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调教大唐 > 第九百七十五章 吊唁祭奠

调教大唐 第九百七十五章 吊唁祭奠

作者:牛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14:30:26 来源:泡书吧

黄昏以至,华灯初上。

益州侯府前一改之前的门庭冷清,一时间,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一派门庭若市之景。

收到消息之后的秀秀先安排了老太君去内堂休息,然后才定了定神,带着贞娘和芷茹前去灵堂接待拜府吊唁的宾客。

灵堂中。

秀秀人还没来,孔颖达、李靖、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已经逐一上过香,马元举身为郭业从陇西一起走出来的挚交好友,自然充当起郭府半个主人,一一向众人答谢还礼。

礼成之后,几位大佬级别的人物让出位置腾出地方来,让后来者继续上香祭奠。

他们几人走到了灵堂的一个角落,唏嘘感慨了起来。

其中当属程咬金的嗓门最大,只听他扯起嗓子嚷嚷道:奶奶的,真是打死俺也不信,郭业这小子会如此福薄夭寿。想当初,吐蕃大军围城,他率领三千孤军死守格尔木城,这小子不也硬挺了下来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是啊!

秦叔宝也是感慨良多的叹息道:迄今为止,郭业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生还的机率还是蛮大的。卫公,在下有一言委实不吐不快。

说到这儿,秦叔宝看着李靖,皱着眉头问道:如今郭业生死未卜,朝廷就给他摆灵堂,设衣冠冢,这不是有些太过轻率了?万一

叔宝,勿要多言,老夫懂你的意思。

李靖摆手打断了秦叔宝接下来要说的话,低声说道:这是皇上的意思,可见郭业这小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啊。不过老夫也能理解皇上的心思,如今年关将至了,算算日子郭业出使吐蕃到失踪已经快有大半年了。生死未卜,渺无音讯,皇上如果不再做点回应的话,他也担心凉了众位臣子的心啊。老夫最近半年基本赋闲在家,所以朝堂上的事情也不是了解甚多,你二人班师回朝后不也一直都在家呆着吗?我们都是行军总管的身份,战时应调,非战时基本都在家赋闲。呵呵,所以朝堂之上的事情,皇上此举真正的用意,恐怕还是要问孔尚书啊。

李靖说得是事实,他们三人都是带兵打仗的高级将领,除非是战争时期,不然的话,基本就不过问朝政。这不单单是因为高级武将不参与朝廷政务,而且也是他们这些人的自保手段,政治上的自保。

自古以来,皇帝往往忌惮的都不会是宰辅首相,而是这些一呼百应,统帅万马千军的高级将领。

所以,他们不参与朝堂之事,也是明哲保身的手段。

程咬金是张飞穿针绣花,属于胆大心细。

秦叔宝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于谨小慎微。

两人都听明白了李卫公的话里有话,齐齐将目光投向了孔颖达。

孔颖达略有不满地看了眼一向明哲保身的李靖,微微摇头苦笑道:李卫公说得不错,为郭业摆灵堂设衣冠冢,的确是皇上亲口.交代的。据老夫刚才来郭府之前得知,皇上刚才还接见了长孙无忌,再三交代长孙无忌要为郭业风光大葬,死后哀荣。不仅要为郭小子罢朝三日,严令长安所有官员必须亲往郭府吊唁,还让长孙无忌与宗正寺卿江夏王商议,爵封郭业为平阳郡公。呵呵,可见皇上对郭业这小子之死是内心悲恸的。

罢朝三日,凡长安官员都必须前来吊唁?

升爵平阳郡公?

程咬金大肆愕然,大声感慨道:看来皇上对郭小子还真是恩宠倍加啊。

秦叔宝摇头呵斥了一声:咬金,少咋咋呼呼,万一郭业没死呢?那到时候怎么收场?

李靖赞许地看了眼秦叔宝,附和道:是啊,皇上现在是铁了心要让郭业死后哀容,可是老夫怎么看怎么都觉得郭业此子不是夭寿之相。孔尚书,你怎么看?

孔颖达微微摇头,也是分为苦恼都叹道:我今日过府来除了是象征性地吊唁一下之外,也是为了此事而来啊。对于这种事情,虞世南若是在长安的话,老夫尚有人可以商量计议一番。可恨长孙无忌这条狡诈狐狸,竟然以南方诸州有动乱为由,怂恿陛下将虞世南派去了南方宣抚。这不,老夫也是心里干着急,却一点辙儿也想不出来。

