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29章 产业规划

风雨大宋 第129章 产业规划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说起养羊,香布便来了兴致:“讲起种田,我们不如内地的汉人,但若说养羊,就是我们强了。我自会走路时起,便就帮着家里牧羊。看一眼羊的样子,便就知道有没有生病,该当喂什么。”

杜中宵道:“熟能生巧,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我们不能只靠着这样,而要把这些知识记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点一点总结,集合众人之智,才能把事情做理又快又好。”

香布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一代又一代传的?只要自小放羊,自然知道。”

听了这话,杜中宵不由想起前世的一个笑话,说的就是这一带的养羊人。笑着对香布道:“我以前听人讲过一个笑话,说的一人偶然进山,看见一个牧羊小孩,问他:‘你长大了做什么?’小孩答:‘放羊。’那人又问:‘放羊做什么?’答:‘卖钱。’‘卖钱做什么?’‘攒钱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娃。’‘生了娃娃做什么?’答:‘放羊。’又问:‘娃娃放羊做什么?’‘娶媳妇。’”

说完,杜中宵和程文礼等人一起笑了起来。

香布一头雾水,对杜中宵道:“这孩子极是朴实,答的句句在理,有什么不对?放羊攒钱,攒了钱娶婆娘,娶了婆娘生娃,再放更多的羊,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杜中宵听了不由怔住,与程文礼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就如汉人的孩子,自小知道耕种田地,辛勤劳作,就是别人眼中的好人。牧民的孩子,从小知道放羊,又有哪里错了?

斟酌一下,杜中宵道:“员外,这孩子或许没有不对,这样的地方却是有不对劲的地方。人若是只能这样一代一代,勉强糊口,生儿育女,岂不是没盼头了?便如种地的人,辛勤劳作是好的,但有余力还要读书认字。累积几代,耕读传家,入仕做官,便就改换门庭了。只知养羊生娃,都跟上一代一样,如何能够传承得下去?总有一天,没了草场,养了不羊,又没门手艺在身,该如何是好?”

其实杜中宵想说学些其他知识,后代可以出来见见世面,不至于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不过这个时代最体面的就是当官,就只能够如此说了。几百年来,这一带战乱频繁,想一代一代在山里放羊,其实是不可能的。就是香布自己,祖上迁来这个地方也没有多少代。

香布听了,认真想了一会,摇摇头:“那是官人这种大人物想的事情,我们小民,只想活在太平盛世,平平安安。不管养羊还是种地,能吃饱穿暖已是福气,哪里还敢想那些!”

杜中宵与程文礼对视一眼,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社会发展缓慢,一代一代简单重复,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常态,自己前世的道理现在未必有用。要想改变人们的思想,还是靠社会现实。如果身边的人读书识字,学了手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香布这些人自然会学着做。如果从小老实养羊的人是赢家,折腾来折腾去的人反倒不如他们,人们的意识里自然会向那个方向培养。

火山军的一切刚刚开始,来到这里的人,只想过上平安的生活,还意识不到大量的机会。

喝了一会茶,杜中宵道:“听说员外养了数百只羊,不知是绵羊还是山羊?”

香布道:“回官人,绵羊也有,山羊也有。小的听那边收羊毛的地方说,绵羊羊毛产得多,但价钱不高。山羊的绒虽然少,但价比黄金。小的想看一看,哪一种更加合算。”

杜中宵听了,连连点头:“好,好,正该如此。不过你还要知道一点,比如现在绵羊赚钱,大家都养绵羊,自然羊毛的价钱就会下来,羊绒的价钱升上去。山羊和绵羊,哪个赚钱会变的。”

这一带在后世以山羊绒闻名天下,自然有其道理。此地的绵羊毛粗硬,质量不高,远比不了北方的大草原。地形破碎,山丘众多,又适合山羊。只是山羊取绒比绵羊剪毛麻烦得多,用刷子则质量不高,人工拔取则费工无数。上品的山羊绒,这时价比黄金并不夸张,织品价格甚至远胜顶级丝绸。

