。”

  “不光我们,但凡国内以后做新能源的厂商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我们在和Mobileye沟通的时候,希望他们能针对国内路况技术做一些提升和优化,比如修路的锥筒,但他们拒绝任何本地化的修改。”

  “这些国际供应商都是类似的毛病,普遍觉得在国际市场研发了产品,现在到了国内都是最好的,也没有替代品,让我们爱用不用。”

  “倒不是我非要意气用事,而是我坚定的认为,做不好本地化服务的公司在未来一定难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

  俞兴面对三家机构的询问,十分斩钉截铁。

  也就是这次见面之后,他们敲定了对地平线公司的天使轮。

  余凯没听俞总提这事,但他从高瓴那边知道了,心里实在不能不感激。

  俞兴面对感谢倒是大方收下:“地平线能做好,这就是最大的感谢,这其实也是互惠互利,我们需要更好的供应商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哪怕现在的已经是国际Tier1,它们这么一帮人的故步自封就是你们这些创新者的机会。”

  “碳硅集团要用更强的产品来打造更强的产品。”

  碳硅集团掌门人说这话没有太激动,但已经进入创业视角的余凯就心潮澎湃多了。

  他激动之余便打破底线:“俞总!我相信你!DLF筹措的资金,如果你认为可以试试加密货币,那也梭一把!”

  “……”俞兴认为人还是需要底线,“余博士,阿里很稳妥,还是阿里吧,DLF就注册在香江,资金用起来也方便,唔,市里的投资可能没法这么用,回头再合计合计。”

  他打算等小英忙好之后让她来看看流程。

  刘琬英现在在资金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算不做空头,她去洗钱也是一把好手。

  她这个月一直在忙过山峰资金的合规动作,打算把一批离岸公司的马甲一次性用掉。

  欧洲金融市场不像日本那么保守,但也不如美国那么开放,而这次的目标雷诺,它本身有法国政府持股了19.73%的股份,日产也持股了15%,还有大约50%是由长期投资者持有,像法国巴黎银行旗下基金就持有2%的股票,所以,过山峰的做空行动要更加谨慎。

  俞兴已经看过过山峰对雷诺的做空报告,就等着她最后的发动。

  4月28日,碳硅集团的总裁办里正在审阅今日份的最新文件,俞兴顺带着也看看雷诺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副总裁崔之愚敲门进来,表达了一件不解的事情。

  从长城过来的崔之愚负责公司里很多的日常运营,包括车机、软件等团队工作的配合。

  他昨天收到语音团队的抗议,认为现在要把过去工作的成果全部推翻是十分荒谬的,所以,今天在了解情况之后就来请愿了。

  “俞总,你知道车机语音要推倒重来的事吗?”崔之愚开门见山。

  俞兴关掉电脑上的网页,随口答道:“我知道,我听隔壁说了,认为我们这边采用的模型比较落伍,就是那个、那个……”

  他想了想,抬头问道:“是叫高斯混合模型吧?”

  “是的,是高斯混合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混合架构。”崔之愚认真的说道,“这一套就是大家都在用的,公司也搞了快半年了,怎么能说推倒就推倒呢?”

  他昨天充分聆听语音团队的不满和意见,也记住了核心问题所在。

  核心问题就是核心没了……

  俞兴沉吟:“这是之前来临港开会的科学家们的意见,还有一位出自麻省理工的朱博士,他带着团队帮忙搞呢,说是换成一个更智能的架构,叫……”

  他伸手在文件里翻了翻,翻出来自隔壁的小作业思路,念出核心架构:“是叫深度神经网络DNN,是什么深度置信网络DBN和前馈神经网络,能够重构声学模型。”

  崔之愚不满道:“俞总,这也太草率了!他们虽然是专家,但没有深入了解我们的东西,就这样把工作搞乱,我不赞同!”

  俞兴放下文件,说道:“让他们帮忙不容易啊,花了1000万美元呢。”

  崔之愚闻言,大吃一惊:“1000万美元?就干这个活吗?这……”

  他痛心疾首:“这钱不该花啊!”

  崔之愚就差大骂俞总是败家子了!

  俞兴淡定的说道:“不是碳硅集团出钱,是隔壁碳硅数据出的钱。”

  崔之愚嗓子眼的情绪缓了缓,思虑道:“话说回来,有的钱该花也是要花的。”

  他脑子里的念头转了转,1000万美元托请的专家,这所谓的DNN架构,所谓的重构声学模型,或许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一回事……

  崔之愚尊重了隔壁兄弟单位的付出,决定收回请愿,暂且观察观察情况。

  不过,他没想到这个观察时间会这么短。

  仅仅到了第三天,语音团队负责人任逸轩就期期艾艾的再次找过来,心悦诚服称赞了最新声学模型的效果,DNN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直接学习从语音特征到音素的概率映射,代替了GMM的概率密度估计,这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结合,展现出接近人类专业转录水平的前景。

  任逸轩自我检讨:“崔总,我没想到他们这个模型效果会这么好,他们搞的速度……太快了!而且,也太好了!这个速度让我们刚开始实在没法接受啊……”

  崔之愚倒是有种意料之中的感受,由衷的说道:“有作用就行,你们拿多少钱,他们拿多少钱啊……这是顶尖科研的降维打击,不怪你们,顺着这个新模型的方向,争取早出成果,反正,奖金是发到你们手里。”

  任逸轩松了一口气,那帮人就搞一周时间,这似乎让己方团队显得过于废物了。

  好在……对方也是有参照的,据说,微软这方面的技术路径就是类似的方向,如此被全球顶尖专家和国际巨头联合降维打击……

  打击得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