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370章 初战流寇(上)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70章 初战流寇(上)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老规矩,依舜乡军军律,每次快到扎营之地时,总是各部各总的炊事车先期到达。

舜乡军每个千总与把总均设有千总部与把总部,内中各有配属的马车若干,装载部内总内一些辎重营帐之物,内还有供部内军士食用几天的粮草。

平日部内有运输任务就靠这些马车,设有军需官,负责部内各总的军需粮草,不过他们的身份是独立的,只对孙三杰的辎重千总负责。各部的火兵也设在这里面,装备有专门的炊事车,不必撘锅,就可以在车上造饭,这代表舜乡军达到很高的专业化进程。

当舜乡军与陈永福大部到达郏县,依各自的方位安营扎寨时,各部的火兵正忙个不停,发面和面,面团在手中不断变幻形状。随后这些面团被分为基本相同的等份,擀成圆饼形状,撒上碎葱、细姜、盐及蔴油等物,放在炊事车的平底锅上烤烙。

滋滋声响不断,香气扑鼻,一个个金黄色的大饼就这样成了。

依份量,其实吃一个大饼就能吃饱,更不用说,余者炊事车上,还有干肉,咸蛋等物。那些沥干的肉块放入沸水中煮制,放入一些食盐,葱蒜,渣皮等料,汇合一些干菜沸煮,大寒的天气,吃一碗热腾腾的肉汤,分外舒服。

这些干肉用纸袋包装,储藏良好,约可放置三个月左右。一般突然出征的舜乡军将士配给炒面加干肉,或是大饼加干肉。一条炒面袋,约可维持一个军士七到十五天的需求。

所以闲着没事,各部火兵们,都在大力制作炒面。其实相比干肉,王斗更倾向多给军士配一些奶酪奶粉之物,营养与热量更高,不过中原地区奶酪供求不易,还是未来再说吧。

火兵们动作很快,在各部军士安营扎寨不久,他们饭菜己成,各部将士,全部依秩序排队领取自己的伙食,军官军士都是如此。舜乡军成军几年来,这种做法己是习以为常。

饭菜的香味,引得陈永福军中的士兵们垂涎欲滴,他们学着舜乡军的样子,也是个个排队领取伙食。出征前己经言明,他们的饭食由舜乡军供给,几日随同行军,对舜乡军的作派,他们从不习惯慢慢到习惯。

对他们的待遇,王斗给他们舜乡军下等军士的饭食,一张大饼,不够可加,一碗肉汤,内中有一些肉丝,也没有咸蛋,不过陈永福军中将士都表示满意。

往日陈永福营兵食用的是一种叫飧饭的军粮,便是将米煮熟后放到水中曝晒,反复几次,最后得到一些干米饭。食用时取热水泡软煮熟就可以吃了。

除了这平时的口粮外,大军行粮便是杂饼,蒸饼,加上一些硬盐块,醋干等物,马匹会配上一些干酪用以紧急解渴之用。

放眼大明北地,基本上军粮都是如此。这几类军粮携带方便,不过味道当然不怎么样,而且此时军队经常缺粮断饷,连上面几种伙食都难吃到,军士要求更不会那么高。

对舜乡军餐餐能吃饱,天天有肉汤,连陈永福前锋营的军官都表示羡慕,更不用说他们的普通士兵了。随同舜乡军出征的这些天,很多人都觉得,冲着这天天能吃饱的日子,这趟出征,就值了。

对陈永福来说,舜乡军内的一切都透着新奇,拿这炊事车来说,行动便捷,提供的伙食能力又快又好,依他的估算。一辆炊事车,一个时辰之内,至少可提供二百余人份的饭食,满足一总军士的需求,对他传统的“埋锅做饭”认知是个强劲的冲击。

对吃饭时王斗自己排队领取饭食,陈永福更表示惊讶,他唯一的解释,便是王斗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宵衣旰食,怪不得其部所战无有不胜。

当然,对王斗军不将粮草分开让他们领取,而让军将们排队饭食的做法,陈永福营中一些军官不是没有看法。认为这样有让自己军队成为舜乡军附庸的危险。各人私下的心语,则是舜乡军不将粮草给他们,他们如何克扣粮草,中饱私囊?

