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八零福气包 > 73.73严禁转载

八零福气包 73.73严禁转载

作者:幺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7:39: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他赶紧跟主编打商量:“这事儿就只有我和那个小姑娘知道, 要不, 咱们把这篇稿件退给她,威胁她别到处乱说话?”唉, 你说一个学生, 她哥被投毒,她就单管讨公道不就好了?干嘛把命题扯得这么大?!

他提议退稿,这也算是在自救救他了。大家就回归原位,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主编严厉地道:“你觉得退稿就有用?她哥被人投了毒, 她都能想到写这种新闻稿了,你看她像是那种轻易会退缩的人?”

不像……

“再说了, 这事是福是祸还没个定性呢。瞧你那耗儿胆!”

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稿件的内容实在是让人心潮澎湃又心怀忐忑。仗着自己跟总编私底下的关系不错, 胡主编还是拿着稿子去找人了。

一进总编办公室, 胡主编就把门给关了, 回头迎着老友诧异的目光,说道:“老夏,我遇到个麻烦事儿了, 必须来跟你汇报!”

说完,一屁股坐上会客用沙发,把稿件往茶几上一放,再用食指点了点它:“你来看看这份稿子,是清大的一个女学生写的。就是昨天咱们得到的消息, 那起清大投毒案件的主角。”

夏总编喝了口茶, 从办公桌后转过来, 也坐到了会客沙发上:“这事大是大,也不该是你老胡决策不下来的事儿啊?”

胡主编是社会新闻版的主编,多年来一直坐在这个位置上,比这起案件更骇人听闻的稿件都接过多少次。实在没道理处理不了投毒案的稿子。

胡主编慨叹一声:“她要只讲了投毒,这事儿倒是好办了。可问题是这小姑娘心不小啊,她要求的不是严惩嫌犯,她要求的是立法!”

“立法?”夏总编倒是来了兴趣了,“这不是好事吗?好多国家都是依法治国的,咱们的国家也到了时候,该是恢复在内乱中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各种法律制度了。”

“人家一个小姑娘心大,我还能理解成是她年轻太轻,你怎么也跟着瞎起哄?”

夏总编好笑地道:“我啥时候瞎起哄了?难道你不这么觉得?”

“多的我也不说了,你自己看看稿件里都写了些啥吧!”他觉得有点渴,直接走到夏总编的办公桌前,就着他的杯子喝了口茶。

夏总编也没说什么。他俩关系好得就跟穿一条开裆裤长大似的,这也是胡主编为什么敢来找他的原因。

夏总编把整份稿件读完,忽然拍着自己大腿哈哈大笑。

胡主编莫名奇妙:“你在笑什么?这问题这么敏/感,你还笑!她都提到什么我们在搞内斗的时候,西方国家在开足马力加快发展!还说我们继续内斗下去,人家的国力就能碾压咱们了!这不是在说社会主义比不过资本主义,说我们的方向、道路是错的吗?”

“还有,她还提到四人集团窃取权利果实的事了。”胡主编压低声音道,“这事儿能随便说吗?现在还有一大批冤/假/错/案没平反呢,副主席已经复出工作一年多了,也没敢碰这个敏/感/点。党内也一直有人在反对他的改革。这么严肃的问题,你居然还敢笑!”

夏总编指了指他的鼻子,笑着摇头:“这就是你业务能力强,却这么多年都得不到晋升的根本原因了。你呀你,在关键问题上犯糊涂啊!”

“这话怎么说?”

“副主席这次能够复出,跟他在75年组织的整顿工作有很大关系。他的那次整顿工作主要是根据总理提出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来实施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国民对他的评价极高。”

“哦。那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你傻啊,从这一点来看,你就该知道他一贯的态度了!他就是一位革新派人士!就像你说的,他现在确实没有碰那些敏/感/的/点。可他不碰,那是因为没找到机会碰!你要给他一个机会,你看他碰不碰!”

胡主编刹时有点明白了:“你是说,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不是怕,而是像猛虎狩猎一般,死死盯着那些危害社会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的毒瘤?

