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60章 反了算了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第60章 反了算了

作者:身无分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00:25:10 来源:泡书吧

乾符五年秋日,管仲镇码头泊着三艘乌篷船。

船头“苏”字灯笼在江风中晃得歪斜,映得江水泛着冷金。

苏元禄扶着舱门的铜环,袖口露出半旧的锦缎,望着岸上来回巡视的兵丁,眼角微不可察地抽了抽——今日蔡督学抵镇,他特意让管家在码头布了八名护院,偏生遇上漕运司巡江,平白添了几分紧张。

“吱呀”一声,朱漆舱门全开。

蔡懋德身着青衫,头戴软脚幞头,腰间只悬一枚竹制鱼符,身后跟着背负书箱的魏剑。

此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尾细纹里嵌着常年奔波的风尘,唯有一双眼睛亮如寒星,扫过码头时,几个交头接耳的商客竟下意识闭了嘴。

提学道之职,在唐为提学使,掌一省学政,正四品衔。蔡懋德时任河南提学使,素以刚直闻名。

他到任三年,严令科举禁弊,断了无数富家子弟“银钱换功名”的财路,早被当地士绅视为眼中钉。

而且,此人神出鬼没,只带一个长随,就敢满河南乱跑,暗中调查各州县的学风。

半月前他微服至颍上,在县学察访时被秀才识破身份,新任知县马嘉闻讯急赴迎接,却见他早已往管仲祠吊古去了。

“管仲山钟灵毓秀,果然气象不凡。”蔡懋德远眺山峦感慨。

苏元禄忙道:“可惜山中缺大儒讲学,若督学能开坛授课,清风书院学子必受益匪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蔡懋德打断道,脚步不停,“何况有苏山长主持,何愁文脉不兴?”

这话似褒实贬。苏元禄听得明白——他苏家世居颍上,虽为乡绅之首,却世代科举经商,不仅朝中连个像样的官员都没有,而且在科举也没有什么建树。

蔡懋德这话,分明在暗指清风书院底蕴不足。他面上却不显,只引着众人往山径走,沿途指点:“此路名为‘青云阶’,共三百六十级,取‘一步登云’之意……”

二人并肩上山,身后随从中有一健硕青年,腰悬唐横刀,背负书箧,正是蔡懋德亲随卫剑。

行至半途,蔡懋德忽问:“清风书院诸生,对朝廷废除生员优免一事如何议论?”

苏元禄捋须道:“国朝厚待士人两百载,今国库空虚,学子自当为国分忧。”

答非所问之态,让蔡懋德不欲深谈。

及至书院门前,忽见院墙上张贴一纸。蔡懋德近前审视,目光凝在“天下之人,生而平等”八字上,挑读到第三段时,他忽然轻笑出声:“好个李子曰,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苏元禄心中一紧,他忙道:“此子年少轻狂,老朽已命人撕了数次,不想又贴上了……”

“撕不得。”蔡懋德抬手阻止,“当年武后称制,尚有文人敢写《讨武曌檄》,如今不过一篇议论,怎能堵人口舌?”

苏元禄苦笑:“督学所言极是。老朽打算明日设辩坛,让此子与书院博士、诸生辩论,也好挫挫他的锐气。若辩败,则责令改悔;若能驳倒众人,便任其治学。”

“甚好”蔡懋德兴致盎然。“某正好借此观一观河南学风。”

苏元禄等的便是此话,立即作揖道:“此事虽荒诞,却也是文坛奇闻,督学可否撰文记之?”

蔡懋德转身凝视眼前白发老者——苏元禄长他二十余岁,此刻却满脸恳请之色。念及对方数年来振兴书院的苦心,他终是点头:“也罢,便写一篇。”

苏元禄大喜,整衣再拜。

二人进得书院,正遇一群生员匆匆而过。

“见过山长!”“拜见督学!”众人纷纷行礼。

苏元禄拦住问道:“汝等行色匆匆,欲往何处?”

一瘦脸书生上前道:“朝廷废除生员免赋,我等欲往长安联名上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另一生员见状,转而向蔡懋德求助:“督学在此,恳请代为转呈奏疏!”

“荒唐!”苏元禄斥道,“废除优免乃乾符三年诏命,河南拖至今日方施行。尔等秀才上疏,岂能动摇圣听?”

瘦脸书生激动道:“山长明鉴,学生家贫,全赖苏氏资助才得入学。然家中父母妻儿皆仰赖薄田活命,两石粟米虽少,却是全家口粮。如今优免尽去,天下寒门士子心寒啊!此等乱政,必招天怒!”

苏元禄哑然,蔡懋德却伸手接过奏疏:“我替你们转呈通政司,但能否上达天听,某亦不敢保证。”

生员们虽感激,却难掩失望,更有人暗骂皇帝昏聩。

说起当今圣上,亦是无奈。自乾符元年以来,关东连年大旱,蝗灾四起,民变蜂起。朝廷为筹军费,先是加征“括民财”,又于乾符三年废除生员免赋——每亩三升粟的税赋,对北方贫瘠之地已是催命符。

更要命的是,乾符二年起,皇帝宠信宦官田令孜,神策军兵权尽落其手;乾符四年又设“内勾使”,命宦官韩全诲总领全国赋税,州县钱粮必先入内库,再由宦官分拨。如今满朝文武皆看宦官脸色,民间早有“朝纲已坏,天下将乱”之叹。

“那童生说良贱平等,可我等秀才竟连豪奴都不如!”一书生愤懑道,“你看那些宦门家奴,哪个不是锦衣玉食?我等却要吃糠咽菜,如今连优免都无,真不如做个家奴痛快!”

“休要胡言!我等寒窗苦读,终有一日能中举人……”

“中举?”另一人冷笑,“河南乡试舞弊成风,去年汴州李员外之子狗屁不通,竟高中解元!我等寒门子弟,能有几分机会?”

众人正颓然间,忽有生员喊道:“我不考了!明日便去汴州投亲,若能谋个私塾先生也好,总比饿死强!”“我去陈州,帮人抄书换粮!”

这些皆是普通童生,无廪米可领,无保举之权,如今赋税重压下,连基本生计都成问题。

有人终于崩溃,喊出惊世之语:“这鸟朝廷,反了便反了!”

“住口!你不要命了?”

“命?寒窗十年,报国无门,朝廷既弃我等,我等何必忠君?”

一时间,众人拉扯劝阻,书院门前乱作一团。

而李佑的“管仲之辩”,便在这风雨欲来的乱象中,静待明日开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