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灵异 > 70年代极品婆婆 > 第 54 章

70年代极品婆婆 第 54 章

作者:芒鞋女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2 19:02:00 来源:9书院

最终, 经过深思熟虑后,陆建国决定投票选,也不是人人有资格,平时爱偷奸耍滑的, 说话阴阳怪气眼高于顶的通通没戏,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好与不好, 心中自有定论,而且某些知青不是仗着家里有钱就喜欢贿赂人吗,整个生产队的人全参与进来,看知青们想得出什么好办法收买人心。

陆建国挨家挨户通知, 下工后在保管室外集合, 耽误十几分钟趁早把事情解决了,免得知青房的人心头攒动,涝肠寡肚的惦记。

罗梦莹的大学生名额是铁板铮铮的事实, 投其余两个知青的票即可, 在陆建国的主持下,投票没出什么乱子,人们性格朴实, 不曾因为与谁亲近就拉帮结派的投他,陆建国说过, 投票出去的大学生代表的是生产队的脸面, 好比离开生产队的曾知青, 念着生产队的好, 偶尔会写信回来问候,知道社员们扫盲,他专程邮寄了两本书回来,关于房屋建筑的书籍,农村土几乎全是土坯墙的房屋,茅草屋顶,泥土墙身,防水性不够好,尤其雨水多的季节,茅草屋经常漏雨,曾知青给的书本是关于房屋结构的,听说外边很多地方流行砖瓦房,青色的瓦盖屋顶,不担心漏雨的事儿,识字的社员可以学学,造福更多的人。

有曾知青的例子在,社员们在投票的环节挺慎重的,倒不是他们贪图以后知青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而是外人的感激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优秀的人上大学,将来才会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的选择,关乎着国家是否培养了栋梁之才。

投票的结果经所有人通过的,并没多少意外,而陆建国看好的李知青也在其中,她爱人得知她被选中了,当场就闹了起来,闹着自己要和媳妇一块走,陆建国懒得看他扭曲的嘴脸,沉声道,“你媳妇被选中是大家伙对她的认可,身为她爱人,你该由衷感到高兴,瞎闹什么,当着整个生产队的面不嫌弃丢脸是不是?想跟着上大学是吧,成啊,今后好好表现,大家伙不是眼瞎的,谁干的活多,谁性格好,大家伙心知肚明,你扪心自问,以你的德行,你配上大学吗?”

陆建国毫不给对方面子,训骂了顿,吩咐大家伙散了,插秧过后得挑粪灌秧苗,事情多得很,哪儿有闲工夫跟他们墨迹。

“三位得了大学名额的知青别自得意满,通知书下来前得在生产队好好干活,县里领导会下来调查,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我是不管的啊。”有些话,陆建国该说明白的还得说明白,以免将来遭人埋怨上。

人群渐渐散了,薛花花牵着西西走在陆德文旁边,问陆德文,“德文想上大学不?”

陆德文懵了会儿,回头望了眼山坡上站着的知青,淡红色的晚霞照在她们身上,显得又庄严又气派,陆德文毫不犹豫摇头,“不想。”他的目标是扫盲成功后努力干活,争取过几年成为生产队的劳强户,读大学的事儿,他想都没想过,况且他读大学去了,家里的活儿谁干啊。

薛花花皱了皱眉,转身看向落后一步的陆明文和陆建勋,兄弟两急忙摇头,“妈,大学不是咱想读就能读的,还是种地吧,种地踏实。”高中课程就让他们吃不消了,再去上大学,怕是不想活了,陆建勋想得更长远点,“妈呢,就这样队上的人都说咱兄弟的媳妇不好找了,再去读大学,恐怕更找不着媳妇了。”

可不是吗?丰谷乡公社,除了干部家庭和知青们,他们家文化水平算最高的了,依着外人的话说,文化水平高了,眼光也高,看谁都配不上自己似的,真要读了大学,估计只有跟城里人处对象才不会觉得委屈了。

薛花花好笑,“读大学咋就找不着媳妇了,听你的意思,人家大学生都不结婚的嗦?”

