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诵继任后被朝中高官连续三次劝谏去哀听政,他还没休养好,心中自然对这些重臣有些不满。
李诵觉得既然这些非要让他处理朝政,那他只好如朝臣所愿。不然,李诵这位不能行走不能说话的皇帝,还不得被朝臣架空。所以,他听政不久之后便开始提拔一些从龙功臣。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想形成这种局面,必然要从朝廷中掌管国家大事的宰相入手。因此,李诵让易定节度使张茂昭遥领使相,尚书左丞韦执谊担任宰辅。
韦执谊和张茂昭二人,一相一将,一内一外。李诵如此布局便轻松掌握朝中大权。这对他日后处理国事、政令通达都极为便利。
张茂昭执掌义武军将近十五年,对稳定整个河朔地区功勋卓著,又对朝廷极为忠心,遥领使相一职,自然不会有人不满。
但是韦执谊直接从正五品吏部郎中,一步成为宰相还是引起许多人不满。
因为比韦执谊有能力有资历之人一抓一大把,如户部尚书王纯、工部尚书刘公济、吏部侍郎赵宗儒、户部侍郎潘孟阳、礼部侍郎权德舆、刑部侍郎郑云逵、太常卿杜黄裳、宗正卿李纡、大理卿韦渐、鸿胪卿王权、太府卿张阌等人。
这些人虽然没在李诵夺嫡时明确战队,但大多既没捣乱,也暗中相助不少。他们十余位国之重臣没有获得宰相之位,反而让韦执谊这位后辈摘了桃子,心中自然有所不快。
虽说韦执谊是李诵心腹之人,但是也不能不顾朝廷升迁法度吧。论资排辈怎么也不能是韦执谊任宰相。
其他人暂且不说,韦执谊这个吏部郎中的顶头上司吏部侍郎赵宗儒就更合适出任宰相。他不仅是前任宰相,治理天下两年,还担任太子左庶子六年,做过李诵及诸位郡王老师。
在鸿胪寺任职十多年的鸿胪卿王权,更是作为双面间谍,从舒王李谊身边取得很多关键情报。他作为李诵身边唯一一位三品大员,竟也没被加为宰相。
李诵做了二十六年之久太子,到头来朝中大臣竟然没几个真正投靠于他。甚至在他中风人不少人选择了敬而远之。
所以,李诵才对朝堂上这些大臣或多或少有些不满,所以选择了一个能顺他心意的人为宰相,准备改变朝堂局势。
不得不说,皇帝李诵实在有些厚此薄彼,轻信身边谄媚之人。韦执谊、王叔文、王伾这三人均是靠着极力讨好李诵,才得到宠信。
李诵任命韦执谊为宰相的诏令刚刚下达,李宁便通过其父李淳得知了此事。他为李诵胡乱任命宰相的行为深感担忧,继而想起由韦执谊、王叔文、王伾这三人发动的永贞革新。
或许这场改革真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运动。就在,李宁思考如何应对,做出改变时,朝中传来了八百里加急军报。
原来,就在韦执谊被任命为宰相的次日,也就是二月十二日,淄青节度使李师古集结大军欲进攻义成军领地滑州。
先皇李适驾崩后,李诵忙于发丧、收编禁军,加上他身体原因,所以即位和听政之事一拖再拖。
直到二月三日,李诵在紫宸殿举行第一次朝会时,才任命告哀特使前往各道各镇,宣布李适驾崩的消息。
但是,先皇遗诏早在李适驾崩第二天,也就是正月二十四日,便在宣政殿公布出来了。
如此前后相差九天,一些离京师较近的各地观察使、节度使已经陆陆续续得知。能做到观察使、节度使的高官又岂是泛泛之辈,消息自然灵通。
义成节度使本命永平节度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十二月设立,初辖军滑州、亳州、陈州,共三州。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永平军增宋州、泗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又增汴州、颍州。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永平军增郑州,但宋州、亳州、颍州另设宣武节度使,泗州归属淮南节度使。
建中之难,淄青节度使趁机南下,攻占濮州、滑州。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汴州、滑州归宣武军,滑州又复归永平军。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永平军改为义成军,下辖滑州、许州、陈州、郑州,共四州。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许州、陈州另设陈许节度使。至此义成军仅剩滑州和郑州,守卫在黄河以南。
义成军随只有两州之地但占据有利地势,可以和宣武军一起抵御淄青节度使。
义成前任节度使姚南仲和监军宦官薛盈珍争权,闹得天下皆知。姚南仲也被迫入朝担任尚书尚书右仆射,直至三年后去世。
义成军行军司马卢群被薛盈珍推上节度使半年便去世,朝廷只好任命尚书左丞李元素为检校工部尚书,继任郑滑节度使。
李元素部下有位从长安义成进奏院归来的牙将,得知了遗诏内容。这位牙将是义成军去年进京朝贺送奏表的官员之一,他京城有位在禁卫军中的兄长,因此得知了朝廷大事。
李元素认为李师古是邻道,为了表示不把他当做外人,便派使者秘密送去遗诏,告知李师古。
但是,李师古却准备趁着朝廷国丧、中央不稳的大好时机,扩张领土,进攻义成军。他召集将士道:“圣上万福,而元素忽传遗诏,是反也,宜击之。”
于是,李师古当即派人用棍刑责打义成军那位使者,并以李元素谋反为由,组织军队,讨伐义成军,实际上是想侵占滑州。
不久之后,李师古集结大军,并进驻曹州,准备攻打滑州。
李元素发现使者久久不归,而且李师古军中正在调兵遣将,运送粮草,向曹州而来。于是,他赶紧坚壁城池,准备死守州城,并通知所辖各县坚守不出。
李师古很快派大军攻占了滑州东南方向的匡城县,但是在进攻韦城县时却遭到城中守军顽强抵抗。
李师古的军队没有攻下韦城县,而滑州治所白马县城墙高大,必然易守难攻。他自知必须速战速决,争取在朝廷反应过来前拿下滑州。
如此,李师古只能选择攻下西南方向的酸枣县,切断滑州与郑州联系,然后北上攻下胙城县、灵昌县,进而全面包围滑州治所白马县。
但是从匡城县到酸枣县,只有二者最北边相连,中间大部分是汴州封丘县。为了速战速决,李师古只好派使者向宣武节度使韩弘借路。
没想到韩弘不仅斥责使者坚决不借路,还把李师古与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交易物资给扣留了。
喜欢我在中唐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在中唐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