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47章 曾经的上司

风雨大宋 第147章 曾经的上司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皇佑元年八月,杜中宵由转运判官转任京西路提举常平司,兼制置营田。张昷之为主管公事,苏舜钦勾当公事。营田厢军拣汰老弱,进行教阅,赐以军号,设两钤辖。如京使刘几驻唐州,管理唐州、邓州和汝州三州的厢军。东染院使杨畋驻随州,管理襄州、随州和郢州的厢军。

杜中宵的这个常平官,职责范围是主管常平仓、义仓、坊场、市易、河渡、抵当等等事务。核心其实两项,一是常平仓和义仓,平抑物价,救济灾荒;再一个是市易坊场,各种工商业活动。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联系。常平仓的重心是平抑粮价,以农业为中心的商业活动。市易坊场则是以工矿业为中心。营田务是兼职,此事由他开头,不能够关途而废。

路一级监司官,除转运使外,提点刑狱带劝农,常平仓带上营田,其实都是为了分转运使的权。宋朝一向注意不许路级坐大,朝中三司坐大,路级的转运司就坐大,分权是朝廷有意为之。

八月中旬,杜中宵在新建成的枣阳营田务衙门,会见自己新的同僚和属下。

看见杜中宵带了属吏等在门外,刘几大步走上前来,拱手道:“亳州一别,匆匆数年,不想今日得见。想当年提举是少年进士,意气风发,不十年屡立功勋,已驻守一方。”

杜中宵道:“钤辖当年是州里通判,我是推官,谁知再见,已转换武职,实在让人想不到。”

刘几大笑:“我离了亳州,便就到沿边任职。孙相公举荐,以文换武,已经数年了。”

刘几离了亳州之后,到陕西路任职。孙沔举荐他有武略,换了武职,已经数年。此次杜中宵整编营田厢军,还有在军中推广火枪火炮的用意,刘几是被特意派来的。虽然杜中宵主管营田厢军整编,官职也高于刘几,但不一个系统,两人份属同僚,不是严格的上下级。

虽然如此,仅仅不足十年时间,杜中宵由下属变成了刘几的上司,还是让人感慨。好在刘几为人豁达,对此不以为意。要不然,他也不会答应到京西路来。

两人并肩站在门前,聊着别后各自的境遇。刘几转换武职,之后还算一切顺利,来此之前,在陕西路任知州,立了不少功勋。杜中宵在河东路的时候,曾经跟契丹交过手,稳占上风。最近几年,契丹跟党项战事不断,互有胜负,杜中宵当年的胜利沿边将领大多佩服。

最后,刘几道:“我自陕西到京城,而后换乘火车,到了襄阳。那火车真是好物,一日夜间便就奔行千里,简直如做梦一般。若是大修铁路,通到陕西路,以后再有战事,前线何至缺粮缺兵!”

杜中宵笑道:“钤辖,此事委实如此。不过,火车修通了,还有一项好处,却少人说起。”

刘几道:“此物是你首倡,自然比别人看得透彻。——除了便捷,还有什么好处?”

杜中宵道:“以前西北用兵,因粮草不济,不得不分路进军,终被西贼分路击破。如果以后修通了铁路,便就再无顾虑。可以并兵一路,沿路而进,如长枪大戟,犁庭扫穴!”

刘几点头,深以为然。这个好处,自己倒是没有想到。

西北地瘠民贫,没有办法因粮于敌,内地运粮又过于遥远。每次进攻党项只能分路进军,各路的兵马不多。党项有内线机动优势,每次都是被各路击破,最后大败亏输。三路伐夏、五路伐夏,不是宋军不知道集中进攻的好处,而是不得不如此。一路集中不了几十万兵马,不然不用打仗,半路就饿回来了。分路进军,每路的兵马不多,往往被党项集中优势兵力,一路一路分别包围击破。

这是客观条件限制,进攻党项,其实只能出几万兵。多于此数,必须分兵。而且几路之间要拉开足够距离,不然后方无法支撑。拉开距离过远,又通讯不便,无法配合,是解决不了的难题。

数万大军出动,动起来的不只是这几万人,进军路线上的最少几州百姓,必须全力支持。从运粮的民夫,到后方准备各种物资,实际是数州之地的总动员。地方就那么大,民户就那么多,一路就只能是几万战兵,再多就无法正常作战。什么分进合击,迂回包围,都是自欺欺人的说词,没半点作用。要想赢得战争,只能冀希望于一路取胜,最少把敌人主力拖住,别无他法。

铁路修通,不只是物资和人力便捷,实际扩大了后方支撑地域。整条铁路线,都可以为前线提供支持,前线战兵规模可以扩大数倍。只要有一路超过党项军力极限,就足以致命了。

营田务的框架已经立起来,杜中宵的精力更多地花到了军事上面。铁路到底有多少好处?还要继续思索,进行实践,现在的潜力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刘几道:“铁路一修到开封府,朝廷见过了好处,着实大不一样。此次我到京城,朝臣人人争言铁路的好处,要广布天下。朝廷已下令今冬要修到西京河南府,下年圣上乘车出巡,参谒御陵。听说还不只是如此,政事堂已经定了修到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的路线,命沿路各州今冬就开始平整地基,单等铁监的铁轨出来,便就铺上去。京西路则要修从洛阳到叶县的铁路线,也命今冬建地基。至于其他各路,多有提出修路的。不管有没有铁轨,先把道路平整出来,以后有了铁轨再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柏亭监一年就只能产那么多铁轨,急着填路基有什么用?”

刘几道:“我听朝臣们议论,要以柏亭监为本,在相州和京东莱芜再各建一处。只是无人可用,一时施行不得。提举,说不定过几年,还是要你去做此事。”

杜中宵只是摇头:“难。此事看着简单,做起来诸多烦恼,还是急不得,慢慢来为好。”

铁监刚刚发展起来,正是培本固元的时候,急着扩张,别把根本也搞坏了。以铁监现在的人力,如果分出去,必定影响技术发展速度。除非别的铁监只生产铁轨,从柏亭监拆现成的炉子和机器过去,不然想发展好可不容易。

刘几有一点说得对,火车一通到开封府,情况立即不一样了。皇帝赵祯特意带着大臣,坐火车感受了一次,从开封府到许州一日游。那一次旅行让大臣们直观感受到了火车的好处,纷纷提议大建。赵祯甚至从内库出钱,命修到西京河南府的铁路,今年必须修通。两京之间铁路的战略价值不谈,对于皇家有特殊的意义。那里是他们老赵家的老家,也是皇陵所在,有了铁路,可以亲到皇陵谒陵。

政事堂的规划,主要是从政治意义出发,先连通四京。以四京为中心,再向外扩展。主管漕运的发运司有自己的规划,最优先的几条,分别是从襄州到江陵府,从开封府到登州,甚至与汴河并行从开封府到扬州。这是入京漕粮的路线,一旦修通,发运司也就可以撤销了。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