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玩宋 > 第九十三章

玩宋 第九十三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01:03:1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章超好看! 小宋官人风流惯了, 待客也有美婢随侍在侧。酒菜还没上,已有另外几个婢子款款端着温热的清水和一小块雕着细花的胰子上来,却是要伺候他们净手的。

王雱拿起那漂亮的胰子熟门熟路地把手洗干净, 感觉指头间还飘着淡淡的香。来到这个时代三年多了,他还是头一回见识到封建时代资产阶级的**生活,心里暗搓搓生出一咪咪小妒忌。

当然, 只是一咪咪而已, 再多的不能有了, 否则有损他二十一世纪根正苗红好青年的光辉形象。

张方平随后便到,他也长得很帅, 而且还比小宋官人多了把乌黑漂亮的美须。

皇帝也是人,选材用人看才华之余也看脸,比如真宗皇帝年间,一位状元郎蔡齐长得格外出色, 真宗皇帝见之心喜,立刻叫一旁的金吾卫给他配上御赐车夫、随从,一路鸣锣开道去游街,以前的状元可没这么热闹!

张方平能得重用,三十来岁就当上国家最高财务长官, 长相自也是出众的。

他在小宋官人的邀请下落座,见王安石在正色婉拒婢女送上的酒,不由笑道:“居然有人登了小宋官人的门能不沾酒?”

宋祁也道:“就是, 这让我的面子往哪搁, 介甫你且喝一杯吧。”

王安石一向不爱掺和酒局, 张方平和宋祁齐齐劝说他也不想沾酒。

王雱见状,挤到王安石身边把那美貌婢女挡开,转头一本正经地说:“我爹不能沾酒的。”

宋祁见他小脸严肃,乐道:“为什么?”

“我娘凶呀。”王雱理所当然地说,“我爹他喝酒过敏,过敏你们听说过吗?扬州的大夫说喝酒过敏的人一沾酒,身上马上会长很多红疹子,难看得很!我娘说了,要是我爹敢喝酒她就把我爹赶出门去!”

“原来介甫也惧内啊。”宋祁取笑。

张方平虽与宋祁有些交情,平日里的作风却也和宋祁截然不同。他居中调和:“有我们的小神童在,酒水还是免了吧。”他看了眼左右的美貌婢女,意有所指地说,“伺候的人是不是也不用这么多?”

宋祁哈哈一笑,也没勉强。王雱前世参与过的酒局算起来比王安石要多,年纪又小,长着童言无忌轻轻松松地活跃气氛。一顿饭快吃完了,宋祁才差人去把自己儿子带过来让王雱认识认识,告诉王安石有空可以让人带王雱过来玩儿。

了解了王安石是什么脾气,宋祁也没送钱致谢,他叫美婢去他书房收拾出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给了王雱,还捎带上一块他珍藏的白玉梅花镇纸。宋祁道:“这是给你的谢礼,多亏了你及时发现,要不然我这笨儿子可不知得吃多少苦头。”

王雱瞄了王安石一眼,见王安石似乎要开口婉拒,立刻先下手为强地接过宋祁送的宝贝,麻溜地道谢:“谢谢小宋叔父!”

宋祁自己就不爱那些虚来虚往的,王雱收得干脆他更觉这孩子机灵又可爱,亲自送王安石父子出门。张方平也一同起身离开,在宋家门口与宋祁告辞回了家。

张方平家中妻儿都已用了饭,见他回来,妻子上前替他扫去肩上的雪花儿,口里问道:“怎么样?见了人家的小神童了?”

“那小孩确实聪敏伶俐。”张方平夸了一句,接着道,“不仅是脑袋转得快,待人接物也机敏得很,对上小宋官人也敢像个小大人一样聊天儿。还有那王介甫,我也觉得很不一般。”具体这王介甫哪里不一般,张方平却没与妻子说。

另一边,开封的黄昏飘起了雪,金黄色的余晖顽强地透过层层云霭透下来,令翻飞的雪花儿都染上了丝丝亮色。王雱一手抱着自己收获的宝贝,一手乖乖让王安石牵着。

走回外城沿着长长的御街往回走,王安石才问他:“感觉怎么样?”

王雱一时没明白王安石这问题是什么意思:“什么感觉怎么样?”

