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8章 风云乍起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第8章 风云乍起

作者:身无分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00:25:10 来源:泡书吧

李佑望着紧闭的城门,心急如焚,小妹的高烧还在持续,再不找到大夫诊治,后果不堪设想。可这新郑县城,就像一座冰冷的堡垒,将他们拒之门外。

李佑在一旁看到这一幕,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让小妹靠墙躺好,整理了一下自己凌乱的衣衫,快步走过去,对着苏皓拱手作揖,恭敬地说道:“小子拜见先生!”

苏皓上下打量李佑一眼,疑惑道:“你是……哪位故人之子?”

“小子祖上是太宗皇帝的第16代玄孙。当年宣宗出征,先祖随驾,不幸在乱军中丧生。

家父姓李,讳少凌。”李佑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胡诌,将自己的出身拔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李少凌?”苏皓拧起眉头,绞尽脑汁思索良久,随后缓缓摇了摇头,“从未听闻令尊名号。”

那自然,本就是随口编的,能听过才怪。

李佑脸上瞬间浮现出悲戚哀伤,半真半假地哭诉起来:“家父一生忠君爱国,为人刚正不阿。虽身为皇室宗亲,却因不屑于卷入朝堂纷争,远离权力中心,恪守本分,以致家境并不宽裕。

去年大水,席转而去,不知所踪。

今年郑州大旱,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家中实在难以维持生计,阿爷便带着全家踏上了逃荒之路。

哪曾想,在郑州城北,遭遇了一群悍匪。那些匪徒穷凶极恶,阿爷、母亲、他们……皆惨遭毒手,只留下我与小妹,在乱刀之下侥幸逃生……”说着,李佑眼眶泛红,声音也微微颤抖。

苏皓听后,不禁大为动容,他在郑州停留的这段时间,确实听闻城外匪患猖獗,李佑所说的情况与他了解的能对上。苏皓长叹一声,感慨道:“唉,这动荡不安的世道,竟连皇室宗亲的日子都如此艰难,真是让人唏嘘。”

李佑抬手,指着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小妹,又晃了晃手中那柄长矛,接着说道:“我带着小妹四处漂泊,一路上风餐露宿,靠着乞讨勉强活命。可谁能想到,即便是乞讨,也时常遭受其他乞丐的欺凌。

幸好父亲生前曾传授我一些武艺,在那些危急时刻,才得以护我兄妹周全。可如今南下途中,小妹突然身染重病,昏迷不醒,我心急如焚,一心想进县城找大夫为她医治,可这城门却紧紧关闭,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苏皓转头瞧了瞧李萱,眼中满是同情之色:“你们兄妹二人如此年幼,就经历了这般磨难,一路走到这里,其中的艰辛怕是常人难以想象。”

李佑见苏皓只是说着些不痛不痒的话,却不肯帮忙,心中一急,猛地跪地磕头:“恳请先生带我兄妹二人进城!”

一旁的周武突然帮腔道:“公子,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苏皓瞪了周武一眼,这才对李佑说道:“起来吧,且在这里一起等着。”

约莫一刻钟后,新郑知县崔洋终于出现在城楼上。

苏皓笑着抱拳道:“旗召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崔洋板着脸,没好气地说道:“苏大昭,听说你要回颖州坏我名声?”

苏皓笑嘻嘻地说:“岂敢岂敢,愚兄此番前来新郑,不过是盘缠用尽,想找旗召兄借几贯铜钱做路费。”

崔洋突然破口大骂:“苏大昭你个混帐东西,老子跟颖州那些人可没什么关系。你尽管回颖州去造谣,老子今天还就不让你进城!”

“嘿嘿,”苏皓依旧笑着,“老弟若真不让我进城,又何必亲自登城相见?”

崔洋冷哼一声,对门卒说道:“放下吊篮,把这混帐东西拉上来!”

崔洋,字旗召,颖州汝阴人,出自名门望族,唐僖宗乾符二年中举。

苏皓与崔洋是多年旧识,一同参加过几次科举,却都名落孙山。

崔洋不愿再考,便请托家中长辈,谋得了新郑知县一职。任职期间,他也曾想做个好官,可这世道混乱,渐渐也被官场的污浊所染。

两个吊篮从城楼缓缓放了下来,苏皓不紧不慢地跨进其中一个,还潇洒地挥着折扇,下令道:“起!”

