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南明大丈夫 > 第253章 太子到了

南明大丈夫 第253章 太子到了

作者:话凄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8:00: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顺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之时,南方绝大多数州县,依然掌握在明朝的手中。

现在崇祯朝覆亡,在南京重新建立明朝,延续国祚,便是迫在眉睫之事。

历代以来,拥戴新皇登基,都是一件能够攫取重大政治利益的事情。

此时,谁能率先拥戴新皇,在南京朝廷中,就能掌握绝对的权力。

虽说大明朝的灭亡,有各种原因,不是一个人,一个势力就能背下所有的锅,但是东林党的责任肯定跑不掉。

从自身和党派的利益出发,东林党必须要在定策上掌握主动,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

万一让阉党和其它党派拥戴新皇,肯定会清算他们的过失,让他们对崇祯朝的灭亡负责。

当初阉党主政,朝廷没垮,到你们手里,朝廷却垮了,总之理由随便抓。

东林党作为明末党争的主力,对于党争的残酷深有体会,当初被阉党整死的大佬就有好几位。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夺取了朝野的话语权,自然是时刻绷紧党争的一根弦,防止被其他党派再打下去。

正因为如此,当有人提出福藩时,众人才想也不想,便激烈的反对。

这时右都御史张慎言,看向钱谦益,不禁嗟叹道:“牧斋兄,很被动啊!”

堂上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这次东林党是真的被动了。

这个问题,是因为数十年前的一桩旧案。当年神宗皇帝欲立老福王,结果东林党人拼命阻拦,最后逼得老福王就藩。

有这个恩怨在,东林党人怎么可能立福王?万一福王登位,重翻旧案,为老福王出气,东林党岂不要在政治上失势。

如仅仅是这一点,那也好解决,拥立别人就行了,可关键当初东林党反对立老福王的理由,就是现在福藩登基的最好理由。

这一下就很尴尬,很被动了。

东林党当初反对立老福王,维护的就是封建轮序观念,维护长幼次序的礼法,现在福王的血统近,且人就在淮安,明显最合适,他们又要推翻之前的说法,就等于是自扇耳光,很不要脸。

大家又都是文化人,要脸皮的,总不能突然推翻他们之前的说法。

堂上一阵沉默,片刻后钱谦益沉吟着打破沉寂,“从法理上说,福藩和桂藩最合适继承大统,不过桂藩远在岭南,时间上来不及。福藩乃大行皇帝之兄,血统适合,人又在淮安,本来是最佳人选,不过~~~”

众人听到“不过”,不禁都看向钱谦益,要看党魁怎么说。

钱谦益看了众人一眼,“我听说福藩,从小顽劣,贪念酒色,刻薄寡恩,性情残暴,怕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眼下国朝动荡,危机四伏,乃特殊时期,当行特殊之事。我以为在新皇定策的问题上,我们作为国之栋梁,不该墨守成规,要担起责任,据理力争,为国朝选一个贤名的君主。”

右都御史张慎言听后,眉头一挑,“牧斋兄的意思是立贤不立长?”

钱谦益点了点头,“不错,我听说潞藩从小就聪明好学,若让其登基,必然是一个贤明之主。再者,潞藩本没有机会登上大位,我等助他登基,潞藩必定投桃报李,而我东林党人,便可继续为朝廷,继续为百姓干一朝的事实!”

堂上众人眼前不禁一亮,都已经有些动心,潞藩没有根基,登上大位,必然无法成为一个强势的君主,朝政自然还是由咱们东林把持。

在座的人连福王和潞王都没见过,便纷纷默契的说着。“嗯,潞王贤明。”

“牧斋兄说的有理!”张慎言还是有些疑虑,“只是长幼有序,立长不立贤,这是当初我们拼死维护,也是我党人引以为豪的事情。现在忽然反过来,说立贤不立长,怕是会让天下人耻笑啊!”

“藐山兄!”钱谦益把脸一板,语重心长道,“时下国朝动荡,我们东林应该担起责任,选个贤明的君主出来。岂能因为害怕庸人的闲言蜚语,就不为社稷考虑?”

党魁就是党魁啊!明明是为东林的利益考虑,被他一说,整得好像要殉道一样。

这下阻止福王登基,成了为天下考虑,而在天下和江山社稷面前,扇自己脸算什么?打肿都没问题。

众人一阵叹服,林时对道,“先生说的有理。现在局势动荡,国朝正需要明君,我们为了江山社稷,背点骂名算什么?”

