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 > 第165章 新政反复!

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 第165章 新政反复!

作者:木子午千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6:14:37 来源:9书院

早晨翌日清晨,天未明。

贾琏自一片粉臂软玉中起身,已经养成的自律习惯告诉他,该去晨练了。

前院。

马棚旁的校场上,数十亲兵正在练习拳脚,有的则在练习刀盾,有的则在张弓修行《射日决》,这一般是有天赋的贾氏族人,或者父辈立下过功劳又有天赋的亲卫。

贾琏摆开架势,缓缓打起了慢悠悠的太极,练了半个时辰后,天色刚明。

他回到内院,脱了个精光,开始洗起冷水澡来。

“爷呀~,我就知道您又在洗冷水澡了……”

却是止玉听到动静,进得耳房来,见到果然是贾琏在洗冷水澡,嘴里不由娇嗔着埋怨到。

仍然上前要给贾琏搓背什么的,但是远远的被贾琏抬手阻住了。

“行了行了,你现在身子还没利索,碰不得凉水,去歇着吧。”

神京城,城南城北的打批贫苦小孩儿们,如今总算是得了一份活计。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得到位于城东与城西的两处东海商会驻点上交昨天卖报的成本以及领取今天的报纸。

因为东海商会准许报童们先将报纸拿去卖,第二日再交回约定好的报纸成本,每份三个大子。

这无疑是帮了城中贫困人家的大忙,报童们一日最少也能卖个五六十份《大庆新闻》

见到贾琏转过身来,那一身的虽不夸张但仍然线条分明的肌肉,健壮的身体散发着充满男性荷尔蒙的魅力,哪怕自幼就伺候在他身边的止玉见状也忍不住俏脸微微染上红晕,煞是好看……

……

“卖报了卖报了~冀省、鲁省爆发抗税冲突,已经致使上百名收税吏员伤亡,朝廷已紧急抽调大军应对……”

每日的天不亮之时,报童们就要自城南城北的家里出发前往位于神京城城东与城西两处东海商会的报社中去交回前一天所卖报纸的成本以及未卖完的报纸,然后领取新的报纸再背着往城内各处人流聚集之地发卖。

东海商会的报纸每五日出一版,每一版报纸新出之后的第一天是最好卖的时候,因为大部分人都还没有读过和听过。

而随着时间的过度,报纸的销量也会越来越低,直到新的一版《大庆新闻》与《南洋海事》再次刊印发布,销量随之再次达到巅峰,然后又开始循环往复的跌落。

《大庆新闻》与《南洋海事》每一份记成本三个铜钱,报童们大约能以五个铜钱的价格每人每天平均卖出50份左右。

也就是说,这些来自城南城北贫困人家的半大孩子每天能落到自己口袋里的就大约有近百个铜板,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不止能够养活自己,甚至还能结余出三四十个铜板给到家中补贴家用。

这对于底层百姓们自然属于大大的善举,近段时日神京城民间对于东海商会赞誉的声音也开始多了起来。

当然,这一举措实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个时代底层百姓的愚昧程度有时候简直令人不敢置信。

从东海商会的报社最初开始招募报童到现在,至少有上千报童因为自己或者家人的贪心,昧下了前一天贩卖报纸所得的两三百个大钱。

大部分报童此后都不敢再出现在报社周边,小部分在家人的怂恿下隔了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在报社面前的人,也大都被抓了出来。