“大学生当然要结婚了,情况不同,咱听过的大学生都是城里人,找个吃供应粮的就好,咱就庄稼汉子,拿到大学文凭后啊,人城里人嫌弃咱是种地的,咱又嫌弃生产队的人文化不高,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咋找对象啊?”不是陆建勋乱说,他看人隐隐就有这种趋势了,好比围在陆明文身边的姑娘,家境家境不好,文化文化没有,这种人哪儿配得上陆明文,然而要他找个配得上陆明文的吧,他把生产队的人里里外外想个遍也找不到人,知青房的心高气傲脾气不好,以后会给陆明文气受,农民家庭的吧,大字不识两个,跟陆明文聊天的话聊不到一块。

别说,陆明文要找般配的对象真的挺难得。

所以啊,千万别上大学,那就是个坑。

薛花花脸颊的肉抽搐了下,挪开视线,懒得跟这种眼皮子浅的人交流。

以为自家妈不高兴了,陆建勋善解人意的换了种说法啊,“妈,大学不是咱想读就能读的,要工农家庭出身,咱普通农民,跟工字不沾边哪......”

薛花花没吭声,回家后督促他们看书,自己去灶房热饭菜,数着年头,再有四年才会恢复高考,时间上完全来得及的。

几兄妹可不知薛花花打的主意,他们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薛花花托陆建国买了些蔬菜种,有丝瓜籽,豇豆籽,冬瓜籽,还有白菜籽,待玉米苗长起来后,就把丝瓜籽和豇豆籽撒进地里,菜苗长出来后,匀成一窝一窝的,除了自留地,薛花花还抽空把院坝外的空地翻土,屋前屋后都种上了菜,还撒了花生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70年代极品婆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70年代极品婆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花生容易招小偷,四五年没人种那玩意了,整个生产队家里有花生的都少见,薛花花问陆建国要了十几颗撒在屋后的,村尾没住几家人,屋后是片小山坡,山坡光秃秃的,别说种庄稼,杂草都少,几乎是石沙,放假的时候很多孩子爱来这边滑坡,屁股下垫着稻草,从坡上往最下边滑,比谁的速度快,每到周末,孩子们放假就是那最热闹的时候。

薛花花沿着坡脚种了排花生,花生边种了许多蔬菜,这两年收成不错,好多人家在自留地种了菜,刘云芳种的算最多的,她有五个儿子孝顺,哪怕不干活也饿不死,但她非但没懒着,还在猪场养猪,工分比好多妇女同志多,所以收了小麦后,索性撒了两排玉米,其余空地全种成蔬菜,有茄子,丝瓜,棒棒瓜,豇豆,涨势十分喜人,惹得好多人眼红不已。

尤其是孙桂仙,依照她的意思也是要种蔬菜的,结果老头子不答应,年后,孙永昌两口子厚着脸皮来借粮食,刘老头碍于亲戚脸面,不得不借了点粮食出来,以刘老头的话来说,孙永昌是只进不出的人,借出去的粮食多半是收不回来了,大宝二宝他们读书要花钱,该省的地方要省,别大抛小撒的浪费,至于蔬菜,过两年再说。

说起这个,孙桂仙就窝着一肚子火,她都和孙家没来往了,孙永昌还不肯放过她,遇见困难了才认她这个妹妹,真以为她好欺负呢。

“我大哥大嫂昨天又来了,说是前些日子雨大,自留地的麦子全生了秧,问我能不能借点粮食,真把我当地主了,要什么给什么啊......”以前孙桂仙对孙永昌有多好,现在就有多鄙视,“哪怕是兄妹,该帮的我也帮了,他缠着我有什么意思,又不是我害他家麦子收不回来的。”

“你大哥前几年还不错,自从你侄女婿进门后,日子是越来越糟糕啊,人啊,做不得亏心事。”刘云芳抱着小明,喂他吃摘来的刺泡儿,酸酸甜甜的,小明尝着味道舍不得放,嫌弃刘云芳速度慢,索性自己抓筲箕里的刺泡儿,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刘云芳赶紧阻止他,“多了小心卡住,看西西哥哥和东东哥哥怎么吃的?”

孙桂仙看得眼馋,自己也抓了颗放进嘴里,叹气道,“我大哥说后悔了,后悔有什么用,赵武斌去农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宝琴又要带孩子,干活慢吞吞的,粮食不够吃呢,比较来看,还是你福气比较好,你前两天买肉了?”

