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被迫分家,带崽住破屋的我逆袭了 > 第475章 明月姐,你在给自己写挽歌!

“何必要去我的书房找。喏,这是我刚写的。

被困这里闲着无事,特意向牢役要了笔墨纸砚,随意写些东西打发时间。”

“明月姐,你又写了什么好诗词或话本吗?”苏清箬惊喜接过,发现刚好写完一页,后面的字,字迹还没干透。

她张口就开始念起来,“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扶我哭。”

念到这儿,苏清箬声音戛然而止,蓦然红着眼睛看向陈明月。

“明月姐,你……你在给自己写挽歌!”

她是料定了他们救不了她吗?

“不是,你不要在意内容,不是要看我的字迹吗?你们看字迹就好。”

真是有些不凑巧,她刚抄写到陶渊明的这首挽歌,还没抄写完,苏清箬等人就来了。

因着字迹未干,她未翻篇,顺手就将书递了出去,倒是让苏清箬给误会了。

苏清箬却是红着眼眶,坚定的看着她道:“明月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去的!”

“不是,你真误会了。”

陈明月急忙解释,“你看诗中那句‘娇儿索父啼’哪里是写的我?这首挽歌是一位名叫陶渊明的世外之人所写,我不过是……”

“明月姐,你别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苏清箬哽咽着打断她的话。

明月姐写诗词话本,向来喜欢冠以男性虚名,并在诗词歌赋中给他们编写人生履历。

这首挽歌,很可能是明月姐借陶渊明之名,暗暗为自己所写的。

“啊?你真的明白我的意思吗?”陈明月怀疑追问,看她的样子,可不像是明白了她的意思。

“合陵县主,切莫丧气。你曾在诗中写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

更何况,此刻还未到绝路之时,我们一定能把你救出来的。”

回应她的却是苏秦的安慰,显然也是误会了。

陈明月好笑而无奈的解释,“我并无丧气,我只是刚好写到这首挽歌。”

然而她的笑落在兄妹俩眼里,却像是她面临生死时,为不让他们担忧而强扯出来的,带着一丝苦意和牵强。

这让苏秦和苏清箬兄妹俩心中一窒。

合陵县主/明月姐这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啊。

他们必须要尽快将人救出来才行!

“清箬你不要看这里了,看前面的内容和字迹吧。”

她越是解释,这兄妹俩误会的神色便越深。

陈明月干脆不再解释,伸出手去,将苏清箬捧在手上的书本一合,翻开第一页,让她重头看起。

苏清箬低头,一首《归园田居·其一》映入眼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

这次她没有念出来,快速看完,再翻一页。

《归园田居》有其一便有其二。

果不其然,翻开一页便是第二首《归园田居》。

苏秦在她身旁也凑着脑袋静默的看着。

兄妹俩不说话,跟来的几个文人雅士也不好开口打扰。

有苏清箬在,他们也不好凑上前去一起看,只好安静的等候着,时不时打量一下陈明月和周围环境。

和周围的牢房相比,合陵县主明显是受了优待啊。

寻常人家也没这么好的床榻被褥和纱帐。

甚至牢房一角,还给隔了个茅厕。

他们还没听说过哪个下大狱的能有如此优待。

观这合陵县主,并无半分书卷气息,说话也是满口的大白话。

说《李白诗词集》、《杜甫诗词集》等等 这些乃是合陵县主所着,让他们如何能信?

且合陵县主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又哪里有银钱给她请夫子,教她读书识字、学习诗词歌赋?

世子妃和少卿大人莫不是在诓骗他们?

可为何又要诓骗他们?

若合陵县主心中并无点墨,只要他们稍微考较就会露馅啊。

几个文人雅士心中满是不解。

就在他们疑惑的时候,苏清箬又翻了几页,看得她再次眼眶泛红。

人之将死,就爱回忆往昔。

明月姐明显是想起了以前的农家生活,这才寄情于诗。

也是,农家生活虽然清贫些,倒也无忧无虑。

农忙时,“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也可“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闲暇之时,“采菊东篱下”可赏远处南山之景,看飞鸟在晚霞中结伴而归。

亦可“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邀三五好友,唠唠家常,把酒话桑麻。

如此一想,比起京城中的尔虞我诈,农家生活确实比较舒适悠闲,令人神往,怪不得明月姐会怀念起以前的农家生活。

没有诵读,苏清箬看的很快,很快就又翻到了那首挽歌。

她的眸色暗了暗,将书塞给苏秦,越过牢房空隙握住陈明月的手,轻声说着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

书一到了苏秦手里,那几个文人雅士便凑了上去请求一观。

片刻之后,几人都被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所折服。

这些诗歌语言质朴,平淡自然,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却生动有趣又不失诗意和意境,文字中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更是浑然融完整。

“见过合陵县主,在下公孙易,敢问这些诗歌真是县主所写?”一面白无须,头戴玉冠,身着青衣,大约三十出头的儒雅男子在看完之后拱手朝陈明月问道。

公孙易乃是京城有名的名士,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词集出现前,他的诗词颇受文人学子的喜欢和推崇。

没亲自出题考考,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些诗歌和清录斋那些诗词集都是这个农户出身的县主所写。

陈明月还未回话,苏清箬便冷了脸,偶像被人质疑,她自是不悦。

“公孙公子若是不信,尽管出题来考便是。”

说罢,她又吩咐云舒赶回魏王府提醒莲心转道大理寺。

届时,有那些诗词集和话本的手稿与明月姐的字迹对比,又经他们出题考较证明,容不得他们不信。

喜欢被迫分家,带崽住破屋的我逆袭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被迫分家,带崽住破屋的我逆袭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