这次东海商会就没有理由再轻轻放过了,由步兵统领司的衙役们抓着这些小小年纪就一而再犯错的小孩们找到他们家里,强行索要此前被窃取的数百铜板并处以相当数量罚金。

连续几天的大热闹,东海商会很是在城南城北玩了一手杀鸡骇猴,如此报社才算是在神京城立下根基。

之后,又有许多以盘剥底层弱势百姓为生的青皮混混们盯上了小报童们每日赚取的这百余个铜板。

还是报社在收到某些报童的反馈之后,又以荣国府的名义带着步兵统领司狠狠整治一番这些毫无底线的群体混混们。

最后竟然在神京城抓获了2000多名身强力壮的青皮混混,步兵统领司请示过贾琏后,将这批人通通抓了起来。

这些人接下来将会在天津港口附近的造船厂进行劳改,等南洋舰队打下马尼拉之后,更是会被发配到吕宋。

一时之间,神京城的治安竟然奇迹般地大为改观,甚至令许多人都有些不适应。

从此以后别说其他混帮派的,就算是各个衙门的吏员和衙役短时间内也没有人敢对报社和报童们起心思。

……

“嘿!小孩儿,给爷我来上一份报纸!”

“好嘞~承惠五个大子儿,谢谢爷您了。”

“……”

“我就说吧,这摊丁入亩之策乃是从那些士绅老爷们身上割肉,哪有那么容易就能办成?”

“怀之兄此言乃是名言至理,这些个乡绅地主郡望家族大多都是贪婪无度之辈,虽然也有少数良善之家,但是却也是杯水车薪,他们绝不会甘心就这么被朝廷夺去如此大一块肥肉的。”

“不错,当年的王安石那是多大的声望?即便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大儒,不过是想从这些人手里拿回一点点钱粮税收罢了,结果又如何?”

“是啊……”

这几位讨论时政的年轻人皆是一生士子服饰,言语之间,神色激荡之时,身周都隐隐有一阵阵清气流转,显然都是已经读书有成,养出了浩然正气的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几个也是儒门出身贫寒的那部分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比其他出身世族的读书人更能切身体会到当今的世道。

他们明白正因为之前的官老爷们不用交税!

偏偏又是他们兼并了绝大部分最肥沃的土地!

如此一来,国家的财政要如何支撑?

自然只有把负担转移到没有抵抗能力的小农身上。

更过分的是,由于世家豪族基本上垄断了基层官僚体系,国家的税收也成了他们的敛财工具。

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然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五分账,只有剩下的两成才是上交国库的那一部分。

层层盘剥,上下两头吃,结果就是国家和百姓越来越穷,中间的吸血鬼却肥得满嘴流油!

然而他们这就满足了吗?

不,当然没有!

他们垄断了大部分优良土地还不用交税,手里自然囤积了巨量的粮食,而百姓们却因为各种苛捐杂税的负担,家无隔夜粮,两者的抗风险等级自然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因此,乡绅郡望们甚至不必等到真正的灾荒年间,只需要掐断粮食流出,然后传播一些谣言,就能人为制造危机恐慌。

从而短时间内将粮价抬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是,**就这样形成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易子而食,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对于大多数乡绅郡望们却是一场饕餐盛宴!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饥荒**席卷之下,无数的小农甚至小地主都破产了,田连阡陌的大地主们却可以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逐渐发展成跨县,跨郡,甚至跨州的豪门巨族!

这就是那些世家的起家之路……

……

“说起来《大庆新闻》时政板块的这位周树人先生笔锋极为辛辣,每每言必中地,讽刺入骨,可谓深得我心呐!”

“这位周树人兄所言虽然不差,但未免有太过尖酸刻薄之嫌,为吾等温润君子所不取。在下倒是对这那位有为先生视为吾辈楷模,他前段时间刊登在《南洋海事》之上的少年中国说,每每读之皆令人心潮澎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啊!”