生产队说大不大,谁家有什么事瞒不过其他人,何况买肉这么大的事儿,想瞒也瞒不住,刘云芳托陆建国买的肉,整整一斤半,就她们两口子,哪儿吃得完。

“对啊。”刘云芳眼睛盯着小明,回孙桂仙的话道,“手里有钱不花,老不动的时候想花都花不了,农忙老头子跟我累得不轻,得好好补补,老头子说了,不求大富大贵,像咱这把年纪的人,多活几年就够了。”

孙桂仙羡慕,“是啊,以前好多人说你将来日子不好过,现在来看,分了家你更轻松了,你买肉你几个儿媳妇没说什么?”

就孙桂仙所知,刘云芳大儿媳似乎不太满意。

“用老娘自己的钱,关她们什么事,没分家的时候天天怂恿着分家,分了家还想我伺候她们吃好喝好,等着吧......”刘云芳强势惯了,可不在乎儿媳妇们的嘴脸,她是买了肉,只喊了儿子和孙子吃,儿媳妇的份儿她管不着,当然,李雪梅是吃了的,那是因为她知道分家的事儿李雪梅没掺和,是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的意思。

要不是老头子喝醉酒,她还问不出来,当时分家她就纳闷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冒出这种想法,老头子坚持是自己的意思,老大他们只是附和,过年老头子多喝两杯说了实情,“咱么老了,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不想混着干活吃大锅饭,说分了家过得会更好,想想这个家,分的是好啊,起码咱肩头的担子轻松了......”

刘云芳听着,就差没找她们对峙了,她辛辛苦苦给她们做饭洗衣服,坐月子的时候忙前忙后,人家翅膀硬了要分家,真要群白眼狼,别说吃肉了,吃什么都没她们的份儿。

“你家老大媳妇估计嫌你偏心陆明,常说一碗水端平,哪儿端得平啊。”是人都有感情,同样是儿子,感情也是有亲疏的,生产队的老人都这样,有些喜欢大儿子,有些喜欢小儿子,还有些喜欢女儿女婿,人的感情,复杂得很。

刘云芳哼了哼,“我偏心谁是我的事,陆明媳妇有时候不讨人喜欢,起码不像她们几个私底下来事,况且小明聪明伶俐,我不偏心他偏心谁?”刘云芳不是乱说的,李雪梅是知青,生的儿子果真要聪明些,不说其他,就说吃的上面,甭管啥时候小明有吃的,见着她和老头子,不用问都会主动拿出来孝敬她们,哪儿像小瑞几个,有点吃的就往衣兜里藏,以为她真缺了那口吃的似的。

“也是哦,整个生产队,除了东东,没人比你家小明更聪明了。”

“那可不是,也不想想小明是谁生的。”知青,文化分子的知青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70年代极品婆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70年代极品婆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薛花花在旁边听得好笑,她记得李雪梅和陆明结婚刘云芳百般不乐意来着,没少坐在石墩子上骂人,小明生下来后,态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哪,她以为刘云芳想通了,没料到是这个原因,知青儿媳妇生的孙子聪明,是不是说李雪梅母凭子贵?

最近,李雪梅暂停教课,把语文和历史课腾出来上罗梦莹的数学和地理,罗梦莹八月中旬要回家,九月去大学报道,此后没有机会教课,便趁着在生产队的日子,能教多少是多少,抢收麦子和插秧耽误了半个多月,然而六月底的考试,几兄妹成绩却有所提升,除了赵彩芝四门功课不及格,其余全部达到了80分,陆明文的数学考了98,趋近于满分,把陆明文高兴得不敢相信,问罗梦莹题目是不是她出的,农场那边出的题目可难了,考85分都顶天了,他考了98,太不可思议了。

陆明文的怀疑让罗梦莹忍俊不禁,“是农场出的考题,李雪梅同志专门写信过去请他们多出点题,整整二十多页纸,够你们受的了。”

“受得了,甭管题目多少,咱都喜欢。”

陆明文知道农场的老人是有学问的学者,有机会做他们出的题,是他们的荣幸。

进入七月,小学放暑假了,生产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县里领导下来调查过大学生名额的事情,得知所有村民投的票选出来的人,他们放心走了,走之前特意去猪场瞄了两眼猪,问薛花花没有喂猪吃什么特别的食物,为什么猪的墩头看着比其他生产队的大,县城周围有几个生产队想过来学习养猪技术。

