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南明大丈夫 > 第240章 李自成东征

南明大丈夫 第240章 李自成东征

作者:话凄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8:00: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李岩离开西安的事情,李自成并没有声张。

现在李自成的威望,还是有些不够,他冒然动李岩,只会让河南产生动荡,影响他的东征大计。

他本来是想将李岩软禁在西安,等他攻下北京,成为真正的皇帝之后,再处理李岩,但现在李岩回到河南,他便只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一切都等他攻下北京,横扫北方,君临天下后再说。

到那时,他想杀谁,不过一句话而已。

高义欢未在西安久留,他等到兵政府给他送来果毅将军的印信,便匆匆返回河南。

崇祯十七年春,农历甲申年,关中大地,李自成下诏东征,顺军将士欢欣鼓舞,意气风发,充满了一个新兴王朝的锐气。

数千里之外的北京,却陷入一片绝望之中。

李自成既然已经立国,那推翻大明朝,一统天下,便是必然之举。

北京,在李自成于西安称帝之时,就知道李自成会东征,但北京却始终没有应对之策。

明朝皇帝和大臣的关系,一向不好,这是明太祖建立明朝后,就存在的问题。

到了崇祯皇帝时,皇帝几乎与所有的朝臣对立,几条应对的策略,都因为皇帝和大臣不愿意担责任,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而没有实施。

崇祯心里想着南迁,但他希望由群臣再三恳请,由内阁学士批准。只有这样,等他到了南京,面对北京失陷的消息时,他才能甩锅内阁,给天下和祖宗一个交代。

内阁方面也不傻,满朝文武明知道皇帝的心思,但却全都装聋作哑,没人想背这个锅。

战场被杀,还能混个忠臣之名,要是提出迁都,然后因为北京失陷,而被皇帝处斩,却要背千骨骂名,谁干呢?内阁学士中,都有人翘首以盼,准备为新朝效力了。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二年,正月十五,李自成在西安祭天东征。

二十日,顺将李友、白鸠鹤等部,便率先渡过黄河,占领了山西荣河等县,并发布讨明檄文,“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出商洛而定中州,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我主提兵百万,所过丝毫无犯。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二十五日,李自成留下田见秀和皇后高氏等留守西安,便统率着大顺军老营精兵六万人,附属人马三十余万,号称大军百万,由西安出发,气势汹汹的开始了东征。

大顺军兵分三路,李自成、刘宗敏迫降明知府张麟后,稍事休整,便向太原进发。

李过、张能,马重僖率领十万人马,为北路,渡过黄河后,向大同进军,准备牵制姜襄、唐通等边镇人马,策应李自成攻打太原。

刘芳亮、马世耀、刘汝魁则率领十万人马,为南路,沿着黄河北岸进军,攻占大名后,沿着运河向北,与主力会师北京。

近些年来,晋燕之地,天灾连连,朝廷又严刑催苛,再加上清军频频入寇,百姓早就活不下去。

李自成均田免粮的口号一喊,三晋百姓都箪食壶浆,盼着顺军到来。

而这一次,李自成知道自己是要争天下,他成为天子之后,百姓都是他的子民,都是他老李家的财产,也一改往日的流寇做派,严禁士卒杀戮百姓,军纪好的不像话,甚至有“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新说法,得到百姓的拥戴,不过士绅大户,却依旧凄惨。

士绅实力虽然强大,但是当百姓都站在李自成一边时,那士绅便也不值一提。

一时间,整个三晋的贫苦百姓,都在传送着,“吃他娘,穿他娘”的口号。

而想“吃他娘,穿他娘”的人,并不只是山西的贫苦百姓,还有大明朝的军队。

明朝的财政早就破产,到崇祯十七年,各地人马普遍欠饷,连吴三桂的关宁军,都已经十四个月没有发饷,其他各镇便不要提。

当兵拿饷,天经地义,军饷都没有,老娘和孩子都饿死了,还他娘的打仗卖命?

老李不是来了么?姜襄、唐通等人一合计,咱们就吃老李,穿老李了。

李自成东征,气势汹汹而来,是准备打硬仗的,结果除了给他带绿帽的高杰溜了,然后在宁武打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之外,各地明军,包括精锐的边军,全都投降。

十多万山西明军,一下全都变成了顺军,他们也没啥别的要求,老李管饭,给饷就行。

顺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士们气焰高涨,李自成心里却一下没底起来。

一下多了十多万人要吃他,而且随着进兵,想吃他的人更多,李自成不禁心头一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不过李自成虽然意识到,这个家可能不好当,但是既然已经东征,便也开弓没有回头箭。

关中,大顺朝已经吹响了东征的号角,北京君臣之间,却还在扯皮。

迁不迁都的事情,始终不能决定下来,有良知的大臣,便建议请太子南下,这下大臣们同意了,但皇帝却又不干了。

眼看着,李自成已经东征,事情总僵持着也不行,既然暂时迁不成,那就得挡一挡李自成,说不定能保住北京呢?

毕竟崇祯登基以来,北京也不是第一次被兵临城下,前后都被人围了五六回,不差李自成这一次。

大明朝不是还有关宁铁骑没动么,有这张牌在手里,大明未必会输。

不过调兵却需要钱粮,没有钱粮,崇祯也调不动兵。

崇祯登基十七年,仗就打了十七年,国库早就空空如也,根本没有粮饷来调兵。

无奈之下,崇祯只能打起官员和勋戚的主意,想让他们献出家财来,帮助大明渡过难关,可这样一来,只是让大臣更加离心。

这江山是朱家的江山,要出银子,也是朱家的藩王和勋戚带头出。

结果,大明朝的国仗,却带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不仅自己不捐银,反而将周后送来的五千两,扣下两千两,只交三千两,自己还赚了两千两回去。

大明朝的勋戚贵族,同明朝的命运气同连枝,世代享受特权,却是这种表现。

明眼人一看,就晓得大明要完。

大臣们忠心的没钱,有心无力,会捞钱的人,早准备投靠大顺,结果却只筹到数万两白银。

钱没筹到,兵马掉不动,李自成却已经杀入山西。

大学士李率泰,是山西人,家财万贯,眼看这李自成快打到老家,与其家财被顺军洗劫,不如用来报效朝廷,于是自请督师,愿意私财饷军,不烦官帑,提师西征。

北面大顺正和明朝进行最后一次大交锋,河南的高义欢也没闲着。

三月间,鹿邑城外的旷野上,从北面奔来几匹快马,激起了阵阵的马蹄声响。

李岩骑在马上,不时惊讶的四处张望~

(感谢從前以後ing的10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