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姜姬 > 新春新气象

姜姬 新春新气象

作者:多木木多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02 来源:9书院

这些人迫不及待的要告诉郑王实情, 可等他们回到郑国后, 却发现赵荟被郑王褒奖了。这下, 他们就不敢去找郑王, 怕得罪赵荟。他们想先打听一下, 看赵荟到底是因为何事被郑王褒奖, 如果跟鲁国流民之事无关, 那他们去告状也不算有错。

结果还真是与鲁国流民之事有关的。

这下,他们傻眼了。

“赵贼!”为首一人啐了一口,恨道。

赵荟一家都不是郑人, 本来他们投靠郑王,郑王好心养着他们,也与旁人无关。但坏就坏在赵荟趁着郑王与王后生隙, 竟然将他家中两女进献给郑王, 之后他就平步青云,扶摇而上!

多少郑人都比不上他升官的速度!

这就难免叫人恨得牙根痒痒。

郑王是不会有错的, 他只是被赵贼蒙蔽了。可恶的都是那赵贼!

另一人劝道:“大人休怒, 我等不必为这等小人生气, 大王英明, 日后必会看穿那小人的真面目!”

郑王宫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轻歌曼舞, 酒池肉林。

先王喜修仙,暂时成不了仙, 也拿仙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郑王宫处处是仙乐飘飘,香气郁郁, 红花碧树, 清泉玉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郑王的逍遥台,是神仙来了也会流连忘返的地方。

今天请来的都是跟赵荟交好的人,没有人会唱反调。

郑王在先王时就总是想方设法来参加这种宴会,力图在先王面前露露脸,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一参加宴会就性格大变,此时他不复往日的端正严肃,怀中抱着一个赤身女娘,脚边还卧着两个只在腰间系一条丝带的捧酒宫女,喝得脸膛赤红,拉着赵荟劝酒:“来来来,与孤再饮一杯!”

赵荟被他一拉坐都没坐稳,险些栽倒,道:“臣醉了。”

郑王大笑,命宫女去服侍赵荟。席间众人看到几个玉体生光的宫女扶着赵荟离去,无不欢笑起来。

今天这个宴会开得相当成功。

起因是赵荟称如果鲁王真的缺粮了,那他不可能直接找郑王买——怕丢人啊。

所以他会偷偷到郑国来买。

反正郑国产粮的几个大城都是有名的,粮食出入频繁的要道也只有那么几条,只要命人去这几个地方蹲守,自可一目了然!

郑王派人前去,不多时就得到消息,确实有人在大批买粮。

春天其实不是买粮的好时机,因为此时买不到去年刚打下来的新粮,只有前年的陈粮。陈粮多数都有霉变、生虫,也有的地方用毒药保存陈粮,但也只是为了让它看起来好看,能冒充新粮,自家人是不吃的,而且也不会卖给郑商,多数都买给外地人了。

这些买粮的商人哪里的人都有,有燕商,也有鲁商,更出奇的是还有魏商。

更有人直接带着成箱的钱来,买了粮就走,不挑不看,绝不拖延半分,搞得一些害怕买主发现粮不对再找回来的人都后悔没多卖点了。

郑王想抓住几人一探究竟,赵荟拦住他,道:“大王不妨多等一等,我觉得这里面有蹊跷。”

他笑道:“粮食年年都有,何不把积年的陈粮卖给这些人呢?如果鲁王真的来求,大王反倒要奉送他新粮,哪有此时方便?”

郑王自然大乐。

于是郑王命人对这些粮商大开方便之门,也命城门守卫不要严加盘查。

只要来买,尽管买去!郑国粮堆积如山,只怕你买不完!