“养猪哪儿有什么技术,就是一天五顿不让它们饿肚子,早晚清洗遍猪圈,猪得舒服吃得才高兴,吃高兴了胃口就好,长得自然不差。”陆建国乐呵呵的赔着笑脸,笑盈盈跟领导解释,“真要说技术的话,约莫和咱生产队扫盲有关,猪跟狗差不多,都是有灵魂的,从薛花花同志全家扫盲开始,猪见天的涨,要我看啊,猪约莫是听到大家读书的声音心怀敬畏才不停的涨的。”

到处都在传这件事,陆建国认真思考过,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生产队的猪就是从薛花花带领全家扫盲那年体重飙升的,猪估计也喜欢有目标有追求,思想觉悟高的文化人吧。

不是他吹嘘,整个丰谷乡公社,找不到第二个有薛花花精气神的人,猪啊,感染到薛花花独特的精气神才有吃东西的**的。

要不是薛花花,猪场的猪绝对长不好,猪长不好就没粪肥,庄稼也长不好,庄稼长不好,社员们分不到足够的粮食,还得挨饿或者靠借粮食过日子,追究起来,是薛花花改变了生产队的惨状,是她给生产队带来勃勃生机的。

县领导诧异,头回听这种说法,“猪还成精了不成?”

陆建国想点头,但想起什么,又忍住了,“成没成精我说不清楚,不过啊,咱猪场的猪听得懂话。”

县领导掀了下眼皮,略有怀疑的望着陆建国,意思是:你吹,你继续吹,看你能吹到什么时候。

陆建国挺了挺脊背,硬着头皮道,“领导,你们要不信的话看看就知道了。”陆建国捡起地上顺着的竹竿,轻轻敲打其中头的后腿,喊,“拉屎去墙角的小洞,赶紧的啊,去去去......”

猪慢条斯理的爬起来,抖了抖身子,嗅着鼻子朝墙角的小洞走,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只看猪憋着气,当真拉了坨屎出来,不偏不倚的掉进小洞里,而小洞下边就是粪坑......

县领导瞠目结舌,“真有这么奇怪的事儿?”

不远处站着的孙桂仙白眼快翻到天上去了,人花花说了,甭管猪还是狗还是鸡啊鸭的,只要你多教它几遍它们就记住了,薛花花家里的鸡鸭中午放出去,傍晚会自己回笼,有什么好稀奇的,偏陆建国拿着吹牛。

“你们怎么做到的啊?”县领导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

陆建国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装愣头青似的挠了挠后脑勺,“不是薛花花同志全家在猪场学习吗,猪估计受到感染了吧。”

吃过仁安村生产队猪肉的两位县领导不住的点头,“难怪猪肉吃着香,原来还是有文化的猪,陆队长啊,你好好干,过两年县里开表彰大会,绝对有你的份儿。”过年的时候,他们为了买仁安村生产队托进县里的猪,还托关系找人呢,就怕屠宰场不识货把猪肉弄混了,原来,他们喜欢这儿的猪肉不是没有原因的。

好,当真是好。

回到县里后,得把这件事跟上边领导说说,今年仁安村送上来的猪得和其他猪分开。

陆建国砸吧了下唇,还想说吃了养猪场的猪人会变得聪明,就说小学期末考试的事情,去年好多人在班上倒数,今年突然名列前茅,问孩子们原因,说是过年吃了猪肉有动力学习的原因,可想而知,他们养猪场的猪有多厉害。

他嘴皮子动了动,怕县领导嫌他牛皮吹太大,在三犹豫,没有把这件事说出口。

但不管怎样,仁安村生产队的猪在县里小火了把,两位领导回去后,跟同志们说起此次遇到的新鲜事,首先就是仁安村生产队的猪,他们在养猪场扫盲学习,猪听了内容后,心里有所感悟,故而肉比其他猪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70年代极品婆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70年代极品婆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件事情玄乎其玄,但是有迹可循的,有本书里就记载了古人用酒养鸡以致于鸡肉有股淡淡的酒香,鹦鹉学舌也是同样的道理,鹦鹉本不会说话,人教它们说话它们才学会了的,仁安村生产队的猪,肉里融合了知识,吃起来味道不同是正常的。

