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野心家 > 94.家败之一

野心家 94.家败之一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7:41:3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如果……

生命中总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人, 会令我们在许多岁月里无数次的想,如果没有这个人该多好。

褚韶华也曾无数次的这样想过, 如果没有陈二顺该多好。

如果没有陈二顺, 哪怕陈家败落,凭褚韶华, 也可带着陈太太宋苹一步一步的将日子重新过起来。便是重回北京,于褚韶华, 也非难事。

如果没有陈二顺,眼下陈家的败落或者只是陈家家史上的一次短暂的波折,陈家所有人的命运将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当然, 这也包括褚韶华, 如果没有陈二顺, 褚韶华往后的余生应是平缓而顺遂的,不会平生这许多的波澜,当然,也不会有褚韶华往后那些数不尽的风波,亦不会有她那称得上壮阔的后半生。

**********

褚韶华正在给潘太太和周太太写信,这二人是她在北京交情不错的朋友。褚韶华的性情,纵相隔千里, 她也不会忘记朋友的。哪怕她如今不比从前, 她相信, 真正的朋友并不会在意身份上的悬殊, 何况, 褚韶华不觉自己不如人。她还年轻, 她有一双手,肯吃苦,那些曾经失去的生活,除了丈夫不可能再回来,金钱上的事,她一向有信心。

她回家这许久,一直没与朋友联系,如今家里都稳当了,褚韶华就给二人写信说了些自己在乡间的事。还托王大力去北京时捎了几口袋花生,都是褚韶华挑捡的自家种的颗粒饱满的好花生,收拾干净了装袋子里,托王大力带去,也是她的心意。还有给魏家的信和给魏家的东西,褚韶华以前一直不大喜欢魏年,觉着那小子配不上自家闺女,可自陈家出事,家里没个顶用的男人,都是魏东家帮着忙里忙外,又帮着打听外头的消息,不然,陈二顺高利贷的事也没这么快平息。

所以,眼下褚韶华也是把魏家当正经亲家对待的。

家里只褚韶华识字,如今宋苹也跟褚韶华学着认了几个字,让她写却是不大成,写信的事自然要褚韶华来的。褚韶华让陈太太说几句,她一并写到给魏家的信里去。

陈太太还说呢,“以前都在北京,时常来往。如今咱们家来,来往的就少了。”

褚韶华道,“日子都是慢慢过的,我就不信以后咱家就没再回北京的时候。”

陈太太道,“再给二顺写一封,告诉他,家里都好,别让他记挂家里。”

褚韶华都应了。

如今有褚韶华帮着算计家里过日子的事,日子是一日较一日的好,陈太太心下也开阔了些,一笑道,“这也有理。”

**********

褚韶华把信和东西都交给王大力,如今王大力颇识得些字,魏东家他是认得的,就是周家和潘家,王大力并不熟。周家的住址也好找,潘家住在东交民巷,王大力说,“听说那里住的,不是有身份就是洋人。”

褚韶华道,“潘先生说来这也不是外人,他是邵东家的亲家,我与潘东家潘太太都认得,他们都是极好的人。大力哥只管过去就是。”

王大力点头应了。

王大嫂子深觉褚韶华交际广泛,在王大嫂子看来,邵东家已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大人物,听闻小邵东家娶的媳妇,那是比邵家还要大的大户,不想褚韶华竟与潘太太都有交情。

王大嫂子想,这个表妹真是个极有本领的人。

**********

褚韶华给亲戚朋友的备过礼物,待到八月十五,还去瞧了回魏老太太。褚韶华以往并不喜魏老太太为人,因这老太太当初为了花用银子竟让土匪绑架过儿媳魏太太,虽说不是亲儿媳吧,二人到底是有婆媳的名分。以前就是受魏东家之托,过年回乡时给魏老太太带年礼。如今陈家都回乡了,原也走动不着了。可自守了寡,褚韶华多为寡妇这名声所掣肘,大概人境遇不同,心境亦有不同。由此,褚韶华对魏老太太倒是多了几分理解。

将心比心,不说别个,她还有个闺女,魏老太太却是膝下亲人全无,魏老爷虽是名份上过继的儿子,可是魏老太太都能叫土匪绑了魏太太,可见母子关系如何了。

就这样,魏老太太也能把日子过的不错。

这就是一种本事。

褚韶华也没带别个东西,如今天气渐冷,褚韶华做了两块包头带了去。因近来做裁缝的缘故,褚韶华针线大有进境,这包头是用的好料子,上头细细的绣了些吉利花样。

魏老太太是个极干净整齐的性子,屋子收拾的一丝不苟,人亦是穿戴讲究。她人老怕冷,屋里早早的烧了炕,却是没有半点柴炭的烟火味儿,窗台上供两盆水仙,熏的屋子香喷喷的。褚韶华把礼物送上,道,“我家里的事,想来老太太也听说了,这一二年总是出事,我也没心思过来。如今总算略好些了,这大节下的,也没什么孝敬的,我想天儿冷了,就给您做了两块包头。就是针线有些粗了。”

