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2章 意外之喜

风雨大宋 第12章 意外之喜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致远酒楼二楼的阁子里,简员外和章员外各自行礼,坐了下来。上了酒菜,两人一边吃喝一边闲谈。

说过了几句闲话,简员外道:“这两日,县里来了两个从京城来的吏人,说是奉御史台之命,到本县来查白正然一家的案子,员外有没有听到风声?”

章员外道:“我听下人提起过,不过只说一人到了县衙。”

简员外连连摇头:“来的是两个人,一个到了县衙,还有一人四处走动,收集消息。我是派人跟着到县衙的吏人,发现他们两人住在一起,必然不会错。”

章员外想了想道:“为何要派这样两个人来?此案以前也重查过,都是直接到县衙,把所有案卷都调出来,找人审问。怎么这一次,还派了个人不去县衙,在民间走动?”

简员外道:“许是御史台跟其他衙门不一样,哪个说得清?此事重大,员外在意。”

章员外听了笑道:“我们书铺,无非是写了两张借据而已,又没有什么大事。”

简员外道:“不能够这样想。员外,这案子到现在,只要查出来,涉及里面的都不是小事。你想一想,案子是柏亭监断的,提刑来查过,白家的小鬼在京城到处告状,别处不收,才入御史台。一旦被御史台查出什么,有多少要跟着倒霉!”

章员外吃了一惊:“这案子如此大么?白家不过死了三个人,除了白正然,都是自己活不下去,证据清楚。这样的案子按说已经过去,应该没有人问了才是。”

简员外道:“我听县里简押司说,来的吏人拿的是御史台长官的亲笔信,知县也不敢小视。如果被他们翻过来,事情不小。我这里已经派了当时参与的人,到外地去了,免得他们说胡话。”

章员外做的是书铺生意,听了简员外的话,仔细问了,才知道事情确实不小。死多少人是小事,关键是御史台亲自查案,这种事情可不多见。想了又想,章员外道:“若是如此,我这里也要小心。最近恰好有事,要派人到襄州去一趟,便让易主管去好了。只要离了叶县,别人就没有办法。”

“好,最好如此。”简员外听了大喜。“你们书铺,当时参与的就是易主管,只要他走了,别人还能查出什么来?我吩咐简押司,只要照顾好京城里来人,此事就过去了。”

说完,举杯与章员外饮酒。简熊说什么要拿钱,章员外书铺是直接参与的人,利益相关,怎么还会要钱?这不自己一说,章员外自己就把人派出去了。

客栈里,简成和方平两人买了一只烧鸡,几个小吃,坐在窗边喝酒。这两天不一样,明显能感觉得到身后有人跟踪,不能自由自在了。

呡了一小口烧酒,简成道:“从昨天开始,县里的简押司便就对我不一样,中午还要请我饮酒,被我拒绝了。他是简员外家的人,必然参与其中,要防着一些。”

方平道:“有这样一个行家,怪不得案卷做理天衣无缝。要查哪里,怎么查,要些什么证据,简家的人当然清清楚楚。唉,依我看来这案子不容易。”

简成道:“必然不容易。我在县衙里查了几日,连当时参与侦缉审讯的吏人都问了,找不到一点点破绽。已经跟衙门说了,明日或者后日,我要到柏亭监去查探。”

当时案件发生,叶县定的是白正然自杀,并没有送到柏亭监去。因为白家的人告,柏亭监才派了司理参军前来审讯,维持了叶县的说法。监里还有些案卷,简成也要那里去查一番。

方平道:“这两天,我感觉身后一直跟着人,诸多不便。你走了,我一个人在叶县,岂不是更加问不出什么?总要想个办法,摆脱掉身后的人,才能做事。”

简成点了点头,喝了杯酒,又扯了一块肉吃,在那里想办法。叶县是别人的地盘,派个人来跟住你实在小事,根本不值一提。想不被跟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方平叹了口气,也不说话。刚才的几天,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到处问一问,感觉还能问到不少东西。等到这两天被人哪住了,就再问不出有用的信息了。

想了许久,方平突然道:“这件案子,白家的人曾经告到转运使司,转运使又移文提刑司,让提刑派人来查过。要不你去柏亭监,我也离开叶县,到邓州走一遭,查查那里的案卷?等到回来,不信他们还能派人。既然到了京西路,就不要怕多走一走,看一看。”

