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36章 学校

风雨大宋 第136章 学校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陈希志和一众胡商到了胜州,到帅府派见杜中宵。

双方见礼,杜中宵道:“现在正是四五月间,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使节跟诸位商人,先在胜州住上些日子,等候铁路修到居延再回伊州。不然路上跋涉,终是难行。”

陈希志是奉令回伊州,替陈希明处理留在那里的浮财,并不紧急,听了杜中宵的话急忙道谢。

杜中宵道:“今日天已晚,诸位暂回驿馆,明日我在府里为诸位接风。”

送走了陈希志一行,杜中宵对富弼道:“看陈希志的样子,并不急着回伊州,副使如何看?”

富弼道:“陈希明留在京城不回,必是把伊州献给朝廷,让陈希志回去处理杂务。他要回伊州,赵滋应当派兵陪同。不然陈希明家里的东西一般走,留下伊州怎么办?铁路修不到居延,赵滋带大军去伊州就有风险,想来陈希志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愿意等一等,那是最好不过。”

杜中宵点头:“确实如此。从居延到伊州,一共一千五六百里。铁路不到居延,赵滋本部运输粮草支撑西进,非常不容易。说到底是不能不等啊!铁路到了居延,赵滋大军西进,一部分运输辎重,兼保护修路的工人,就合理得多了。”

富弼道:“让张昇和赵滋催一催修路的人,速度再快一些。铁路能在六七月间修到居延,赵滋带着大军,可以在九月前到伊州,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运输辎重。如若不然,铁路修到居延,赵滋也只能带两三千人马到伊州。冬天如果高昌攻伊州,就不容易。”

杜中宵笑道:“副使,高昌虽然还没有派出使节,不知其心思,但攻伊州的可能也不大。伊州脱离高昌自治已久,并不见高昌有什么举动,总不可能在朝廷进西的时候出兵才是。”

富弼道:“进伊州是朝廷大计,不可有丝毫意外。高昌可能的异动,要算进去才是。”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经过这几个月,高昌的情况知道得多了一些。自去年败于黑汗,高昌的情况相当不乐观。丢了龟兹,高昌国控制的地区已经不多,人力物力不足。面对黑汗进攻,高昌防守已经吃力,这个时候出兵伊州,得罪宋朝,从常理来看可能性不大。

当然,距离过远,救援不及,杜中宵不敢冒险。一旦西进遇到挫折,赵滋兵马出了意外,后续会非常麻烦。最好的办法还是稳扎稳打,不冒险,一步一步来。

王普把钱小心地塞进内衣的口袋,站起身来,高声道:“今日都到我人店里喝酒,人人有份!”

一边的岑小二道:“员外,今日必然是发了大财,才如此慷慨!”

王普道:“你才多大孩子,知道什么!对于村里的人,我一向都大方,何曾克扣过?”

岑小二道:“若如此,你只要说一说,今天卖了多少钱就好。”

王普连连摆手:“这些事情,说了做什么!反正你们每人的工钱,我都算明白就好,哪有问别人家底的!快去叫人,到我店里去,今天有鱼有肉有好酒!”

岑小二笑一声,跑着去叫人,随着王普到他店里吃好的去。

王普家的羊养得好,羊毛能一年卖两季,春天一次,秋天一次。今天从村里叫了几个人来,帮着他运羊毛到工厂这里,全部卖掉。收入是不少,可王普算了算,养羊比自己开店赚得少得多。生活做生意还是要仔细算着,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少掉许多收入。

几个乡下的人,开开心心地跟在王普身后,入了胜州城,到了他家的店里。

店里有不少客人,王普带着众人,到了旁边一个阁子,叫了小厮过来,吩咐上一桌菜。这菜本就是早备好的,不过今日价钱卖得好,王普又悄悄吩咐多上两盘肉来。

不多时,酒菜上来,王普道:“诸位是第一次到我的店里来吃饭,尝一尝如何?”

岑小二道:“员外店里,不管是菜,还是酒,自然都是好的!若是让我天天都来,那就更好!”

王普道:“这说的什么混话!我开店的,难道还会赶客人出去?只要付钱,你自然可以天天都来!”