“先生说的有理,不过天下人却未必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认为,还需要分头游说才行。”黄宗義出谋划策道。

钱谦益点了点头,“那咱们就分头行动,我去游说史公,他是南京兵部尚书,东南官场以他为首,只要说动他,大事就成了一半。你们则分别去游说南京官员,说服他们拥立潞王~”

商议完,众人便各自散去,而东林党人的游说,无非就是造福王的谣,然后吹捧潞王。

东林党人员众多,掌握朝野话语之权,不几日间,江南各地就充数着对福王不利的留言。

身在淮安的福王,啥事没干,祸从天降,只能求救与武将。

其实在历史上,崇祯和太子没有南下,福王继承大统,也是合乎礼法,合乎规矩的。

南明朝的统序之争,主要是东林党人挑起,是他们破坏了曾经维护的东西,挑了一个不相干的潞藩,带了个非常不好的头。

从王朝稳定的角度来说,长幼有序,立长不立贤,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这样一来,有一个标准存在,根据血统长幼排序,立储很好选,不会发生太过激烈的夺位之争,但要是立贤,那就没了一个固定的标准,谁都可以说自己“贤”,所有的宗亲都有机会,那就乱套了。

早期的东林党人,是礼法的维护者,现在的东林党人却从狭隘的私利出发,推翻原来的说辞,强烈的反对福藩,致使福藩只能求助与藩镇,最后造成藩镇做大不听中央的局面。

在福藩借助外镇登基之后,这个时候本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但是东林党却制造出“大悲案”,“童妃案”,“假太子”三大案,来动摇弘光的统治,否定他的合法性,最后更是唆使左良玉东叛,同左良玉一起搞垮了南明朝廷,然后自己投降了满清。

这为外族做嫁衣的功夫,一点儿也不输给李自成。

俗话说,功大莫过于救主、拥立、从龙。

现在主是没得救了,拥立和从龙之功,不仅是东林党人想争,江北的边镇和督抚,也想通过拥立,来攫取政治利益。

在崇祯自缢,太子和众皇子没有消息的前提下,福王朱由菘便成了奇货可居的宝贝。

由于位置的关系,马士英等人距离淮安近,早已与福王见过面,并表示拥立。

这本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拥护福王登基,合乎礼法,顺便还能把功劳拿入手中,不想南京方面却出了幺蛾子,要拥立一个不相干的潞王,借口是说潞王比较贤明。

凤阳府、总督衙门内,马士英看了南京送来的文书,脸色阴沉。

“海圆兄,史尚书信中说,福王是神宗的孙子,按辈份、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你怎么看?”

阮大铖听后,不禁冷笑,“东林党人,这是彻底不要脸皮了。当初立长不立贤,现在又反过来,立贤不立长,怎么说他们都有理。福王如何?我们是见过的,虽不是雄才大略之主,但是也不是如东林所说的那么不堪。时下,如不按伦序立福王,那诸藩谁不可立?万一左良玉立一藩,郑芝龙又立一藩,各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岂不大乱?”

阮大铖向马士英拱了拱手,“瑶草兄,时下必须按伦序立福藩。东林党人如此,对我们也是一见好事。瑶草兄可将书信给福王一观,再拥立福王为敌,如此我们就可以拨乱反正,掌握南京大权。”

马士英有些心动,不过依然很犹豫,“东林党人势力甚大,除了史公外,右都御史张慎言,大司农高宏图,江西总督吕大器,大总司姜曰广等人都听了钱牧斋的游说,都要拥潞,咱们势单力孤啊!”

阮大铖却道:“瑶草兄,你拥兵十余万,还怕东林党人两片嘴么?”

马士英却脸一板,“就是两片嘴厉害的紧。我要是拥兵前往,第一是本就难制的武将,有了拥立之功,今后必然更加不听号令,第二是东林党人,必然给本督扣个大帽子,将本督定为奸臣。”

说到这里,马士英微微一叹,“若是陛下和太子南下,哪来这么多事情。”

他正说话之间,一将风风火火的跑进来,语无伦次道:“总~总督,太子到海州了。”

“太子,怎么会到海州?”阮大铖不禁急声问道。

“太子和坤兴公主,是从海上过来。山东高抚台已经发兵南下了。”

马士英身子一振,已经伸手去拿桌上官帽,“走,速去海州。”

阮大铖疾步跟上,后面部将忙问道:“总督,是否将消息传去南京,安定江右人心。”

“不!封锁消息,暂时不要通报。”阮大铖却回过头来,替马士英说道。

定策、拥立之功,岂可分给他人······

(感谢无顬,楚河中跳大神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订阅,推荐,月票,书单推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