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71章 人性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第71章 人性

作者:身无分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6 00:25:10 来源:泡书吧

颍上祝氏,与颍上苏氏相比毫不逊色,只是祖上未曾出过什么声名远扬的高官而已。

祝氏祖宅坐落于石塘镇,具体何时迁居于此,已然难以考证。不过,石塘祝氏的族谱,曾请两位名人作序,一位是颜真卿,另一位是韦应物。

石塘祝氏,分为五个大宗,又衍生出无数小宗,子孙遍布颍上县六个乡镇。

他们掌握着制造上等纸张的顶尖技艺,与迁至石塘镇的苏氏宗支联姻,又和诸多商人通婚,结成一个“祝氏商帮”,商业影响力已扩展到淮南。

但颇为奇怪的是,这个经营造纸业数百年的家族,并未积极创办书院,只是陆陆续续建了几个私塾。

而且,也没有专门的家族藏书楼。

他们似乎更热衷于做生意,子孙能考取秀才便心满意足,若有人考中举人那更是值得大肆庆祝。有了功名在身,便去买官……

“端止兄,小弟……小弟……唉!”陈立德满脸悲戚。

祝守正好笑道:“在苏家受气了?”

陈立德掏出一本《李氏旬刊》:“端止兄请过目。”

“格位论?”

祝守正仔细研读一遍,不禁赞道:“此论精妙,堪称雄文!”

祝家子弟读书者众多,然而进士、举人却寥寥无几。他们更倾向于经商,而商人恰恰需要“人格平等”,李佑提出的“格位论”,可谓正中祝家心意。

陈立德急忙说道:“端止兄,你可知此文出自何人之手?”

祝守正说道:“必定出自名家大儒笔下。”

“这是一个十四岁家奴所写!”陈立德痛心疾首地说。

“十四岁的家奴,竟能有如此见解?”祝守正大为吃惊,问道,“苏氏的家奴?”

陈立德拍案道:“正是苏氏家奴!”

祝守正冷笑一声:“这苏氏啊,守着管仲镇那块风水宝地,自家也是靠经商发家,却偏偏不好好做生意。祖上出了几个高官,就一门心思想着世代出高官?本家子弟考不上,便资助同乡士子,如今居然连家奴都送去读书。”

“他们简直是想做官想疯了!”陈立德连忙附和。

祝家和苏家,虽说多次联姻,但两族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加深。

一是生意上的竞争,二是田产的争夺,没有直接爆发冲突,已算是彼此克制。

陈立德又道:“这个家奴,听闻是北方流民,被那苏皓带回颍上。身为家奴也就罢了,竟还落了户籍,以义子身份参加科举,这不是荒谬至极吗?”

祝守正讥讽道:“简直有辱苏氏门风。”

陈立德接着说:“这个家奴,受了苏氏如此厚恩,却不安分读书。写文章宣扬格位论,他到底意欲何为?无非是牢记家奴出身,妄图真正成为主子罢了。”

祝守正点头道:“确实如此,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陈立德继续添油加醋:“清风书院的山长苏元禄,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为其举办辩会。我实在看不下去,便出头与他辩论。谁知那小子伶牙俐齿,断章取义,曲解圣贤之意。苏元禄又偏袒于他,我堂堂经馆先生,竟被一个童生驳倒。”

“哈哈哈哈!”

祝守正幸灾乐祸,指着陈立德说:“贤弟啊,你这回怕是颜面尽失。我就说嘛,好好的清风书院经师不当,跑来我这石塘镇做私塾蒙师,原来是没脸在管仲镇待下去了。”

陈立德苦着脸说:“端止兄,你我相识数十年,又何必如此挖苦?”

祝守正再次阅读《格位论》,说道:“不管怎样,这篇文章写得确实不错,道理也阐述得十分透彻。”

陈立德着急道:“端止兄,此乃扰乱国家、破坏家族之文啊!”

“何出此言?”祝守正疑惑道。

陈立德解释道:“石塘镇数万造纸工匠,半数皆是祝家雇奴。石塘镇无数田亩,至少六成是祝家产业。若格位论传播到此,那些雇奴、佃奴心里会作何感想?他们会觉得自己并不低贱。既然不低贱,难道不会造反闹事?”

祝守正顿时愣住。

陈立德继续说道:“我可听说,石塘镇的造纸匠,平日里没事都要闹上几番。若格位论通行于世,他们闹事就更有理由了!”