不过陈永福沉默,王斗也说得好,军士集中吃饭,行军、作战就可以尽量节省时间,抓住战机,减少不应有的损失。陈永福都没说什么,他们更不好说什么。

而且舜乡军的炊事车确实便利,大大节省了他们“埋锅做饭”的时间,使行军速度比往日快了不少,将士们还吃得更好,尽量保持了行军作战的能力。

这几天吃饭陈永福都与王斗在一起,吃的便是军中上等军士的饭食,只有他的儿子陈德,领着家丁押运后军民夫,落在了大军的几日行程之外。

没办法,那些业余的后军民夫,他们的行军速度,可不能与专业的舜乡军辎重队相比。

舜乡军人多,此时的安营扎寨,便是占据郏县城内西、北、南三面,陈永福的的前锋营占据了郏县城东。吃过晚饭后,王斗与陈永福聚在郏县的县衙内议事。

往日威严的衙门己经被烧毁一半,还好这个大堂仍算完整,作为舜乡军与陈永福前锋营的联合指挥部。

……

几根粗若儿臂的蜡烛下,王斗与陈永福并排坐在主座上,余者的舜乡军将领,温方亮,高史银,李光衡,温达兴,赵瑄,孙三杰,吴争春、沈士奇、高寻等人,坐于堂内的右下首。陈永福营内几个千总,把总的,则坐于堂内的左下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明时以左为贵,王斗此举,也是尊重陈永福的意思,不过看王斗麾下将星云集,个个身披精良的甲胄,身上还有保暖的红棉翻羊毛大氅,装备如此精良,锐气隐隐逼人而来,反观自己的部下……

陈永福内心是什么滋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舜乡军没有与流寇交过手,对他们的战力战术不是很了解,这方面,陈永福当然很有发言权。

对王斗让自己先介绍流寇情况,陈永福当然很高兴,说实在,他虽为河南副总兵,但与舜乡军随同出征后,这风头都被王斗部压了下去。自己军士与之相比各方大大不如,陈永福等人内心说痛快,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舜乡军各将,副总兵沉稳坐着,缓缓道:“贼之遍伍,大致伍长、什长、哨总、部总、掌旗、都尉为序。流贼之战,最擅伏击,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防不胜防。”

“作战时贼阵五重,饥民处外,次步卒,次马军,又次骁骑,老营家口处内,若战破其三重,骁骑殊死拼斗。若是不敌,贼马军,骁骑,老营立时脱逃,他们精锐不失,转战别处,片刻又集兵数万。”

“此些精贼,人人有马,或跨马二、三匹,官兵不过马三步七,追逐极难。若是追得紧,粮草不易,倏忽之间,贼老营精骑又至,官兵每每大败。”

陈永福说道:“贼善用细作,或携药囊蓍蔡为医卜,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观各城虚实,或为饥民饥军内应。他们盈千盈百,往来城中,不知是贼是兵。”

他看了王斗一眼:“城西那数千灾民,难保内中多流贼细作,需得严防。”

王斗沉吟,陈永福说的与自己从史料中了解的李自成等农民军情况大致相同,他们一般的战法就是很难与官兵硬碰硬,而是极善撤退诱敌,是游击战的高手。

依陈永福的说法,李自成等人的打法与清兵刚好相反,却是饥民在前,精锐在后,这样的作战风格,击溃其部容易,想歼灭却难。因为略略见势不妙,李自成就带着骨干跑了。反正中原等地处处水火,有骨干在手,轻易又可以聚起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军。”

听了陈永福的话,王斗更深体会到讨寇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除非自己镇守河南,又有大量粮米救济,讨平一个地方巩固一个地方,否则流寇是剿不完,这火是救不过来的。

而李自成等人擅长打埋伏,却是这十年间锻炼出来的,这种能力恐怕己经深入骨髓了。舜乡军没有与之作战过,没摸清他们底细战术之前,还是慎重为好,稳扎稳打,决能不轻言冒进。

等习惯他们的战术后,再找个机会,一次给李自成等人一个狠的。

“末将大致探明,汝州的流贼,以贼将李过、刘芳亮、郝摇旗为首,内似有流贼老营数百,精骑两千,胁从之众三万余。不过流贼营伍混乱,确切的编伍详情,却难以探明。”