魏老太太接过细瞧,见是一块酱色锻子绣蝙蝠连云,另一块是绛色料子,绣的是墨色梅花。魏老太太道,“在咱们这儿,你这样的针线是难得的。”魏老太太自己也是个针线讲究的,她说难得,就是赞褚韶华针线好了。

褚韶华笑,“您老说好,那必是好的。”

以往褚韶华帮魏东家送年礼,魏老太太待她寻常,如今倒是性子温和,还与褚韶华道,“都说陈家村儿出了个好针线裁缝,开始不知道是你,后来才晓得。有个生计终是好的,你比我有见识,靠人终不如靠己。”

“慢慢过吧,只要有一口气在,总要争一争这口气的。”

褚韶华把东西留下,原不想魏老太太操劳饭食,魏老太太却是不高兴,褚韶华便与她一起到厨下做的午饭。这位老太太非但人生得干净俐落,做的饭菜也很是不错,让褚韶华说,比魏太太那水准强的多。魏老太太听褚韶华说些如今过日子的事,心里也高兴,待吃过饭,俩人坐在暖烘烘的炕头儿吃茶,魏老太太方与褚韶华道,“当初,我家那死鬼去时,我已是四十多岁,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倒不是家里银钱不凑手,只是村里腌脏人多,总有些个下流人不想好主意的。你如今,比我当初更年轻。你这样能干,过日子自是不愁的,你要防备的,则是这些乡间小人。眼下你这才是个开始,要真想守着,就更得多防范着些。”

“诶。”褚韶华点头,“您这话我记得了。”

魏老太太是个极讲究的人,褚韶华中秋好意来瞧她,她拿了两包点心给褚韶华。褚韶华不肯收,魏老太太道,“不是说我那二孙子跟你家闺女定下亲事了。这是给孙媳妇吃的,拿着吧。我这里多的是,眼下我手里有钱,点心铺子每月都给我送新的。”

褚韶华一笑就接了,也让魏老太太保重身体。

**********

待褚韶华回家,见着这两包点心倒也高兴,不过,还是与褚韶华道,“还是少与那等样人来往。”她是听说魏老太太名声不佳的。褚韶华把点心给陈太太放下,打开来先拿块月饼给陈太太,道,“原也没想着去,还是给魏亲家写信时想到,这毕竟是咱们萱姐儿的太婆婆,过去走动一二,到底显着咱们周全些。”

陈太太也让俩媳妇吃点心,掰一块给萱姐儿吃,宋苹先拿一块递给褚韶华,说,“嫂子,你不怕那老太太么。”

褚韶华道,“这有什么怕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咱好意过去,她自是客气以待。”褚韶华想的更远些,褚韶华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如今让乡里人看来,陈家这日子算是不错的,有俩媳妇做些裁缝针线,还有十几亩上等肥田,一年收入足足的。可褚韶华绝不会满足于这乡下日子,她已是打算明年就在县里租铺面儿,把裁缝铺开到县里去。乡下做生意同样不容易,别人怕魏老太太与土匪有勾连,褚韶华却正是看中这一点。

褚韶华绝非寻常胆量,这些个走偏门儿的,褚韶华不会去结交,不会去得罪,但也不能一无所知。

再说,两家的确是实在亲戚。她家与魏家有亲事,魏老太太哪怕不是魏东家亲娘,可在礼法上,这就是魏东家的娘。褚韶华不可能放着这样的关系不用的,况,这几年她对魏老太太的性情也有所了解。魏老太太的手段,在乡间的名声也不好,可除了勾连土匪的事儿,余者并未听闻有何恶名。

反过来想,魏老太太一个老寡妇,与过继儿子魏东家关系平平,要是没点儿手段,在这乡间,早叫人欺负死了!