“羡慕吗?”王安石问,“高官厚禄,华屋香车,美酒佳人。”

“我还小,我不晓得。”王雱装傻。高官他是不羡慕的,高官太累,还是让他爹去当吧,他只要享用他爹的厚禄就好。到时什么华屋香车、美酒佳人还不是手到擒来!王雱美滋滋地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王安石停下脚步,看着个头还没自己腰部的王雱,认真地说:“我当官,不是为了这些。”

王安石的眼神太认真,王雱怔了怔,昂起小脑袋与王安石对视。余晖落在王安石的眼睛里,让他漆黑的眼睛染上了变换不定的霞彩。

王雱收紧被王安石牵着的手。他爹今年二十六岁,可是有些东西显然已经在他爹心里扎根。这些东西是王雱陌生的,他以前虽然也跟进着许多据说为国为民的大工程,实际上那些工程对他来说就像小时候组装玩具一样,成功组装出来了,他高兴又满足——这种高兴和满足,跟为国为民没太大关系。

他爹不一样。他爹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从小还读书,学的都是圣贤道理。司马琰悄悄和他说过,他爹科举时本来也是排在头名的,结果官家看到他在文章里写了句“孺子其朋”,就把他排到了第四。

这句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原句是长辈对晚辈的训导,意思是“你这年轻人啊,以后得像朋友一样和百官相处”。

按理来说这并没有犯忌讳,只是官家今年已经四十六岁,他爹科举那年只有二十二岁,官家却已经继位二十年,看到这句“孺子其朋”后心中不悦,觉得你小小年纪的咋敢这样来教育我?于是官家就把他爹挪出前三甲,排到了第四。

这些事,他爹却从来都没和他说过,是司马琰从司马光那听来的。他爹显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在他爹看来,这些事根本不算什么,第一名还是第四名,对他而言都没有不同,他的目标始终很明确:科举入仕,做些实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爹后来才会成为变革派的先锋吧?他想做纨绔的心思很可能已经被他爹看出来了,所以他爹才这么正儿八经地和他说话。

有个大佬当爹就是麻烦啊!王雱在心里叹了口气,定定地看着王安石说:“爹你做你想做的事就好,我和娘永远支持你。”

王安石得了儿子这句话,脸上露出笑容。不管是在扬州还是在开封,遇到这些交际场合他都很不适应,在扬州时他就曾与上峰韩琦闹翻过许多次。刚才在宋祁让美婢给他斟酒,他也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无法消受这样的福分。反倒是他的儿子聪敏得很,无论韩琦也好、宋祁也罢,他都能装乖卖巧逗个趣,谁想考校考校他他都能轻松过关。

儿子这样聪明机灵,王安石自然高兴。只是儿子还小,他怕他被宋家那样的生活迷了眼。

对王安石来说,要他像宋祁一样潇洒肆意地奢靡度日是永远都不可能的。如果儿子想过那样的生活,他也许永远都给不了——他也不希望儿子把太多精力放在酒色上面。

王安石说:“酒色伤身。你还小,别和小宋官人学这些。”

王雱在作死边缘试探:“还小不能学,长大了能学吗?”

王安石心里那一丁点莫名的沉重全没了,冷笑说:“你再长个二三十岁也还是我儿子,敢学我就打断你的狗腿。”

很快到了他们住的“公租房”,父子俩边说话边走进家门。吴氏听了王安石最后一句,顿时不乐意了,叉起腰质问道:“你说打断谁狗腿?我儿子的腿要是狗腿,那你是什么?公狗儿吗?”

王安石:“……”

王安石闭了嘴。

王雱麻溜地把门关上,上去给吴氏捏肩捶背揉手腕,当他娘的贴心宝贝儿,嘴巴也跟抹了蜜似的:“娘,今天你在家辛苦了。我们家要是没了您哪,那可真会变成狗窝!”

吴氏被儿子哄得眉开眼笑,拿出王雱托她做的小鱼儿和小蝙蝠,那是小孩拳头大小的小挂件,按王雱的说法这小鱼儿代表年年有余,小蝙蝠代表五福临门,寓意好着呢!

王雱图纸画得好,吴氏觉得这鱼儿和蝙蝠圆乎乎的可爱极了,做出来后更是爱不释手,这才第一时间拿出来给王雱看。

反正只要是自己儿子想做的,肯定都是极好的!

王雱一看,也满意极了,吴氏的针线活可比后世许多“手工制品”要精巧得多。他把几个小挂件收了起来,只把两个颜色自己不怎么喜欢的放在一旁,对吴氏说道:“娘你明儿带我去方氏书坊一趟,我去和方叔商量点事。”

王雱正正经经说事的时候很容易让人忘记他的年纪。吴氏问道:“去做什么?你难道想把这东西拿到书坊去卖?”吴氏会这么问,自然是因为王雱上回把纸牌摆到书坊里了。既然能卖纸牌,再卖个小挂件似乎也不稀奇。

见王安石也在一边竖起耳朵旁听,王雱故意道:“不,这个不卖,明儿你带我过去就知道啦。”他蹬蹬蹬地跑到箱笼前掀起盖子,抱出一套自己的换洗衣物朝王安石喊,“爹~”

