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428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

一世富贵 第428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0:03:02 来源:9书院

不大一会,两个小黄门就抬了几块大木板进来,在众人面前摆好。另一个则抱了一大堆纸张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木盒,一起放在殿下的案几上。

这些木板是徐平早先制好的黑板,出自三司,都是经巧手匠人打造,黑得发亮。徐平在盐铁司和编修所招集属下开会的时候,经常使用这几块黑板,数据在上面罗列出来简洁明了,一看就懂。殿中奏事,顺便就把这几块大黑板带来了。

到了黑板前,徐平拱手行礼:“陛下,诸位大臣,在奏事之前,我想说一件刚才李枢副没有提到的‘现钱法’弊端。”

“有话尽管讲。”

赵祯果断允许。说心里话,赵祯不是一个多么勤政的皇帝,虽然他强迫自己要做一个好皇帝,好皇帝就要勤政,甚至还向吕夷简显摆过,但那真地很累。每天那一道道奏章看得赵祯想吐,特别是奏章里还骈四骊六,引经据典,看起来尤其费脑子。徐平的奏章就不同,从来都是有事说事,一目了然。而且里面各种资料数据翔实,不需要再去费脑子考虑这句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赵祯喜欢看徐平的奏章,也喜欢听徐平谈论事情。从来没有什么花哨,往往还一针见血,直指要害,不会云里雾里绕得你头晕。

徐平看看前方李咨的神色,见他并没有愠怒,反而有些好奇,在那里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是个好官,可惜好官往往就是别人的踏脚石。

“天圣元年茶法,各种弊端李枢副已经基本说到,其中有一条,就是‘现钱法’入中京师的铜钱减少。李枢副认为是因为沿边用现钱买粮,导致铜钱入边,而不留在京师,所以鼓励茶商从其他地方带铜钱入京师。微臣以为,除了沿边买粮需要铜钱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钱法’要求茶商用现钱买茶,入中商人卖粮直接得到铜钱。这中间铜钱就在商人身上,不比以前茶法商人与现钱无关,这本身就增加了铜钱需求。这数目可是不小,茶钱每年动辄百万贯,也就是说‘现钱法’一行,直接就多了百万贯铜钱的缺口。”

徐平的话用白话说开来,就是钱币的需求与流通环节和流通速度有关,“现钱法”虽然减少了茶价的虚估,但也凭空增加了铜钱的流通环节,减缓了流通速度。这样一来,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直接表现就是京城和沿边同时缺铜钱。

在座的大臣对货币却没有这种认识,听了徐平的话,好像是有道理,但到底是什么道理却想不明白。钱还是那么多钱,怎么凭空就会觉得少了?

章得象因为叔叔章频的关系,与徐平相对近一些,开口问道:“徐副使,先前所言貌似有些道理,但我还是有些不清楚。铜钱有定数,不管是在商人手里,还是在官府手里,总还是那么多,怎么就会少了?”

徐平道:“参政请看。”

随手拿起一枝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圆圈,每个圈里写上五百。

“假若钱的定数是一千,设若京师五百,沿边五百。中间商人沿边入中粮草,得交引,至京师或至茶场换茶,都与现钱无涉。”

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圈,一个小圈,两个大圈里写上四百,小圈里写上二百。

“总数还是一千,因为行了‘现钱法’,商人要用现钱,就有二百到了商人身上,则沿边和京师就各少了一百,自然就缺铜钱了。”

张士逊一下笑出声来:“这是什么道理?商人的现钱不管是买茶还是买交引,总还是要花出去,难不成还一直带在身上?”

徐平看了看张士逊,微微摇了摇头:“相公,商人不是就贩一次茶,生意是要一直做下去的,不然他们哪里有饭吃?有人用铜钱买了茶,同时也有人用粮换了现钱,统合算下来,商人身上一直有这么多铜钱的,这道理难道不是显而易见?”

