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南明大丈夫 > 第594章 先生对大清有误解

南明大丈夫 第594章 先生对大清有误解

作者:话凄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8:00: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汝宁攻防战拉开了帷幕,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北的清军陆续进入汝南。

这不仅是兵力增加,同时还有大批的火炮,走淮河,逆着汝水而上,直接运到了汝宁城下。

这些火炮本来是明朝用来防御清军的,可是现在却成了清军攻击汝宁的利器。

战斗到二月中旬,汝宁城外已经聚集了二十万清军。

这次清军攻城,不像以前攻一次,攻不下,就休息准备一段时间,找机会再进攻,而是每日不停的轮番猛攻,城中守军死伤惨重,逐渐有些不支。

高义欢带走了最精锐的魏军,留在豫南的大多是丙种守备营,精兵只有六个乙种营,但是并未在汝宁城中。

战事的惨烈,城中的火药,还有药材,逐渐告急。每天都有一两千人阵亡,受伤的士卒得不到医治,大多感染而死,大量的尸体没法焚烧,便只能挖大坑掩埋,城内恶臭熏天。

这时原本意志坚定的守军,开始出现动摇,夜里开始有些叛徒,坠城而出,向清军投降。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城中伤亡近两万人,而清军则付出了成倍的死伤。

守军打的艰苦,清军也打得艰难,巨大的伤亡让参与攻城的降军,心存不满。

这样惨烈的消耗战,八旗兵不会参与,老资格的绿营部队,也没有投入,死的都是新投的降军。

这半年来,清军在江北收降了二十余万降军,可是阿济格没能攻下南京,满清并未获得江南赋税之地。

这二十万降军,大部分战力不强,又消耗钱粮,便成了满清的巨大负担。

因此多铎用起降兵来,一点也不心疼,用降军消耗守军,同时减少大清钱粮的消耗,顺便锤炼降军,通过战阵选出其中精华,可谓一举三得。

只是降军也是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投降过来不是来做炮灰的,打着打着,心中越打越气,都有了些脾气。

这时,关中的进一步消息,传到了豫南。多铎得知高义欢在关中称王,大清在关中的军队不是被扫灭就是投降,就知道高义欢可能要出关了。

北京,多尔衮收到孟乔芳带来的口信后,对高义欢声称大清灭不了他,劝大清悬崖勒马赶快收手,感到十分耻辱。

多尔衮派出快马,首先告知多铎,高义欢已经扫清关中,然后勒令多铎不惜一切代价攻下豫南。

一时间,多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原本不准备动用八旗攻城,现在却顾不上那么多,真满洲都用上了。

攻防战又坚持了十天时间,汝宁的城墙多出垮塌,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原来的崇王宫内,金声桓胡子拉碴,盔甲多处破损,身上散发着汗臭和血腥味,神情十分狼狈。

整个宫殿里空空荡荡的,连椅子都没一把,价值不菲的家具,早被当做劈柴烧了。

金声桓按着刀,看了看殿上站着的几人一眼,叹气道:“汝宁城的使命已经完成,本侯决定突围,去查牙山阻击鞑子,那里我还留了一万多人。”

知府于应龙穿着一件变了颜色的官袍,沉着脸道:“侯爷突围了,城中十多万百姓怎么办?鞑子早就下令,凡有抵抗的城池,一律屠城。仗打了这么久,鞑子死了那么多人,肯定要杀人报复。”

金声桓和几名将领,都低头不说话,地道只能带走少数人,不可能带走那么多百姓。

殿上一阵沉默,半响金声桓道:“于知府,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家一起死,没有意义。抗清还需要我们!”

于应龙是高义欢最早招募的两个秀才之一,当初死活不愿意跟着高义欢混,后来经过梁以樟的劝说,才投靠了高义欢,没想到一干,还干得挺好,干出了感情。

他资历很老,豫南的没一亩地,每一个百姓,他都付出了心血。

现在汝宁被打得稀烂,他心里最难受,此时金声桓又准备放弃十几万百姓,他却过不了自己这道坎。

于应龙晓得金声桓肯定是要走的,他沉默半响,忽然开口道:“侯爷,你再守三天,我出城和鞑子谈判,以开城为条件,让鞑子允许我们放百姓出城。三天后,百姓走远,侯爷从地道逃走。这样百姓能活命,侯爷也能安全突围,如何?”

