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调教大唐 > 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急转直下

调教大唐 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急转直下

作者:牛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14:30:26 来源:泡书吧

“陛下不可!”郭业赶紧把李二陛下拦住了,道:“深夜擂鼓,恐怕会弄得人心惶惶,还是派人悄悄把诸将招来为好。”

“准,董顺,速速派人去传旨。”

“是!”

不大功夫,除了勋国公张亮、冉仁德、刘英行以外,诸将就均已到齐了。

现在的唐军共分为两处,六万陆军驻守于此,另外四万水军已经上船,正在与高句丽的水军对峙。张亮等人现如今全部坐镇水军,却是无法及时通知。

现在这个时间聚将,大家都知道是出大事了,都面色严肃、神态恭谨地静待李二陛下发话。

李二陛下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指了指郑元,道:“此人乃是丽竞门派往薛延陀的细作,由他把情况跟大家说说吧。”

……

听郑元把话说完,诸将皆是沉默不语。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这件事太大了,不得不慎重。

薛延陀反叛,长安城内做主之人,却是还未成年的李治,实在让人无法放心。

万一薛延陀运气好,真的攻破了长安城,那大伙的家眷可怎么办?大唐天子的声威可怎么办?长安城的百万黎庶又怎么办?

但是,大家真的放心不下老家,就此退兵呢?那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现在,高句丽似乎是指日可下,就这么退兵的话,无异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谁能甘心?

再说了,不谈这次东征大家出了多少力,花了多少钱粮。单单说再来一次会得到什么结果,想想都会让人感到头疼。

明面上看,这次出征高句丽一切顺利。但是大伙都是知兵之人。都知道此战能打成这样,到底是多么侥幸!

要不是有了契丹和奚族的联军,恐怕现在唐军已经全军覆灭了!要不是郭业发明了火药,要不是霹雳弹,要不是有了李道宗的八轮楼车,现如今的唐军恐怕已经顿兵于坚城之下。

那么,再来一次会如何呢?

事到如今,大家对火药、霹雳弹以及八轮楼车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认识。

不错,这些东西的确是攻城利器。但是,也谈不上只要一出手,任何城池都不在话下。

这次能建立奇功,主要是因为这些攻城利器是第一次出现在高句丽人的面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大军撤退之后,已经占领的那些城池肯定要被高句丽人重新夺回来。

以后再要攻打,高句丽人有了防备,可就没有这次这么便宜的事了。

所以说,此时就没有什么万全之策。放弃继续进攻,就意味着错失良机。放弃回援,就意味着要冒着长安城被攻破的风险。

良久,李绩才轻咳一声,道:“陛下,不是老臣多疑。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郑元的话,到底可信吗?”

郭业道:“郑元曾是大隋的右卫将军,后来被高句丽俘虏,在辽东城做了二十多年奴隶。几年前,被郭某人解救,加入了丽竞门。从他的经历上来看,绝无可能是高句丽人的探子。更重要的是……”

“怎样?”

“他唯一的女儿,是郭某人的小妾。”

“如此说来,郑元对咱们大唐的忠心无可质疑了?”

“郭某人可以用性命担保。”

“这样的话……”李绩想了一下,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时不宜回军。”

“此言怎讲?”

“陛下此次出征,抽调的将士兵不多,各处关隘的守军大体完整,微臣不认为薛延陀有能力打到长安。再说了,就算真的不幸,薛延陀兵临城下……”

说到这里,他轻笑一声,道:“长安城内武有卫国公李靖,文有尚书仆射房玄龄。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恐怕陛下需要担心的,不是长安城破,而是能否全歼薛延陀的骑兵。”

李二陛下眉头微皱,道:“勋国公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长安城内如果万众一心,当然不惧小小的薛延陀。但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在场的都是粗人,不大知道李二陛下拽的一句话文什么意思。但李绩却是听明白了,他的脸色微微一变,道:“陛下可有证据?”

“确切的证据是没有,但是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虽不中亦不远矣。”

李绩想了一下,正色道:“微臣还是坚持原来的意见。即便那位真有那个心思。难道英国公和鄂国公就是吃素的?”

李二陛下迟疑道:“他们的能力当然不错,但是面对那个人,恐怕会束手束脚……。”

“就算这二位不行,那还有太子呢。”

“太子?他……行吗?”

“陛下也太小瞧太子了,不说别人,单说他那个长史马周,就有宰相之才。有他一人在,那人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依英国公的意思,咱们没有必要回军?”

“正是如此。”

李二陛下又问道:“其他爱卿的意见呢?”

有了人挑头,其他人就没那么多顾忌了。有的人建议马上撤兵,有的人建议一鼓作气把高句丽打下来再说。

双方的理由也都非常充分。

的确,薛延陀攻破长安城的可能性是小,而大军攻破高句丽用不了多长时间。

貌似英国公所言非常有道理。

但问题是,这二者的效果可大不一样。灭掉高句丽,对大唐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即便此次出征武无功而返,顶天了说,也不过是李二陛下声望受损。

一战打到鸭绿江,攻破国内城。吹牛一点,就能说是大获全胜。谦虚一点,说成无功而返也成。怎么也谈不上大败亏输。

但是,相反地,长安城那边失败了。不谈声望和钱财的损失,李二陛下的后宫可咋办?

难道让一代明君戴上无数顶绿帽子?

退一万步说,就算李二陛下不介意绿云压顶,那城里还有各位亲王呢?这帮人都被薛延陀一勺烩了,李二陛下可就算是绝了后了。

他这个年纪,能否再生出儿子来,那可真不好说。偏偏玄武门之变后,建成元吉的后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那以后大唐的江山社稷由何人继承?

稍一不慎,那可就真的要改朝换代了。

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唯有郭头紧锁,不发一言。

李二陛下道:“秦国公,你的意思呢?”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还是现在回军的好。”

“哦?为什么?”

“这个……具体的原因,微臣也说不上来。不过,我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恐怕薛延陀之反,背后还有高句丽人的影子。”

“高句丽人?他们都要亡国了,就算与薛延陀勾结,又有何用?”

“有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高句丽还没亡国呢。怕只怕……”

他的话还没说完呢,忽然中军帐外一阵吵吵嚷嚷,道:“快带我去见陛下,快带我去见陛下……”

李二陛下脸色一沉,道:“何人在外喧哗?带上来!”

功夫不大,一个浑身血迹,蓬头垢面之人,就被带了上来。此人一入得帐来,就嚎啕大哭,道:“陛下,完了!全完了呀!”

“什么乱七八糟的,朕还没死呢!”李二陛下揉了揉眼睛,道:“你究竟是谁?”

那人把额前的头发拨开,道:“陛下,是我,是我呀!您连我都不认识了?”

“你?勋国公张亮!你怎么来了?”李二陛下激灵灵打了个冷战,道:“你怎么被搞成了这个样子?朕的四万大军怎么样了?”

“您的四万大军已经完了!”

“啊?”

“四万水军全军覆灭,冉仁德、刘英行二位将军战死,只有微臣带着几十名亲卫跑了出来。陛下快走!咱们这次东征完全失败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