自此,县城周围几个生产队纷纷效仿薛花花养猪的办法,安排猪场的人扫盲,扫盲的地点必须在猪圈外,读书的声音要大,要洪亮,务必要让猪听进去,然而两个月似乎没什么效果,和丰谷乡其他效仿生产队的状况差不多,猪还是老样子,不胖不瘦的,看着令人心慌。

有上进的队长特意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公社干部,干部们口径差不多:光是读书哪儿成哪,薛花花全家老小学习,从小学拼音到高中函数,还有历史地理样样没落下,光读语文课本是偏科的现象,不好不好。

队长们想想觉得有道理,回到生产队,特意花钱买了两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依葫芦画瓢的请知青房的知青教猪场的人学,可是仍然没效果,又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干部,干部们耐着性子询问:你们猪场养猪的人会读拼音吗,会算数吗,会打算盘吗?

他们表示点头,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割猪草的活儿都请其他人干的,还要怎样啊?

干部们摇头,“割猪草的活儿怎么能给别人,文化人割的猪草有股香味,人闻不到猪的鼻子灵着呢,得她们自己割猪草,实在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请队上的人帮忙。”

“还有这种事?”

“那当然呢,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把猪养得又肥又壮啊,养猪比种庄稼难多了,会种地的老把式听过不少,但咱县里养了几十年猪的人都有,你见谁把猪养得这么肥的?”说起这个,公社干部是脸上有光,他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依着年龄来看,还有上升的空间,仁安村生产队给力的话,将来他升到县城是有可能的。

可以说啊,他以后的政绩全靠仁安村生产队的养猪场了......不对,全靠薛花花养猪的技术了。

队长们再次表示膜拜,而且听干部们的口气,似乎很关注仁安村的情况,看来啊,人家把猪养得好的确费了很多心血,他们回到生产队,再次就猪场的活计重新分配,割猪草的事情由猪场干活的人自己完成。

这么一来,又要干活又要养猪,铁打的身体都禁不住折腾了,当初挤得头破血流的进猪场就是看猪场的活轻松,工分好挣,突然要扫盲要割猪草,哪儿还愿意待在猪场,好些人找队长要求换个工作,猪场的活不要了。

把队长们给气的,难怪猪长不好,冲着她们知难而退的性格,猪能受到感化才是有鬼了,又去生产队找人,其他社员们听说要干活要学习,没人愿意进猪场,无论队长们如何威逼利诱都不行,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把自家人安排进去,本以为有自己压着不会出问题,结果问题更大,猪场吵完了回家吵,抱怨他不懂体谅,好端端的扫什么盲,又不是人人都是读书的料,读书是要看天赋的,没有天赋的人,怎么努力都没用。

事已至此,队长们便不抱啥希望了,像往年养猪,能养多肥算多肥。

消息传到仁安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冬天了,罗梦莹在暑假,陆德文他们的数学和地理学完了高二课程,而高三课程,罗梦莹说等她明年暑假的时候回生产队再说,陆德文他们的语文和历史落下很多,李雪梅天天给他们讲课。

学习的地点在猪场,薛花花要去猪场干活,走得早,恰逢下雪了,西西和东东要跟着她出门,薛花花没办法,只得把他们带上,陆德文他们在家看会儿书,估计着时间自己去猪场,少了罗梦莹,猪场又进了两个女知青,是社员们投票进猪场的,刘群英和张雯雯,两人干活还算勤快,偶尔拎不清事做,孙桂仙会在旁边提醒她们,进猪场后没出过什么差错。

天空飘着雪花,纷纷扬扬的洒在薛花花脸上,西西提着小篮子,走在最前边,东东揉着惺忪的眼,张嘴舔空中的雪吃,薛花花擦了擦他脸上的雪花,“冷不?”

