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30章 侥幸

风雨大宋 第30章 侥幸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孙承平好奇地看看四周,小声问身边的陶十七:“炒钢的炉子,都要依山而建,埋在地里,炉里的火温才能保住。这里地势平坦,并不合适,怎么到了这里来?”

陶十七道:“监里要建的钢炉,与你们的炉子不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的。放心,我在亳州的时候建过,形制一清二楚,你只要遵照吩咐做就好。”

孙承平连连摇头:“既然你们知道如何建炉子,又何必找我们来?”

陶十七拍了拍他的肩膀:“官人说了,地理不同,建炉子用的材料便就不同。比如用什么土涂抹炉壁,用什砖来垒炉膛,非你们这些本地人哪个说得清楚?”

孙承平点了点头:“这倒是的。建炉用的材料不对,可炒不出好钢来。”

昨天到铁匠炉附近找炒钢的大户,陈家和牛家百般不愿,用各种借口推托,最后杜中宵嫌麻烦,便就放弃了。好在离着那里不远,孙承平这一家也有一座炒钢炉,因为生意不好,还没开炉。杜中宵只是要找个经验丰富的人,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之类,便就雇了孙承平来。

孙承平和三个儿子在家无事,看在一天一贯钱的份上,开开心心地来了。

杜中宵确认了地势,对带着厢军干活的常都头道:“就是这里了。这里地势尚算平坦,那边一条小河的河道深邃,最是合适。前两日我制了一副图,写好了各处的位置,你召集泥瓦匠人,与手下的厢军一起,这便开始吧。那边制炉子的二十人,你分派了之后,听陶十七指挥。”

常都头叉手唱诺,接了杜中宵的图,去安排人手。

大通监曾经是下州,治下矿冶极多,有不少军兵驻扎。虽然现在冷清不少,大部分的军队还在,人手倒是不缺。只是监里没钱,最近这些兵士钱粮不继,士气不高。对于干活的人,杜中宵一向大方,先给他们足额发放了欠的钱粮,才征调了常都头手下的人前来做事。

吩咐完了常都头,杜中宵来到陶十七和孙承平这边,几人急忙行礼。

杜中宵道:“我从厢军调了二十个人来,帮着你们建炉子。这里一切由陶十七作主,孙员外从旁协助。炉子的形制便如在永城县时,可以稍大一些。此地存铁不少,可以起三座。”

陶十七叉手唱诺。

杜中宵看了看周围,各种工具都准备齐全,便吩咐几句,到了不远处的河边,坐在交椅上晒太阳。

大通监选在这个地方,便是因为旁边就是河,用水方便,且铁可以由水路运出。只是河太小,只能行小船和竹筏,行不了大船。

杜中宵把炒钢炉建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条河。有前世的经验,便就知道在蒸汽机能用之前,要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从大通监向上,这河便不再行船,河道又深,正好用来筑坝,建造出水力锻锤。到时炒钢炉出来的钢,可以趁其红热之时,及时锻造,节省燃料。其实不止是锻造可以炒钢连作,冶铁也可以跟炒钢连作,充分利用热量,节省燃料。

河上筑坝,装水力磨坊,以前非常盛行。不过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坝一筑,影响下游用水。不管洪涝灾害,筑坝的地方大户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加重灾情。正是因为如此,中原的大部分地方不是允许筑坝的,开封周围,仅有几座官营的水磨。

这里是深山之中,杜中宵筑坝没有阻力,可以利用大通监,建一处冶铁中心。要处理大通监的积铁问题,杜中宵想来想去,还是增加加工能力,把生铁加工成优质钢铁。

那边陶十七在地上堆了一个炒钢炉的简易模型,仔细讲给孙承平听。孙承平非常好奇,从来没见过这种炉子,听得非常认真。

反射炉是间接加热的办法,不但提高了炉温,而且燃料与铁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可以使用煤炭,不会对钢铁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到底是炒了一辈子钢的人,陶**致讲了结构,孙承平便就明白了这种炉子的原理,心中暗暗庆幸。幸亏自己答应前来帮着建炒钢炉,学到了这些,回去自己也可以建一座。这种炉子不但是可以使用石炭,节省燃料成本,而且炒出来的铁更多,质量更好。

一边蹲着的孙大郎看父亲听得认真,低声对身边的弟弟道:“却没想到监里是要建这种火炉,可比我们从前的小炉强得多了。等到我们学了回去,靠这炉子就能赚不少钱财。那边陈员外和马员外怕耽误了自己生意,百般推托,不肯前来。等到我们的炉子建起来,不知道要多后悔!”

孙二郎撇了撇嘴道:“他们两家站着好地势,这些年赚的钱也够了。”

孙大郎连连点头,眉开眼笑。因为这一次意外,轮到自己家发迹了。炒钢的成本极大,不是一般民户负担得起的,孙家只能勉强维持一座小炒钢炉,基本不雇人,一年赚不了多少钱。倒是陈牛两家,财力雄厚,一年不知道赚多少钱,让孙家的人羡慕不已。

远处的常都头与几个泥瓦匠,指挥着厢军挖沟抬土,近处则是陶十七和孙承平,商量了火炉各处的用料,带着厢军前去挖取。所有的人都忙忙碌碌,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春天的太阳很温暖,洒在身上,让人懒洋洋的。杜中宵坐在交椅上,一动也不想动,享受着这难得的安然时光。自到并州,便就忙忙碌碌,而且州城人际关系复杂,做起事来特别累。

大通监位于深山之中,远离了那些纷纷扰扰,让杜中宵终于能够安静下来。签判不是主官,就是为知州做事的,这个职位其实并不适合自己。杜中宵更适合做一地主官,可以自己作主,自己规划地方的发展,合理利用人力财力。问题是自己现在的地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夏辣看重自己,辟为签判,机会不能错过。明明知道忙忙碌碌都是夏辣的功绩,还是一刻不能停。

旁边的小草已经发芽,河边的柳树露出鹅黄色,春天不知不觉就来了。

杜中宵看了看四周的群山,大多光光秃秃,有些难看。由于多年冶铁,伐树烧炭,山上的树早就被砍光了。也就是现在盛行用煤冶铁,才又长了些小树起来。

看了看那边忙碌的人群,杜中宵心里盘算,等到炒钢炉建起来,可以再试着炼焦。如果能够用焦炭炼铁,则就可以撤底不再使用木炭,还可以提高铁的质量。在这个地方,自己有许多事可以做。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