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诡三国斐潜 > 第2493章死不起

诡三国斐潜 第2493章死不起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7:41 来源:23小说

(cc)行儒家,讲究孝道,是为了统治上的考量,而地方大员推行孝道,是为了政绩,然后中下层的官吏几乎就是扯着鸡毛当令箭了,其鼓吹的厚葬行孝,并非真的就是为了所谓『孝』,而是为了『利』!

这些官吏和乡野豪右勾结起来,利用汉代人强烈的面子感,就像是饮食生活中的宴饮活动和婚姻中的大办喜事一样,大肆敛财。

简单来说,厚葬对于死者来说,并不是重要的,而对于生者才是重要的……

事实上,汉代厚葬之风正是兴起于统治阶层特别是王侯、外戚和宦官等的奢侈行为。这些人往往既是政治上的受益者,又是经济上的富有者,有能力逾越礼制,行奢侈之风。厚葬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正与这些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奢侈行为密切相关。

实际上有很多真正的儒家学者,大都极力反对厚葬之风。

像是管宁这样的,基本上主张葬制以礼,更讲究『慎终追远』,强调丧事应以心哀为主,反对徒具表面形式的厚葬之风,对逾礼的厚葬行为更是持强烈批判的态度。

反对厚葬,提倡节俭,其实也在汉代朝堂当中不止一次的提及,甚至还有专门的诏令下达地方,要求各地抵制厚葬,推行薄葬。

就像是管宁提及的汉文帝,就是典型的提倡节俭,推行薄葬的皇帝,在文帝临终前,还特意下达薄葬遗诏,明确要丧事从简。

文帝霸陵薄葬,在中国古代丧葬史上被传为千古佳话,也成为帝王节俭的著名典范。

嗯,其实这只是一个误会。

因为后世在霸陵之中,也挖出了不少的宝贝。只不过之前赤眉军和董卓李郭等人以为霸陵之中真的没有东西,或是觉得挖霸陵的收益明显没有挖其他的好而已……

到了晋代,霸陵薄葬的传说就被打破了。或许是当时肥的经验包已经被开完了,那么『薄』的也凑合着开一开,西晋末年,长安尹桓、解武等数千户饥民『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到了东汉,光武帝遗诏也力主薄葬。值得注意的是,在薄葬诏令中,光武帝不仅没有感觉到孝子和薄葬之间存在冲突,而且反倒认为薄葬是孝子所应当贯彻执行的一种行为。

其后,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章帝建初二年、和帝永元十一年以及安帝永初元年、元初五年,都曾下诏禁止厚葬。

可是,就像是文帝『薄』葬,霸陵之中依旧是『多获珍宝』一样,大汉官吏的阳奉阴违的传统艺能,依旧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其中或许还有统治上的考虑,比如商鞅『五民之策』……

管宁的言论,当然也受到了相当多的反击。

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尤其是既得利益者。

毕竟百姓只有贫苦穷困,每日忙于生计了,才不会七想八想,否则动不动就要竖个路灯杆子什么的,多可怕啊!

这些反对管宁的人当中,自然也有找到了相应对抗的武器。

就像城堡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最容易一样,用来打败魔法的也就只有魔法, 用来驳斥儒家经义的也自然只有儒家经义……

在管宁宣称自己的观念, 并且从孔老夫子论述到了文帝光武帝,阐述了薄葬之后,便是有人高声反对……

『岂有此理!厚葬乃为人之亲也!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岂可因噎废食乎?』

『正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乃人之孝悌之道也,入则孝,出则悌,事亲者为大是也。厚而臧之,乃事亲至诚,岂可咸否之?』

『事亲,事之本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亲,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下女,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此乃经义之要,伦常之首,天地之理,岂可假名懈怠?』

一时间,反驳之声也是滔滔。

而这些言论之中,大多数的人都是采用了另外一个先贤之言。

也就是孟子。

孔孟不分家么……

孟子不光是表示要仁政,也表示要重孝道,并且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当年孟子的母亲过世,孟子便派弟子充虞请匠人赶制棺椁,并吩咐棺木要好,以厚葬他的母亲。

充虞认为孟子对棺材的要求太高、太奢侈,问孟子有没有必要将标准提那么高,要做的那么精美?

孟子则表示,『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以为悦;无财不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以独不然?』

在孟子看来,古人可以用厚棺重椁,那么自己也可以用,并且只有这样才算是子孙尽了心,并且自己也有钱,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母亲厚葬呢?

简单来说就是,有钱,任性!

那么说起来,孟子有错么?

其实也没有错。

但是问题是后来的徒子徒孙,却将孟子之言扩大且片面化了。

孟子有钱,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钱。

就像是后世何不食肉糜者一样,会发出喟叹,『年轻人怎么不去工厂』,呃,错了,是『年轻人怎么可以不行厚葬之礼』?

而一旦统治者高高在上,不去了解实际情况,开始有这种论调充斥着上层建筑的时候,从理论到理论,从不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也不去管怎么改,只是一味的站在自身利益上去考量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

就像是大汉当下,虽然有管宁这样的提倡薄葬的人存在,但是同样也有更多的表示要厚葬的,甚至厚葬还是主流态度。导致许多郡县之中,仍然有出现因为丧葬导致家贫,死了老人便是全家破产的。

不进行厚葬,便是会受到直接或是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