婆媳三人再加萱姐儿吃了回点心,陈太太就把两匣点心收了起来,道,“中秋不用买月饼了,咱们吃这个就成。”

宋苹笑,“水果也不用买,有前儿三婶子给的苹果、大姑给的枣儿,还有咱院儿里结的好柿子,就是柿子得摘来捂上一捂。”

陈太太就盘算着,点心水果都可不买,就是这过中秋,起码得买一尾肥鱼,打上一斤肉,有鱼有肉,既是过节的意思,也取个吉利。陈太太与俩人商量着,褚韶华宋苹都没意见。褚韶华却是暂未让陈太太拿钱买这些,褚韶华的意思,中秋亲戚朋友的都要走礼,是这么个意思。

待王大力自北京回来,果然带回了魏家、周家、潘家三家的回礼,褚韶华送东西送的实诚,都是挑的家里最好的花生送的。这三家也与褚韶华是极好的交情,魏家自是不必说,这是褚韶华的亲家,又是点心又是酱肉还有衣料子托王大力给陈家捎了来。要说魏家还是对陈家一家的礼物,周家潘家便纯粹是褚韶华自己的交情了,周太太的还礼除了稻香村的点心,还有褚韶华托周太太帮着置的北京城才有的毛线。褚韶华同陈太太宋苹说,“这在咱们乡下是个新鲜物儿,也没有多让周姐姐买,这些咱们试着卖一卖,若是好卖,明年多进些来。”

陈太太道,“二顺就在北京,怎么不叫二顺帮着置,反是去麻烦旁人。”陈太太是担心周太太贪自家银钱。

褚韶华道,“这么点子小事,一则不值当叫二叔费神,二则咱们铺子是不做毛线生意的,三则咱们东西量少,还要挑几个颜色,这些事,事不大又琐事,还是咱们妇道人家有耐心。不然,二叔亲家都在北京,我怎么就托了周姐姐呢?”

陈太太便不说什么了,潘家给的是南方有名的火腿,说是极有名的金华火腿。陈太太也是吃过这火腿的,道,“的确味儿不赖。”

褚韶华把这些东西放到一处,同陈太太宋苹商量,得的这些东西,略留下些自家吃用的,亲戚族人这里打发一二,也就省得再置中秋礼,也省一笔开销。

陈太太宋苹都没意见,二人心下还想,怪道褚韶华早早的托王大力往北京走动,那几口袋花生虽也值些钱,可那是地里自己种的,成本就低,换回来的却都是乡下买不到的体面东西。想着褚韶华果然是极会盘算的,非但省了钱,这些拿出去走动亦是极体面的。

头一家要走动的就是村长三叔,再有就是王大力王二力王三力几家,连带王大力叔叔家的两个堂兄弟,陈家这里耕种收割,除了雇些短工,王家兄弟都会过来帮忙。先不说省多少工钱,就这情分,便叫人心里暖和。再者,还有邵东家那里,彭掌柜,也要走动一二。

褚韶华算好一份份儿的礼物,留下自家吃用的一份,其他的都送了出去。可相应的,一样是有回礼的。只是这一来一回,就显得亲近。

**********

陈太太也是乐呵呵的,这几年,家里一直出事,最伤心的人,除了褚韶华就是陈太太了。褚韶华死了丈夫,陈太太却是先死丈夫后死儿子,再加上家业败落,陈太太人也老迈许多。如今暂不说家里日子较去岁好上太多,光是这份儿欣欣向荣的势头就让人高兴。陈太太出门走动,也得新有了族人奉承夸赞于她,陈太太亦是觉着极体面的。

如陈三婶、陈大姑都觉着陈太太有褚韶华这样能干的儿媳妇,也是老来有运了。

便是褚韶华去邵家走动,邵太太私下说起褚韶华也赞她能干。邵东家点头,“是个能做事的。”褚韶华是那种非常踏实的性子,偏又心下极有成算。看她做这裁缝生意就知道,这才多长功夫,不说邵家布铺生意较先时更加兴旺,就是褚韶华现下的裁缝名声,有县里也是叫的响的。邵太太同丈夫道,“我听着韶华的意思,明年是想来县里开铺子的。”

邵东家没半点奇怪,邵东家道,“不止于此,凭她的志向,以后再回北京城也不过是时间的事。”

邵太太感慨,“真是个好闺女,这样的能干。”

**********

有这样感慨的不只邵太太一人,邵太太的亲家潘东家还特别过问了一回给褚韶华的中秋回礼。潘太太笑,“我已是打点好叫送到韶华表兄那里去了。”给丈夫倒了杯红茶,邵太太又道,“先前她们举家回乡,我这心里还有些牵挂,想着她那样的人,回家种田就可惜了,不想她回乡也能张罗些小生意。”

潘先生靠着沙发,呷口茶道,“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埋没不了。”

邵太太,“这在乡间,到底可惜了。”

“褚女士怎么可能能满足安于乡间,以后说不得还要到城里来。”潘先生不以为然,“乡下太小,不是个施展的地方。”

“你这么看好韶华?”潘太太笑问。

潘先生点头,没有半分犹豫,“绝非池中之物。”

