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诡三国斐潜 > 第九八二章 返平阳

诡三国斐潜 第九八二章 返平阳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7:41 来源:23小说

平阳城。

如今的平阳城已经似乎成为了一个高举在并北临汾平原北面的火炬,不管是红彤彤的平阳城墙,还是在夜间其燃起的火把灯笼,吸引着无数的商人,流民,寒门,甚至士族子弟,如同扑火的飞蛾一般,汇集到这里。

随着周边灌溉尚好的旧有平阳渠道一一的被疏通,这一块区域农耕上的潜力迅速的被挖掘开发出来,虽然说每一块田地之上的产出依旧是要缴纳税收和佃租,不过因为一方面有提供驽马或是退役的战马等蓄力进行深耕,另外一个方面加上枣祗在这些时间内对于农耕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亩产比起一般其他地方都来的要高出不少。

汉代的农业极其落后,落后的程度远远超出斐潜的想象。

大汉亩产,一般都是均亩三石上下,良田可达四石至六石,当然也有劣田,那些甚至连亩产一石都达不到。

汉亩,比后世的亩要小了不少。后世的亩是666平方米,而汉亩大概只有465平方米,面积还不到后世的亩的百分之七十。

看起来似乎是不错,后世一些不求甚解的砖家叫兽甚至说汉代亩产能够有两三百斤了,虽然明明是看到了不少古代文献上记载着粮食以斛,或斗,或升来作为单位的,但是依旧下意识的还用后世的重量单位去换算,因此就产生了什么汉代亩产竟然和后世民国末期差不多的感念。

那么一两千年的农耕进化都到哪里去了?

但是实际上呢?

汉石,有两种用途。一个是用在重量上,分为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斤大概只有后世市斤的一半不到,差不多是两百四十多克的样子。

另外一个则是用在容量上,龠、合、升、斗、斛,一斛也就等于是一石。一合等于二龠,其余都是十进制。

而用在粮食上的时候,多数时候是采用容量单位来进行计算。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后世,就连清朝民国时期,依旧还是用容量进行统计,说丰收年多收了三五斗,而不是说多收了三五斤……

因此,实际上汉代的生产力其实相当低下的。

一亩汉田,若一定要换算成为后世的重量单位来进行计算的话,一般情况下是只是亩产一百二十斤左右,像平阳附近的区域,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是一片良田美地,在史记中亦有所记载,“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再加上枣祗的一直以来在农桑上的努力,现在平阳附近的农田,基本上来说可以一亩收到后世的一百八十斤左右。

就因为如此,虽然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多个几十斤的产量能算得了什么,但是对于现在汉代的农户来说,就意味着他们能多出十几斤,甚至只是多出几斤的粮食结余,配上野菜糠麸,又可以多吃一两个月……

所以枣祗在平阳的身份,尤其是在周边农户的心目当中,甚至比斐潜还更响亮和崇高一些。

不过,这个自然是枣祗应得的,尤其是当那些农夫拿着编制的草筐,捧着一些果子或者是些许粟黍等物,来到平阳府衙之外,就为了将这些事物送给枣祗,表示一下对于枣祗的感激之情,就已经足以证明枣祗在平**备的声望了。

在平阳,不仅是农业发达,也同样的推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伴随着商贸交易越来越多,原本设在城内的用于交易的市坊已经不堪重负,便直接迁移到了城东和城西,在两个城门外建立起庞大的东西二市。

平阳东市,由于面向河东方向,也是同样临近城中原本的市政、酒楼等区域,所以在平阳东市当中,一般经营的都是偏向于汉地的物品,比如种类繁多的布匹,漆器,陶器等等,另外也有一些奢侈品出售,就算是要青州的上等青盐,扬州吴郡的极品茶砖,川中贵如黄金的锦缎,都可以见得到……

在平阳西门的市坊,则是胡人居多,自然是以胡地之物为主,除了牛羊、毛皮等物之外,还有间杂一些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也是平民百姓最常去采购置换物品的市坊。

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白天的几个时辰已经完全满足不了越来越庞大的商贸体系,结果在平阳东西二市上,最早出现了两班倒的贸易模式,白天是零散交易,也是商队大宗货物进行磋商,讨价还价达成约定的时间,而到了晚上,则是装卸货物清点交割的时间,因为是在城外,所以也并没有多少扰民,倒是因此促进了一些照明设备的发展。

正是因为商贸的原因,平阳这个城市总是苏醒得极早。似乎是昨天晚上的喧嚣还未散去,还在耳边萦绕的时候,新的一天又到来了,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正常来说,汉代人的朝食时间是在上午的七点至九点,但因为平阳县城商贸发展的原因,早在卯时就已经有商队准备出发了,因此在平阳就连第一缕的炊烟都比其他的地方城市要来的更早。

春天已经悄悄的走过,夏天接踵而至,在平阳街头之上,也像是进入了不断升温的夏日一样,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而下,街道之上的人流渐渐的多了起来,在主要的街坊路口,人头攒动,衣袖缤纷。沿街的商铺挑开了门帘,站着小二或是伙计在外殷勤的招呼着,招揽着生意;城外的农夫樵夫挑着自家的事物,也不懂得招呼,只是蹲着路边,憨憨的笑着等着主顾前来;或胖或瘦的商人,却都是一个相同的表情,笑嘻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