“不冷,好吃,奶奶也吃。”

“奶奶不吃。”薛花花抱着西西,到猪场时,陆建国站在猪圈外,望着圆滚滚的几头猪,笑得花枝乱颤,听到脚步声,他转头,笑得两排牙齿在光线昏暗的猪场亮了起来,“花花啊,昨天去县城回来得晚,你要的本子和笔我给你买回来了,对了,罗知青来信了,我一并给你带过来了。”

罗梦莹八月份离开的生产队,走之前把带来的书啊笔啊全给了薛花花,工分也转到了薛花花的名下,送罗梦莹她们离开生产队的时候,孙桂仙还抹了两把泪,劝薛花花把罗梦莹收作儿媳妇,这么好的女孩,提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陆建国也有心撮合陆明文和罗梦莹,私底下问过罗梦莹的意思,她似乎对陆明文没有意思,陆建国觉得还是陆明文离婚的事情影响大,要是没离过婚,以陆明文的性格,多少人抢着要啊,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抢着要,只是她们和罗梦莹比,差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70年代极品婆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70年代极品婆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要不是自家几个儿子结了婚,他非厚着脸皮撮合他们和罗梦莹不可。

薛花花放下东东,“好呢,次次都麻烦你,我都不知道说啥感谢的话了。”

陆建国摆手,“咱两说什么感谢的话啊,你的名字城里人都在说呢,我昨天进城遇到县里领导,特意把我叫到边上问猪场的情况,听他们的意思,明年好像要给咱多分配几头猪,真要那样,猪场还得扩建呢。”

受领导器重是好事,然而养猪是要粮食的,七头猪对生产队来说不算负担,然而再多几头,农忙再遇着今年的情况就麻烦了,他有点拿不定主意,“花花啊,你说再养几头猪咱忙得过来吗?”别到时候猪养得不好,多的都亏了。

“看天气吧,天气要是好,养十多头都没问题,天气不好,几头猪都难。”薛花花看檐廊上放着小背篓,问陆建国,“里边全是我的东西?”

“对啊,罗知青给你邮寄了东西,沉甸甸的,估计是书,你拆开看看。”陆建国走向檐廊,看孙桂仙哈欠连天的从外边进来,打了声招呼,“咋滴了,你大哥大嫂还赖在你家啊。”不知是不是雨水多的缘故,好多生产队的水稻长了虫,根部开始坏,他们生产队也是如此,不过庆幸的是,他们生产队的水稻黄得早,他叫几个有经验的老把式天天守着稻田,发现哪儿水稻长虫立马叫人把稻穗割了,稻谷没咋遭殃。

其他生产队晚熟的水稻就惨了,好几个生产队的公粮都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忘记说了,他是今年先进生产队的队长,公社干部奖励的两个搪瓷缸,搪瓷缸多了,他都没最初捧着搪瓷缸的兴奋了,就两喝水的杯子,没什么好炫耀的,用久了还掉漆,哎,难过。

扯远了,继续说孙永昌家里的事儿,孙家村生产队庄稼不好,分到的粮食没去年多,而孙永昌家里挣工分的少,分到的粮食更少,他到处借粮食借不到,索性又把主意打到孙桂仙身上,带着媳妇上门借粮食,来了就不走了,他媳妇也是个厚颜无耻的,住在人家家里半点不见外,跟在自己家里自在,气得孙桂仙跟她吵架,怎么吵人家就是不走,孙桂仙又不敢动手打架,她大哥大嫂就想机会赖在家里呢,她要动手,两口子还不得借此赖上她们?

孙桂仙头都大了,“队长啊,你是队长这件事你不能不管啊,世界上脸皮怎么有这么厚的人,我又不是他儿子闺女,我有大家子人要养呢,早先他来借粮食,老头子看他们可怜也借了,还说不让他们还,他们咋这样啊。”

兄妹的情分,被孙永昌两口子的所作所为全耗光了,让孙桂仙气愤的是,孙家还屯着有粮食呢,孙永昌两口子做什么赖在她家啊。

陆建国皱眉,“这种事我出面恐怕不好,他们走亲戚,我如果插手的话会落下话柄,你家老头子咋说的?”

“还能咋说,打呗......”老头子本就不喜欢孙永昌两口子,被孙永昌这么闹,更加讨厌了,要不是她拦着,老头子早就动手了,哪儿会等到现在。

“打不行,如果伤着他们,更是要赖在你们头上,要真想把他们撵走,不是没有办法。”陆建国心思动了动,瞄了眼拆包装的薛花花,“花花啊,你也来听听,听听我的办法好不好。”

办法很简单,等两口子睡着了抬着手脚把他们扔出村,此后刘家人关在家里不出门,连续几天孙永昌见不到人就没辙了。

孙桂仙拍手,“这个办法管用,但我要来干活啊,关了门我咋出来?”

