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九百一十五章 尚书左丞一天的工作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九百一十五章 尚书左丞一天的工作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4:38 来源:23小说

张阳仔细看着山西送来的疫病消息,骊山能够得到消息还是因为红烧肉帮的人手。势力与人手虽说没有这么大了,如今只是保留了一些骨干,但这种事情不可能瞒得住骊山。看完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这是对山西疫病的讲述,从接触期来看,潜伏期有三到五天。伴随着高热,咳嗽还有一些类似痢疾的症状。所谓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这是痢疾的病因与病状。这种病多发在夏秋季。现在隆冬时节刚过,从病患的观察上来看,其症状又不像是痢疾。张阳将这些整理好,问向一旁的王婶,“婶婶,孙神医那边有定论了吗?”“若有定论孙神医会送药方来。”是呀,不只是山西一地在专研,骊山的医生团队也在根据这个病症进行着专研与验证。伤寒病一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伤寒会导致肠胃不适,但与痢疾的症状是不同的,也不能当作痢疾来治疗。首先是伤寒导致的高热,之后是腹泻,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像是肠胃型感冒。写下了自己的判断,还要交给孙神医来断定。如果只是肠胃型感冒,用治疗痢疾的药反而会出问题,但在庞杂的药经论述中,古人在这方面的解释很笼统。具体施行要看各医者自己的经验。继续动笔,写着这些后续的治理方案,隔离患者并且隔离如厕场所,可以用生石灰来进行消毒。想到这里又是千头万绪,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卫生方面,光是一个骊山就这么难了,更不要说长安各县。生活垃圾,废水倾倒以及如厕场所的卫生,以及各类吃食与饮用水情况。张阳揉着眉心放松着眼睛,“应该让所有人都喝开水的。”写下了对这次疫病的治理方案,让婶婶送去给孙神医。或许对更早以前的人来说,对抗疫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把火烧了,但废弃的村子再也没有人住。这种一了百了的方式固然有效,但损失的是一个县的人口,或者一县的土地。至少在能够救治的情况下,尽可能留住一地之民。对骊山的医者的卫生习惯还是很放心的,但地方上的人如果施行不好,也会成为疫病外散的隐患。李玥拿着一卷书信而来,“清清呢?”张阳喝下一口茶水叹道:“她去找她魏王舅舅坐火车玩去了。”“娘,孩儿也想去。”张心安刚委屈地说完,又被母亲的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张阳拿过她手中的书信,“嗯?征西军的消息?”征西军已很久没有送来消息了。消息是西征将军梁建方送来的,西征军现在分成三路,张士贵一队,阿史那伏念一队,梁建方带着主力兵马。这是他在波斯的第五个年头了,这些年一直以来都在治理波斯,让波斯重新繁荣起来才能成为大唐西进的大后方,这也是朝中的建议。现在的波斯实际控制人还是梁建方,三路兵马驻军波斯,让大食人不敢轻易冒犯。大食的领军人还是穆斯阿布,他将绝大部分的兵马都安排在巴比伦。还有高卢人在北方虎视眈眈。像是风水轮流转,当初的波斯无路可退,现在轮到大食人只能困守古巴比伦城。穆斯阿布的后方已没有退路了,除非他能够北上,要是高卢人依旧不堪一击的话,他倒是会有一条生路。梁建方决定在这年的夏天与大食人进行决战,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大食人最后的堡垒。书信中还说到了一个题外话,穆斯阿布痛恨关于大唐的一切,自丝绸古道重新打通,商路上来往的商人会带去西方很多有关大唐的书籍。其中就有大唐的文章与诗篇。穆斯阿布焚烧了一切关于大唐有关的书籍,并且将那些私藏大唐书籍的人全部处死。就这样,他处死了上千人。如果这是战争自是无话可说,但这样无端将人处死,人心终究会离散的。中原人相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给自己找了一条死路,那些无辜的人的亲人被他处死了,他们的亲人会寻他复仇的。吐蕃的小可汗贡日贡赞已与尼婆罗毁了婚约。倒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虽不知道这位吐蕃的小赞普毁约的理由是什么,可以见得当这位小赞普得知陛下不允许吐蕃再有异心,他便不敢去触碰天可汗的高压线。只要大唐一句话,便可以让这位小赞普老老实实不敢造次。尼婆罗愿意将一个公主贬为庶人交给贡日贡赞,但这样的婚约一味地强求也无用,因两地无法联姻,天可汗连这位小赞普的最后一丝要起伏的念想都给掐灭了。对天可汗来说吐蕃雪山南麓的土地是唐人打下来的,那就应该是唐人的。现在的吐蕃还没有勇气与大唐之间产生嫌隙。天竺是个老天赏饭吃的地方,他们的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两熟,如果一年的气候足够好,一天三熟都可以是常态。王玄策在天竺杀了不少人,但种地不一定只需要男人。写完之后,有些犹豫,以梁建方那性格,多半会让所有的天竺人都去种地。既然现在可以稳定波斯,就让天竺多种粮食,如若战事有了变动,西征路上还有天竺这个粮食中转站。再交代许敬宗安排,在天竺境内扶持一个傀儡天竺王,这件事对他来说,不难。三十岁的生活有点半退休的味道,骊山走到今天这一步已没有了这么多负担。自己这个尚书省左丞就是这么清闲,今天的工作算是完成了。处理完这些书信,揣着手坐着,身边的儿子还在做着题,目光时不时望着山下。骊山掌握着足够的知识与制造技术是立足的根本。掌握形势变化,与中原各地的民生情况也是骊山必须要做的事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站在大唐生产业的最前线。张阳走入自己的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