孔颖达满腹经纶,却不擅长谋略,这在朝堂中早已不是秘密。所以,真正扮演着士林清流系军师这个角色的,一直都是颇有魏晋名士之风的虞世南。

听完孔颖达的话,李靖三人已经闻到了几分阴谋诡计的味道,好像还牵扯到了两系之争。

秦叔宝和程咬金虽然从来不跟长孙无忌他们一条心,自有他们自己的小阵营,但好歹他们都挂着天策府旧臣的招牌,所以这个时候不得不避嫌。

于是,两人微微拱手,说道:孔尚书,卫公,你们二人先聊着,我二人去看望看望郭小子的几个遗孀。

说罢,两人迈动脚步,朝着家属那边角落走去。

原来这个时候,秀秀已经带着贞娘和芷茹进来了灵堂,正被马元举、还有士林清流系的官员们围着连番好言相慰。

两人一走,李靖又是冲孔颖达笑了笑,解释道: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孔尚书莫要见怪才是。

孔颖达摇摇头不以为许,说道:这个孔某理解,怎会怪罪?说到底,虞世南被长孙无忌算计调离长安,前往南方宣抚,而郭业则生死未卜,音讯全无,对我们士林清流系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唉,实不相瞒,现在士林清流的中下层官员早已是人心惶惶。卫公今天能与卢国公、翼国公同来吊唁,已经实属有心了。

客气了!

李靖摆摆手,说道:老夫虽然明哲保身,不属三系,但也分得清忠奸是非,拎得清好人坏人。不过实话实话,如今的局面对长孙无忌而言都是利好的局面,郭业若是真的为国捐躯在了吐蕃,那么他势必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若是他并没有死,而等过些日子返回长安,那就是让皇帝颜面尽失。你想想看,陛下为他罢朝,为他摆灵,为他立碑设冢,这已经是满长安皆知的事情了。如果这件事情闹得天下皆知,闹得连邻邦都知道了长安如此大动静,但是他突然复活归来,那不是让朝廷颜面都扫地,让陛下徒惹邻邦番王笑话吗?这才是天大的麻烦。所以,目前的局面,无论是郭业战死,还是活着未归,对于长孙无忌而言,都是有利的。无论怎么样,他都游刃有余啊!

卫公真是一言中的啊!

孔颖达叹息道:正是如此,长孙无忌才会这么热心奉皇上的旨意,又是为郭业摆灵又是为郭业设冢。结果无论怎么样,他都不会输。如今虞世南这老滑头又不在长安,真是愁煞了孔某啊!

李靖眼睛微微眯起,轻轻说道:除非郭业能趁着头七未过,及时返回长安来。不然的话,即便他以后归来,那也是天大的麻烦。到时候恐怕为了朝廷和皇上的颜面,他就算是活着,也必须是

卫公,别说了!

孔颖达俨然猜到了李靖想说什么了,立马打断道:这话莫要在这儿说,如果卫公有心帮衬郭小子一把,咱们就去内堂一叙,如何?

李靖突然嘴角噙笑,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孔颖达,低声笑道:孔尚书,都说你不擅长奇谋诡计,我看这话是骗人的啊。这不,李某稀里糊涂就被你绕进去了。看来,这忙我不帮还不成了?

嘿嘿,卫公莫要这么说。

孔颖达亦是微微低笑道:若不是你心里格外看重郭小子,有心帮他一把,今天又怎么会主动过来吊唁呢?罢了,大家心照不宣了。我懂,你不愿得罪任何人,明哲保身嘛。走吧,咱们内堂叙话。

好,走吧!

随即,两位大佬避过在场诸人,前后脚地进了灵堂后面的甬道中,悄悄商谈了起来。

灵堂内,仍旧是人来人往,前来吊唁者不计其数。

而灵堂外,亦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几乎将整个太平坊的交通给堵塞住了。

此时,国子监司业陈康,率领着数百寒门学子,因为担心益州侯府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只得在侯府的门口处设起了临时的祭场。

一时间,扔纸钱的扔纸钱,烧黄纸的烧黄纸,更有甚至拎着酒来祭奠郭业,反正现场一片混乱。

这么多寒门学子出现这儿,既然有酒,那便有诗。

颂声郎朗,悼词不断,祭诗不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益州侯,忠魂远兮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郭尚书为国捐躯,必流芳名于千古!

悼吾兄郭业郭子仪:贞观四年,仲夏,遥想与兄相识日,千杯不醉赋诗百篇,可当酒国之才子

期间,陈康更是拎着酒坛,当场吟诵了一篇悼赋,不仅才华惊艳,更令往来者无不潸然泪下。

与此这时,太平坊中的一个胡同口,与郭府仅有五十步之遥,一名头戴斗笠身穿褴褛破衣的乞丐也正窥视郭府门口的壮观一幕。

这名乞丐在寒风大雪中瑟瑟发抖,双脚更冻得连连跺脚,嘴唇不断哆嗦骂骂咧咧道:

靠,你们这群混蛋啊,老子还没呢,你们嚎得哪门子丧啊?

这乞丐,正是从天柱返回大唐国境,而后辗转数月回到长安的郭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