“你把口粮带上,就在猪场的锅里煮来吃,晚上和守夜的人将就几晚上就行了。”陆建国问停下动作听他说话的薛花花,“花花,你觉得咋样?”

薛花花沉吟,“可以试试,不过要我说啊,孙桂仙真不想跟他们来往的话就断绝关系吧,所谓救急不救穷,他儿子女儿都不管,你嫁出去几十年的妹子能帮到他多少?人要是勤快的,绝对饿不死。”孙永昌不是懒惰问题,是人品有问题,赵武斌去农场后,孙永昌不懂反省自己,还盼着日后能跟赵武斌进城享福,时不时的往农场寄吃的,要不然家里咋会穷成这样呢,都是把吃的给女婿的原因。

孙桂仙叹气,“我也想啊,两口子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要断绝关系,恐怕人家不认啊。”孙永昌就是认定她有粮食,巴不得多从她手里弄点粮食,哪儿会断绝关系,此刻想想,两个侄子跟孙永昌断绝关系真的是太明智的选择了,否则现在被烦的就是孙成功他们了。

薛花花想说实在不行就提刀干一架,大不了赔点粮食,以后让他们不敢再来家里,又怕薛花花真听她的话打人没控制好力道,想了想,以后再说吧。

她继续拆罗梦莹的包裹,出乎意料的不是书,而是三包糖和肉干,说是用自己的肉票买的,点名给西西东东还有小明的,孙桂仙看得双眼发亮,“哎呀呀,罗知青还真是个好人了,走了这么久都还惦记着三个孩子呢,西西他们的眼泪没白流啊。”

罗梦莹走的那天晴空万里,西西他们送罗梦莹出村,三个娃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尤其是东东,抱着罗梦莹的腿不撒手,嚷着要跟罗梦莹一块走,无论薛花花怎么用力都拉不开他,最后没办法,硬是让陆德文三兄弟抱着他送罗梦莹去县城才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70年代极品婆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70年代极品婆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生产队是好了,然而到了县城车站又开始哭,不知道的人以为罗梦莹是她亲妈呢,弄得车站的人员出来询问发生何事,担心是男人拐卖孩子的,弄得陆德文好一通解释,罗梦莹依依不舍的上车,坐在位置上朝东东挥手,哭得比东东还厉害。

“哎,大宝他们跟罗知青就没这么好的关系。”孙桂仙略有遗憾,尤其看到罗梦莹还给西西和东东准备了两套衣服,更是羡慕了,“罗知青多好的姑娘啊,咱生产队咋就没小伙子追求她呢?”

说到底,还是队上的人觉得自卑,高攀不起罗梦莹,甭管嘴巴里说着怎么鄙视城里人,心头还是盼着能进城的。

“花花啊......”

薛花花知道她又要老生常谈了,及时打断她,“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明文对象的事儿你就别提了,不管是谁,暂时都不考虑。”陆明文摇摆不定的性格,真不适合处对象,况且结婚的话要分心,会耽误很多学习,以后再说吧。

谈及陆明文,灶房煮猪食的两个女知青脸不由自主的红了,好在没人发现她们的异样。

“要说啊,明文的事情早处理了有好处,你们没看见天天来猪场转悠的姑娘啊,天寒地冻的,也不怕感冒了,现在的年轻人,胆子越来越大了,哪儿像我们那时候,我年轻的时候,挑着箩筐走在路上迎面过来个姑娘都会脸红,低着头不敢张望,生怕地里干活的人笑话。”陆建国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和女孩子对视眼就脸红心跳,哪儿敢说话?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自己追上门抢人,阵仗恐怖得呀......

薛花花拿着衣服给西西比划了下,看东东撕糖的包装,及时制止他,“等小明弟弟来了一起吃,东东和哥哥学习去。”

西西学习的态度很端正,薛花花给他规定了任务,每天都会完成,倒是东东,学习吊儿郎当的,静下心学习的时候比谁都乖,要蹦哒起来,闹得人想打他顿好的。

西西拿出篮子里的木头片,木头片用水洗过,写上去的是很多陌生的字,不过标注了拼音,西西指着拼音,小大人似的教东东念,东东斜着眼,瞟着背篓里的糖,心不在焉跟着西西念,看得孙桂仙好笑不已,“东东就是个人精,花花,拆开给他吃个吧,不然静不下心来。”

喜欢70年代极品婆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70年代极品婆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