在座的诸位都是一时俊杰,先前只是不向这个方向想罢了,现在由徐平一下子把话点开,立即就明白过来。就是张士逊,也不过是看徐平不顺眼,话随口而出,没有经过脑子。不等徐平回话,心里就已经明白过来,不由红了脸。

赵祯在上面看得暗暗点头,还是徐平的方法容易把道理讲明白。随手画几个圈,大家一下就都清楚了,如果只是用话说,不知要说到什么时候去。

只是这样苦了旁边记录的起居注官员,说话不管怎么都能记个大概,这又画图又备注的让他们怎么记?徐平看样子一时半会不会离开朝廷,这差事是越来越难做了。

李咨向徐平拱手:“徐副使说的不错,确实如此,是我疏忽了。”

“枢副客气。”

这不是李咨疏忽,而是时代的发展还不到那一步,大家不向那个方向去想。

徐平之所以正式开讲之前提起此事,是要提醒大家,自己才是现在管着茶案的盐铁副使。不管在座的人以前做过什么职务,哪怕是任过盐铁副使,任过三司使,主持过茶法的变革,对于茶法的现状还是自己这个现任盐铁副使最清楚,是越不过去的。

从木盒里拿出特制的黑板擦,徐平把刚才画的几个圆圈擦掉,正式讲起茶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世富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一世富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徐平拿起长长的木尺,在黑板上画了表格,分别标上陕西路沿边入中的粮草数量,周边各路调出的粮草数量,官府发出的茶引,茶场收到的茶引,茶引上标的价格,实际上按照市值的价格。最后是茶场每年出的茶数,官府应得的税赋钱,和实际得的税赋钱。

最后,从陕西路开始实行沿边入中开始,一年一年,把这表格填满。

此时在座的人中有几位老练的已经看出了问题,比如吕夷简和王曾,尤其是蔡齐和李咨,他们两个在三司系统为官多年,这种敏感性还明的。

不过大家都没有说话,看着徐平把写满的黑板推到一边,又拉了一块黑板过来。

这次徐平玩得比较花哨了,在这块黑板上画了坐标,直接画了一个柱状图出来,然后连出了一条波动曲线。

把这些做完,徐平把两块黑板并在一起,对赵祯拱手行礼:“陛下,诸位大臣,想必都已经看出了端倪。自陕西粮草及军需沿边入中以来,茶法屡屡变更,每次茶法一变,当年官府入钱都一下暴增,第二年就少下来,到第三年基本就与未改前的茶法差不多了。从第三年起,新旧茶法的效果便就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里,徐平放缓语气道:“说来说去,新茶法说是旧茶法有各种弊端,改了之后必然能够革除旧弊,甚至立万年不易之法。结果不几年,新茶法弊端出来,同样的话支持旧茶法的再说一遍,结果还是一样。为什么一次次这样?显然是因为无论哪种茶法,在刚开始改的时候朝廷都能获巨利,甚至革除旧弊,才这样重复下去。”

此时陕西入中茶法实行最久的是“三说法”,“现钱法”从李迪最早发端,天圣元年李咨完善正式推行,也已经变了两三次。从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两种茶法根本没有本质上的优劣,都不过济一时之急而已。

就在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枢密使王曾开口:“徐副使,茶法变更看来确实如你所说,不过,每次改茶法朝廷都获巨利,这利从何来?”

“回枢相,利的来源有三。一是园户,每次改茶法对他们都有奖励,有了好处第一年便努力种茶,等第二年这好处就不见了。二是商户,茶法一改,旧引换新引,各种贴纳各种折现,商户前些年得的好处就要吐一些到官府手里。再一个来自官府,不管哪种茶法实行几年之后官场之内的陈茶都堆积如山,把这些陈茶抑配出去,就是一大笔钱。”

剩下的话徐平没说,也不用说了。比如说陈茶抑配,这钱是入了官府,但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然是从百姓手里来,一小部分从茶商手里来。在座的除了知谏院孙祖德,都是从实务官做起,对这些道理自然明白。

历次的茶法改革说白了,就是官方要借用商人的力量向边疆供应粮草,为了吸引商人便不得不向他们让利。由于各种弊端,这种让利的幅度会越来越大,等到官府忍无可忍的时候,便改革茶法,用这个机会把让出去的利收回一部分来。

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历次的茶法改革,经手的官员殚精竭虑,拼命想立一种能够防止各种弊端的法度出来,实际都没有什么用,只是这个重复过程的工具而已。

朝廷上下,每次变更茶法君王都极为重视,选择自己最信得过,认为最能干的大臣去做,慎之又慎。实际上,只不过是在进行一场没有意义的游戏。

喜欢一世富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一世富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