金声桓微微一愣,注视着于应龙,却见他一脸坚毅,脸颊鼓动几下,“鞑子残忍,他们发现本侯逃走,于知府你怎么办?”

于应龙不说话,但是金声桓已经知道他的想法,叹气道:“好,本侯在守三天。”

当日,汝宁南城,一段城墙垮塌处,忽然出现一个穿着破烂官袍的文官,打着一面白色小旗,深一脚浅一脚的从残垣断壁中走出来,径直走向不远处的清军阵地。

城外的炮阵,首先发现了他,顿时一片哗然。

战争对于双方的士卒来说,都是极为残酷的,清军死的人比魏军更多,见城中有人打着白旗出来,纷纷欢呼起来。

很快于应龙就被带到了多铎的大帐,这位清军的统帅,双目通红嘴上起泡,显然也并不好受。

虽然豫南战事进行的时间,不如江北战事那么长,但时激烈程度却远远胜过了江北。

江北大战时,清军为了避免伤亡,发现城池不好打,就直接围了起来,然后等里面的人投降,清军知道明军无法对他们构成什么威胁,不存在什么反击,就是被动挨揍,所以清军有的是时间,但是豫南的战斗却不同,清军必须要快速拿下豫南,不然后面就没机会了。

多铎转过身来,红着眼睛注视着于应龙,旁边的尼堪把刀一拔,怒喝道:“蛮子,见了王爷还不下跪!”

鞑子穷凶极恶,不怕是不可能的,但人怀了死志后,也就不怕了。

“你们的王爷,与我有什么关系?”于应龙面不改色。

尼堪大怒,多铎却一挥手,制止了他。

多铎虽然瞧不起汉人,可对于汉人中有骨气的硬汉,还是比较佩服的。

“你不是来投降的么?那如何不能跪本王!”多铎与于应龙对视。

于应龙却并不畏惧,“我是于应龙,汝宁知府。今天是想和你们谈判,希望贵军能允许我们放百姓出城!”

多铎脸上冷笑,“本王早有军令在先,凡敢执兵抗大清者,满城皆屠。你以为本王的话是放屁么?本王为何要放走城中的贱民?”

于应龙也冷笑一声:“贵军真是连蒙元都不如。蒙元征宋,还知道减少屠城,来瓦解抵抗,贵军只知屠杀,一个汝宁都打不下来,还想用屠杀来震慑我们,真是愚蠢至极!”

尼堪再次大怒,多铎脸上肌肉抽搐几下,“难道屠城不能震慑你们么?屠一座不行,就屠两座,本王不信你们不怕!”

“那贵军得有这个本事才行,贵军见过魏军将士怕过么?你们只会激起仇恨,遇见一个又一个的汝宁!”于应龙说的很客气。

多铎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豫南,清军屠了不少堡垒,但是却并没有减少抵抗,反而激起了激烈的反抗。

这些天多铎也想过原因,江北那边望风而降,豫南却举步维艰,主要的原因是高蛮子确实有实力。

一座城池,当大清兵杀到,城里的人,首先会做出判断,觉得自己不可能是清军的对手,城池肯定守不住,那多半就会因为害怕屠城而投降。

可是要是城里的人自视甚高,判断能守一守,选择守城的话,那之后因为屠城的威胁,就会便得十分顽强。

这样一来,清军的死伤就太惨重了。

高义欢是个硬点子,他守下的人马比较敢战,很少出现望风而逃。

这样一来,多铎放出的威胁,便不仅不能起到降低抵抗的作用,反而会让清军的伤亡,成倍的增长。

多铎注视于应龙,忽然笑了,“于知府真是好口舌!不过光凭几句话,就想让本王收回命令,不现实啊!”

于应龙道:“贵军允许百姓出城,三日后,守军开城,放贵军入城。”

多铎道:“为何三日后才开城?本王把人放走,你们又不开城,怎么办?”

于应龙道:“因为我们不放心贵军,三天时间刚好够百姓逃离!”

大清军的名声就这么差吗?多铎脸上肌肉抽搐一下,“放百姓走可以,不过本王有两个条件!第一,你们先开外城,本王再许百姓出城!”

说着他顿了顿,盯着于应龙,笑道:“第二,本王想要于知府,给本王做个幕僚。如何?”

于应龙鼻子里出了口气,“好,没有问题!”

多铎当即笑道:“其实于知府对我大清有误解,我朝一直是满汉一家亲,屠城只是迫不得已!”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