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95章 意外之喜

风雨大宋 第195章 意外之喜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彭林听了这话就笑,高声道:“我是大宋河曲路安北军中营指挥使彭林,奉命守此处。你们不可带刀枪,人皆弃械,下马过来查验。问明来路去处,再做安排。”

奥马尔道:“我等为黑汗驻于阗兵马,奉命北去。你们速速离开,不然刀枪无眼!”

彭林道:“要战便来战,罗嗦什么!你们能一路打过去,我送你们离开!”

奥马尔一时沉默,想了一会,也没什么可说的,一拨马头,向回走去。宋军看见,一起大笑。

回到军阵,刚才的事情玉素甫已经看见,不必再说。见周围的将领都显得紧张,显然对与宋军作战有些害怕,玉素甫道:“宋军纵然赢了一阵,总不能阵阵皆赢!说明白了,这是惟一北去的路,过不去我们只能回头。回头的话已经没有了,如之奈何?今天只有决一死战,再无他途!”

说完,抽出腰刀,高声道:“列阵,随我杀上前去!”

军令难违,一众军兵列成军阵,看着玉素甫。

玉素甫一咬牙,猛踢马腹,道:“其他一切不管,只要冲入宋军阵中,与之拼杀!”说完,当先冲了出去,身后的黑汗军士鼓起勇气,大声叫喊,随在他身后。

彭林在望远镜里看见,离着还有两百步的时候,吩咐旁边的臼炮开炮。随着炮声,大量的炮子向来的黑汗军队打去。最前面的玉素甫听见炮响,直吓得心提到嗓子眼上。

臼炮的炮子不大,打的距离也近,并没有给黑汗军队造成什多少损失,只是伤了几个人。众人鼓起勇气,一路向前,不想第二轮炮打来,由于距离近了,一下倒下几十个。

到了第三轮炮,玉素甫被一个炮子打中,小腿血流如注。此时再也忍不住,大喝一声,举着刀不管不顾,直向宋军冲去。总不多久,就听见一阵枪响,后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放了两轮枪,一个反冲锋,黑汗军队就全部逃回去了。彭林不由得摇头,今天的黑汗军队,比布告尔那一次,可是差得太远了。见对方再列不起军阵,吩咐两翼骑兵上前,结束了战斗。

黑汗军队损失了五十余人,其实战力尚在,只是心无斗志,被宋军的枪炮一吓就投降了。就连玉素甫自己,由于冲在最前面,竟然死在了排枪下。

收拢了俘虏,略一审问,听说于阗来的高官贵族还在后面,彭林大喜:“五百余人的队伍,若只是如此,今天有些亏了。没想到后面还有大鱼,必然好功劳!”

派了一百骑兵,却把后面的人押了过来,一一仔细审问。

疏勒城主府里面,杜中宵坐在书房,正在看书。富弼从外面进来,道:“节帅,一个好消息。我们布置在白玉河入塔里木河处的军兵来报,截住了于阗撤退的军队,大获全胜,把他们抓起来了!”

杜中宵放下书本,道:“现在的黑汗军队,哪里还有勇气作战,胜是应当的。”

富弼道:“战胜倒没有什么,他们抓住了黑汗原驻于阗的高官践族,截获了他们的赃物。说起来真是幸运,这些人逃路,竟然还带了原来抢的于阗王室之宝。本来于阗灭国已逾五十载,这些东西,说起来能留下就不错,却正好被他们得到。”

杜中宵道:“哦,这倒是一大功。命他们速速送到疏勒来,看看到底都有什么。”

说到这里,杜中宵道:“副使,眼看就是新年,我们离开胜州已过半年。依你看,是平定了于阗再回去,还是先回去,把这里留给军兵们呢?”

富弼道:“当然是留下来,等到平定了于阗再走。张岊已带兵入于阗,黑汗军队逃走,只是去占领地方而已,没有大仗打了。后面无非是克里雅和约昌城,打通到青唐的道路而已,花不了多少时间。”

杜中宵道:“说地名是花不了多少时间,说起地方来,那可就远了。于阗到约昌一千余里,路上走就要十几日。等到平定于阗,我们回河曲路的时候,已经春暖花开。”

富弼道:“西域就是这样的地方,地方特别大,两地之间动辄数百里,有什么办法?春天回就春天回吧,疏勒这里暖一些,不似胜州冬天寒冷。”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既然决定下年再回,那便多做几件事。我上书几次,朝廷同意了,重建于阗国。既然不走,那就让朝廷把尉迟三郎送回来,另派官员、僧侣,帮他建国。”

富弼道:“张岊回报,这五十年来黑汗压制佛教,为当地土着是满。当地的人,倒是怀念以前于阗国的时候。派尉迟三郎回来,倒是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们的官员不够,朝廷里的官员,也不愿到这么偏远的地方为官,建于阗国也是一个办法。”

杜中宵道:“还有一点,黑汗灭于阗五十余年,这里的佛教被压制得厉害。如果不是于阗国,对我们是难事。不重兴佛教,黑汗的影响去不掉,以后会更麻烦。重兴佛教,官府如何主持?”

宋朝对佛道两教的管理,是通过功德司,地方上设僧录。西域这里不同于内地,佛教派系复杂,地方上信众极多,这种管理是不合适的。高昌等地还好说,那里汉人和粟特人多,于阗就不一样。于阗是西域土着最多的地方,汉人较少,没有于阗国缓冲,很容易出矛盾。

于阗国重建,也只是管理民政,有一些治安力量,不会允许有真正的军队。朝廷只要驻少量兵马就可以管理,大大减轻了朝廷负担。其他地方的土着,也可以到这里来。

汉唐时候,西域的小国众多,大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距离过于遥远,地方广大,朝廷实际没有办法直接统治,只能依靠土着。现在铁路到了伊州,如果加紧向疏勒修,那一带应该没有问题。于阗这里太过遥远,又没有军事上面的必要,修铁路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富弼本来是不愿意重建于阗国的,从伊州一路到疏勒,见识了西域的地广人稀,改变了想法。想在这里直接用朝廷官员治理,比河曲路困难多了。汉唐时候这里实际上是军管,派来的是武人,文官也是在武将的幕府里。杜中宵引起的军训,要求的是军政分离,无法再延续那时的办法。而要派文官来,朝廷有多少官员愿意到这种地方?

建个于阗国,缓和这里的地方矛盾,作为土着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必要的。至于以后,于阗一千余年都没反叛过,这个地方太过封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