简成抬起头来,道:“有道理。既然来了,不去提刑司看一看总是不好。那便这样,明日我到柏亭监去,你坐火车到邓州。我们约好,五日之后,重回叶县。”

方平想了想,时间还能来得及,便就点头答应。商定了此事,两人心情好了许多,一起喝酒吃肉分外快活。案子虽然难查,总不能亏待了自己。

第二天一早,简成去了柏亭监,方平结算了房钱,到车站买了车票,准备去邓州。邓州是京西路提刑司所在地,必然有白家的案卷。简员外在叶县势力虽然大,总不能影响到那里。过了中午,方平上了火车,放了行李,在座位上坐了下来。现在有了火车,什么都方便了。此去邓州坐火车到了新野,而后陆路去邓州,不用一天。五天的时间,足够自己在邓州查卷宗。

坐了一会,上来一个五十余岁的账房先生一样的人物,拿个包袱,坐到了方平的对面。把包袱放好后,取了一本书出来,在那里慢慢观看。

方平在对面看着书名,是新出的一本游记,不知什么人游了河曲路回来写的,自己没有看过。一时好奇,便向对面的人拱手:“不知官人哪里人?因何南下?真是幸会。”

那人抬眼看了方平一眼,像是个普通的人生意人,把书放下,拱手道:“在下易理,在叶县的书铺里做个主管。因为主人在襄州有生意,恰好有事,到那里走一遭。”

方平道:“在下方平,做些小生意,此去邓州。官人看的什么书?不知什么人写的?”

易理见聊起了书,面色好看起来,道:“这是沙州知州祖无择所着河曲路游记,写的是他做沙州知州的故事,文理有趣,甚是可读。”

方平道:“在下最喜欢读这些游记故事,可惜没有见过卖的,着实可惜。”

有了相同的兴趣爱好,就有话题,两人谈起看过的游记书,许多都是两人读过的,甚是惊喜。

火车到唐州的时候,已是午后,方平下车买了些包子,与易理一起分食。

吃罢了包子,方平道:“前面就是新野车站,我该下车,从那里转到邓州去。对了,兄台此去襄州为了什么事?什么时候回来?约个日子,等我回了叶县去你那里拜访。”

易理道:“实不相瞒,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去看一看那里的账簿而已。这等小事,以前都是随便派个小厮,抄了账簿,带回叶县就好。”

方平道:“既然如此,怎么这次兄台要去襄州?”

易理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我们主人家开书铺已经三代,开国就做这生意。年初的时候,因为一宗借贷,本来借据是一千贯,债主要为难借贷人,让铺里新开了一张千贯的借据把旧借据换过,不合经手的人就是我。当时只以为小事而已,没想到后来借贷的人死了,家破人亡,惹出事情。”

方平听了不由大吃一惊。易理说的事情,难道就是白家的案子?急忙打起精神,详细询问。

此去襄州,易理本就心烦,路上又与方平说得熟了,没有多想,便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方平听在耳朵里,越听越是心惊。一直都说此案没有证据,却没想到一离叶县,就碰到了关键人物。

易理的口供,岂不就是这案子的突破点?想来想去,路上与易理虚与委蛇,到了新野,急急忙下了火车,到车站亮明了身份,让他们带人把易理抓了起来。

把易理带到一边的小屋子里,方平拱手:“不瞒兄台,在下正是御史台派往叶县的人,此去邓州查卷宗。既然碰到,且有口供,就不能让你再去襄州了。这是一件疑案,只要破了案,兄台的事情不过小事一桩而已,我可以向中丞求情,不处罚你。”

易理听了,不由脸色腊黄:“世上岂有这样巧的事情?莫不是你早知是我,跟我上车来?”

方平摇了摇头:“在下确实是去邓州的,并不知道兄台的事情。恰好在火车上遇到你,你又把事情说给我知,只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白家的人死得太冤,让我们在车上相遇。这便好了,我从新野县里借几个差吏,带着你一起立即回京,禀白中丞。”

易理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这个年代的人,对天意还是畏惧,易理只能认命。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