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94章 谁不缺油?

风雨大宋 第94章 谁不缺油?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如果是一般的官员,看见这些对生产大有益处的东西,一定会想办法买一套,带回国去。可耶律不花不是一般人,看了个稀奇,便就出了牲畜市。

牲畜市旁边,是农具、牧具和车辆之类的市场。这里卖的车辆果然与契丹不同,以货车为主,两个大包铁木轮,上面一个低矮的货厢。这车一看就坐不了人,耶律不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这就是定位。耶律不花对自己的定位是商人,生产资料他是不感兴趣的,只对赚钱的货物感兴趣。

再过去就是菜市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人头攒动。

这个季节,并没有什么蔬菜,不过摊位还是不少。一些难得的绿叶菜,如菠菜、白菜、韭黄、鲜葱等等,格外显眼。耐储存的萝卜、洋葱、山药之类,则不少地摊有卖。生意最好的,还是黄豆芽、绿豆芽等各种豆芽。这个季节,豆芽是最便宜也易获得的鲜菜了。

耶律不花看得两眼发直,他还是第一次在一个小地方,见到有这些东西卖。他出身皇族,冬天吃的也没有这么丰盛过。却不知这是开垦营田务的时候,杜中宵专门划出来的菜园,种出来后储存起来,专门在这个季节拿出来卖的。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利润却极高,是种粮食获利的十倍之多。可惜火山军这个地方太小,市场有限,赚不到太多的钱。

耶律不花一边走一边看,赞叹这里的繁华。这些东西,可是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准。火山军这里驻军多,他们月月领俸,杜中宵又不克扣,有固定的消费人群。

在菜市场的边上,是家禽市场。鸡鸭不多,倒是有不少人面前摆了个篮子卖鸡蛋。这多是营田务的汉人,养鸡下了蛋自己舍不得吃,拿来卖了换些日常用品。汉人的这个习惯,让香布特别羡慕,最近这几个月不住地劝自己族人,除了营田务里做活,闲时也养些换钱的。

再外边,就是附近的山民摆的小摊。各种山里稀奇古怪的东西,从不知名的野果,到山里猎获的猎物,还有各种各样的草药,一个一个小摊挨在一起。小摊边上,几个拿着称的牙人,聚在一起说闲话。

这里卖货物的平常百姓,是没有称的,也买不起。都是牙人带称,帮着做些小生意。

到了菜市场的尽头,两边各有一个搭了棚子的摊子,一边立了杆酒旗,另一边却写了个“油”字。

耶律不花看了一喜:“你们这里的酒好,原来集市上也有卖的么?”

陶十七道:“那里是官酒坊,每到集日便到这里来。这个日子比平常便宜一些,附近的蕃人多有从这里买酒,带回去饮用的。只是这里的酒不好,官人要饮,还是回寨里去。”

耶律不花听了便就明白,集市是方便百姓,以价廉为主,好的货物不到这里来卖。走到跟前,见铺子里几个大缸,边上一大堆陶瓶,许多蕃人都是买了放到陶瓶里带走。蕃人喜酒,又没有钱,越是便宜性烈他们越是喜欢。可惜这个时代的烈性酒价钱在那里,所谓便宜,无非是兑水而已。

摇了摇头,耶律不花便就准备走开。一转头,却见对面的油铺那里摆了麻花、油条等一大堆油炸食品,甚至还有炸鱼、炸肉、炸豆腐等菜肴,看着格外诱人。

觉得奇怪,耶律不花问身边的陶十七:“怎么这油铺卖的不是灯油?怎么还有吃的?”

陶十七道:“郎君误会了,这里卖的不是灯油,而是吃的油。这油点灯烟大,并不好用。”

此时日常用的油很少,最大量的是芝麻油,用来煎炸,也可用来点灯,油烟较小。至于穷人,广泛使用的是麻油,即种麻织布的副产品。其他的还有杏仁、红蓝花子、桐油之类,大多点灯,豆油则非常罕见。究其原因,此时油的最大用途并不是食用,而是点灯。豆油点灯的效果不好,本身又是食物,并不适合拿来榨油。只有像杜中宵这样推广开炒菜,豆油的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

听了陶十七的话,耶律不花连连摇头:“油拿来做吃食,炸过之后油便就不好了,炸出的吃食才有多少?此物必然价高,寻常人哪里能够吃得起?”

