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诡三国斐潜 > 第1923章考场诀窍,驿馆疑云

诡三国斐潜 第1923章考场诀窍,驿馆疑云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7:41 来源:23小说

第一场的考试过后,参考的学子就离开了龙首原青龙寺,陆陆续续返回长安城和周边的五个陵邑之中落脚。

各地各府的学子涌入长安,长安之中但凡是客栈驿站旅店的,房价几乎都是翻着倍的往上,就跟后世什么黄金周的时间似的,住宿吃饭不仅不打折还要加钱,反正肥羊能宰一波算一波,一年的生计就指望着这几天了。

即便是如此,依旧还有不少的考生没有合适的住所,只能暂时借住在民宅之中,当然价格也是更加的惊人……

按照律法来说,民坊之中,不是客栈什么的民宅,是不允许留宿外客的,但是奈何钱财动人心魄,便以各种名义,比如远方的表亲啊,遗落在外的大明湖啊之类的理由,同时民坊之内的坊甲坊丁收了孝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个时候在长安的大街之上,满眼都是纶巾。要是张嘴不说两句『之乎者也』,简直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一时间满城拽文,酸气熏天,就像是将山西陈醋满大街乱洒了一般。

文人一多,文会就多了。当然这个时候的文会,重点就不是什么吃吃喝喝玩什么大包子小脚丫,而是让一些曾经取得高名次的『前辈』,来传授一些关于应试的窍门什么的,从该如何准备赴考,到应试时的心得经验,自然都是深受考生欢迎的话题。

王昶自然就算得上是『老前辈』了,当年离开学宫的时候,无数学宫子弟泪洒衣襟,无他,占据榜首的学霸总算是离开了,自己总算是可以指望着往前挪动一二……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子都是天老大地老二,自己一般般算第三,根本看不上所谓年纪轻轻的王昶举办的文会,所以起初没什么人去听。但是后来么,王昶所举办的文会就是人头涌涌了,众人都希望从王昶之处能够学到一些秘籍之类的东西,然后功力瞬间提升三十五十年的那种。

因此在王昶文会之中,讲述关于考试内容的讨论,自然是文会的重中之重。较之汉代之前的举荐制度,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原本的所谓人脉和名声,在纸面上就展现不出来了,因此刚刚参加完的考生之中,有很多不能适应,顿时难免有些身心崩溃。

特别是觉得第一场考砸了的,虽说还有明日第二场的『补遗』,但是依旧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戏了,就像是溺水之人一样,见到什么都想要扒拉在自家怀中。

人的天性总是希望自己能少辛劳却多获取,虽然嘴上说不劳而获要不得,但是真要有一个老爷爷什么的,或是系统嘀一声,怕是欢喜得都快要癫过去。这些第一场没有考好的考生,自然更是希望如此,巴不得自己听了王昶的经验传授,便可以立刻在下一场当中鱼跃龙门。

『考场之重,乃时也……』王昶一方面是聚集人望,另外一方面倒也有些真心想要帮助这些小学弟,所以讲得也很诚恳,而第三个原因么,自然是隐晦不提,『昔日著文,可成于旬月,然考场之中,时光如白马,稍有不慎,便不得全……』

顿时就有一名学子忍不住嚎啕起来,然后也引得其他几个也是红了眼眶。以前在家中,写一篇文章,习惯性的都拖着,就跟后世被编辑敦促的鸽子猪一般,不到最后一刻打死都不动笔的,然后在考场之中自然是没写完,被迎头一棒敲得痛彻心扉。

没写完的还能如何?自然是别指望有什么好名次了。

『其二,用简勿用错也……』王昶继续说道。

宁可选择简单的,也别用错了典故,亦或是写了错别字,这是相当忌讳的事情。一旦被发现是写了错别字,亦或是典故用错了,就说明考生对于经书熟悉度不足,而且有哗众取宠的嫌疑,所以也自然别想着借几个漂亮句子就能提高名次,反倒是容易弄巧成拙。当然,也有那种可以用典用得极好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应该求稳,而不是求奇。

『其三,用正不用歧也……』

一句经书,可能有多重解释,而且在今文经学横行霸道的百余年间,又不少语句被牵强附会,然后衍生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意思,甚至还有些神秘的谶纬间杂其中,而这些东西在考场上都没有用。

或者说,在骠骑将军这里,这些衍生出来的东西,都不能作为本意出现,毕竟前一段时间青龙寺大论之中才宣扬了『求真求正』,因此若在文章之中以『谶纬附会』博取名次,岂不是自绝于天下么?

王昶一条条讲着,或是让人恍然大悟,或是让人嚎啕痛哭,当然这些要点确实是很重要,但是比起后世那些更加苛刻的标准来,已经是简化得太多太多了。

会场之中便嘁嘁喳喳的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昶点点头,又回答了几个学子的提问,然后便走下了高台,坐在一处,自有其他学子凑到了近前,或是述说,或是询问,一时间好不热闹……

后世科举之所以进化成为了八股文的模式,并非是因为皇帝天生就喜欢用八股文来『禁锢』文人的思维模式,而是因为应试的需求,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那个样子。

科举制度,唐宋发展,到了明朝达到了巅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是全国上下都追求读书,参加考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如果考官能严格对待应试的试卷,全面考察考生的情况,那么无疑选拔出的考生,大都是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行政人才。

为了避免选出徒具文采之徒,明朝还将唐宋都十分重视的『试帖诗』取消,明确考试只考应用文,不考诗词歌赋,可见明朝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想要侧重于为国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