“现在支持他改革的人这么多,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到‘落后只能挨打’!我们搞社会主义不是为了过得更差,而是为了过得更好啊!76年总理去世后,好多人在缅怀总理的同时,也在呼吁副主席复出,就是因为他承继了总理要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理念。”

夏主编说着,扬了扬手中的稿件:“你就等着瞧吧,这份稿件绝对是个打开场面的好契机!”

他起身走到自己办公桌前,对老友道:“老胡,你去好好招待那个女学生,我想办法去联系副主席身边的人。幸好这次的事件是发生在清大校园里的,副主席分管的工作里正好有教育这一块,这事有大机率能成!”

“好!”胡主编直到这会儿还有点恍神,正要起身离开,夏总编又开口了。

他说:“老胡,要是你手下去跑清大投毒案新闻的人回来了,你就暂时把稿件压下,咱们很可能最后会用那个女学生的稿子。还有,要找到副主席恐怕很不容易,这事应该会一层层地往上报,你要捺得住性子。那个女学生,千万不要亏待她,尽量对她好一点。一个学生,能提起这样的勇气实在是令人敬佩!”

他这么一说,胡主编也有些对她肃然起敬了,回自己办公室找出品质最好的茶叶。再亲手给她泡了一碗盖碗茶。

他到办公室去找,没找到她,就知道李记者肯定机灵地把人弄到会议室去了。又把茶端过来,挨间查看会议室,总算在会议室(三)找到了他俩。

他笑眯眯地开口,对简悦懿道:“简小同志,来了这么久,连口水都没让你喝,这会儿肯定渴了吧?来来来,先喝口水。”他刚刚已经在稿件署名上看到她的名字了。

李记者一看自己领导的架势,就知道这事有戏,不由松了口气。他刚刚都没功夫做自己的工作,一直在按指示没话找话跟她闲侃,就为了把她稳住。

这个小姑娘跟他闲扯了一阵,就一脸了然地跟他说:“你放心,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等消息。”

她没明说,但那表情分明是看破了一切。弄得他很是不好意思。

但这么敏/感/的事情,他哪儿敢轻忽对待?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呆在会议室里。

这尴尬得哟!

幸好事情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简悦懿看到李记者在此人一进门的同时,就站了起来,就晓得来人肯定是位领导了。她推辞道:“我不渴。不知道您是哪位?稿件的事又怎么样了??”

胡主编把盖碗茶放到她面前的会议桌上:“我是社会新闻版的胡主编,简小同志,你这个事儿啊涉及的面挺广的。这事儿我做不了主,刚刚我也去找过夏总编了,他也做不了主,说得问问上面的意思。”

“我明白。”简悦懿说道。

“但是你也知道,上面的人不是这么好联系到的。你还是先喝口茶,解解渴。这大太阳天儿的,哪儿能不渴呢?”他劝道。

胡主编殷勤劝茶的态度让李记者进一步放松下来,他也笑着说道:“我们胡主编可是一个好茶之人,他办公室里有不少好茶叶,小姑娘,你要不喝这茶,可就亏大喽!”

胡主编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又跟简悦懿解释:“这茶你在外面喝不到的。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这种茶叶,是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从明末清初开始,就已经是上供宫廷的御茶了。而且就只有九龙窠岩壁上那几棵才算真正的大红袍。”

“它的制作工艺也特别复杂,要经过十八道关!哪一道程序没制好,茶叶就废了!就是产量最多的年份,一年也就那么几百克而已。”

说到这里,胡主编笑说:“我这里总共就只有50克,一直没舍得喝。夏总编都找过我要了好几回了,我都没给。今天算是给你尝个鲜儿了!”

简悦懿赞叹道:“这么珍贵的茶叶,恐怕连省级干部都是喝不到的。您这里能有这种茶叶,肯定是工作干得特别有实绩,合了某位领导的眼缘,所以赠送给您的吧?”

胡主编哈哈大笑:“还真被你猜中了!来来来,快尝一口,看看味道怎么办?”

