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47章 兵法武艺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第47章 兵法武艺

作者:身无分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00:25:10 来源:泡书吧

“天池山势郁谽谺,高士开居竹屋斜。斋罢三时猿供果……尘累已消真性现,不须松下挂袈裟。”

这首诗,是清风书院山长苏元禄,在前两年游玩天乳寺时写的。

此寺位于汝阴镇北的九阳山下,始建于开元年间,苏氏各宗都捐了不少钱。

四月初八,佛诞节,听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

附近的善男信女们,邀约前往天乳寺浴佛。可惜周武被派往寿州寻书,错过了大好机会,否则肯定能趁机跟陈氏幽会。乡试,也终于开始。

报考的学童太多,考场实在塞不下,便以县为单位分批应考,这在江南、江北等地属于常规操作。

对于秀才(乡贡)们而言,也是赚钱的大好时机!

每个考生,不但需要一个本县生员作保,参加府试还要再加一个乡贡作保。

乡贡就是可以领俸禄的生员,真正意义上的秀才。一次府试,每人可能给十多个考生作保,这一年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

四月初八,佛祖生日,府城考试,李佑也十一岁了。

很巧,李佑和释迦牟尼同一天出生。

整个书院都在放假,学生应考的很多。许多老师也跑去府城,以乡贡的身份赚取保人钱。

竹林中。

林渊正在默记《孟子》。

张守义手持拐杖,盘腿坐在中央:“这扎营之法,无外乎遵循两点,一是自固,二是扼敌,攻守而已。取攻还是取守,当视实情而为……”

“一般行军,可在高山扎营。便在山脚驻扎,也当派人占据山岭。如此,可防备敌军偷袭。若能背山险、向平易,攻守兼备,自是最佳……”

“若有特殊军令,以扼敌为主。那么扎营地点,就当设于水陆要冲,等同在敌军背后扎下钉子……”

“扎营须避水火。尤其是夏天,不可选择卑湿之地,否则或有水淹七军之难。荆棘丛生之地,敌军容易潜行,方便进行火攻。若实在无地可选,当清除营外荆棘杂草……”

“虽说应当防备水淹,没有水却也不行,人吃马嚼都得靠水。找水之法,可观测鸟兽,野马黄羊出没、鸟群聚集之地,附近多半是有水源的……”

李佑、苏如鹤、苏爽、苏元德,此刻都坐在地上,听得非常认真,这可比四书五经有意思多了。

讲述一番如何选择营地,张守义突然说:“今日止讲选地,明日再讲扎营,我先考教你们的算术进展。”

“啊!”

除了李佑,尽皆哀嚎。

其实也没啥可怕的,无非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三苏慢慢做题去了,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张守义不管这些学生,自己去阅读古文,他偏爱陆机的《辨亡论》,当即摇头晃脑朗诵:“昔汉氏失御,九州残隔,吴、蜀乘时,鼎峙而竞,兵连祸结,民为荼毒,旷日持久,以相吞噬,而卒并于晋。”

又或是吟诵着贾谊的《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沉浸在这些前朝经典之中,细细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治国安邦之策与兴亡之理。

林渊依旧在默读《孟子》,他的记性非常好,最多默读四五遍就能记住。然后每天温习一遍,以此加深记忆,防止时间过久又忘掉。

李佑无事可做,拿起身边的竹矛。

刺击他已练了无数遍,前不久,周武又教他格挡之术。

格挡要复杂得多,而且必须攻守兼备,在格挡的同时准备变招出击。

足足练习一刻钟,李佑扭头看去,发现三苏还在做数学题,看来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是难为他们了。

终于,苏元德捧着草纸:“先生,我做出来了。”张守义接过草纸一看,点头赞许:“做得很好,你进步颇速。”

苏元德顿时高兴起来,他背书不如林渊,打架不如苏如鹤,只能认真学习算术,如此才能寻找到一点存在感。

李佑也很高兴,喊道:“快快过来跟我喂招。”

练习格挡,不能一个人傻练,非得有人对打不可。

苏元德就是个废物,以前打架全靠人多,这段时间正跟着苏如鹤习武。他举起一根竹棍,漏洞百出的进攻,被李佑轻松格开,随即肩膀遭反击砸中。

“再来,你的重心有问题,前脚的步子别迈太大。”李佑纠正他的错误。

苏元德进步还是很快的,都是通过对战来改正,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招式。调整步伐之后,他出手果然稳了许多,却又被李佑格开武器,腰部吃到李佑的反击。

苏如鹤一边做题,一边往对战之处瞟去,恨不得自己也立即加入。

“做不出来?”张守义笑问。

苏如鹤挠头说:“先生,是这道题太难了。”

“胡说!”

