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506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

一世富贵 第506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0:03:02 来源:9书院

一进铺子,看见面前高大的两层楼阁,王彬赞一声道:“好气魄!这些日子一直忙碌,也没得空闲过来,只听同僚说这铺子造得气势宏大,却没想到如此大气!”

一边的徐平听了,心中暗道一声惭愧。这几处铺子,布局上真是土得可以,都是他按照前世自己印象中的镇上供销社来安排的。迎面是大楼,里面卖些日常用品,当然一些稍微上点档次的货品也在楼里。一边是农资市场,前世主要卖种子化肥,现在改成了各种各样的改良农具。另一边则是土特杂产,供销社系统担负的互通有无的功能,现在卖的是三司从各地上收上来的特产。本来镇上的供销社还有后面一片空地,作为农村的集市,由农民自己摆摊卖自己的货物,而开封城里现在的铺子只能把后面作为仓库。

这些铺子,徐平本来就是想慢慢从京城扩展出去,像前世的供销社一样遍布全国,用三司的实力形成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市场,同时带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单单靠民间的力量,再大的商帮也不能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还是分离的。有这样一个供销系统在,除了官方的商业触角延伸到全国,也可以起到运输批发的作用,免了商贾长途贩运的风险。他们只要在本地的供销社批发,就可以有全国各地的货物采买,并向周围市场销售。

这样一个系统,在商业还不发达的时候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江河的主流,就像大树的主干,支撑起整个帝国的商业运行。同时也推动商业的繁荣,是商业经济初始阶段的发动机,启动整个帝国的商业,并蓬勃发展。

不过徐平是个土包子,那也是一千年后的土包子,在这个时候,他按照自己想法建的这处商铺,在京城人们的眼里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农资土特产显然吸引不了这几位官员的注意,两边连看也不看,直接进了楼阁。

迎面的中央摆的是各种镜子,王拱辰看见就叹了口气。这东西他买不起,怀里揣着的钱自然要买点实用的,不能花在这上面。

镜子生产出来之后,三司作为主管衙门,利用职权先挑了一些回去。在编修所进大厅的廊道里就设了一面大的,官吏每天进衙门前先到那里正衣冠。这是相当奢侈的事情,刚摆上的时候不但是三司的人员,就连附近几个衙门也都是哄动一时,一天到晚都有官员找各种借口到编修所里照镜子。没过几天,最有权势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以及学士院进门的地方也各摆了一面,他们还专门设了一个公吏天天守在那里看护,每时每刻都擦得锃亮。

通过各衙门,镜子的广告早已经打出去了,今天很多手里宽松的官员都是冲着镜子来的。甚至有些有钱大户,还准备着买上一批运到家乡发卖,准备赚上一笔。

不过现在进来的几个人,编修所的官员买不起,买得起的徐平和李璋家里早已经有了,都是先前徐平在自己家里制造的时候先用上的。

绕过镜子,旁边卖的是各种香皂、毛巾和脸盆。

皂是自古以来都有的,不过非常非常粗糙,实际上到了明朝之后香皂才比较普及。现在远远没有徐平用碱制来的这么精致,又加上了各种香味。最高级的甚至加了玫瑰水之类的高档货,闻起来香气扑鼻,造型又精致可爱。

至于毛巾说起来又多亏孙七郎从邕州带回来的那个婆娘,她是蛮人,自小就会纺吉贝布,也就是棉布。到了徐平庄里,有现成的棉花,便又拾起从前的手艺,没事纺些棉布补贴家用。现在产量有限,徐平便干脆收来制成毛巾发卖。

徐平自然知道棉纺职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但多年都是在岭南为官,也没有那个精力用在纺织工具和工艺上,回京之后也没有什么空闲。再一个现在时机也不成熟,这个年代中原的人口还少,麻纺织业又发达,棉布的需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京城里早就有卖棉布的,都是从崖州之类的地方运来,价格极高,不亚于高档丝绸。要想发展棉织业,就必须把价格降下来,与麻布竞争,这需要的精力就多了。

最吸引眼球的实际上是脸盆,清一色的搪瓷盆。这个年代已经开始有珐琅工艺,不过非常地不成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徐平在邕州的时候已经改了钢铁工艺,铸造质量不知道提升了多少,足以保证搪瓷烧制的成功。精美的瓷器效果,金属的轻便结实,价钱又比现在常用的铜盆便宜了不知多少,竞争力极强。

到了台子前,几个官员纷纷让柜台后面的小厮拿脸盆给自己看。就是李璋,也挤到前面去,左看又看,挑选着自己中意的花色。

这礼物一是挑了回去孝敬老人,自己留一个讨好妻子,价钱也合适,今天进铺子的几乎每个人都买。铺子里有专门的人员送货,走的时候叫上直接一起带回家去,也不用担心自己拿不过来。

徐平站在一边看着,脸上带着笑意。这场面让他想起前世边远农村的人家进城,看得眼花缭乱,要这要那,恨不得把整个店铺都搬回家去。

不大一会,每人选定了自己想要的花色,到一边的主管那里交了钱,捏着手里的字据,都是心满意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世富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一世富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京城里面读书识字的人多,但能够算账的人还是缺。还是徐平想的办法,照着前世商场里的样子,每个柜台都有一个或几个算账的主管,算是勉强做得来。这也就是三司,手中握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平常人家想开这样一处铺子,可是不容易。

几个人回来,徐平笑着问道:“怎么样?花了多钱?”

