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61章 开荒种田啦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第61章 开荒种田啦

作者:亭云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25:50 来源:泡书吧

61

第二卷,浮生若梦终不醒

三月阳春的江南是草长莺飞的江南,是万物竞发的江南,更是春暖花开的江南。

大江东去也,大江沿岸,百花盛开,马儿欢快,农人在开荒种田,孩童在嬉戏玩闹,远处的森林变成青翠之色,高山上樱花洁白如雪。

别山比以前更繁华热闹了,热闹得犹如天上人间。

这一切热闹的根源是别山吕国颁布了第一部真正的律令《别山税律》,税律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别山人人平等纳税,第二条规定:别山国只征收交易税和进出口税,第三条:除国防建设,烈士伤残军人抚恤金外,任何个人和集体不免税。

也就是说,在别山国,不管你是封君国王,还是贩夫走卒皆公平纳税。别山没有特权阶级,所有企业,单位,公司,或者个人都需按律纳税。

这部税律的颁布,离不开别山君的高风亮节一力推动。

从此以后,别山国民不管是买卖针头线脑还是柴米油盐都需要缴税,为此,别山国税房特别印制了税务联票,所有经营者皆需要领票才能开业,所有消费者都需要票根证明纳税。

在别山,偷税漏税是重罪。

也就是说,如果老老实实纳税,你每天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缴税,不管卖什么也需要缴税,一个商品从生产到层层经销商售卖会收取层层税收,其税负乃七国之最。

但同时,别山国民又是七国最轻松的国民,就比如七国农夫,只要你有田地,就必须交人头税,劳役税,兵役税,特别战争税,公粮农税等等乱七八糟数不胜数的税赋。

但在别山,没有任何杂税,你只要不卖粮就无需缴税,你的田可种可不种,不可能田没种税要交。

对于城内市民,或者工人也是一样,除了月薪是必扣税外,你怕缴税可以少消费或者不消费,这样自然就无需缴税。

当然,大宗交易很容易征收赋税,但小商小贩或者百姓日常消费很难征收消费税。

所以税律特别规定,纳税票据可证明个人或集体诚信值,诚信值高,可以享受低利率贷款,可优先入伍,可为官为吏等等好处。

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年拿不出正常开支纳税票根,或者被查出偷税漏税成为失信人,那你在别山将举步维艰。

大战之后,封国颁发公告,别山国土地国有,每户可分二十亩永业田,所谓永业田,就是除了不能私自买卖,不偷税漏税,此田经营权可世代传承,但此田为国田,农户不能私自瓜分数份传与子孙。

什么意思呢,就是田只能传给一个儿子,不能几个儿子代代瓜分越变越小。至于生多了儿子怎么办,再重新分户分永业田呗,这政策在地广人稀的七国不是新鲜事。唯一不同是,除秦国外其他七国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但吕国不能买卖,而且所有人一视同仁,包括封君,包括功臣,全部只能分二十亩田地,封君功臣偷税漏税也可能被起诉收回土地。

除了分田,便是战后别山城避难百姓必须限期撤离城中,因为别山城是军城。

为了安置百姓,别山国将在二十里战场建新城,普通百姓每户可低价购买长30米宽12米宅基地一块(360平方),此宅基地包括房屋可自由买卖。

至于买地建房没钱怎么办,这个容易,只要你征信良好,可以去别山钱庄低息贷款,贷款利息低至五厘,而且可分期偿还(本七息三),可随时提前偿还分期,或者按照收入多寡分期多寡偿还。

吕楚大战,吕国缴获成山的青铜兵器,这些老古董除了铸造成钱,几乎一无用处。

所以钱庄资金特别充裕,收点利息不是为了挣钱收刮民脂民膏,而是树立江湖规矩,如此才允许百姓随时偿还分期,而且可以这个月收入高多还点,下个月收入低少还点,反正本息都规定好了,不可能为了利息欺骗老百姓。

等于普通老百姓以后住房面积是以前近三倍,家家户户买了地都可以建四合院(360平米)。

当然,封国卖地是为了建城墙,建公共道路,排水系统,建公园公厕,甚至于公交系统,总之,别山封国不盘剥百姓,所有公共建设都花钱聘请民工,也包括数万没人赎买的楚国俘虏,这些可怜巴巴家伙,被楚国君王和封君集体抛弃了。

楚国人多,谁愿意花钱赎买低贱兵卒民夫。

所以这些人开始了干活领工钱的快乐生活,大部分人一咬牙还贷款买了宅基地领了别山国户贴,有了户贴便可以分地。

二十里战场,加上旁边还有无限扩展空间,要多少宅基地有多少宅基地。再说,别山国先修城内主干道,下水道,城墙设计多大暂时没规划。

理论上,二十里大城可以卖出28万块宅基地,如果投奔百姓多,建个四十里方圆大城也未尝不可,反正土地多的是。

当然,目前是春耕宝贵期,除了派了几千人修别山新城主干道外(修主干道是为了卖宅基地圈钱),剩下的所有人,包括吕涛自己都出城开荒。

因为沿江五里土地都是楚国封臣私人领地,包括已经交割的云鱼二城,吕涛按照君子协议不动他们私人财产土地,所以开荒都在内陆,吕涛先设计了一条田中大道,此道离大江十五里,先砍树填坑修一条环别山大道,大道设计宽度为二十米,然后再砍伐掉大道两边各十里树木。

清空了树木便开始测量画线,按照23亩一块(多余三亩为农户宅基地),也就宽50米长300米面积,换算秦尺差不多37亩。

给每户二十余亩田地是综合考虑这个时代农业产出少,理想农户应该有田有地有鱼塘桑林,有了二十余亩永业田,农户才能保持基本尊严,而不是像后世人均一两亩变成鸡肋。

当然,这么大块田地肯定需要道路,所以除了大道,顺大道东西向每十田(500米)有一小纵道,南北向每两田(532米)有一小横道,小道十米,主要是为了马车自由进出和未来大面积机械耕种机耕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