王安石还以为今天能蒙混过去,见王雱跑去掀箱笼就知道不好。他瞪儿子一眼,无奈地说:“行了,别喊了,走吧走吧,去洗澡。”

关于“我们是不是露馅了”这个问题的交流戛然而止,两个人都默契地不再去提这件事。提了还能怎么样,该露馅的还是会露馅,适当地比别人超前一点点也不是什么坏事。

司马琰把王雱带来的种子拿出来。

这些种子囊括药用、食用、观赏用,王雱头一回去买时直接说每样只要一点点,全都给他来一份。量太少人家不肯给他包,他索性记下种类,回家自己做了许多两指宽的小纸包逐一写上名儿,第二天再去买!摊主都觉得这小孩着实稀罕,大多只意思意思收了点钱,甚至还有免费送他一撮的。

司马琰沉吟片刻,指着灶房的方向说:“我们在外头搭个暖棚子,要不然大冬天的可能种不活。”她挑了一包韭菜种子,保守地估计,“不如你明儿多买一些韭菜种子,这个可能容易活。”

王雱欣然同意。韭菜炒蛋,香喷喷,还壮阳!

两个人有了主意,便到处找材料。司马琰选的地临近灶房,做饭生火时暖烘烘的,温度有保障。透光的薄膜不存在,用布又肯定会被打,看来想兼顾采光和防寒肯定得人为操控了。两个小孩哼哧哼哧地用木柴搭了个架子,又用结实纤长的细草绳把一撮撮引火用的稻杆、竹叶、干蕨草捆一起,做成了可以轻松揭开的“棚顶”。

这样一来,阳光好的时候可以早早掀开棚顶让它好好长,天气不好和入夜之后可以盖上棚顶防寒保暖。王雱没设计过这样的小工程,不过知道要求之后对他而言自然是小意思。

可惜他们还太小了,忙活了一通,司马琰和王雱额头上都渗着细汗。

王雱感叹:“劳动人民不容易啊。”

司马琰也觉得两只爪子酸酸软软的,认同地点头。时间不早了,两个人把顶棚盖上,洗了手,回屋里看王安石他们说话。

刚才两小孩在那闹腾,几个当爹当娘的还一起到窗边偷看过。这会儿见儿子女儿玩够了,王安石便笑问:“你们两个在弄什么?盖房子吗?”

“对!”王雱负责任地站出来回答,“天气太冷了,阿琰妹妹说种子在地下觉得冷,肯定不肯出来,所以我们给它们盖了暖棚子。等它们发现外面很暖和,一定会乖乖出来啦!”

司马光温言笑道:“这想法倒很不错。宫中就有暖房专门在冬天种植果蔬,过年时官家还会赏赐一些给有功之臣。”

对于古人也有温室种植这件事,王雱和司马琰都不觉得稀奇,人国子学还像后世一样有大考小考月考期末考呢!

司马光留王安石一家用了饭,亲自送他们到门前。

顺利会师,王雱心情棒极了。回家时煞有介事地数了从国子监到公租房的距离,对王安石说:“家里到国子学,不到两百步,爹,我明天还想去国子学找阿琰妹妹玩,不用你们带,我自个儿去。”

王安石不置可否。

王雱积极地踮起小短腿给王安石捏肩膀,早想好了说辞:“我今天和阿琰妹妹把种子种下去啦,我得每天去看看发没发芽!”

“也成,”王安石斜睨他,“每天背一段《论语》,背出了,早上我出门时便顺道把你带到国子学门口去。”

王雱眼珠子溜溜转。偷奸耍滑第一要诀,但凡领导安排的任务,你最好不要表现得很轻松,更不要提前做完。否则下回任务一准加倍~

他顿时一脸难色,小脸皱得不行,为难地说:“还要背下来吗?我怕记不住。”

王安石悠悠道:“早上不是记得挺清楚吗?还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振振有词得很。”

王雱毅然跑到书桌前坐下,哼哼唧唧地嘟囔:“背就背。”

第二天王雱才想起自己没问“一段《论语》”到底是多少,他估摸了一下,意思意思地把学而篇后面的为政篇给王安石背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王安石脸色变都没变,压根看不出满意还是不满意。他睨着王雱:“就背到这?”

王雱眼巴巴地看着自家老爹,一脸的可怜无助又无辜:“老多了!我背了一晚上,早起还温习了好几遍。”

见儿子不像在说谎,王安石这才点头:“成,我带你过去。”事实上昨天看到两个小孩玩得那么好,王安石已经跟司马光提过这事了。知子莫若父,王雱那点儿小心思哪里瞒得过他?小孩子总是爱玩的,总拘在家里也不是事儿。王安石道,“司马叔父家藏书不少,你阿琰妹妹也识字,你俩要是不想玩泥巴了可以多看看书。”

王雱认真反驳:“我们可不是在玩泥巴!”他们可是正儿八经地种韭菜呢!韭菜多好,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又好种又好吃,美得很!