“啊,对对对!我猜这位有为先生只怕是哪位大儒的笔名,看其肯在《南洋海事》之上发表这种旷世雄文,有为先生应当是支持荣国府那位将军的开海之策了。”

“有为先生乃当世大儒,这事应当不假了,只是不知他是否要借着那位武威将军的开海之策踏出那一步……”

“好了,这事儿不是我们能讨论的,有为先生自然是深不可测,但是诸位不觉得那位周树人先生,不也是魏征和海瑞一般的人物么。

吾倒是希望世间这等人物能更多一些,如此与民族,与朝廷,与百姓皆有大益”

“这倒也是,只是看那位周树人先生的态度,其人只怕无有入官场之心呐。”

……

像这几人一般出身贫寒又能够读书有成的人毕竟是少数,也因此仕林之中绝大多数人看到听到的舆论乃是与之相反的。

无数出身世家豪族的读书人纷纷痛斥【摊丁入亩,官绅僧俗一体纳粮】为与民争利的恶政,甚至许多人撰写文章投向东海商会的报社,希望能在《大庆新闻》上刊登。

东海商会也认为报纸不应当成为某一方派系的一言堂,于是采纳了一批言辞不太激烈,不那么犯忌讳的文章,同样刊登了上去。

在初期,哪怕东海商会的报社暗中拉偏架,反对坦丁入亩之策的呼声仍然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直到贾琏以“周树人”和“有为”两个笔名发布了多篇揭露底层百姓真实生活以及讽刺那些个地主土豪阶级无耻嘴脸的文章,情况才慢慢发生偏转。

最后,支持朝廷新政的声音慢慢的压制住了那些反对者,可是没过几天就发生了《大庆新闻》所述的冀省与鲁省爆发抗税冲突之事。

甚至令宝德帝都有些措手不及,惊怒之下,直接下旨调动了山东大营中的兵马。

与此同时,再次下了一道中旨给荣国府,贾琏进宫一趟之后,便让贾全领着一队亲卫出发,去配合山东大营行事。

并且如此看来,短时间内北五省尚需一位强势人物长期坐阵,已经在世人眼前露过面的传奇武夫--贾全,无疑是一位合适的人物。

并且将其调离荣国府,皇室和其他有心的势力,也可以尝试着去拉拢一番。

不成也没什么,万一要是拉拢成功了,对皇室而言,那可就赚大了……

东海商会的报社在此次舆论战中大占便宜,其他势力的有识之士自然看在眼里,于是也开始纷纷效彷。

印刷技术不到家?纸张制造品质也不到家?

没事,咱们砸钱!

区区报纸而已,能耗费多少钱粮?

我等千年世家,有的是底蕴,这个时候还不肯花银子,只怕将来想花都没地儿花去!

于是金陵城出现了一个《金麟时政》,杭州城也出现了一个《杭州报》,这上面可就不再接受如同周树人与有为这等支持朝廷新政的人投稿了。

这两份报纸上通篇都是,祖宗家法不可改、与民争利罪莫大等等保守派思想的文章。

偏偏这些人写的通篇都是之乎者也,坚涩难懂、以多用生僻字唯美的馆阁体文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作者还振振有词,所谓礼不下庶人,我等的华美文章,又岂是写给那些泥腿子看的!

……

皂阁山!

又称葛岭;

位于江右省药都城东南,武夷山支脉,被誉为清江碧嶂。

逶迤绵延200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山川风光,胜景天成。

登上高峰,极目四望,峰峦叠翠。

皂阁山土良水清,林青竹翠,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有“夏眠需盖被,寒冬鲜有冰”,“着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之说。

古往今来,这座道门名山就以山川之秀、景色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而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

东汉建安七年,着名的道门高人何天曾在此悟道修真。

传说道门先贤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奠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

是以樟树城也被称为药都……

葛玄之后,他的弟子继续在皂阁山炼神炼丹,同时还种药行医,其中以葛洪成就最大,后来的道门将这两葛并称“葛家道”,据说这两位都突破了炼神第三境养生境,最后都白日飞升而去!

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门的“圣地”。

后来,唐高宗仪凤年间赐皂阁山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皂阁山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茅山、广信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名山,盛况空前。

据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曾有宫观殿堂一千五百余间,道士五百余人,良田三千亩,道家称之为“神仙之馆”。

喜欢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