现在火山军这里的羊毛织物,多是用本地羊毛,混合从北方收来的羊毛混合织成。还可以向里面搀入羊绒,提高等级。至于纯用羊绒织成的织物,那是高端奢侈品了。

宋朝和党项的地盘,出产的羊毛质量都不高,粗硬且短,所以山羊数量多。不过以前羊毛没有商品化,更没有统一市场,价格不定。火山军的羊毛产业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听了杜中宵的话,香布沉思良久,并没有个主意。山羊还是绵羊赚钱?总要试一试。真有一天北方大量羊毛输入,再改养山羊也来得及。

喝过了茶,香布带了杜中宵等人去看自己养的羊。现在夏天,附近山坡水草丰美,他的羊由几个雇的羊倌赶着,在山上游荡。隔个几日,香布会与儿子们轮流前去查看。这也是他们以前在山里做牧民时的习惯,山上是夏季牧场,冬季则到山谷渡冬。现在有了家,冬天就直接回村里来了。出了村外,不远处便是一片粟谷地,约有十几亩。香布指着对杜中宵道:“官人,这是村里最大的一片地,我在这里有也有五亩粟,今年长势极好。”

这一带的土地远没有营田务平整,十几亩一片已是难得,因了这片地,村子才设在这里。其他地方多是三五亩一片,种起来就没有这里方便了。

杜中宵看了,对香布道:“这里夏季洪水,若是小块地,小心被雨水冲过什么都没有了。衙门前些日子有告示,凡是开垦田地,要报衙门,衙门看过才可。不为别的,就怕你们滥垦荒地。”

香布点头称是,神情并不在意。现在周围的荒地很多,开垦不过来,也不怕衙门限制。

一路上点缀在山间洼地,不时就见到一片田地,种粟种豆都有,显得极有生气。走过自家的地,香布都要介绍一番。什么时候开的荒,下了多少种,预计收多少粮食,兴致勃勃。

走上最近的一座山头,香布指着不远处的一群羊,约有七八十只,对杜中宵道:“官人,那便是我家离村里最近的一群,雇了一个蕃人放牧。这人无妻无儿,孤身一人,极是合适。”

杜中宵点头,看四周山坡绿草如茵,一群羊自由自在地吃草。一个蕃人懒洋洋地靠在树下,看着不远处的羊群,身边卧着两只犬,优雅而宁静。

一个人可以放牧七八十只羊,还十分悠闲,杜中宵大致心里有数。

为什么一定要发展羊毛产业?仅仅是为了赚钱吗?当然不是。纺织原料的商业化是工业的起始,此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杜中宵需要草原商业化的物资销售到中原。羊毛产业一旦上了规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草原的生产方式,改变游牧和农耕的关系。

产出羊毛,从中原交换粮食和需要的物资,互通有无,使农耕和游牧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贸易,几千来都是严重的出超,吸纳那里的财富。游牧民族的产品,对中原农耕民族来说可有可无,中原的货物却是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由此产生了许多矛盾。

羊毛可以稳定生产,相对于游牧民放牧的牲畜来说,风险最小,变现最容易。如果北方大草原变成羊毛产地,有稳定的收入,进攻性会大降低。

没有羊毛产业跟草原互通有无,那里的危险终究无法根除。草原就在那里,无法变成耕地,中原长期统治的成本太高。有了羊毛产业,有了经济刺激,一切都会好很多,中原王朝也有经营的动力。

放牧以产羊毛为主,游牧就有了条件向定牧转化,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没有生产方式的改变,经营草原终究无法实现。

北方草原产羊毛,河西到西域产棉花,一起为中原提供纺织原料。这种格局一旦形成,强大的武力才有用武之地,攻占的土地才能稳定下来。

最基本的互通有无,各有分工,才能形成一个机的整体。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