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23章 军制暗合

风雨大宋 第223章 军制暗合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几个人一边喝着茶,向赵瑜介绍了营田厢军的情况,以及战时指挥和日常管理系统。

营以下,战时指挥和日常管理大致相同,人员和架构不变。只是临战时,指挥上旅一级可能会指派军官到营中,作为营指挥官的备份,同时监督执行上级命令。不过营一级的指挥,一定是由营的几位军官负责,指派来的军官只起辅助的作用,不能直接发布命令。只要有命令发出,此军官便犯军纪,下级执行了同样犯军纪。他最直接的任务,是确认上级命令执行不走样,仅有对命令的解释权。或者会因为战斗任务,旅向营加强一部分军队,或是步军,或是骑兵和炮兵。

战时上级指挥机构向下一级派出军官,不是必须,但经常会这样做。都是在明确了战斗任务时,派人监督执行。这是监军的本意,不过不再派上级亲信,而是由大家相互熟悉的人相互合作。派来的军官级别,与下级指挥官相同,或稍有差别,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层级越低,战斗明令就会越明确。营一级可能会被命令攻击哪处军阵,夺取哪处要地,具体指挥由下级负责。到了队一级,就非常详细,怎么组织队形,攻击哪里,做到什么是完成任务,灵活性就不大了。

组织架构是固定的,但战时的层级是灵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随着战场形势,命令针对的下属层级可能会变。如小规模战斗,班队的层级就可能提高,自以自由指挥作战。

旅级之上,包括师和军一级,日常管理的职能很弱,主要职能是战时指挥,包括日常演练。演练和出战的时候,这些级别才会完备并得到加强,炮兵和骑兵及辎重等专业军队,才会明确归属。一般来说旅对应于普通战斗,两军列阵,负责一个战场区间。师则负责一个方向,除了战斗队,各种附属部队一应俱全。军则负责一路,有明确的战略任务,统一组织各军种完成命令。帅府是临时设置的,统一指挥几路军队与敌作战。不但指挥军队,同时管理协调民政为军事服务,约同于现的经略使司。

赵瑜详细听完,点头道:“提举如此布置,倒与现在朝廷安排暗合。帅府是经略使司,军则是各路都部署,下面的师与旅,其实就是钤辖和都监。只是营比现在的营人数更多,军官也多,营之下比现有的更加复杂。如此说,就容易让人明白。”

杜中宵道:“钤辖说得对,不过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现在的钤辖和都监一级,都涉及民政。前线地区,一般的钤辖和都监都兼任寨主,有的还任知州。而营田厢军布置,只有帅府才能兼理民政。”

赵瑜道:“沿边地区驻军众多,来源不同,自然难免政出多门。将领兼任地方官,也是为了更好作战。当在,不如提举在营田务厢军的布置,整齐划一,一目了然。此是好事,我会审明三衙和枢密院,沿边几种其实可以慢慢改成这样。”

这其实是杜中宵以前没有想过的,自己参照后世制度,重新整理了军队架构,没想到此时已经有了框架。只是此时的安排,缺少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运转不灵,指挥更加浑乱。如钤辖和都监,是按照将领级别和所管军队的人数划分,职责重复。按照制度,钤辖领兵五千人,都监领兵三千人。他们所带兵马的人数不能与营田厢军比,其他各种附属部队更加没有明确规定,非常混乱。

以帅府与沿边经略司对应,则下面的管理层级就非常清楚。军对应于军事路的都部署,师对应于兵马钤辖,旅则对应于兵马都监。下面是营,同样是常设单位,军队的基本组成部分。

大致框架没有差别,但中间的管理和指挥制度,则天差地远。以军事路而论,大的如河北几路,都部署统辖十几万兵马,远比营田厢军的人数多得多。如果再加上他们能够直接指挥的厢军、乡兵,以及各种名目的弓箭手、勇敢、壮丁,动辄几十万人,远不是一军可比。小军事路,如特殊的鄜府路,兵马加起来也有两万人左右,加上附属人员也与营田厢军相当。

兵马钤辖和都监都是从监军演变而来,慢慢成为指挥作战的将领。大的钤辖,如赵瑜,可以管一路兵马,只是作战时带兵五千。小的钤辖,其实只管一州兵马,战时有带五千人的权力,其实根本没有五千人可带。都监同样如此,有路都监,有州都监,甚至还有县都监,有的寨主同样称都监。与钤辖一样战时带兵三千人,但实际管辖范围有多少兵马难说得很。

可以说路级以下,钤辖和都监非常混乱,经常朝廷搞不清楚,枢密院和三衙也搞不清楚,有的连自己都会弄错。平时管理就混乱无比,更何况是战时。

如果沿边几路像营田厢军这样,把钤辖和都监整齐划一,其实就是大规模整编军队。其中利益错综复杂,牵连极广,很难成功。

杜中宵整编的军队跟现有制度暗合,说明了有些道理是共通的,不是现在的人不明白,宏观上他们很清楚。军事路不只是一级编制,其实也是军事布置,军政合一,战时可以作为一路作战。只是道理虽然明白,要理出个头绪来,就难得太多。此时有军事指挥机构的,其实是经略司,兼管随军转运使。路一级是纯军事,基本不涉及民政。但钤辖和都监是由监军变来,历史非常复杂,就难说得很了。以内地而论,大州知州带安抚使,如现在京西路的贾昌朝,此州为本路军事首州。一般州府,知州首先是知军事,管本州兵马。而后才是知州事,管民政,为知州。钤辖其实与知州官位相同,应该是管几州兵马,有专门的任务,如赵瑜的捉捕盗贼。下一级的知县和县令是不管军的,知县就是知县事,而不是跟知州一样知某县军县事。知县带兵,一般会加一个兼本县都监或监押。这样的层级还算清楚,都监在军中的地位,相当于知县在地方上的地位,可称县团级。钤辖则是管几州县兵马,与知州位同,可以称为州军级。但实际上,钤辖还分许多种,有路钤辖、州钤辖,还有驻泊钤辖和在城钤辖,沿边几州还有兼任知州知军的。都监直接来源于监军,更加复杂。有行营都监,有路都监、州都监,还有县都监。有各种各样的驻泊都监,还有在城都监。从管理上,钤辖和都监根本分不清楚。

从宏观上,其实朝廷很清楚,军事层级应该怎么设置,原则上如何指挥。但牵涉到历史沿革,牵涉到实际利益,牵涉到枢密院和三衙对军队的管理,还牵涉到皇权把持军权的各项布置,就乱成一团麻。

有的层级,军权大得吓人。而有的层级,则军权又萎缩得可怜,日常管理还能勉强应付,战时指挥就一塌糊涂。日常统军和战时指挥不分,皇权无法完全控制军权,不但皇帝提心吊胆,朝廷大臣们同样也胆战心惊。战时指挥与日常统兵无法分开,有命不能行,有过不能罚,打起来各部无法配合,不管多少军队都无法形成一个集合体。

对于将令,帅臣看重其作战能力,而朝廷和皇帝则看重其统军能力,两者无法统一。后果就是帅臣想重要的人,总是受到排挤,而要惩罚撤职的人,受到各方保护,无法管理。当然这些年的例外就是已经进入枢密院的狄青,由班直外任,又得到了帅臣的赏识,算是照顾了双方。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