她浅笑点头:“恭敬不如从命。”拿起盖碗,用盖子篦住茶叶,轻啜一口。

一股子浓冽的茶香顿时激得人神清气爽!难怪古人说“茶,可以清心也”。那香味入侵性极强,强到把舌头上的所有味蕾一下子饱满、打开。

宫廷贡茶,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茶香虽然怡人,单论对修行人的作用,却还是人参精的洗澡水功效更高。

她开始琢磨,以后每天晚上喝人参宝宝泡的水时,要不要加点花瓣之类的,当花茶来饮用?

“好茶!”她赞道,“确实不是那些可以用钱买得到的茶叶,能媲美的。”

胡主编嗅着茶香,喉咙都忍不住滚了几下:“是吧?所以说,这世上钱不是万能的,越是钱买不到的东西,越珍贵。”

这位主编和李记者一起陪着简悦懿聊天,大家天南海北地神侃,但同时,却也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一般,就是不去碰敏/感/话题,也不去谈稿件的事情。

为防有人打扰,胡主编还专门把她请进了主编室,关上门慢慢侃。

临到中午下班,仍然没接到消息的胡主编,皱着眉头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对简悦懿道:“你先坐一会儿,我去打听打听情况。”

因为前途未卜,这种事情等起来让人分外心焦,李记者都有点捱不住了。跟简悦懿聊着聊着,就开始走神。

倒是简悦懿反过来安慰他:“别着急,等待的时间越漫长,代表这事越有戏。”

这说明层层往上传递消息的人,都拿不准这个事到底能不能做。

李记者有点尴尬,他还不如一个小姑娘沉得住气。他好奇地问她:“你不着急吗?”

“急也急不来,这事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决定的。倒还不如放松心情以待。”

她不着急,一方面是因为修行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还有后着。不过,这个肯定不能跟他讲。

胡主编没过多久就回来了,开口就在安慰她:“还在等消息,你也知道,立法是大事,上面没可能这么快就做决定。马上就要下班了,我看啊,咱们先去吃个午饭。人是铁,饭是钢,革命还须身体好,是吧?”

胡主编带她去的是人民日报社的社内食堂。虽说是内部食堂,但因为人民日报党媒和权威报纸的地位,食堂比外面许多饭店的供应还好。

而且,他带她去的是俗称的干部食堂。不论是菜品,还是就餐环境,都比另一个员工食堂好。

李记者也沾了她的光,跟着吃了一顿。

可惜胡主编肯大出血,吃饭的人却都心里有事,一顿饭下来,席上安安静静的。

等吃完饭,简悦懿又被带到了主编办公室。她很是过意不去,对他俩道:“你们工作应该都挺忙的,你们还是自己忙吧。工作做不完,晚上恐怕就得加班加点了。”

又对胡主编道:“我看您书柜上摆的门挺多的,要不然,借几本给我看看,打发一下时间?”

胡主编笑问:“你是看到我书柜上的解**籍了吧?来来来,过来看看,想看哪本自己拿。”

他这里主要是很多政治类的报刊和杂志,小说类的就只有像《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这类在后世特别常见的名著小说。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些解禁小说当然是很值得阅读的,但对简悦懿来说,这些书她都读过好多遍了。

心中不禁有些兴致缺缺。

她随手拿了那本《安娜》出来,坐回会客沙发上翻阅着。翻到女主人公陷入热恋的桥段时,突然就回想起昨晚顾韵林把手搭/在/她/胸/前的事了。

俏脸刷地发烫起来。

她伸手摸了摸脸,总觉得自己肯定是脸红了。又偷偷看了胡主编一眼,见他正在忙着阅读、审批记者们交上来的稿件,松了口气。

莫名奇妙的脸红,别人看着应该挺奇怪的吧?

她向来是不太在意别人对她个人的评价的那种人,此刻却没发现自己的反应和平时截然相反。

与此同时,顾韵林同学正在强斋的宿舍里,环抱双臂,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一只白馒头。

他已经盯了起码有十分钟了。

终于抬起右手,在馒头上抓了抓。接着“啧”了一声:“手感不对。”

又改成揉了揉。

还是不对。

昨天,碰到她胸//脯的,就是这只手。他有点痴迷地闭上眼睛,凌空虚抓了一把。然后皱起了眉头。

昨晚那记巴掌挨得可真冤枉。

他碰触她,最初是为了帮她度过障碍,根本没心思去仔细体会掌下的/绵/软。等到她顺利度障,进入禅定了,他居然也跟着入定了!