陶十七笑道:“郎君,我们这里与北国不同,炸吃食用的油并不多,多是用来做菜。不说炒出的菜香美无比,就是煮菜的时候,加入两滴油,也有喷香滋味。”

这种事情耶律不花是理解不了的,在他想来,煮菜自然是肉,怎么会缺油?却不知贫苦人家,一年能吃几块肉?多数时候,不过是纯素菜熬煮而已。这个时候,滴入几滴油,味道便就大不一样。哪怕是做豆腐,煮的时候加几滴油,味道也跟白水煮出来大相径庭。

杜中宵最早榨豆油是用来炒菜的,流行开来之后,穷人也会买上一瓶在家里。他们炒不起菜,煮东西的时候滴上两滴,味道跟白水煮就明显不一样了。到了这个时候,油成了日常使用的食料,才真正打开市场。很多山里的蕃户,都会巴巴到这里买上瓶油带回去,不是为点灯,就是为了菜里有点油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见耶律不花还是不信,陶十七道:“天色不早,我们到那边叫些吃食。郎君吃过,便知此物妙处。”

耶律不花也觉得有些饿,点头同意。一行人出了菜市场,到了卖吃食的地方。

这里有好几个摊子,除了一家搭得有棚子,其余几家都是露天。人最多的一家,是在地上搭了一大锅,里面咕嘟咕嘟煮了满满的汤。无非是从旁边的肉摊,便宜买来的骨头、下水之类,放到锅里,加入各种调料,煮在一起。又卖的有饼,是用白面搀了各种干菜制成,有点面味,其实大多是菜。来这里的百姓大多没钱,白面的食物吃起来心疼,野菜还是吃得起,主要就是汤里尝点肉味。

这锅旁边围了不少人喝汤,陶十七带着耶律不花,绕过人群,进了棚里。

选了一张桌子坐下,便有小厮跑过来,倒了茶水,问道:“客官用些什么?”

陶十七道:“先来几个菜。一个猪肉炒菠菜配绿豆芽,一个韭黄炒鸡蛋,再来一碟豆腐,一盘熟羊肉。有好酒拿一瓶来,每人再一大碗汤面。”

小厮答应,飞快地跑了去。片刻之间,便就上了熟羊肉和豆腐,拿了一瓶酒来。

耶律不花见碟里的豆腐都是大片,颜色深褐,还冒着热气,道:“这样豆腐,却没有吃过。”

陶十七道:“这豆腐是肉汤里卤出来的,味道香美,郎君尝上一尝。”

几人饮了一杯酒,耶律不花挟起一片豆腐尝了,口中道:“着实美味。作怪,这豆腐肉味浓郁,若是不说,还以为是大块的肉呢。”

陶十七道:“肉汤里卤出来,可不是肉味?此物在我们这里卖得极好,老幼都爱吃。”

这年代的人肚里都少油水,有点肉味已是美食,更兼豆腐肥美,当然人人爱吃。

耶律不花吃了两片,转头看见那边一个大灶冒着通红的火,厨师在上面的一个锅里翻来翻去,觉得新奇,问陶十七:“那是做什么吃食?看着有些作怪。”

陶十七道:“那便是炒菜了。郎君尝一尝,便知美味。”

炒菜的味道其实并不重要,无非是一种做菜的方法而已。杜中宵如此重视,连集市的摊子都推广过来,为的其实还是油。

火山军的位置虽然偏僻,唐龙镇却是到北方大草原的交通要道。要发展商业,必须要有用作交易的大宗货物。火山军这一带有什么?茶、绢之类有雁门寨榷场,必须另想办法。

除了贩来的糖,油便是被选中的贸易大宗。不要以为游牧民族有肉吃不缺油,其实他们难得吃一次肉,对油的喜爱还要胜过农耕民族。大量吃糖,喜欢油炸食物,才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