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诡三国斐潜 > 第2669章忠孝两全

诡三国斐潜 第2669章忠孝两全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7:41 来源:23小说

青龙寺。

乌央乌央的人。

东一堆,西一群。

『忠』和『孝』,似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两句,但是真的要说清楚,却未必是那么容易。就像是很多人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要生孩子,多生就等同多『孝』一样,是存在着长期误解的。

所以在青龙寺当中,还是有不少的人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大谬!大谬也!』

一名须发有些发白的老儒生怒气冲冲。

『大汉之忠孝,已有四百年!岂有过乎?既无过,何须正也?!郑康成虽长于经文,然未必通得忠孝!其论可以乎?!以未得忠孝之长而论之,岂不怪也欤!』

在老儒生周边,还是有一些和他同气同声的人,但多数都是年岁较长的。

老儒生不反对忠孝,之前也和郑玄司马徽没有什么私仇,但是郑玄司马徽重新定义忠孝,让老儒生很不适应。

没错,并非是老儒生不知道对错,也不是因为郑玄司马徽的新忠孝有什么不对,而仅仅是不适应。

和老儒生对应的,是一些年轻的学子,尤其是寒门的学子,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对于整个大汉,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

这些年轻一些的学子,更容易也更愿意去接受新的『忠孝』的概念,他们也聚集在一起研讨着,时不时发出笑声,和那些怒气冲冲的老儒生截然不同。

一些人汇集而来,有人停下了脚步,也有人离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

若是按照东瀛三国类游戏的话,或许也可以叫做『相性』。

『相性』相近者合,三观相似的也是比较合得来。

所以在新的忠孝理论宣扬出来之后,也就形成了两个比较大的群落。

同意的,不同意的。

斐潜只是下令有闻司注意,别发生因为口角而产生冲突的事件即可,至于在正常范围内的争吵,并不需要特别的制止。

有分歧,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和那种怀了恶意去诋毁的不一样。

在这个事情上,其实不管同意不同意,都改变不了什么。

就像是很多国策,都不是随意在制定推动的。

斐潜想要推动『忠孝』,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只不过斐潜也没想到郑玄和司马徽就能做到了这一步。

斐潜原本还以为需要一点时间,一些过程。

忠孝啊,汉代以孝治国,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公认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会以孝治国,在治国的过程当中又有什么变化?这就未必所有人都清楚了。

汉代建国初期就开始推动孝了,以孝治国,一方面是为了休养生息,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告诉所有的家伙,别打架了,下雨了回家收衣服了……

嗯,大概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大家都回家生孩子去罢!

秦国统一,六国的旧贵族之间的战争死的死,亡的亡,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后来秦朝倒下了,也就意味着华夏从周朝起,最后一个国家的旧贵族也消亡了。

汉,就是全新的一代人。

在面对战后荒凉的局面,刘邦,嗯,应该是萧何,因为萧何才是管具体实务的,开始不再强调国仇,而是大讲家庭孝顺。

这是阳谋。

旧贵族残余即便是明白,也没有办法做一些什么,因为在汉初的这个时候,华夏从战国起就一直征战不断,已经是极度厌战了,所以当萧何提出以家庭为重,以父母为重,生孩子光荣,多生多奖励的政策之后,自然就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成为了以『孝』治国的典范。

萧何之后的丞相也继承了推动『孝』的策略,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动,因此还多了个成语典故。

斐潜也喜欢阳谋。

干干净净的摆在台面上。

因为百姓虽然没有发声的喉舌,但是他们本能的会反馈,会选择。

一个政策顺应时代需求,那就推动得很顺畅,不需要特意费力的去推,就像是从山坡上往下滚动石球,只要一点点用力,它就自行往下了,而且在这个时候,关键的不是推了,而是要拉,要控制速度,还要控制着方向……

汉武帝初期也是如此。

到了汉武帝之时,在『孝』的基础上,再强调了『忠』,对于匈奴的痛恨,是全大汉范围的愤怒和仇恨,这是时代大势,所以汉武帝初期推动政策很顺利,但是很可惜的是汉武帝并不懂,或是说没有完全懂,以至于在征讨匈奴只是为了仇恨,为了消除威胁,并没有研讨和探寻去获得什么效益,最终导致民众无法承受沉重的战争负担。

再加上汉武帝本身的原因,他怀疑臣子,甚至怀疑自家孩子,所以他推行的『忠』基本上是单方面的,当某个臣子对于汉武帝有用的时候,便是宠信得不得了,但是一旦汉武帝对其产生一丝怀疑,就会立刻翻脸不认人。

到了汉武后期,征讨匈奴就是逆势而为了,事倍功半。

汉武之后,不管是匈奴残部,还是羌人叛乱等等的纷争,就很明显不是大汉的时势了,混乱不统一思想,朝堂本身对待边疆问题摇摆不定,民间也没有共同的认知,故而出现各种奇葩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不管是汉代起初的『忠孝』,还是到了三四百年之后的『忠孝』,虽然说都是汉代,但是实际上其本身蕴含的意思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华夏是融合的,是多民族的,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也不代表着所有的东西都能随意变化的。

探寻着华夏文明,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脉络,从上古时期一直往前延伸。

『致世之用』。

斐潜深刻的知晓这一点。

不符合时代要求了,就要去改,不能用了,就要变。

上古的华夏先民,未必懂得什么理论,也不清楚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