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219章可以休矣

诡三国 第2219章可以休矣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1:46:55 来源:23小说

若是一般的小年轻,在斐潜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之后,自然就是五体投地,佩服的不能自己,但是在场的两个都是老狐狸,先不说是不是身经百战级别的,但是至少是在清论场上长期战斗的,抗击打的和抗诱惑的能力十分的强,即便是心中已经多少有些认同了,可依旧是有三分的疑惑。

直觉告诉他们,斐潜此举么,呃,斐潜的举动么,向来都不是那么的简单。

司马徽还好一些,无可无不可的点了点头,并不打算出言反对,显然是不想要成为质疑的主力军,毕竟是他侄子提出来的理论,自家这个叔父纵然心中有些问题,也不会上场去扯其后腿。

然而郑玄么,他和司马徽的立场不一样。

世间杂论,或有不妥……郑玄还是想要努力一把,然五经纬,论语谶当不再此列。便如言仲尼设教讲学,垂法后世,虽无爵禄,然功于后世,亦错之乎?亦有伏羲六佐,黄帝七辅,皆为善也,岂可一概而论之?

郑玄原本来找斐潜,并不是纯粹的因为五德学说的理论,也不是要跟斐潜闹别扭,都这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有什么好别扭的,更不用说郑玄早些年的时候也没少经历过那些所谓的学术问题了。

因此可以说,郑玄前来,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学术上的传承问题。

作为当下大汉几乎第一的经书集大成者,郑玄自然也是看过,甚至学习过不少的经文,其中涉及谶纬的数量肯定不少。

毕竟刘秀是依靠着谶纬五德起家,纵然刘秀自己也知道这玩意不好,但是已经成为了事实,因此即便是刘秀后期再怎样的补救,依旧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一直影响到了现在。

郑玄为什么出名?

是因为郑玄注解了大量的经书。

因为上古的语言和文字,和大汉当下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没有一个比较统一且合理的解释,就会让许多读书人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因此郑玄在汇集了大量的经书文集之后,进行了对于经书的注解,使得很多人可以比较容易的去理解经书上的内容,这才是郑玄被许多人尊敬且推崇的原因。

而在这个注解的过程中,郑玄难免的会引用一些关于五德,或是谶纬的句子或是内容,而现在若是被斐潜和司马懿否认了五德的合理性,那么郑玄之前那些注解的内容同样也就等同于被否认了。

于是乎在斐潜一番慷慨激昂之后,司马徽基本上不怎么反对了,但是郑玄依旧是死撑着。因为这个变动,对于几乎将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经文方面上的郑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郑玄即便是心中认同,他也没有时间去修改之前的东西了……

论语几乎是所有读书人都绕不过去的重头戏,因此对于论语的解释和注释也是最多,在其中偏向于谶纬的自然是《五经纬》和《论语谶》。

更何况如今皆习经说,一时而废之,恐天下之乱也。郑玄说道,虽说有五德于其中,然亦有古史、天文、乐律、农医等事,尤其易数之重,所用之广,绝非五德是也,若是一味叱责,以为谬论,恐百害而一利是也,还望主公三思!

嗯……某倒是忘了,郑公也是精通易经……斐潜拱了拱手说道,那么郑公为何取费而舍施、孟、梁邱?

郑玄微微一愣,然后说道:费易之学,长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又得质朴,故取之也……

斐潜点了点头,故今之五德,谶纬,可有质朴二字?

这个……郑玄叭咂了一下嘴,故需以正应之,除其繁杂是也!骠骑之前所举甚好,求真求正,去芜求精,然则此时之举,难免过之……

郑公此言差亦!斐潜斩钉截铁的说道,也罢,某绝之谶纬,乃为一事……

郑玄和司马徽对视了一眼,然后说道:敢问何事?

易与数,需分之!斐潜沉声说道。

易、数?

需分之?

斐潜点了点头,此事关系甚大,恐他人无可为之!唯有二位,可挑此重任……

主公稍等,稍等……郑玄伸手表示自己还没有答应什么了,怎么就重任压上了肩头,此事老夫不得其解,还望主公指教……不通数,何明易?此二者又如何可分?

司马徽也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易有阴阳,故知有无,五行而分,故明十百,八卦得算,方有数衍,易为理,数为用,岂可分之?

从周朝到春秋战国,然后再到了汉代,基本上来说,数学这个东西么,两极分化得非常严重。高大上的阳春白雪,然后实践性的下里巴人。

基本上来书士族子弟若是专研数学,都是这方面的强人,而一般人大概就是只会用,而像是九章算术什么的,便是这些研究高大上的家伙为了告诉一般的乡巴佬要怎么用……

至于原理什么的,这些人不屑于解释。

就像是勾股定理,西周之初就有提及,那么证明在西周之前就已经有人去研究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了,但是具体论证的过程和定理却没有记载……

好吧,勾股太粗浅了,那么幻方呢?

华夏最早记载幻方法的是春秋时代的《论语》和《书经》,而在国外,幻方的出现要到公元2世纪……

还有负数,盈不足术,杨辉三角……

好歹像是那个谁谁谁,在旁边注明一下说这个定理很简单,就不特别论证了也好啊!

华夏的数学,是支零破碎的,根本不像是文学这样,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以追寻,就更是谈不上什么系统化和理论化了。

而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基础当中的最下面的,最大的那一块石头。

斐潜缓缓的说道,当年某居于雒阳之时,先师蔡中郎于府中,便是考究某一题城方几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