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藏国 > 第七百九十三章 兵临陇右

藏国 第七百九十三章 兵临陇右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50:25 来源:23小说

当天晚上,两万军队和一万头后勤骆驼都陆续抵达三水关,次日一早,李邺率领大军继续南下,很快便抵达了大斗拔谷出口处。

走出谷口,视野顿时变得无比开阔,前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处都是起伏的大山,山顶上白雪皑皑,山脚下是大片草原和高山森林,他们身后也是延绵千里的祁连山山脉。

大斗拔谷出口数十里外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山,从山腰到山脚都是大片森林,但在山脚有一座不小的军城,面积和一座县城相仿,估计周长在十里左右。

从谷口前往军城都是起伏的缓坡,绿草茵茵,但在谷口和军城之间却隔了一条不小的河流,河水平缓,河对岸驻扎有吐蕃军,有数百顶帐篷。

向导官陈开指着远处军城道:“那就是大斗城,背后的大山叫大通山,前面的河流叫浩门河,我们前往鄯州,必须要从大斗城附近经过,这是唯一的行军通道,向东走八十里,还有一座军城,叫做新城,在新城背后有一条路,直接穿过大通山,就到西海的北岸了。”

李邺看了片刻问道:“渡过大通河有几个渡口?”

陈开指指对面的帐篷苦笑道:“只有这一带比较平坦,水流也稍微平缓,可以建浮桥,别处水流非常湍急,浮桥很难搭建,两岸地势也陡峭。”

“如果我不过河,直接向东走呢?”

陈开摇摇头,“现在看起来是草原,但会越走越险,五十里后会被一座山挡住,人可以翻过去,但牲畜和辎重过不去,最后还得退回来,这边地形就是这样,远看都是绿色的,好像很平坦,其实不然,走走就会遇到一丈或者两丈的坡崖,人可以滑下去,但辎重下不去,如果没有辎重,哪里都可以走,但如果携带辎重,那么只有这条路。”

李邺点点头笑道:“去河边看看吧!”

大军顺着一条坡道缓缓下行,确实是这样,看着很近,其实很远,道路也坎坷不平,只有一条路稍微好走一点,骆驼可以行走,而其他地方就需要骆驼一路跳跃着走,怎么也不现实。

走了十几里,来到了河边,这条河叫浩门河,也叫大通河,宽约百丈,水势也比较平缓,士兵用长矛试探一下,水深在一丈左右,这还是岸边,河中心会更深。

唐军随即在河北岸扎下了大营,南霁云不解问道:“殿下,我们议事时不是说,这次不攻打鄯州吗?”

李邺微微笑道:“确实不攻打,但是我们得让尚结赞知道,我们来了,而且立稳了脚跟,所以,我要夺取对岸的大斗城。”

李邺随即下令士兵砍伐树木做木筏,这些木筏都要求超过三丈,它们不仅是很好的浮桥,同时也是攻城的梯子。

军队开始热火朝天制作木筏,李邺却站在河边用千里眼眺望对岸帐篷和大斗城,他发现对岸的帐篷居然是用羊毛制成的毛帐,和之前吐蕃军皮帐不一样,这应该是吐谷浑人的帐篷,好帐篷都贡献给了吐蕃人,他们自己只能使用羊毛帐。

羊毛帐很怕火,一点就燃,可以利用火攻对付敌军大帐。

想到这,他派人把向导陈开请来,片刻陈开匆匆赶来,躬身施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笑着问他道:“陈将军去过大斗城吗?”

陈开点点头,“天宝十三年后,整个西海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大斗城也是由唐军驻守,卑职去过。”

“里面的房舍是什么样子的?”

“靠城墙一圈都是吐谷浑人搭建的木头房子,中间是帐篷,白天帐篷收起,晚上再搭建起来,要不然驻军六七千人,里面住不下。”

“城墙有多高?”李邺又问道。

“回禀殿下,原本两丈五尺左右,后来我们又把它加高到三丈。”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了,多谢陈将军!”

try{mad1();} catch(ex){}

他心中有了一个粗略的攻城方案。

天黑前,浮桥制作完成,用长长的木筏一个接着一个连接而成,长约百丈,但还没有放进水中,士兵们会竖着放入水中,固定一端后,整个浮桥就会顺着水流横过去,正好搭在河对岸,如果浮桥上再站数十名士兵,就能直接跳上对岸。

这是一种渡河抢滩的好办法,有点像巢车,一旦巢车靠近城墙,顶上事先站着的士兵就能直接冲上城头。

但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叫做宁长勿短,浮桥宁可比河的宽度长,就算斜着搭上对岸也可以,就怕短,短了就会被河水又冲回来了。

还有一个细节叫做弓箭洗地,必须要用弓箭把对岸的敌军压制住,给自己的冲锋士兵创造上岸的机会。

夜色中,对岸出现了千余名士兵,他们也意识到唐军要在夜间渡河了,他们也开始在岸边进行部署,企图阻击唐军渡河。

李邺一声令下,一千名重弩士兵奔跑上前,举起大黄弩向对岸发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对岸。

著名的大黄弩有两种,一种是守城大黄弩,那种需要几个人一起配合,二十石的力量才能离拉开弓弦,射程达一千二百步,可以和床弩一拼。

还有一种是双人大黄弩,十石弩,需要两个人躺下一起脚蹬,所以又叫蹶张弩,射程达七八百步。

襄阳军械所对双人弩进行了改良,重新启用汉朝的杞弦铁钩,简称为上弩器,可以大大减轻力量,五石单兵强弩就出现了。

实际上,它只是沿用了大黄弩这个名称,和汉朝的大黄弩关系不大,它的弓背宽大,更像宋朝的神臂弩。

别看只有五石,但杀伤射程高达五百步,对力量要求很高,能单兵开五石弩的人绝对不多,河陇军只有三千人,叫做重弩军,

当然,弩的种类有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