王安石没再挤兑他,把他领到国子学门口,和门房打了个招呼,干脆利落地转身走了。

这回光明正大进了国子学,王雱挺着小胸脯往里跑,熟门熟路地摸到司马光家门前。他刚要敲门,巧了,司马光正要去讲学,从里面把门打开了。

司马光笑道:“哟,来了。你爹爹昨天就说你今天肯定会过来,我刚还嘱咐你婶婶记得给你开门呢。”

王雱一听,哪还知道自己上当了。他老爹早料到他要跑来找阿琰妹妹玩,都和司马光打过招呼了!什么背一段《论语》才给出门,根本是在诓他!

王雱气鼓鼓地和司马光告状:“原来爹爹早想好让我来的,他昨晚还和我说要我背《论语》才让我来,害我背了一晚上!”

司马光被王雱气呼呼的模样逗乐了,不由问:“背到哪了?”

“背到孔夫子十五岁立志要学习那句,”提到自己刚背诵完的内容,王雱兴致勃勃地给司马光做了个算术题,“司马叔父,孔夫子都十五岁才立志学习,我是不是还能再玩十二年?”

司马光:“……”

这要是自己儿子,自己肯定也会和王安石一样变着法儿坑坑他。这小子聪明是聪明,可没用对地儿啊!

小小地皮了一把,王雱热情地挥送司马光去给国子学生员们上课,进去向张氏问好。司马琰也早起来用过早饭了,这天没下雪的迹象,两个人去给暖棚掀棚顶。

播了种的泥地还是安安静静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两个人瞅了一会儿,都很清楚一时半会不可能看到韭菜种子发芽。既然不打算一装到底,王雱和司马琰便和张氏说了一声,钻进司马光的书房里找书看。

两个小孩到底才三岁,张氏煮了茶水,拿了针线活守在一边。王雱在家也是有娘专门守着的待遇,没觉得不习惯,和司马琰一起在书架前叽叽咕咕,小声讨论看什么书好。比起一穷二白经常要去借书看的王安石,司马光家底显然殷实多了,光是史书就摆了整整半架子。

王雱和司马琰说:“怪不得你爹能写出那本大部头编年史,光是看到这一架子书我就眼晕。”

司马琰深以为然。

两个人挑挑拣拣,找了些字少图多的书跑到书桌前继续叽叽咕咕地一起看。偶尔张氏给他们送些蜜饯果子时顺带瞧一眼,看到的都是各种简明易懂的插图。

晚上司马光回来,张氏与他提起两个小孩的事,说他们早上先去看种子发没发芽,随后便去书房一起看书。张氏夸道:“再没见过比这小孩更乖的男孩儿了,一点都不捣乱。”

司马光想起王安石提到过的一些“光辉事迹”,笑道:“再看看吧。”

事实证明司马光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王雱往司马光家跑没几天,就已经不满足于看看苗儿看看书。

每天结束阅读时间,王雱就开始带着司马琰去外面认识新的小伙伴。司马光家是国子学的“教师宿舍区”,租住的都是国子学的教授们,年纪有大有小,不过家里没孙子的有儿子,没儿子的有女儿。

经过王雱锲而不舍的撺掇,这些熊孩子开始准时往外跑,每天跟着王雱上房揭瓦。司马琰原本性格喜静,跟着王雱闹腾了几天也活泼多了。左右他们才三四岁,再怎么胡闹也没人会骂他们!

王安石这天正式拒了参加馆职试,回到家,便见王雱又蹬蹬蹬地腆着脸跑来给自己捏肩捶背。王安石奇道:“你又干了什么坏事?”

王雱为自己抱屈:“我是那样的人吗?”

王安石斜眼看他,意思是“你不是那样的人吗”。

唉,自己在老爹面前压根瞒不住任何事啊,太亲近了就是不好!王雱只能麻溜地从怀里掏出张纸,对王安石说:“爹您看,有个书商想买我和阿琰妹妹做的牌儿,要拿去印着卖。我叫他写了契书,您看上头写的有没有问题,没问题我和阿琰妹妹就签了,你和司马叔父当见证!”

王安石奇了,什么牌儿还能卖钱?

王安石有意逗他,拿到手里掂了掂,问道:“你这都是什么东西?要不我先给你检查检查,看能不能带去给你司马叔父家的妹妹。”

“不行。”王雱绷着小脸,咻地一下把布包抢回怀里,用他那短乎乎的小胳膊环抱着,“您,一个有学问的人,可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圣人都说了,非礼勿动!说得多对,乱动别人东西,不礼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