众人听了一起笑。

酒过三巡,王普道:“自从年前我们从山里面搬出来,到了胜州附近,说起来,日子可比以前好得多了。分得有草场养的有牛羊,还有地种,去年冬天并没有缺粮的人家。我做首领十几年了,还是第一年如此呢。现在城里开了厂,可以收羊毛,更强似以前。现在看来,卖羊毛比马卖羊赚钱多得多了。我预备着,等到秋后,多卖一些牛马,再备些绵羊。”

一边的王多田道:“员外家里有地有人,自然可以如此。我们这些都是小门小户,地就那么多,也没有多余的人手,怎么养得起那么多绵羊?依我看,还是多用心种地,粮食总是缺的。”

王普道:“那可未必如此。胜州这里有铁路,每年从中原运那么多粮食来,粮价涨不上去。反倒是羊毛的生意好得很,若是养得多了,极是好赚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话出来,有的同意,有的反对,一时热闹得很。他们本就是一个部族,从山里搬出来,合成一个新的村子,现在单干了。分成一家一家,便就有各自的算计,看法不同。像王普家里,他本来就是部族的首领,到了村子,分的地多,家里的人手也多,自然想的就是多养羊。像王多田家,就他和妻子两人带两个不大的孩子,地都种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养羊。

岑小二道:“我听家里阿爹说了,工厂收羊毛的价钱虽是不错,但总要多了才收,极不方便。还不如安心种地,闲时到城里打些零工,也不少赚钱。现在胜州这里处处都是钱,手里有了钱,到哪里都像上等人物,有人伺候。若是手里没有钱,唉呀,那就要受别人侥落了。”

众人一起点头称是。自从胜州发行纸币,经过短时间的动荡之后,物价稳定下来,一年时间没什么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习惯了新的事务,生活习惯慢慢改变。现在百姓,对钱看得格外重。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先问问能得多少钱,人人都已经习惯了。

不大一会,又上了两盘肉来,王普道:“这是店里特制的酱牛肉,最是好吃,都尝一尝。说起来你们不信,内地的各路,原来是禁宰耕牛的,想吃牛肉也没有。倒是我们河曲路,因为放牧牛羊的多,并没有这禁条。许多从内地来的客人,到了胜州,都来我店里吃这牛肉。”

岑小二道:“日常间我也常在火车站那里做事,听来的客人说过这规矩。车站那里,酱牛肉卖的最好。许多客人到了,都先买上一斤吃个痛快。”

其他人很少出村,听了这话,不由觉得稀奇,问两人内地怎样禁宰耕牛,一时热闹非常。

王普道:“都说边地辛苦,其实这一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若是如此下去,要不了几年,村里何愁不出几个员外?我听衙门里的人说,从今年秋天起,官府意欲在地方兴学。州里有州学,地方还要开几个学校,教些识字书算的本事。”

岑小二道:“员外,这样的学校,要钱不要钱?”

王普道:“听说只要给少量的钱就可以,不要让学校亏了本钱,反正教师先生的工钱是官府发。”

岑小二道:“这可是好事。可惜,我年纪大了,不然也可以到学校里学两年。能识字,会书算,在城里可容易找事做哩,而且钱钱还高。”

王普道:“无非是教个两三年的时间,你要进学,哪个还会拦着不让?”

岑小二听了就笑:“我许大年纪,再跟孩子一样去学识字,成什么体统!可惜大了,不能赶上这一次好事。将来有了孩子,可千万要教他识字,方便许多。”

以前村中的小孩子,能走会跑,便就帮着家里做事,一年到头没个闲的时候。那时开学校,不说交学费,就是免费入学,大部分人家都不会送孩子去。现在搬到城附近,活没有以前忙碌了,各方面条件也都好了,便就想着送孩子入学。官府办学校,对地方是好事。

提起了此事,众人便议论纷纷,问学校办在哪里,怎么办,各种事情。王普哪里知道这么多?他只是听衙门里的提了一嘴,具体的事务一无所知。

众人兴趣不减,自己讨论,什么地方办学校合适,要请什么样的老师,用什么教材。

岑小二道:“你们如何能猜到官府的心思?这种学校,想必教出来的学生,不是要考进士的,考进士的该到州学去。一般识字书算,我在商场里见过那种小的册子,极是简单,最适合用来教学。”

王普道:“你又不识字,怎么知道适合教学?”

岑小二红着脸道:“我不识字,还不能让别人读给我听么?那种册子,意思浅显,无非是认一些常见字而已。真学得会了,也读不来什么之乎者也,所以我知道教出来的学生不是要考进士的。”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觉得岑小二说有道理。进士考的,听说是诗赋策论,要专门的学问的,可不是识字就行。这学校听着是要教大部分人,想来与考进士的学问不一样。就是教人识些字,将来不做睁眼瞎。至于识字有什么用处,那就想不出来了,说不定可以入衙门做事?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