**********

如果现下褚韶华知道潘先生对她的评价,绝对得受宠若惊,觉着潘先生委实过誉。

陈家虽只有女人们在家,也过了个丰盛的中秋节。说来可笑,如今陈家日子好了,不论褚家还是宋家,节前竟都带着东西过来走动。陈太太一见宋舅妈那张脸就来火,就是宋舅妈送的东西,陈太太瞥一眼先问,“这是弟妹送给哪个大户的吧,赶紧送去,别耽搁了妹妹的事。”

宋舅妈在陈太太这里说了不少好话诉了无数冤屈,当然,也吃了陈太太半日排头,宋舅妈死求活求的,陈太太才把东西留下了。至于回礼,那是半点都无!宋舅妈想同闺女亲近,宋苹也没理她!好在,陈太太肯留下东西,宋舅妈想着,陈太太是个心软的,闺女也是她亲闺女,以后徐徐图之便是。

褚家这里,是王燕儿和褚母过来的,褚母见着闺女就要哭,拉着褚韶华的手说了不少话,说褚韶华现下日子好了,她也替闺女高兴。王燕儿更是不敢再提一句叫褚韶华改嫁的话,把月饼放下,又给萱姐儿麦芽糖吃。褚韶华耐着性子招待了她们,中午也只是寻常饭食,待午后便打发她们回家去了。至于回礼,二人带多少礼来,褚韶华还多少东西回去,是半点多都没有的。

陈太太还算满意。

叫陈太太说,褚家这还是正经亲家哪,自打陈家回乡,王家不过表兄弟家总是记得过来帮衬,如褚家这正经亲家,跟宋家一个样儿,知道陈家家业不比从前,竟是鲜有上门儿的!

这样的亲戚,还是远着些的好!

见褚韶华并没有同娘家亲近的意思,陈太太才算放心。她是担心褚韶华将手里的钱补贴娘家,未免提醒褚韶华些,萱姐儿这才是一辈子的指望哪。

**********

过了中秋,褚韶华就开始打围巾,放到邵家布庄寄卖,卖一件不论伙计还是掌柜都有提成,一季一结算的。提成的事叫几人心下有数,褚韶华还会教他们些卖东西时的说辞,譬如,这是自南边儿进来的高线羊毛线,戴上多么的暖和,这羊毛线多么的高级,在北京城不论太太小姐还是先生东家,天儿冷都要围一条之类云云。

这东西,褚韶华一样是分两个档次,贵的放到邵家布庄,便宜些的就搁王二嫂子的铺子里,还给了王大嫂子王二嫂子每人一条上等的羊毛线织的围巾。俩人虽是一番推却,心下却极是喜欢欢喜的。

待到冬天,乡里人大都是没什么事的,且又有过年,年前裁缝铺的生意愈发的忙,只褚韶华宋苹两个,都有些忙不过来。褚韶华干脆去村长三叔家,找了三婶子打听三婶子家的小闺女得不得闲,要是得闲,想叫着三妮子过去帮几天忙,按件算工钱。三婶子笑道,“什么工钱不工钱的,只管叫她去就是。她在家也没旁的事。”打发闺女去了,让闺女好生听褚韶华的安排。

褚韶华让陈三妮帮着裁剪,她和宋苹赶做针线。待到年下,还给陈三妮包了个红包,陈三婶直说褚韶华客气,还跟褚韶华打听以后要不要用人,倘是要人帮忙,只管叫三妮子去。

褚韶华笑,“待来年开春儿,我想去县里打听一个铺面儿,若是有合适的,也租一个,以后就在县里张罗生意。且看生意好坏吧,倘是还成,三妮子手巧,我是巴不得的。要是生意不成,怕是得举家回来。”

“我看一定成。”陈三婶拉着褚韶华的手感慨,“真是能干哪。”

褚韶华略说些话,就回家商量置年礼的事了。

**********

非但自家要置年礼,亲戚朋友的也要有所走动。经过中秋礼,年礼照旧安排就是。因着日子好,家里有老人有孩子,吃食上就多备了些。还有各处账目结算,彭掌柜与伙计们那里各有一份分红,就是王二嫂子,褚韶华也不能让表嫂白帮着张罗的,也自单独有份表礼要走。

待这些忙完,年也就到了。

年前二十七,陈二顺终于回家了。

这次回来,陈二顺不打算再到北京去了。

因为,经过一年的辛苦经营,陈二顺把陈老爷年轻时置下的王府井的老铺也经营的倒了灶,回来前,铺子已是变卖,货物已是清空,掌柜伙计的也都各发银钱打发回老家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