“流贼围攻汝州甚急,知州钱祚征,闻听援兵将至,非常振奋,希望我军快速救援,救民于水火。”

舜乡军每次作战前,军中情报都要尽量做到到位,为大军的攻击提供详尽的考量。所以接在陈永福之后,便是舜乡军的情报司大使温达兴禀报自己探来的汝州军情。

他的夜不收千总随李光衡,孙三杰等人先期到达郏县,隔开了汝州农民军哨骑对郏县官兵方面的侦测。而且还有一队的夜不收,己经到达汝州附近,对那边的农民军展开详细的侦察,务必探明当地农民军兵力,还有领兵将领等敌方情报。

不过温达兴估计官兵到达长噶、禹州等地时,汝州的农民军对官兵的来援,或许己经得到了风声。他们会如何反应,这需要参谋司各员的推断。

对舜乡军的情报能力,陈永福表示叹服,大明现在的官兵,不论对上清兵,还是对上流寇,基本上都是睁眼瞎,这也是他们屡次中伏的原因。

不过听了温达兴的话,他还是脸色难看,他沉吟道:“李过、刘芳亮、郝摇旗?这些都是闯贼的心腹大将,随从多年。李过为闯贼亲侄,其人沉稳,刘芳亮久经战阵,计谋出众,郝摇旗更是一员猛将,作战骁悍。虽非闯贼亲至,不过有这三人在汝州,王将军,这仗不好打。”

对陈永福来说,他没见识过舜乡军的战斗力,他久居河南之地,与李自成等人打过很多交道,对他部下情况,了解甚多:“河南府诸地流贼号十数万,依本将估算,连贼老营在内,精骑约有四、五千。余者或为步卒,或为裹胁之饥民。”

“那些饥民,不难应对,不过贼竟有精骑两千在汝州,有老营数百,还有胁从之众三万余……”

王斗瞟向陈永福,看他脸上颇有忧虑之色,显是担忧这些农民军在汝州的精锐。

依王斗的估算,目前李自成军最强悍的应该就是他老营中的一千多人。那些人随李自成转战各地,战场拼杀经验约有十年左右,算是职业军人,论起精锐度,应该有清国马甲,巴牙喇兵的武力。

除了这些,便是这几个月新从投降官兵,或是当地马贼,杆子中招收的精骑了,这些算是骁骑。随后又是有马的人,一率称为马军,余者是步卒或是饥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对中原官兵来说,李自成的老营,比他们各营的家丁厉害得多,那些“骁骑”,现在战斗力也与普通官兵不相上下,甚至强一些。加上余者的胁从军往往达到几万人,人多势众,怪不得中原官兵往往落败。

看陈永福的神情,显然对这次汝州之援不看好,麾下各将也是人人担忧,没想到汝州流贼竟有三、四万,是官兵的好几倍,这次怕是凶多吉少。

王斗营内各将却不以为意,凶悍的鞑子他们都打过,区区流寇又算什么?

高史银猛地站起来,对陈永福抱了抱拳,然后对王斗高声道:“将军,军情如火,末将愿率麾下军士先行开拔,作为前锋,击溃汝州之贼,援救当地百姓。”

王斗却是沉吟,高史银的风格就是敢打敢拼,他不怀疑其部的战斗力,不过面对擅于奔走伏击的流寇,过于凶猛,却是有利有弊。作为前锋人马,王斗认为温方亮,李光衡,甚至是吴争春与高寻都不错,他们为人谨慎些……

不过高史银再三请求,考虑到他虹的士气与战心,王斗最后还是答应了他的恳请。他交待高史银稳扎稳打,不要过于贪功,路上如遇到流寇,击溃便是,不要追得太猛,以免中了埋伏。

高史银兴奋地答应了。

……

第二天,高史银就领自己的千总开拔,先期往汝州逼去,他近千人都是老军,人人有马。千总部的随军马车,也有供部内军士食用几天的粮草。汝州到郏县不远,王斗的主力大军随后跟上,没什么好担忧的。

温达兴的夜不收队眼下在郏县、汝州,甚至宜阳,登封一带活动,随时可以为高史银的先头部队提供情报。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