张守义拿起拐杖,在地面画线段:“我军主力已走出三百里,每日行军五十里。援军每日急行八十里……”

苏如鹤看着地上的两条线段,嘀咕道:“你早点画图,我不就早做出来了。”

“你自己不会画图吗?我有没有教过你!回答我”张守义斥责道。

苏如鹤急着去打架,便说:“先生,你再出一道同样的题,我定能做得出来。”

张守义随便改动题目内容,扔给苏如鹤道:“拿去做吧!”

或许是急于练武的吸引力,苏如鹤仿佛突然开窍,自己用竹枝画线段,飞快将这道追击应用题做出。

他扔下纸笔,拿起自己的兵器,哈哈大笑道:“我来也!”

苏爽终于也把题做完,提着棍子加入战团,四人分成两组进行大混战。

而林渊,依旧目不斜视,继续默读《孟子》。

张守义静静旁观,他的视力很差,近处也只能看到几个人影。但心情却极为愉快,捋着胡子一直微笑,仿佛看到造反成功的那天。

这糟老头子坏得很,与苏元德独处时,各种灌输负面思想,引诱苏元德敌视自己的家族。

因为母亲自杀,苏元德本就深恨族人。被张守义这么诱导,渐渐的心态就变了,一门心思想着找族人复仇。

一番打斗,众皆疲惫。

苏如鹤一屁股坐下,喘气道:“等咱们长大了,不如立一山寨。我来做寨主,李佑是二当家,元德是三当家,林渊来做军师……”

“少爷,那我呢?”苏爽着急打断。

“你做掌柜,寨中的吃穿用度,打造军械都归你管。”苏如鹤说道。

苏爽顿时高兴起来:“那我便做掌柜。”随即又疑惑,“管仲是咱家,其他地方,也大多是苏氏别的宗支。咱们该抢谁呢?”

苏元德突然说:“就抢苏家,劫富济贫!”

“对,苏氏家大业大,便抢几遭也不算啥。”苏如鹤傻乎乎说。

苏爽出主意道:“要我看啦,先抢石塘镇,那里的造纸坊赚钱得很!”

“都抢,管他哪家的。”苏如鹤拍着大肚子说。

颍上纸品类齐全,有好几十种,石塘镇只是奏本纸最优,这样的造纸基地还有好几个。

李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劫富济贫有甚意思,还不如扯旗造反呢。”

苏如鹤吓了一跳,脖颈一缩道:“那可不行,要掉脑袋的!听说书的说前几年浙东裘甫聚众起事,声势浩大,不也被官兵剿灭了?咱们可千万别做那等掉脑袋的勾当!”

“我就说说而已,哈哈。”李佑笑道。

苏爽低声说:“哥哥,这种话可不能乱讲,我听说谋反要诛九族。”

“屁的诛九族,”苏如鹤不屑道,“当年安史之乱,安庆绪弑父篡位那阵,我娘的娘家可在安禄山麾下效过力,要是真的严格按律连坐,我家早就被抄没了,哪还能安稳坐在这里跟你们说话?”

苏爽拍拍小心肝,心有余悸道:“不诛九族便好。”

苏如鹤呵斥道:“你说什么呢?难不成真要造反?”

苏爽猛然反应过来:“对啊,我又不造反,管他诛几族呢。”

几个小屁孩瞎扯淡,李佑笑着坐到张夫子身边。

张守义低声叹道:“正月的邸报,昨日我已看过。今上裁定杨复恭谋逆一案,似欲大动干戈,兴起诏狱。如今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南诏蛮夷侵扰,朝中非但不安宁,又起党争,看来这天下,是真要大乱了。”

李佑摇头道:“颍上欲乱,非得连年大灾不可。”

“确实如此,颍上怕是乱不起来,”张守义说道,“待再过几年,等你长大一些,或许我们可以去北方。”

“到时候再说吧。”李佑不着急。

他刚刚年满十一岁,这年头讲虚岁也才十二。

小屁孩儿一个,能够干啥?

当务之急,是认认真真磨炼本事,顺便再结交一些朋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