完全没来得及品尝她身为女性的那种美好……

他叹了口气,什么时候,她才肯允了他一亲芳泽呢?

总觉得整个人有点燥啊……

***

夏总编那里一直在忙。他是真心想促成这事,所以并没有向人民日报社的上级管理部门汇报,而是找了好些人,通过弯弯绕绕的渠道,才找到了副主席秘书那里。

照理说,越级汇报是不被允许的。这么个做法完全没把上级管理部门放在眼里,以后人家给他穿小鞋那都是应该的。但这世道上,总还是有那么一群人是有着满腔热血的。

也是副主席公务繁多,秘书答应了转告此事,但有两回副主席才从会议室出来,就被其他人截住了。都是汇报工作上的事,秘书也不好打断。

到事情传到副主席耳朵里,已经是临近下午下班了。

副主席一听到清大投毒案苦主写了一封要求立法,特别是立刑法和刑事讼诉法的署名信后,非常重视。当即叫秘书给夏总编那边拨电话,他亲自跟他沟通。

夏总编原本指望的只是秘书能让副主席知道这事,让他老人家表个态,也就够了。倒没想到副主席竟肯亲自跟他说话,顿时受宠若惊,在电话这头都站起来鞠躬了!

他怕副主席事务繁忙,把整封信挑了最紧要的部分大致说了一遍。哪晓得副主席还就愿意仔细听,对他说:“这样,你把那封信念给我听一遍。我看看这位投毒案的苦主,对于立法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看法。”

夏总编赶紧抑扬顿挫地把信通读了一遍。

但副主席并没有当场下决定,而是告诉他,他需要好好想一下,再给他答案。

这个“好好想一下”,是需要想多久呢?

夏总编有点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叫清大那个女学生回校。他倒是可以守在电话旁,但人家一个女孩子守在这里,晚上回家怎么办?

不过,他没敢问副主席。等到那边挂了电话后,他才给胡主编打了个电话,叫他给女学生安排招待所住宿,再给清大那边打电话,帮她请假。

胡主编放下电话,就跟简悦懿报喜:“联系上副主席了!这件事有希望了!不过,不一定能成啊,副主席说他要好好想一下。”

简悦懿松了口气,能联系上人就好!那就有希望!

到了下班,胡主编又带她去吃了一顿食堂,然后就去人民日报社内部办的招待所,替她登记住宿了。

刚刚登记好,一个电话就打到招待所前台来了。

接待员接了电话后,应了一句:“在在在,您等一下,我这就请胡主编接电话。”

还有谁会知道他今天要往这边跑的?当然是老夏了!

胡主编接过电话:“老夏?”

“是我。你马上把房间退了!有消息了!这里不方便说话,你到我办公室来再说!”

他俩赶到总编办公室后,得到的答案其实还是不明确的。因为副主席考虑再三后,决定的是先把这封署名信登出去,看看民众的反应,也看看反对者的声音到底强不强烈。

毕竟副主席坐的是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他所考虑的已经不能只是单纯的有利还是有弊,对还是错了。他得考虑一个举动到底是会把人心凝聚起来,还是会让人民分裂对立。

但即使是这样的结果,简悦懿也感觉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

她相信,所有在那十年过得压抑的人们,所有曾经助纣为虐,现在却深悔自己对亲人、朋友做错事了的人们,还有那些只因别人的主观判断就被斗、被劳改的人们,那些想维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人们都会因为这封信而站出来,支持立法的!

第二天,《人民日报》完整刊载了她那篇署名信,并给它取了标题名《立法是终止内部消耗、保障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根本》。

这封来信被放在了头版头条。

一时之间,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以及各个公社都知道了简悦懿的名字。

很快,《文摘周报》、《京市日报》还有各省各市的日报,都全文转载了这篇署名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