祝家主营造纸业,最忌惮的便是工人闹事,平均两三年就会有一次罢工。

特别是几道关键的造纸工序,工匠们个个都十分金贵,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培养出来的。

其他家奴若敢胡来,直接打死埋掉便是。

可这些工匠罢工,祝家着实舍不得动手。别说打死,哪怕是打伤了,那也如同把自家钱财往水里扔。

祝守正再看《格位论》,顿觉厌恶,低声道:“果然是乱国乱家之文。”

陈立德说:“必须趁其传播未广,赶紧将那家奴打压下去!”

“可苏氏的家奴,我又怎能干涉?”祝守正眉头紧锁。

陈立德笑道:“颍上苏氏的户牒,在那苏元礼的手中。颍上苏氏的族长苏元真,又与清风书院的山长苏元禄矛盾颇深。只要说服苏元真、苏元礼,便可将那家奴从黄籍中除名!到那时,童生做不成了,一个家奴写的文章,又有何用?”

户籍黄籍,分为两份。

“户牒”由百姓自行保管,类似如今的户口本。

“户籍”留存于官府,是统计人口、征收赋役的依据。

起初,任何户口、土地变更,都要层层上报到户部,经户部盖章后再传下来才能生效。

但随着人口增多,这种方式已不切实际。

到了如今,权力下放到州县,县令、州牧盖章即可完成变更。

苏元礼与儿媳郑氏素有矛盾,一直藏着手中的户牒这个杀手锏未用,他若想抹去“李佑”这个名字,轻而易举,只需与县令吃顿饭便能办妥。

一旦在户牒上除名,李佑的童生身份也就没了,这便是主人对家奴的掌控力。

祝守正沉思许久,未作任何表态,只说:“祝家私塾,能聘请贤弟执教,今后科举必定顺遂。”

“我定当竭尽全力,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陈立德起身作揖。

待陈立德离开房间,祝守正唤来一个家奴:“去送我的拜帖,请乡中诸位老者下月初五来石塘,就说我备下酒菜,邀大家泛舟赏景。记住,苏元真、苏元礼两位老爷,务必请到。”

其实,即便没有陈立德挑拨,苏元真此刻也已有所行动。

苏元禄扩充学田,整顿清风书院,处理苏松年一家的后事,在家族内部的威望迅速攀升。再加上,颍上苏氏的宗谱,也是由苏元禄负责编撰,风头早已盖过族长。

这两三年来,族内一旦出现纠纷,众人都去找苏元禄解决,族长苏元真反倒被晾在一边。

李佑公然提出格位论,又得到苏元禄的支持,瞬间卷入族长与山长的争斗之中。

颍上,苏宅。

苏元真将一本杂志重重拍在桌上:“贤弟啊,令郎收留的那个家奴,可真是能耐不小!”

苏元真阅读文章后,沉默不语,并未表态。

“怎么不说话?这是要造反,是想翻身做主子啊!他自己造反也就罢了,还煽动家奴们一起造反!”苏元真怒不可遏。

苏元礼突然露出一丝微笑:“既然在书院求学,那便是元禄的学生,我不太方便插手。”

都是老谋深算之人,族长与山长的争斗,苏元礼怎会轻易掺和?

而且,李佑是苏皓带回来的,也是苏皓提议为其落籍。他虽与儿媳有矛盾,却不想再与儿子闹僵。

苏元真手中也有秘密手段,抛出诱饵道:“若是贤弟能出手相助,我便让弟妹入宗祠。”

苏元礼一愣,脸色怪异,犹豫许久,终于长叹一声说:“且容我考虑。”

苏元真口中的“弟妹”,自然不是颍上苏家那位老太太,而是被老太太打死的良妾。她是苏元礼心中的白月光,是他一生最美好的爱情,也是二少爷苏玘的生母!

四十年前,苏环的生母,杖杀了苏玘的生母。

二少爷苏玘,这四十年来,一直称呼杀母仇人为娘亲!

苏元真走后,苏元礼心绪难平,喃喃自语道:“清儿,清儿,我都快记不清你的模样了。”

苏元礼曾是一个为了名声,逼孙女去死的老顽固。

但曾经,他也曾离经叛道,为了真爱逃婚,却被父亲派人抓回去强行拜堂。

谁没有年轻过呢?

只是那吃人的礼教,将鲜活的人性,一点点吞噬殆尽。

此时此刻,苏元礼仿佛被触动,生出多年未有的冲动。为了曾经的爱人,他宁愿与长子起争执,去兑现当初许下的诺言。

他许下诺言时,爱人已奄奄一息,躺在他怀里惨然微笑。

送爱人进宗祠,把李佑移出户籍!

苏元礼翻出户牒,提笔一挥,“苏佑”二字变成一团墨迹。

“备轿,备船,我要去县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