李佑见状,不等周武进吊篮,便快步上前挡住。

李佑对着周武深深一揖,并不言语。

就这短暂的接触,李佑便看出,看似和善的苏皓,实则不太好打交道,而粗鲁的周武,却是个热心肠。

果然,面对李佑的长揖,周武没有跨进吊篮。他反手抽出熟铁棍,转身面向围过来的饥民,对李佑说:“你进去吧。”

“多谢!”李佑抱着小妹,一起坐进吊篮。

周武挥舞着熟铁棍,大声喝道:“谁敢再往前一步,就别怪我不客气!”他面相凶恶,顿时将饥民们吓退。

李佑来到城楼,连忙向知县作揖致谢,崔洋只是微微点头。

苏皓靠在城垛上,懒洋洋地俯视着城外的惨状,像是漠不关心,随口说道:“这两个孩童,是我一位故友之后。唉,全家惨死,只剩他们兄妹相依为命,麻烦老弟帮忙找个好郎中。”

崔洋不耐烦地挥挥手,对随从说:“带他们去县衙,请郎中来看病。”

“多谢两位恩公!”李佑闻言,真心实意地跪下道谢。

待兄妹二人离开,周武也被拉上城楼,苏皓突然转身,严肃地对崔洋说:“新郑县饿殍遍地,贤弟为何还派衙役下乡征收赋税?就不怕激起民变吗!”

崔洋无奈苦笑道:“那些衙役,可不是我派出去的。兄长信吗?”

苏皓点头:“若是别人,我肯定不信。”

崔洋解释道:“新郑县的政务,都被县尉把持着。愚弟上任一年,钱粮、税赋、户籍、治安诸事,竟无法插手分毫!便是县丞,也和我一样,仿佛那县尉才是这一县之主!”

“还有这等事?哈哈,贤弟真是窝囊!”苏皓忍不住大笑。

崔洋冷冷一笑,自嘲道:“唉,谁让那县尉的妹妹,是郑州司马的小妾呢。我等寒窗苦读,竟比不过一个贱妾的枕边风。”

苏皓揉着手腕说:“贤弟忍了一年,如今又逢全县大灾,是时候该行动了吧?”

“知我者,颖上苏大昭也!”崔洋笑道,“大昭兄来得正好,今夜咱兄弟联手,好好惩治这些奸商污吏!”

苏皓摩拳擦掌,对周武说:“老周,该你大显身手了。”

周武不屑道:“些许小贼,手到擒来。”

崔洋大笑:“周兄还是这般勇猛,今夜便作先锋!”

县衙内。

“寒邪入体,气血不畅,积郁成热,故而发烧。”郎中放下李萱的手臂,对李佑说,“我开个方子,早晚煎服,或许能好。”

“或许能好?”李佑惊道,“郎中,我妹妹的病很严重吗?”

郎中捋了捋胡须,解释道:“只是寻常伤寒,但患者体弱,又长期郁积,这病不是一时半会儿得的,是日积月累才发作的。唉,不好说,看她的造化吧。”说罢,话锋一转,“这问诊钱,谁来付啊?”

敢情,崔知县只让人请郎中,却没吩咐付医药费。

李佑问道:“多少钱?”

郎中伸出一只手:“看在县尊的面上,只收五贯铜钱子。”

李佑差点气得跳起来,这只是问诊费,还不含药钱,居然就要五贯铜钱。

从古至今,治病都贵得离谱。

李佑从怀里掏出散碎铜钱,心中隐隐不安,因为他的钱快花光了,只剩下些首饰还没敢动。

郎中收下碎铜贯,让身边的学徒拿来数数,数完后找给李佑几个铜钱。又说:“我的医馆也卖药,可让徒儿把药抓来。”

“如此,便麻烦郎中了。”李佑还能说什么呢?知县请来的郎中,总归比自己找的靠谱些。

可药费不够,李佑的全部家当,只够买两天的药。

那就先买两天的,等明日见到崔知县,看能不能厚着脸皮讨要一些。

要是讨不到,再想别的办法!

郎中走后,李佑独自守在病床前,等着医馆学徒送药来。

“小公子,水来了。”侍女端着开水走进房间,她是崔知县的丫鬟。

李佑连忙起身道谢:“多谢姐姐。”

侍女笑道:“小公子真会说话,我不过是伺候老爷的下人。”

“姐姐容貌秀丽,心地善良,日后定有福气。小弟不会煎药,姐姐能否再帮个忙?这是一点心意,还请姐姐收下。”李佑怕侍女不尽心,当即拿出一支钗子。他在郑州找当铺问过,这钗子是铜的,镶着琉璃,不太值钱。

侍女满心欢喜,收下铜钗说:“煎药而已,包在我身上!”

