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037章 杜佑献书二百卷

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037章 杜佑献书二百卷

作者:博带青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3 14:35:50 来源:9书院

李纪书谱成为了大唐最大的书籍作坊,还开拓了印制诗集的业务,一些名儒大家也纷纷来为其好友印制书本,或赠或送,使其诗文广泛流传于世。

李宁成功地带起了一波著书立说之潮。

这年十月初,淮南节度使杜佑向朝廷进献一本名叫《通典》之书,一共有九大门类,共计两百卷。

此时与吐蕃的战争出现重大转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已大破西南吐蕃各路。现又得杜佑献鸿篇巨著,皇帝李适龙颜大悦,大力嘉奖了杜佑一番,将他所献的《通典》收进国家藏书馆——集贤殿。

《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政书。《通典》中涉及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地志等内容,是十大典书之首。

作为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有一百七十万字之巨。

《通典》的作者,现淮南节度使杜佑出身京兆杜家。民间有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杜两家是长安城的顶级世家,一点不必“五姓七望”差。

杜家藏书巨多,开元末时,曾得刘佚所著三十五卷《政书》。于是杜佑在《政书》的基础上,广搜历代政令典章,增入唐朝政令礼乐,耗时三十六年,方编撰而成《通典》一书。

杜佑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升任淮南节度使,至今已有十三载。杜佑喜诗好文,政绩出色,江南的文人士子都争相投靠于他。不少名儒大家如张登、顾况、窦常,也一同参与编撰了这一鸿篇巨著。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刘禹锡丁父忧时,李宁就曾指点他,守孝后可去淮南当杜佑的幕僚。刘禹锡丁忧结束后果然去找了杜佑,不久后因杜佑兼领徐泗濠节度使,他也当了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

李宁知道,杜佑有一个孙子十分出名,乃晚唐著名诗人杜牧。

《通典》一书问世后,李宁就想把它刻印出来。奈何《通典》藏进了皇家图书馆——集贤院。

李宁于是找到太子李诵苦求:“阿翁,崇文馆藏书甚少,大半已印成书本,空旷不已。听闻杜仆射献了一套巨书,填充空隙可好?阿翁,好不好啊!”

李诵答应李宁后派身边的宦官李忠言前去大明宫集贤殿。

集贤殿在大明宫光顺门之外的外朝,是唐朝最高等级的藏书之地。

李宁虽进过几次大明宫,但都是去的后宫内苑,还从未去过前朝。于是,他悄悄找了常跟在李忠言身后的一位小宦官,给了一些银钱,换上他的衣服,并威胁另一位小宦官不许多言。

幸好,李宁和那小宦官年龄差不多,同行的另一位小宦官也不敢吱声,所以直到李忠言出了东宫北门玄德门后才发现一丝不对劲。平日里他干儿子李义祥能言善道、极为活泼,今日倒颇为稳重。

李忠言问向李义祥:“义祥,今日办完差事,随我去趟东市买些东西吧。”

李宁听后细声道:“我···我。”

旁边的李义庆赶紧补充道:“义父,祥哥身体不适,不如我陪你去吧。”

李忠言道:“可是着凉,如今已入冬,极易风寒,可不能传给宫中主子们。你即身体不适便回去歇息吧。”

李宁不知如何回答才能继续跟着:“那个···不···不碍事。”

李忠言发现不对,拉住李宁细看吓了一跳:“荒唐,你怎跟来了,还···还穿成这模样。”,

李宁只好道:“李力士,我听闻集贤殿藏书颇丰,特来一观。”

此时已快走到了东营门,李忠言只好带着李宁去了大明宫集贤殿。

李宁跟在李忠言身后从右银台门进入内苑,又经光顺门来到了集贤殿。

集贤殿倒是挺大的,正殿两层,偏殿挺多都是一层。

不过集贤殿的大门倒是关了个严实,李义庆推开门后,李宁和李忠言便进去了去。只见四周摆放的都是藏书,当真是浩如烟海。

李义庆问道:“何人当值?何人当值?”

怎料叫了一会也没人回应,过了半刻钟才有一老一少两位官员赶来。年老的官员对李忠言道:“李力士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李忠言回:“太子殿下听闻杜仆射所献《通典》博大精深,欲借来一观。”

年老官员一脸苦涩道:“这···非是下官不借于太子,杜仆射前日才献上此书,本院实在尚未抄录而成。”

旁边那位年轻的官员也怒道:“此书尚有小半仍在陛下手中,想看就去找陛下讨要,如论如何我们院是没有。”

那年老官员听了年轻官员的话立刻责备道:“不得无礼,还不快去盯着书历们抄书。”

那年轻官员不满道:“才两天,贾相来讨、崔相来借、齐相欲观、高公欲看,如今太子殿下又来讨要,我们集贤殿这么些人长八只手都抄不完。”说后就气哄哄地走了,留下年老的官员在那赔不是。

年老的官员问李忠言:“不知,太子殿下欲看何典何册?”

李忠言倒是被问懵了只道:“太子殿下欲···欲看西北州郡,对西北朔方州郡。如今,西北战时吃紧。”

那年老官员委婉回道:“西北朔方州郡尚在陛下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忠言又道:“那借西南两川州郡即可。”

那年老官员又道:“西南两川州郡已被贾相借走。”

李忠言道:“拿些礼乐典章吧。”

那年老官员又道:“礼乐典章已被高公借去。”

李忠言尴尬一笑道:“学士随意拿些抄好之策吧。”

那年老官员松了口气笑道:“太子仁厚,体恤我等,稍后便送已抄录之卷到东宫。”

那年老官员随后便去偏殿找那年轻官员了,还在门外就听到他那同僚下属怒道:“十天之内你尚不能抄完,还想京中五品以上官员人手一份。你这小寺,尽说慌话,我可没空理你。”

李宁这暴脾气听了还真忍不了心道:“虽然你是大名鼎鼎的柳宗元吧,小爷我非要打你的脸,还是啪啪响的那种。”

原来在李忠言和那官员谈话之际,李宁好奇心渐起,偷偷溜走四处参观。他在偏殿听到刚才让位年轻的官员正训斥众多抄书的经生们:“看甚看,速去抄写,未抄习合格之人不得用饭。”

李宁想着雕版印刷和新式书籍已经发展了一年之久,怎么唐朝最大的藏书之地还坚持手抄呢。

李宁在那年轻官员看不到的地方,小声询问一经生道:“尔等这般耗时费力,为何手抄?”

那经生轻声回:“不少大官俱赶着讨要,我乃中书省书令史,亦被贾相派来抄书。”

李宁想来也是,杜仆射献此巨书,定有不少人欲一睹为快。他又指了指那年轻官员问那书令史:“他乃何人?”

“此乃柳正字,河东柳氏人,深得高太常信任。”

李宁一听他是河东柳氏人,便问道:“此人可是柳宗元?”

“正是,正是。”

李宁所料不差,有名的韩愈、刘禹锡、白居易都已见过,就是不见柳宗元,原来已在集贤殿修书呢。于是李宁就大着胆子找柳宗元,提出帮他快速抄书。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