二月末,春归大地。

流民村已经初见规模了,再不复冬日前的荒芜,现在的乐城城外一眼望去,全是崭新的草屋。

草屋实在是盖起来最快的建筑了,流民们只求能有一个栖身之所,不必再让家小睡在野地里,等生活宽裕些了,再起大屋也来得及。

胡茂他们再不情愿,也被姜姬给从宫里“赶”出去了。

她一直不理解,就算蟠儿解释了,她还是不理解。

蟠儿倒是理解了,他道:“他们没有了家族,也没有了父母,又……曾经做为奴仆,苟且偷生,如今也耻言姓名,所以都不想再建功立业了。”

姜姬努力跟上这个思路:“是觉得没了家族之后,也不必再奋斗了?”可以混吃等死了?

那也不必哭啊!

为什么哭?

蟠儿轻声道:“羞耻。”他们都以为自己会以奴仆的身份老死,没料到还有重新做人的一天,公主把他们放出去,他们反倒觉得没办法面对天下人,面对曾经屈膝的自己。

她想起了曾经因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灭亡后,自尽的那些遗老遗少。街上人人都在欢唱打破封建帝王,中国迈进了新世界,另一边的街道上,蹒跚而行的是被剪掉辫子、穿着长衫、满面浊泪的老秀才。

失去了他们心目中的信仰,导致了他们的灭亡。

那就竖立一个新的信仰。

姜姬说:“那就说,他们还没有自由,还是我的奴隶。现在是我让他们去干什么,他们就要给我干什么!”

蟠儿笑道:“遵命。”

胡茂适应得不错。

他现在很忙,非常忙碌,而且有点像在家中的感觉。

胡家是地主,有数百名佃户替他家耕种。胡茂从小就因为是主家的公子而很受人尊敬,小时候他在田间跟兄弟们玩耍都会被百姓们拉住断官司。

后来,有人来抓丁,把百姓们都抓走了。胡家前去理论,以为付出一些钱粮就能把人给赎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姜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姜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不能这么不讲理吧?难道天下间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结果就是全家的男丁都被一起抓走了,家被抢空了。他还记得他的小妹妹,尖叫着喊哥哥,被那些人推上了一辆车,跟家中的侍女一起被带走了。

他和父祖被麻绳勒住牙,连声音都发不出,像牛马一样被拉走了。

后来就没有胡家了。

胡茂从没想过自己还姓胡。哪里还有胡家呢?

他们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破人亡的故事,多了就不稀奇了,让人觉得这才是正常的,不是吗?

他以为他会做为公主的侍从直到死为止,或许等他老了以后,会提着木桶,弯着腰,亲手打扫这莲花台的每一寸。

最后成为粗役,这是他们替自己安排的最好的下场。

坏一点的,可能不等衰老,就死在不知什么的事中了。

他们说的时候是笑着的。

但现在他们被“放”出来了。

却没有一个人笑。

可如果说悲伤?难过?自怨自艾?

他又没那个时间。

从他来的第一天起就跟他们分开了,一个人把他领到一个地方,拿手这么一划拉,“这一片的人都归你管。”

多大一片?

“这个区的人名都在这里了,记熟,啊呀,你干脆从今天起就天天在这一片转吧!认认人,认认哪一家都有什么人,然后把人对照这个看看有没有错漏之处,最后先选一支青壮出来,然后把女人和孩子挑出来。”

胡茂有点紧张,警觉的问:“干什么?”挑青壮还好说,女人和孩子?那人说:“孩子要去学锲字和记数,女人要去上工。”

上什么工?

他还糊涂着,低头看手中扔过来的木牍,眼珠子就瞪圆了,他摸着下方的记数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个、十、百、千……万?”

他倒抽一口冷气!

这个数字是错的吧!

让他管一万人?!

他慌忙去找那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人还不开心,“不是说你是公主心爱的吗?所以我才挑了一个最多的给你啊!”

胡茂几乎要跪下来求,他这辈子见过的万字数的只有家里的钱了,人是真没见过这么多!他要吓死了!

那人实在没空,只好先对他说:“你先管着!先管着不行吗?等改天我再给你换个轻松点的活!”