虽说不值钱,但对普通人家来说,这支铜钗若是崭新的,起码也得三四百文才能买到。

夜幕降临前,医馆学徒把药送来了,侍女立刻拿去煎煮。

药还没煎好,李萱就醒了,迷迷糊糊地看着蚊帐顶:“二哥?”

“二哥在呢。”李佑连忙握住小妹的手。

李萱问:“这是哪儿?”

李佑说:“爹爹以前的朋友家里,你安心吃药养病。”

“哦。”李萱还是迷迷糊糊的。

开水有些凉了,李佑扶起小妹,喂她喝了一小口,便一直守在床边陪着她说话。

过了一会儿,侍女进来说:“小公子,药煎好了,我放桌上凉着。”

“多谢姐姐。”李佑起身道谢。

当夜,新郑县突然传来阵阵喊杀声,知县崔洋亲自带队,抓捕城中最大的豪强。罪名是:勾结贼寇,窝藏要犯,私藏兵器,意图谋反!

县尉李福得知消息,急忙从小妾床上爬起来,坐着轿子匆匆赶往现场。

“崔知县,快快住手!”李福大喊。

崔洋转身,微笑着说:“李县尉也来协助抓捕乱党?”

李福气急败坏,怒斥道:“胡说八道,这是良民士绅的宅子,哪里有什么乱党?”

这时,周武从内宅出来,将两副皮甲扔在地上,拱手道:“县尊,在宅中搜出两副皮甲。”

崔洋冷笑着说:“敢问李县尉,依我大唐律法,私藏皮甲该当何罪?”

“你,你……你这是栽赃陷害!”李福勃然大怒,直接威胁道,“姓崔的,别不识好歹,这新郑县可不是你说了算!”

崔洋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阴阳怪气地说:“李县尉,你如此惊慌愤怒,莫不是也跟乱党有勾结?”

“放屁!”李福气得肝疼。

崔洋踱步上前,低声说道:“李县尉,县衙六房,已有两房为我所用,张县丞也占了一房。你还能一手遮天吗?对了,新任郑州刺史已经到任,是我当年科举时的旧友。识相点,乖乖听话,大灾期间我不想把事情闹大!”

“新刺史到了?是哪位大人?”李福顿时大惊失色,突然捂着肚子说,“哎哟,怎么闹肚子了,快扶我回家如厕。”

望着李福离去的背影,崔洋吐了口唾沫,狠狠地踩踏揉搓着地面,骂道:“狗一样的东西,连个举人都不是,还敢在老子面前嚣张。等灾民回乡,就取你项上人头!”

苏皓慢悠悠地走来,取笑道:“贤弟啊,郑州那位新刺史,确实跟咱们一起参加过科举。可并非什么旧友,你当年争风吃醋,还把人家打得鼻青脸肿呢。”

崔洋撇了撇嘴:“这等私密之事,他一个小小的县尉怎么会知道?不怕的。”

时间拉回到当日下午。

远在二十里外的管城镇,裂苍穹的队伍已经壮大到四千余人,将镇里长张济臣的庄子团团围住。

裂苍穹举着火把,高声呼喊:“大伙听着,这姓张的平日里欺压百姓,把咱们逼得走投无路,卖儿卖女。今天,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杀了姓张的全家,把这狗东西扔到锅里煮汤喝!随我杀呀!”

“杀!”

“杀!”

“杀!”

许多人连举起手中棍棒的力气都没有,只能拄着棍棒,蹒跚前行,活像一群笨拙的丧尸。

没错,就是丧尸潮!

护院家丁趴在围墙上,一个个吓得汗流浃背。

院门不但上了多重门闩,还搬来各种重物堵住。饥民们在门外推不动,却一个挤着一个,重重叠叠,压得门轴吱呀作响,仿佛随时都会倒塌。

裂苍穹见攻不进去,大吼道:“都退开,点火烧门!”

众人抱来大量的干草和枯枝,堆在门前点燃,半个时辰后,大门开始燃烧。

“老爷,快跑,乱民要杀进来了!”

“老爷,后门也有乱民,走不了!”

“老爷,有人翻墙进来了!”

又过了一个时辰。

“砰!”

燃烧着的大门,轰然倒下。

几个护院家丁,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灾民,突然转身举刀:“杀呀,宰了张济臣分粮!”

其他家奴也反应过来,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主动带着饥民往里冲。

原本孱弱的灾民,这些受害者,此刻却变得凶残无比,完全丧失了理智和人性。

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鸡犬不留,妇孺皆亡,连无辜弱小也不放过。

起事的消息传开后,乡野间的灾民纷纷涌来,主动追随裂苍穹造反。

两天后,农民军暴增到六千多人,拖家带口地朝着新郑县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