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南明大丈夫 > 第644章 政治题

南明大丈夫 第644章 政治题

作者:话凄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8:00: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五月二十日,西魏正式建藩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终于在西安拉开了帷幕。

来自关中,湖广,南阳,江南等地的士子,共计一千三百余人,来争夺一百二十多个名额。

不得不说,这一千多名举子,此时前来无疑是幸运的。

在大部分举子对西魏还在持观望的态度时,他们此次的考试,竞争压力无疑就小了许多。

现在正是西魏用人之际,大把的官位需要人才来担任,只要举子的学问不是真的拿不出手,藩府都愿意培养和任用。

如果等西魏的威望进一步提高,藩府步入正轨后,以后来参加考试的举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遇,即便考上了也得坐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甚至要走关系,才能等到一个实缺。

能参与西魏科举的举子,大多是心思活络之人,考试就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当官发财。

因此每一个举子,都很珍惜这次机会,以最大的热情来对待这次科举。

高义欢做了大王,成为一国之主后,脑子中的想法就一个接着一个涌现出来,他思如泉涌,想将西魏建设成一个伟大的国家,不过却苦于分身乏术,无法将他的诸多想法立刻实现。

他对科举其实也有一些看法,不过他现在精力有限,实在没力气折腾,所以并未做什么改变。

因此西魏的科举与明朝并没有什么区别,流程几乎一样,会试考的也是八股。

考试的地点,在原来西安府学,临近的几间大宅,也被藩府临时征用为考场。

江南复社,在南直隶和浙江都具有很大影响力,成员都是江南士子中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明末四公子中的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还有陈子龙等人都是复社的干员,甚至高义欢手下的陈名夏,曾经也是复社的人,只是他在北京投降大顺后,就被复社开除了。

此时,在明清议和失败后,复社失去了翻身的机会,已经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陈子龙、夏允彝等人成了帝党干员,另一批人则与马阮合流,其余的人则继续苦苦支撑,或者寻找新的出路,来实现自身的抱负,并代表江南士绅发出政治诉求。

这次西魏的科举,陈贞慧是自己跑来,要实现自身的抱负,而冒襄等人来之前,其实是得到了东林大佬的支持。

现在帝党的改革策略,已经严重损害了江南士绅的利益,但是代表他们利益的东林在朝堂上失去了话语权,无法左右南京的政策,便使得他们需要从其它的渠道,来发出他们的声音。

在东林大佬看来,让复社的举子,来西魏参加科举,或许是个出路。

这也是为了以后考虑,万一西魏夺了天下,凭借西魏朝中的东林党人,便能保住江南士绅的利益,以免在王朝更替中被血腥清洗。

这些举子进入西魏朝廷,就能逐渐将高义欢带上维护士绅利益的正途,避免高义欢学李自成,走向邪路,将西魏改造成一个符合士绅利益的政权。

这样一来,就算王朝更替,也只是老朱家换成老高家而已,做官的还是他们。

冒襄等人来到考场前,想着大佬语重心长的话语,高精忠强势崛起,迟早要和明朝分庭抗礼。

如果西魏夺了天下,那么西魏朝中,必须要有江南籍的官员。

东林党人表面忠君爱国,可实际上他们更看重小集团的利益,李自成破北京,许多党人直接投降大顺,为的就是能继续掌握政权。

清军攻占南京,钱谦益等人直接投降,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后来发现保护不了,才走上抗清的道路。

他们能够投顺投清,也就能投靠西魏,特别是东林在南京失势,南京不在维护他们的利益的情况下,暗通西魏,甚至勾结满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时天还没亮,众多举子就打着灯笼来到考场外,街道上星星点点,宛如夜空中的星河,格外的壮观。

陈贞慧拱手施礼道:“辟疆兄,高中头榜!”

“彼此!彼此!大家都要考中!”冒襄笑着回礼,一群人便一起接受检查,然后进入考场。

..........

考试一连三天,第三日,举子们陆陆续续从考场里出来,每个人脸上神情都有些凝重,心情沉甸甸的,显然考试的题目并不轻松。

众多士子们走出考场,便三三两两的一起返回落脚的驿馆,有些感觉没考好的士子,已经准备收拾东西回乡了。

“定生兄,考得如何?”一见面,冒襄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作为曾经的复社干员,陈贞慧可以说是学富五车,考试的内容自然是难不倒他。

“我觉得还不错,考题都答上来了,至于能不能中,就要看考官怎么选择了。”陈贞慧笑道:“辟疆兄考得怎么样,应该也没有问题吧!“

冒襄却苦笑道:“前面答的都不错,只是后面一道策论有点拿不准。“

陈贞慧道:“这次考试多了一道题,不要求文体,题是《国与天下奚辨》,据说是殿下亲自出的题!”

说到这里,陈贞慧对高义欢便有些佩服起来,他是万没想到,高义欢能出这么有水平的题目。

冒襄道:“就是这一题,不怕定生兄笑话,我苦思了许久,也没想出来,是出于哪个经传和典故!”

陈贞慧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这道题其实好解,只需要考虑殿下出此题的意图,就能解题。我以为这一题,其实是一个政治题,用来筛选我们这些举子。主要论证西魏、大明和天下的关系,只要答题是政治上偏向西魏,就算过关了!”

听了他这话,冒襄身后有两人,脸色立时就煞白了,考试的时候光扯啥忠君爱国了。

这明显就是没理解出题者的意图,没好好的审题,提笔就错了。这次科举考试是西魏国选拔人才,政治倾向上自然要进行一个排查,如果不是倾向西魏,那怎么可能让你做官呢?

忠君爱国,这个到也不是不能扯,但得等高义欢坐天下后,再来扯,现在扯的太早,无疑就是没明白高义欢此时的需求,政治水平直接不过关。

这就像满清后来编写《贰臣传》一样,他能一开始就这么弄吗?

冒襄听了勉强松了口气,八股文写多了,突然整这么一出,他真有点不适应,但是还好,他不算死板,摸到了大概的方向,也是拍了几句马屁地。

这时他放松了一些,见同行有几人神情凝重,“好了,诸位兄台考完了就别再想,咱们去酒肆喝酒去!”

“好,喝一杯去!”陈贞慧心情不错,当即同意。

会试考试结束后,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来阅卷,士子们还要在西安待些日子。

他们有的待在客栈,有的则游览西安,还有不少人被城外新建的工坊吸引,跑到外面去参观。

在临时王府内,高义欢张开手,赵娟正将一块布披在他身上,准备选好布匹后,就吩咐礼部给他做大婚时的礼服。

这时李来亨去疾步走上来,在高义欢耳边说道:“大王,周将军回来了!”

“周荣华?”高义欢眉头一挑,将布丟给了赵娟,然后问道:“他人到哪儿呢?”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