这话是糊弄他的。

不过胡茂一个月后才明白过来。这一个月里,他先记熟了这一万一千多人,总计两千多户。

要说这人照顾他,也确实照顾了,因为这两千多户基本都是有些家资的百姓富户,这一万多人里,有近五成是他们自己家的奴仆。

本来奴仆应当不必记在内,但他看户籍登记是每个人都有的,最多在后面缀上一句“某氏之仆”。

青壮的话,一征,就把这些青年家仆给征走大半。

然后再征女:又征来许多侍女、女仆,还有妾侍之类的。

胡茂有些下不了手把这些家里的小姐、太太、夫人也给征走,他去询问,那人也好很好说:“可以银赎。”

交钱就可以不用去工作。

但这个“优待”呢,只能小姐太太们享受。侍女们不行,都要去干活的。

小孩子们却都有“工作”要做。

如果在家里已经学过锲字了,那可以把“工作”领了,在家做完再交上去。如果以前就会记数,那每旬上工五天,一定要去,不管是仆人的孩子还是主人的公子,一视同仁。

小孩子们回来了,大人就要问:“你们是去数什么的啊?”

“有什么要你们算的呢?”

大多数都不相信这些小孩子真的能抵上用。

小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大致上就两个方向:“我们今天是去数人的。”这是统计人数的。

“我们是去算重量的。”这是每日运进乐城要入库的货物。

大人们听了,稀奇的发现大王竟然真的是在“任用”他们,也不再排斥让孩子们去了。

最重要的是,小孩子们去“工作”,认识了很多同龄人。

本来是人生地不熟的,但现在流民村的百姓们慢慢的彼此熟悉起来了。

等胡茂回忆起来时,发现他已经很久没有想到他的同伴们了,在摘星楼里大家相依为命的日子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姜姬又带姜旦到行宫来了。

春天嘛,多么适合出门郊游。开了几场宫外足球赛后,城里的人就像追逐鲜花的蜜蜂那样追着姜旦跑出来了,二环这里更热闹了。

比起流民村处处是草房子,行宫周围就全是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了。

士子村现在也扩了一大圈,住在里面的人越来越多了,听说大王在此,就天天都来求见姜旦。

这里也越来越像城里,人气很旺。

姜姬也越来越满意了。

她更满意的是姜武送来的一批魏钱。几百个大箱子堆在庭院中,打开,里面全是一捧捧的魏钱。

她拿起一枚,刻纹已经有些磨平了,边角处还有铜锈呢。

做得很真。

既然是假的,自然要假的像真的一样才好用。所以这些钱全都经过作旧处理。

关于怎么做旧,这个是来自奇云。他以前给郑国先王送了不少千年的香炉、八百年的玉碗之类的东西,怎么做旧,他是行家。

姜姬一问,他知无不言,还把曹非送来的那个他的侍从送给她,说这些事他都会,让这小子去吧。

——这人精得像鬼。

蟠儿说:“第一批商人已经去郑国了,买回来的粮食约有五千多石。”

姜姬把手中的魏钱扔回去,“再去,要引起郑王的注意。尽量多买一些。”

蟠儿点头,道:“但……郑国卖给我们的,有一部分是前年的陈粮,大概都不能吃了。”

以古代的存储条件来说,粮食的保存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她现在想,都觉得姜元他爷爷这个大王不得了,他一手害了郑、燕两个国家。郑国以粮食做为“战略物资”,但粮食不易储存,每年都有新的,积上三五年,旧的就必须想办法处理掉。而且一旦有点天灾,郑国靠粮为生,就会遭到重大打击。

换到燕国,因为粮贱,所以都不肯种地,因为郑国有粮,就宁愿买郑国的粮也不肯自己种。蠢成这样也是难得。

所以她现在只要截断燕郑之间的通路,不愁燕国不乱起来。

就算子孙不肖,鲁国哪怕有一个龚香,一个蒋淑,再不及,一个冯瑄也行,只要燕郑敢起坏心,就能轻而易举的挑拨这两国。

她一边想,一边道:“那就把粮食卖到燕国去。会有燕贵买的。”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燕贵要喂奴隶,一般都不怎么挑粮食好坏。

喜欢姜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姜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