曹颖叔叹了口气:“可恨铜钱带着不方便,几贯钱花出去,袋里就空了。”

“不必担心,这铺子里早就有了对策,可以让人送货上门的时候一起收钱,只要家里有钱就行。铜钱可是不轻,身上能够带多少?”

看看周围拥挤的人群,徐平也是没办法。一贯铜钱六斤多,一个人能带多少?大量买货,要么只能够带金银,要么只有上门收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行不通的。

旁边虽然有三司属下的金银铺,也是非常不方便。看来,商业要发展,不发行纸币是不行的。不过发行纸币牵扯的问题极多,还得慢慢从长计议。

拿了字据,身上的铜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几个人反而轻松起来。身上没了钱,突然间花钱的**就小了很多,也是一种解脱。

方偕左右看看,问徐平:“早就听说这铺里也有鱼钩鱼线卖,不知在哪里?”

徐平指了指大厅远处左边的柜台道:“在那里,走,我们一起过去看看,旬休金明池去踏青!那里的鱼养了一年,正是肥美的时候!”

自三月初三开始,金明池向民间开放,全城百姓都可以进去游玩,在池子南面有专门的钓鱼区。不过这钓鱼区不是免费的,都是要先交钱,领了牌子才去钓鱼。到了最后,钓的鱼拿到旁边,有人在那里现场加工,做脍做汤,或者烧烤,边吃边欣赏春光。

这规矩实际上与徐平前世的城市休闲钓鱼相仿,不过是在皇家园林里,自然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生意相当红火。

编修所自年后一直忙碌,现在有些空闲,自然不能辜负了大好春光。等到旬休,大家早就约好了去金明池游玩。那也是今年科举殿试发榜的日子,格外热闹。

这铺子里鱼钩鱼线鱼饵,甚至连钓鱼时坐的小交椅都是成套摆着卖的,自然是徐平借鉴了前世的先进经验。这样相关的东西摆在一起卖,能够促进销售。

到了台子前,只见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官员。不消说,都是打了要游金明池的主意。

几人上前,与先来的官员认识的人见过了礼。

徐平见王素也带了个仆人站在这里,有些惊奇,对他道:“好久不见,怎么这些日子都不见你?仲仪最近都忙些什么?”

王素道:“没什么事情,只是闲在家里罢了。最近春光明媚,才出来走走。对了,三司的这间铺子真是不了得,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大宋先前还没见过这样的地方呢!”

徐平随口客气几句,心里却有些得意。这个年月能够办间百货商店,让京城百姓体验一站式购物的乐趣,确实是非常了不得。财力、物力、人脉、货物来源等等,除了三司有这个本事,别说是其他商人,别的衙门都办不来。

小厮拿了几种鱼钩过来,王素漫不经心地看着,随手拿起一个问道:“你这里的鱼钩比别处有什么特别?要知道,京城里可不缺钓鱼的行家。”

京城里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官吏,而是各种闲汉,其中很多都有一技之长。就以钓鱼来说,京城里面颇有几个有名的,号称什么鱼都能钓上来。真正的富贵人家,出去游玩的时候都有这种闲汉帮衬,什么事情都由有专长的人去做。

王素生长在富贵中,身边的帮闲自然不少。今天来买,也只是一时兴起。

小厮只见王素的气度,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物,满脸堆笑:“说起官人知晓,我们这里的鱼钩可是与其他家不同。就说这用的钢材,千锤百炼,水火共济,再大的鱼也不怕它们能够拉开逃脱。而且官人您看,这是捉鱼的利器,上面带的有倒钩,上钩就脱不掉。这可是独此一家的手艺,其他地方绝对没有。这钩分大中小三样,能钓大小各种鱼。”

徐平在一边微笑,这小厮嘴里简直能开出花来。三司用的钢材自然是好,但鱼钩对钢材却不怎么挑,平常也不是靠淬火工艺,而是靠加工硬化。不过三司的自然高级许多,还是真用好钢材,进行过热处理的,不过也不是小厮的那个样子。

王素哪里知道小厮说的是个什么意思?只是听着觉得顺耳,便把手中鱼钩放下,随口道:“各种各样的,都给我拿几个,一起包起来吧。”

徐平暗暗点头,这才是豪客。不过心中有点奇怪,王素这种身家的人京城里面可是不少,怎么今天却不见几个呢?难道是要等到明天人少了才来?也不应该,他们可都是出风头惯了的人,怎么能够甘心落到别人后面。

喜欢一世富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一世富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